 <br><br>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2007年的台海两岸,用一句诗来形容,应是“岛内独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r><br> 春“断” <br><br> 新春伊始,香港凤凰卫视主播吴小莉因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到了台当局一个类似“第22条军规”的选择:如果小莉以“香港居民”身份申请入台,因她具有大陆政协委员的身份不会被核准;如果持台湾居民证件返台,虽“依法不能拒绝其入境”,但届时“陆委会”将予以处罚。短短一个片段,似乎暗喻了这一年两岸关系的艰难破冰之路。与此同时,弊案脱困之后的陈水扁重回权力制高点,有恃无恐地开始了“分裂”的末路狂奔,将“去蒋化”“去中国化”的硝烟肆意弥漫——寒假过后,岛内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强行清除有关台湾与中华历史联系,连孙中山都不能再被称为“国父”;2月9日,在台当局的授意下,台湾三家公营企业“中国石油”、“中国造船”以及“中华邮政”被迫“正名”为“台湾石油”、“台湾国际造船”以及“台湾邮政”;全台大规模拆除蒋介石、蒋经国铜像,位于高雄的“全台最大的蒋介石铜像”甚至被大卸30余块,抗议人群与近千名警察爆发了激烈冲突。对历史的亵渎,仅仅是玩火者的起步。民进党渐为陈水扁所绑架,着手于一系列饮鸩止渴的“独化”部署。 <br><br> 3月4日,陈水扁抛出“四要一没有”言论,接下来的举动似乎正与“四要”中的“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一一印照。旗下“独派”第一笔杆陈明通炮制所谓“第二共和宪法”,并在不久后出任主管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而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恰恰是封杀北京奥运圣火到台,创下奥运史上拒绝奥运圣火入境的首例。曾经作为支教志愿者到过大陆的狄海,在MSN上不无遗憾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去年听说大熊猫要来台湾,我们盼着它们来,可当局竟然把熊猫当成统战阴谋。这回好不容易又有个奥运圣火可以让我们期待一下了,但最后还是得到失望的答案。”“断绝历史渊源、隔断两岸联系,春寒料峭时的台湾政局,可谓一字曰之‘断’。”一位长期观察两岸形势的台湾人士说。 <br><br> 然而,尽管台湾当局不断掀起“台独”的逆流恶浪,两岸交流合作的趋势不容中断。4月末,在北京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透露了一丝早春的讯息。云集两岸各界人士500余人的会议,就两岸直航、旅游、教育等议题广泛讨论,并宣布了欢迎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等13项“惠台”措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也于当月成立。 <br><br> 夏“迷” <br><br> 2007年夏天的台湾岛,疯狂迷乱。20年前的7月15日,台湾解除了戒严状态,今日台湾却将300多万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类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20年前台商西进大陆,揭开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而如今大陆赴台旅游谈判,却在岛内疯狂的政治大气候下陷入僵局。虽然相继出炉的蓝绿两对正副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谢长廷和苏贞昌为吸引中间选民,竞相比赛两岸政策,抛出“直航”等可口的“政策牛肉”,但“三通”这张政治人物嘴边的常年支票,何时能够真正兑现?“再这样下去不是蓝绿哪个赢哪个输的问题,整个台湾都会输掉。”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黄执中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可罔顾民生的陈水扁,却开始忙于叩关国际组织的一系列行动。第11次企图叩关世界卫生组织遭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降格其成员资格,“邦交”达60年的哥斯达黎加“断交”,这些“挫败”似乎还不足以警醒台当局,反而为其鼓噪“民意”注入悲情强心针。 <br><br> 终于,陈水扁抛出酝酿许久的王牌“入联公投”。在台当局的唆使下,所罗门群岛、马拉维等少数国家提出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阿扁更演出了一场两度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写信遭退回的闹剧。 <br><br> 随后举行的“台非元首高峰会”更是一场闹剧。陈水扁一心想比照大陆去年办的中非论坛,要求53国代表悉数到场。不过“凑数外交”显然难以为继,台当局一方面大张旗鼓宣传“台非友谊”,一方面却对到场人数三缄其口。 <br><br> 秋“纷” <br><br> “入联公投”入秋延烧,美国压力也开始持续加码。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负责人韦德宁、东亚副助理国务卿接连重话批扁,9月6日的胡布会更发出了“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的信号。不过民进党当局显然不惮于“入联公投”可能引发的恶性结果。“九月九,阿扁做不久”言犹在耳,去年意气风发的红衫军开始走向衰落。今年的9月9日,红衫军在凯达格兰大道前拼出一个烛光“屁”字恶嘲台当局,成为解散前的绝唱。可讽刺的主角陈水扁却回锅再任民进党主席,将“党政军”三权系于一身,创造了最为有利的走极端条件。令外界不解的是,蓝营的反制策略竟是打出“返联公投”牌,双方你来我往呛声不断,更在9月15日大演对台戏:绿营在高雄市、蓝营在台中市分别举行“入联”“返联”游行。在离2008“大选”仅半年时,蓝绿均陷入随扁起舞的“囚徒困境”。 <br><br> 尽管论岛内政局乱象纷扰,但两岸交流仍有硕果纷呈。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大陆自2005年以来,累计出台了54项惠台政策措施。其中可由大陆单方面实施者均已落实,需两岸有关方面协商解决的事项也在积极推动中。” <br><br> 10月召开的十七大为两岸瞩目,最令台湾人关心的莫过于两岸关系如何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议”成为台湾报纸纷纷报道的焦点。台报普遍认为,在“入联公投”不断挑衅台海现状时,报告未就此着一墨,却成功地为未来两岸关系的指导框架冷静定调。 <br><br>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赵春山说:“以静制动成为对台策略的最佳选择。”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势在必行的“入联公投”触动大陆敏感神经,但大陆在应付台湾问题的手法越来越纯熟。 <br><br> 冬“醒” <br><br> 十七大所奠定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很快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并在岛内得到回应。台湾“电子教父”曹兴诚11月12日在岛内各大报刊刊登广告,建议制定“《两岸和平共处法》”,内容主要是“统一公投”概念。这让借“公投”之名行“独立”的陈水扁恼羞成怒,予以重炮回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台湾当局的“尾声”动作越发不堪。11月19日,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出手,阻挠任命中国大陆籍的张月姣为上诉机构法官。这场台湾当局谋划的“外交超限战”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收场。11月24日晚,为恐吓泛蓝18县市在投票模式上的不合作,陈水扁语出惊人,指他正在慎重思考有人建议的四项方案,其中包括宣布戒严,透露出再玩“两颗子弹”伎俩、为无限期留任铺路的野心。陈水扁“独揽大权”的梦不醒,但中美联合“制独”策略则日趋清醒。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会见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6日胡锦涛主席在与布什总统电话交谈时,都清晰表达了中美应坚决制止“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决心。美国方面更在一个月内派出三员大将轮番规劝陈水扁,“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先后表态,施压层层升级。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更亲自出马,高调放出重话,抨击陈水扁“入联公投”是“挑衅性政策”。而与年初首尾呼应,2007年末清算“蒋公”仍未休止。民进党重兵出动拆除台湾中正纪念堂上“大中至正”牌匾,甚至发生了现场一名记者被蓄意撞伤的流血事件。 <br><br> 12月的最后几天,还留下了重磅级的“疑云”:马英九“特别费案”二审结果将于12月28日宣判。此前高雄市长选举官司,民进党籍市长陈菊一审被判“选举无效”,二审却成功逆转;一审清白的小马哥会遭遇“翻盘”还是平稳过关,结果将直接影响到2008年“大选”,以及两岸关系的走向。 <br><br> 【记事簿】 <br><br> 3月4日 陈水扁提出“四要一没有”口号,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4月16日 中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成立。同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启程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出席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br><br> 4月26日 台湾当局拒绝北京2008奥运圣火入台传递。 <br><br> 8月27日 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怒批台湾当局操弄“入联公投”。 <br><br> 11月14日 国台办首位女发言人范丽青表示:大陆将退回加盖“入联”戳印的台湾邮件。 <br><br> 11月19日 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会议上,阻挠中国大陆籍律师张月姣被任命为上诉机构法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中国统一:挑衅中坚守冷静
2007年12月24日国际先驱导报
一直希望割断宝岛台湾与中国大陆联系的陈水扁,连中正纪念堂牌匾上的字也不放过。法新社
“大陆那么好?太平洋又没加盖,觉得大陆好就游过去呀!”——当生活困苦的民众表示不满时,身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陈水扁竟以此回应。
2007年,重回权力制高点的陈水扁,有恃无恐地开始[
阅读全文]
 <br><br>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2007年的台海两岸,用一句诗来形容,应是“岛内独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r><br> 春“断” <br><br> 新春伊始,香港凤凰卫视主播吴小莉因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到了台当局一个类似“第22条军规”的选择:如果小莉以“香港居民”身份申请入台,因她具有大陆政协委员的身份不会被核准;如果持台湾居民证件返台,虽“依法不能拒绝其入境”,但届时“陆委会”将予以处罚。短短一个片段,似乎暗喻了这一年两岸关系的艰难破冰之路。与此同时,弊案脱困之后的陈水扁重回权力制高点,有恃无恐地开始了“分裂”的末路狂奔,将“去蒋化”“去中国化”的硝烟肆意弥漫——寒假过后,岛内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强行清除有关台湾与中华历史联系,连孙中山都不能再被称为“国父”;2月9日,在台当局的授意下,台湾三家公营企业“中国石油”、“中国造船”以及“中华邮政”被迫“正名”为“台湾石油”、“台湾国际造船”以及“台湾邮政”;全台大规模拆除蒋介石、蒋经国铜像,位于高雄的“全台最大的蒋介石铜像”甚至被大卸30余块,抗议人群与近千名警察爆发了激烈冲突。对历史的亵渎,仅仅是玩火者的起步。民进党渐为陈水扁所绑架,着手于一系列饮鸩止渴的“独化”部署。 <br><br> 3月4日,陈水扁抛出“四要一没有”言论,接下来的举动似乎正与“四要”中的“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一一印照。旗下“独派”第一笔杆陈明通炮制所谓“第二共和宪法”,并在不久后出任主管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而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恰恰是封杀北京奥运圣火到台,创下奥运史上拒绝奥运圣火入境的首例。曾经作为支教志愿者到过大陆的狄海,在MSN上不无遗憾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去年听说大熊猫要来台湾,我们盼着它们来,可当局竟然把熊猫当成统战阴谋。这回好不容易又有个奥运圣火可以让我们期待一下了,但最后还是得到失望的答案。”“断绝历史渊源、隔断两岸联系,春寒料峭时的台湾政局,可谓一字曰之‘断’。”一位长期观察两岸形势的台湾人士说。 <br><br> 然而,尽管台湾当局不断掀起“台独”的逆流恶浪,两岸交流合作的趋势不容中断。4月末,在北京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透露了一丝早春的讯息。云集两岸各界人士500余人的会议,就两岸直航、旅游、教育等议题广泛讨论,并宣布了欢迎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等13项“惠台”措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也于当月成立。 <br><br> 夏“迷” <br><br> 2007年夏天的台湾岛,疯狂迷乱。20年前的7月15日,台湾解除了戒严状态,今日台湾却将300多万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类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20年前台商西进大陆,揭开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而如今大陆赴台旅游谈判,却在岛内疯狂的政治大气候下陷入僵局。虽然相继出炉的蓝绿两对正副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谢长廷和苏贞昌为吸引中间选民,竞相比赛两岸政策,抛出“直航”等可口的“政策牛肉”,但“三通”这张政治人物嘴边的常年支票,何时能够真正兑现?“再这样下去不是蓝绿哪个赢哪个输的问题,整个台湾都会输掉。”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黄执中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可罔顾民生的陈水扁,却开始忙于叩关国际组织的一系列行动。第11次企图叩关世界卫生组织遭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降格其成员资格,“邦交”达60年的哥斯达黎加“断交”,这些“挫败”似乎还不足以警醒台当局,反而为其鼓噪“民意”注入悲情强心针。 <br><br> 终于,陈水扁抛出酝酿许久的王牌“入联公投”。在台当局的唆使下,所罗门群岛、马拉维等少数国家提出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阿扁更演出了一场两度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写信遭退回的闹剧。 <br><br> 随后举行的“台非元首高峰会”更是一场闹剧。陈水扁一心想比照大陆去年办的中非论坛,要求53国代表悉数到场。不过“凑数外交”显然难以为继,台当局一方面大张旗鼓宣传“台非友谊”,一方面却对到场人数三缄其口。 <br><br> 秋“纷” <br><br> “入联公投”入秋延烧,美国压力也开始持续加码。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负责人韦德宁、东亚副助理国务卿接连重话批扁,9月6日的胡布会更发出了“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的信号。不过民进党当局显然不惮于“入联公投”可能引发的恶性结果。“九月九,阿扁做不久”言犹在耳,去年意气风发的红衫军开始走向衰落。今年的9月9日,红衫军在凯达格兰大道前拼出一个烛光“屁”字恶嘲台当局,成为解散前的绝唱。可讽刺的主角陈水扁却回锅再任民进党主席,将“党政军”三权系于一身,创造了最为有利的走极端条件。令外界不解的是,蓝营的反制策略竟是打出“返联公投”牌,双方你来我往呛声不断,更在9月15日大演对台戏:绿营在高雄市、蓝营在台中市分别举行“入联”“返联”游行。在离2008“大选”仅半年时,蓝绿均陷入随扁起舞的“囚徒困境”。 <br><br> 尽管论岛内政局乱象纷扰,但两岸交流仍有硕果纷呈。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大陆自2005年以来,累计出台了54项惠台政策措施。其中可由大陆单方面实施者均已落实,需两岸有关方面协商解决的事项也在积极推动中。” <br><br> 10月召开的十七大为两岸瞩目,最令台湾人关心的莫过于两岸关系如何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议”成为台湾报纸纷纷报道的焦点。台报普遍认为,在“入联公投”不断挑衅台海现状时,报告未就此着一墨,却成功地为未来两岸关系的指导框架冷静定调。 <br><br>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赵春山说:“以静制动成为对台策略的最佳选择。”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势在必行的“入联公投”触动大陆敏感神经,但大陆在应付台湾问题的手法越来越纯熟。 <br><br> 冬“醒” <br><br> 十七大所奠定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很快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并在岛内得到回应。台湾“电子教父”曹兴诚11月12日在岛内各大报刊刊登广告,建议制定“《两岸和平共处法》”,内容主要是“统一公投”概念。这让借“公投”之名行“独立”的陈水扁恼羞成怒,予以重炮回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台湾当局的“尾声”动作越发不堪。11月19日,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出手,阻挠任命中国大陆籍的张月姣为上诉机构法官。这场台湾当局谋划的“外交超限战”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收场。11月24日晚,为恐吓泛蓝18县市在投票模式上的不合作,陈水扁语出惊人,指他正在慎重思考有人建议的四项方案,其中包括宣布戒严,透露出再玩“两颗子弹”伎俩、为无限期留任铺路的野心。陈水扁“独揽大权”的梦不醒,但中美联合“制独”策略则日趋清醒。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会见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6日胡锦涛主席在与布什总统电话交谈时,都清晰表达了中美应坚决制止“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决心。美国方面更在一个月内派出三员大将轮番规劝陈水扁,“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先后表态,施压层层升级。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更亲自出马,高调放出重话,抨击陈水扁“入联公投”是“挑衅性政策”。而与年初首尾呼应,2007年末清算“蒋公”仍未休止。民进党重兵出动拆除台湾中正纪念堂上“大中至正”牌匾,甚至发生了现场一名记者被蓄意撞伤的流血事件。 <br><br> 12月的最后几天,还留下了重磅级的“疑云”:马英九“特别费案”二审结果将于12月28日宣判。此前高雄市长选举官司,民进党籍市长陈菊一审被判“选举无效”,二审却成功逆转;一审清白的小马哥会遭遇“翻盘”还是平稳过关,结果将直接影响到2008年“大选”,以及两岸关系的走向。 <br><br> 【记事簿】 <br><br> 3月4日 陈水扁提出“四要一没有”口号,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4月16日 中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成立。同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启程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出席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br><br> 4月26日 台湾当局拒绝北京2008奥运圣火入台传递。 <br><br> 8月27日 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怒批台湾当局操弄“入联公投”。 <br><br> 11月14日 国台办首位女发言人范丽青表示:大陆将退回加盖“入联”戳印的台湾邮件。 <br><br> 11月19日 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会议上,阻挠中国大陆籍律师张月姣被任命为上诉机构法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中国统一:挑衅中坚守冷静
2007年12月24日国际先驱导报
一直希望割断宝岛台湾与中国大陆联系的陈水扁,连中正纪念堂牌匾上的字也不放过。法新社
“大陆那么好?太平洋又没加盖,觉得大陆好就游过去呀!”——当生活困苦的民众表示不满时,身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陈水扁竟以此回应。
2007年,重回权力制高点的陈水扁,有恃无恐地开始[
阅读全文]
 <br><br>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2007年的台海两岸,用一句诗来形容,应是“岛内独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r><br> 春“断” <br><br> 新春伊始,香港凤凰卫视主播吴小莉因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到了台当局一个类似“第22条军规”的选择:如果小莉以“香港居民”身份申请入台,因她具有大陆政协委员的身份不会被核准;如果持台湾居民证件返台,虽“依法不能拒绝其入境”,但届时“陆委会”将予以处罚。短短一个片段,似乎暗喻了这一年两岸关系的艰难破冰之路。与此同时,弊案脱困之后的陈水扁重回权力制高点,有恃无恐地开始了“分裂”的末路狂奔,将“去蒋化”“去中国化”的硝烟肆意弥漫——寒假过后,岛内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强行清除有关台湾与中华历史联系,连孙中山都不能再被称为“国父”;2月9日,在台当局的授意下,台湾三家公营企业“中国石油”、“中国造船”以及“中华邮政”被迫“正名”为“台湾石油”、“台湾国际造船”以及“台湾邮政”;全台大规模拆除蒋介石、蒋经国铜像,位于高雄的“全台最大的蒋介石铜像”甚至被大卸30余块,抗议人群与近千名警察爆发了激烈冲突。对历史的亵渎,仅仅是玩火者的起步。民进党渐为陈水扁所绑架,着手于一系列饮鸩止渴的“独化”部署。 <br><br> 3月4日,陈水扁抛出“四要一没有”言论,接下来的举动似乎正与“四要”中的“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一一印照。旗下“独派”第一笔杆陈明通炮制所谓“第二共和宪法”,并在不久后出任主管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而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恰恰是封杀北京奥运圣火到台,创下奥运史上拒绝奥运圣火入境的首例。曾经作为支教志愿者到过大陆的狄海,在MSN上不无遗憾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去年听说大熊猫要来台湾,我们盼着它们来,可当局竟然把熊猫当成统战阴谋。这回好不容易又有个奥运圣火可以让我们期待一下了,但最后还是得到失望的答案。”“断绝历史渊源、隔断两岸联系,春寒料峭时的台湾政局,可谓一字曰之‘断’。”一位长期观察两岸形势的台湾人士说。 <br><br> 然而,尽管台湾当局不断掀起“台独”的逆流恶浪,两岸交流合作的趋势不容中断。4月末,在北京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透露了一丝早春的讯息。云集两岸各界人士500余人的会议,就两岸直航、旅游、教育等议题广泛讨论,并宣布了欢迎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等13项“惠台”措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也于当月成立。 <br><br> 夏“迷” <br><br> 2007年夏天的台湾岛,疯狂迷乱。20年前的7月15日,台湾解除了戒严状态,今日台湾却将300多万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类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20年前台商西进大陆,揭开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而如今大陆赴台旅游谈判,却在岛内疯狂的政治大气候下陷入僵局。虽然相继出炉的蓝绿两对正副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谢长廷和苏贞昌为吸引中间选民,竞相比赛两岸政策,抛出“直航”等可口的“政策牛肉”,但“三通”这张政治人物嘴边的常年支票,何时能够真正兑现?“再这样下去不是蓝绿哪个赢哪个输的问题,整个台湾都会输掉。”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黄执中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可罔顾民生的陈水扁,却开始忙于叩关国际组织的一系列行动。第11次企图叩关世界卫生组织遭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降格其成员资格,“邦交”达60年的哥斯达黎加“断交”,这些“挫败”似乎还不足以警醒台当局,反而为其鼓噪“民意”注入悲情强心针。 <br><br> 终于,陈水扁抛出酝酿许久的王牌“入联公投”。在台当局的唆使下,所罗门群岛、马拉维等少数国家提出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阿扁更演出了一场两度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写信遭退回的闹剧。 <br><br> 随后举行的“台非元首高峰会”更是一场闹剧。陈水扁一心想比照大陆去年办的中非论坛,要求53国代表悉数到场。不过“凑数外交”显然难以为继,台当局一方面大张旗鼓宣传“台非友谊”,一方面却对到场人数三缄其口。 <br><br> 秋“纷” <br><br> “入联公投”入秋延烧,美国压力也开始持续加码。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负责人韦德宁、东亚副助理国务卿接连重话批扁,9月6日的胡布会更发出了“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的信号。不过民进党当局显然不惮于“入联公投”可能引发的恶性结果。“九月九,阿扁做不久”言犹在耳,去年意气风发的红衫军开始走向衰落。今年的9月9日,红衫军在凯达格兰大道前拼出一个烛光“屁”字恶嘲台当局,成为解散前的绝唱。可讽刺的主角陈水扁却回锅再任民进党主席,将“党政军”三权系于一身,创造了最为有利的走极端条件。令外界不解的是,蓝营的反制策略竟是打出“返联公投”牌,双方你来我往呛声不断,更在9月15日大演对台戏:绿营在高雄市、蓝营在台中市分别举行“入联”“返联”游行。在离2008“大选”仅半年时,蓝绿均陷入随扁起舞的“囚徒困境”。 <br><br> 尽管论岛内政局乱象纷扰,但两岸交流仍有硕果纷呈。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大陆自2005年以来,累计出台了54项惠台政策措施。其中可由大陆单方面实施者均已落实,需两岸有关方面协商解决的事项也在积极推动中。” <br><br> 10月召开的十七大为两岸瞩目,最令台湾人关心的莫过于两岸关系如何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议”成为台湾报纸纷纷报道的焦点。台报普遍认为,在“入联公投”不断挑衅台海现状时,报告未就此着一墨,却成功地为未来两岸关系的指导框架冷静定调。 <br><br>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赵春山说:“以静制动成为对台策略的最佳选择。”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势在必行的“入联公投”触动大陆敏感神经,但大陆在应付台湾问题的手法越来越纯熟。 <br><br> 冬“醒” <br><br> 十七大所奠定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很快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并在岛内得到回应。台湾“电子教父”曹兴诚11月12日在岛内各大报刊刊登广告,建议制定“《两岸和平共处法》”,内容主要是“统一公投”概念。这让借“公投”之名行“独立”的陈水扁恼羞成怒,予以重炮回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台湾当局的“尾声”动作越发不堪。11月19日,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出手,阻挠任命中国大陆籍的张月姣为上诉机构法官。这场台湾当局谋划的“外交超限战”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收场。11月24日晚,为恐吓泛蓝18县市在投票模式上的不合作,陈水扁语出惊人,指他正在慎重思考有人建议的四项方案,其中包括宣布戒严,透露出再玩“两颗子弹”伎俩、为无限期留任铺路的野心。陈水扁“独揽大权”的梦不醒,但中美联合“制独”策略则日趋清醒。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会见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6日胡锦涛主席在与布什总统电话交谈时,都清晰表达了中美应坚决制止“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决心。美国方面更在一个月内派出三员大将轮番规劝陈水扁,“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先后表态,施压层层升级。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更亲自出马,高调放出重话,抨击陈水扁“入联公投”是“挑衅性政策”。而与年初首尾呼应,2007年末清算“蒋公”仍未休止。民进党重兵出动拆除台湾中正纪念堂上“大中至正”牌匾,甚至发生了现场一名记者被蓄意撞伤的流血事件。 <br><br> 12月的最后几天,还留下了重磅级的“疑云”:马英九“特别费案”二审结果将于12月28日宣判。此前高雄市长选举官司,民进党籍市长陈菊一审被判“选举无效”,二审却成功逆转;一审清白的小马哥会遭遇“翻盘”还是平稳过关,结果将直接影响到2008年“大选”,以及两岸关系的走向。 <br><br> 【记事簿】 <br><br> 3月4日 陈水扁提出“四要一没有”口号,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4月16日 中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成立。同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启程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出席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br><br> 4月26日 台湾当局拒绝北京2008奥运圣火入台传递。 <br><br> 8月27日 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怒批台湾当局操弄“入联公投”。 <br><br> 11月14日 国台办首位女发言人范丽青表示:大陆将退回加盖“入联”戳印的台湾邮件。 <br><br> 11月19日 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会议上,阻挠中国大陆籍律师张月姣被任命为上诉机构法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中国统一:挑衅中坚守冷静
2007年12月24日国际先驱导报
一直希望割断宝岛台湾与中国大陆联系的陈水扁,连中正纪念堂牌匾上的字也不放过。法新社
“大陆那么好?太平洋又没加盖,觉得大陆好就游过去呀!”——当生活困苦的民众表示不满时,身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陈水扁竟以此回应。
2007年,重回权力制高点的陈水扁,有恃无恐地开始[
阅读全文]
 <br><br>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2007年的台海两岸,用一句诗来形容,应是“岛内独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r><br> 春“断” <br><br> 新春伊始,香港凤凰卫视主播吴小莉因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到了台当局一个类似“第22条军规”的选择:如果小莉以“香港居民”身份申请入台,因她具有大陆政协委员的身份不会被核准;如果持台湾居民证件返台,虽“依法不能拒绝其入境”,但届时“陆委会”将予以处罚。短短一个片段,似乎暗喻了这一年两岸关系的艰难破冰之路。与此同时,弊案脱困之后的陈水扁重回权力制高点,有恃无恐地开始了“分裂”的末路狂奔,将“去蒋化”“去中国化”的硝烟肆意弥漫——寒假过后,岛内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强行清除有关台湾与中华历史联系,连孙中山都不能再被称为“国父”;2月9日,在台当局的授意下,台湾三家公营企业“中国石油”、“中国造船”以及“中华邮政”被迫“正名”为“台湾石油”、“台湾国际造船”以及“台湾邮政”;全台大规模拆除蒋介石、蒋经国铜像,位于高雄的“全台最大的蒋介石铜像”甚至被大卸30余块,抗议人群与近千名警察爆发了激烈冲突。对历史的亵渎,仅仅是玩火者的起步。民进党渐为陈水扁所绑架,着手于一系列饮鸩止渴的“独化”部署。 <br><br> 3月4日,陈水扁抛出“四要一没有”言论,接下来的举动似乎正与“四要”中的“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一一印照。旗下“独派”第一笔杆陈明通炮制所谓“第二共和宪法”,并在不久后出任主管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而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恰恰是封杀北京奥运圣火到台,创下奥运史上拒绝奥运圣火入境的首例。曾经作为支教志愿者到过大陆的狄海,在MSN上不无遗憾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去年听说大熊猫要来台湾,我们盼着它们来,可当局竟然把熊猫当成统战阴谋。这回好不容易又有个奥运圣火可以让我们期待一下了,但最后还是得到失望的答案。”“断绝历史渊源、隔断两岸联系,春寒料峭时的台湾政局,可谓一字曰之‘断’。”一位长期观察两岸形势的台湾人士说。 <br><br> 然而,尽管台湾当局不断掀起“台独”的逆流恶浪,两岸交流合作的趋势不容中断。4月末,在北京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透露了一丝早春的讯息。云集两岸各界人士500余人的会议,就两岸直航、旅游、教育等议题广泛讨论,并宣布了欢迎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等13项“惠台”措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也于当月成立。 <br><br> 夏“迷” <br><br> 2007年夏天的台湾岛,疯狂迷乱。20年前的7月15日,台湾解除了戒严状态,今日台湾却将300多万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类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20年前台商西进大陆,揭开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而如今大陆赴台旅游谈判,却在岛内疯狂的政治大气候下陷入僵局。虽然相继出炉的蓝绿两对正副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谢长廷和苏贞昌为吸引中间选民,竞相比赛两岸政策,抛出“直航”等可口的“政策牛肉”,但“三通”这张政治人物嘴边的常年支票,何时能够真正兑现?“再这样下去不是蓝绿哪个赢哪个输的问题,整个台湾都会输掉。”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黄执中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可罔顾民生的陈水扁,却开始忙于叩关国际组织的一系列行动。第11次企图叩关世界卫生组织遭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降格其成员资格,“邦交”达60年的哥斯达黎加“断交”,这些“挫败”似乎还不足以警醒台当局,反而为其鼓噪“民意”注入悲情强心针。 <br><br> 终于,陈水扁抛出酝酿许久的王牌“入联公投”。在台当局的唆使下,所罗门群岛、马拉维等少数国家提出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阿扁更演出了一场两度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写信遭退回的闹剧。 <br><br> 随后举行的“台非元首高峰会”更是一场闹剧。陈水扁一心想比照大陆去年办的中非论坛,要求53国代表悉数到场。不过“凑数外交”显然难以为继,台当局一方面大张旗鼓宣传“台非友谊”,一方面却对到场人数三缄其口。 <br><br> 秋“纷” <br><br> “入联公投”入秋延烧,美国压力也开始持续加码。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负责人韦德宁、东亚副助理国务卿接连重话批扁,9月6日的胡布会更发出了“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的信号。不过民进党当局显然不惮于“入联公投”可能引发的恶性结果。“九月九,阿扁做不久”言犹在耳,去年意气风发的红衫军开始走向衰落。今年的9月9日,红衫军在凯达格兰大道前拼出一个烛光“屁”字恶嘲台当局,成为解散前的绝唱。可讽刺的主角陈水扁却回锅再任民进党主席,将“党政军”三权系于一身,创造了最为有利的走极端条件。令外界不解的是,蓝营的反制策略竟是打出“返联公投”牌,双方你来我往呛声不断,更在9月15日大演对台戏:绿营在高雄市、蓝营在台中市分别举行“入联”“返联”游行。在离2008“大选”仅半年时,蓝绿均陷入随扁起舞的“囚徒困境”。 <br><br> 尽管论岛内政局乱象纷扰,但两岸交流仍有硕果纷呈。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大陆自2005年以来,累计出台了54项惠台政策措施。其中可由大陆单方面实施者均已落实,需两岸有关方面协商解决的事项也在积极推动中。” <br><br> 10月召开的十七大为两岸瞩目,最令台湾人关心的莫过于两岸关系如何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议”成为台湾报纸纷纷报道的焦点。台报普遍认为,在“入联公投”不断挑衅台海现状时,报告未就此着一墨,却成功地为未来两岸关系的指导框架冷静定调。 <br><br>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赵春山说:“以静制动成为对台策略的最佳选择。”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势在必行的“入联公投”触动大陆敏感神经,但大陆在应付台湾问题的手法越来越纯熟。 <br><br> 冬“醒” <br><br> 十七大所奠定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很快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并在岛内得到回应。台湾“电子教父”曹兴诚11月12日在岛内各大报刊刊登广告,建议制定“《两岸和平共处法》”,内容主要是“统一公投”概念。这让借“公投”之名行“独立”的陈水扁恼羞成怒,予以重炮回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台湾当局的“尾声”动作越发不堪。11月19日,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出手,阻挠任命中国大陆籍的张月姣为上诉机构法官。这场台湾当局谋划的“外交超限战”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收场。11月24日晚,为恐吓泛蓝18县市在投票模式上的不合作,陈水扁语出惊人,指他正在慎重思考有人建议的四项方案,其中包括宣布戒严,透露出再玩“两颗子弹”伎俩、为无限期留任铺路的野心。陈水扁“独揽大权”的梦不醒,但中美联合“制独”策略则日趋清醒。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会见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6日胡锦涛主席在与布什总统电话交谈时,都清晰表达了中美应坚决制止“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决心。美国方面更在一个月内派出三员大将轮番规劝陈水扁,“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先后表态,施压层层升级。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更亲自出马,高调放出重话,抨击陈水扁“入联公投”是“挑衅性政策”。而与年初首尾呼应,2007年末清算“蒋公”仍未休止。民进党重兵出动拆除台湾中正纪念堂上“大中至正”牌匾,甚至发生了现场一名记者被蓄意撞伤的流血事件。 <br><br> 12月的最后几天,还留下了重磅级的“疑云”:马英九“特别费案”二审结果将于12月28日宣判。此前高雄市长选举官司,民进党籍市长陈菊一审被判“选举无效”,二审却成功逆转;一审清白的小马哥会遭遇“翻盘”还是平稳过关,结果将直接影响到2008年“大选”,以及两岸关系的走向。 <br><br> 【记事簿】 <br><br> 3月4日 陈水扁提出“四要一没有”口号,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4月16日 中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成立。同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启程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出席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br><br> 4月26日 台湾当局拒绝北京2008奥运圣火入台传递。 <br><br> 8月27日 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怒批台湾当局操弄“入联公投”。 <br><br> 11月14日 国台办首位女发言人范丽青表示:大陆将退回加盖“入联”戳印的台湾邮件。 <br><br> 11月19日 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会议上,阻挠中国大陆籍律师张月姣被任命为上诉机构法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中国统一:挑衅中坚守冷静
2007年12月24日国际先驱导报
一直希望割断宝岛台湾与中国大陆联系的陈水扁,连中正纪念堂牌匾上的字也不放过。法新社
“大陆那么好?太平洋又没加盖,觉得大陆好就游过去呀!”——当生活困苦的民众表示不满时,身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陈水扁竟以此回应。
2007年,重回权力制高点的陈水扁,有恃无恐地开始[
阅读全文]
 <br><br>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2007年的台海两岸,用一句诗来形容,应是“岛内独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r><br> 春“断” <br><br> 新春伊始,香港凤凰卫视主播吴小莉因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接到了台当局一个类似“第22条军规”的选择:如果小莉以“香港居民”身份申请入台,因她具有大陆政协委员的身份不会被核准;如果持台湾居民证件返台,虽“依法不能拒绝其入境”,但届时“陆委会”将予以处罚。短短一个片段,似乎暗喻了这一年两岸关系的艰难破冰之路。与此同时,弊案脱困之后的陈水扁重回权力制高点,有恃无恐地开始了“分裂”的末路狂奔,将“去蒋化”“去中国化”的硝烟肆意弥漫——寒假过后,岛内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强行清除有关台湾与中华历史联系,连孙中山都不能再被称为“国父”;2月9日,在台当局的授意下,台湾三家公营企业“中国石油”、“中国造船”以及“中华邮政”被迫“正名”为“台湾石油”、“台湾国际造船”以及“台湾邮政”;全台大规模拆除蒋介石、蒋经国铜像,位于高雄的“全台最大的蒋介石铜像”甚至被大卸30余块,抗议人群与近千名警察爆发了激烈冲突。对历史的亵渎,仅仅是玩火者的起步。民进党渐为陈水扁所绑架,着手于一系列饮鸩止渴的“独化”部署。 <br><br> 3月4日,陈水扁抛出“四要一没有”言论,接下来的举动似乎正与“四要”中的“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一一印照。旗下“独派”第一笔杆陈明通炮制所谓“第二共和宪法”,并在不久后出任主管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而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恰恰是封杀北京奥运圣火到台,创下奥运史上拒绝奥运圣火入境的首例。曾经作为支教志愿者到过大陆的狄海,在MSN上不无遗憾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去年听说大熊猫要来台湾,我们盼着它们来,可当局竟然把熊猫当成统战阴谋。这回好不容易又有个奥运圣火可以让我们期待一下了,但最后还是得到失望的答案。”“断绝历史渊源、隔断两岸联系,春寒料峭时的台湾政局,可谓一字曰之‘断’。”一位长期观察两岸形势的台湾人士说。 <br><br> 然而,尽管台湾当局不断掀起“台独”的逆流恶浪,两岸交流合作的趋势不容中断。4月末,在北京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透露了一丝早春的讯息。云集两岸各界人士500余人的会议,就两岸直航、旅游、教育等议题广泛讨论,并宣布了欢迎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等13项“惠台”措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也于当月成立。 <br><br> 夏“迷” <br><br> 2007年夏天的台湾岛,疯狂迷乱。20年前的7月15日,台湾解除了戒严状态,今日台湾却将300多万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类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20年前台商西进大陆,揭开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而如今大陆赴台旅游谈判,却在岛内疯狂的政治大气候下陷入僵局。虽然相继出炉的蓝绿两对正副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谢长廷和苏贞昌为吸引中间选民,竞相比赛两岸政策,抛出“直航”等可口的“政策牛肉”,但“三通”这张政治人物嘴边的常年支票,何时能够真正兑现?“再这样下去不是蓝绿哪个赢哪个输的问题,整个台湾都会输掉。”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黄执中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可罔顾民生的陈水扁,却开始忙于叩关国际组织的一系列行动。第11次企图叩关世界卫生组织遭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降格其成员资格,“邦交”达60年的哥斯达黎加“断交”,这些“挫败”似乎还不足以警醒台当局,反而为其鼓噪“民意”注入悲情强心针。 <br><br> 终于,陈水扁抛出酝酿许久的王牌“入联公投”。在台当局的唆使下,所罗门群岛、马拉维等少数国家提出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阿扁更演出了一场两度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写信遭退回的闹剧。 <br><br> 随后举行的“台非元首高峰会”更是一场闹剧。陈水扁一心想比照大陆去年办的中非论坛,要求53国代表悉数到场。不过“凑数外交”显然难以为继,台当局一方面大张旗鼓宣传“台非友谊”,一方面却对到场人数三缄其口。 <br><br> 秋“纷” <br><br> “入联公投”入秋延烧,美国压力也开始持续加码。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负责人韦德宁、东亚副助理国务卿接连重话批扁,9月6日的胡布会更发出了“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的信号。不过民进党当局显然不惮于“入联公投”可能引发的恶性结果。“九月九,阿扁做不久”言犹在耳,去年意气风发的红衫军开始走向衰落。今年的9月9日,红衫军在凯达格兰大道前拼出一个烛光“屁”字恶嘲台当局,成为解散前的绝唱。可讽刺的主角陈水扁却回锅再任民进党主席,将“党政军”三权系于一身,创造了最为有利的走极端条件。令外界不解的是,蓝营的反制策略竟是打出“返联公投”牌,双方你来我往呛声不断,更在9月15日大演对台戏:绿营在高雄市、蓝营在台中市分别举行“入联”“返联”游行。在离2008“大选”仅半年时,蓝绿均陷入随扁起舞的“囚徒困境”。 <br><br> 尽管论岛内政局乱象纷扰,但两岸交流仍有硕果纷呈。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大陆自2005年以来,累计出台了54项惠台政策措施。其中可由大陆单方面实施者均已落实,需两岸有关方面协商解决的事项也在积极推动中。” <br><br> 10月召开的十七大为两岸瞩目,最令台湾人关心的莫过于两岸关系如何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议”成为台湾报纸纷纷报道的焦点。台报普遍认为,在“入联公投”不断挑衅台海现状时,报告未就此着一墨,却成功地为未来两岸关系的指导框架冷静定调。 <br><br>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赵春山说:“以静制动成为对台策略的最佳选择。”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势在必行的“入联公投”触动大陆敏感神经,但大陆在应付台湾问题的手法越来越纯熟。 <br><br> 冬“醒” <br><br> 十七大所奠定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很快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并在岛内得到回应。台湾“电子教父”曹兴诚11月12日在岛内各大报刊刊登广告,建议制定“《两岸和平共处法》”,内容主要是“统一公投”概念。这让借“公投”之名行“独立”的陈水扁恼羞成怒,予以重炮回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台湾当局的“尾声”动作越发不堪。11月19日,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出手,阻挠任命中国大陆籍的张月姣为上诉机构法官。这场台湾当局谋划的“外交超限战”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收场。11月24日晚,为恐吓泛蓝18县市在投票模式上的不合作,陈水扁语出惊人,指他正在慎重思考有人建议的四项方案,其中包括宣布戒严,透露出再玩“两颗子弹”伎俩、为无限期留任铺路的野心。陈水扁“独揽大权”的梦不醒,但中美联合“制独”策略则日趋清醒。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会见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6日胡锦涛主席在与布什总统电话交谈时,都清晰表达了中美应坚决制止“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决心。美国方面更在一个月内派出三员大将轮番规劝陈水扁,“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先后表态,施压层层升级。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更亲自出马,高调放出重话,抨击陈水扁“入联公投”是“挑衅性政策”。而与年初首尾呼应,2007年末清算“蒋公”仍未休止。民进党重兵出动拆除台湾中正纪念堂上“大中至正”牌匾,甚至发生了现场一名记者被蓄意撞伤的流血事件。 <br><br> 12月的最后几天,还留下了重磅级的“疑云”:马英九“特别费案”二审结果将于12月28日宣判。此前高雄市长选举官司,民进党籍市长陈菊一审被判“选举无效”,二审却成功逆转;一审清白的小马哥会遭遇“翻盘”还是平稳过关,结果将直接影响到2008年“大选”,以及两岸关系的走向。 <br><br> 【记事簿】 <br><br> 3月4日 陈水扁提出“四要一没有”口号,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4月16日 中国大陆首个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成立。同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启程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出席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br><br> 4月26日 台湾当局拒绝北京2008奥运圣火入台传递。 <br><br> 8月27日 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怒批台湾当局操弄“入联公投”。 <br><br> 11月14日 国台办首位女发言人范丽青表示:大陆将退回加盖“入联”戳印的台湾邮件。 <br><br> 11月19日 台湾代表在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会议上,阻挠中国大陆籍律师张月姣被任命为上诉机构法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中国统一:挑衅中坚守冷静
2007年12月24日国际先驱导报
一直希望割断宝岛台湾与中国大陆联系的陈水扁,连中正纪念堂牌匾上的字也不放过。法新社
“大陆那么好?太平洋又没加盖,觉得大陆好就游过去呀!”——当生活困苦的民众表示不满时,身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陈水扁竟以此回应。
2007年,重回权力制高点的陈水扁,有恃无恐地开始[
阅读全文]
 )
洛阳调查烈士陵被毁事件责令立即停工
2007年12月26日中国网
这次翻新改造烈士墓区效果图
九十年代以前的烈士墓区
九十年代以后的烈士墓区
《洛阳烈士陵墓让位于商业墓地》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洛阳市委、市政府马上发出通告,要求工程中止。对此洛阳烈士陵园工作人员表示:拆除是为了新建。
洛阳发出停工通告
见到报道后,洛阳市委[
阅读全文]
朝鲜谴责美国太好战暗示可能放缓弃核进程
2007年12月27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在朝鲜向美国承诺的申报核武计划及核武设施去功能化演变得难以实现,朝鲜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又出现紧张。这也是韩国李明博当选总统之后朝鲜首次强烈谴责美国是好战势力,因此,朝鲜核问题再度引起关注。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根据六方会谈所达成的协议,到今年年底为止,[
阅读全文]
)
龙芯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
2007年12月26日网易科技报道
基于龙芯2号的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KD-50-I于今天在安徽合肥通过鉴定。
网易科技讯12月26日消息,网易科技获悉,基于龙芯2号的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KD-50-I于今天在安徽合肥通过鉴定。
据了解,KD-50-I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使用300多颗64位龙芯2F处理器,峰值性能达到每秒[
阅读全文]
系统,而C4I系统对于向来讲究“诸兵种协同立体化作战”的美军而言,又无疑是其联系各种兵力和武器平台的“神经”——只要C4I系统受损,美军很有可能陷入各自为战、首尾不能相顾的糟糕局面,并让美军整体协同作战能力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为电子对抗注入了更多的元素之后,为了免让自己成为电子战的牺牲品,美军更是非常注意潜在对手——甚至世界上所有主流国家——电子战发展方向上的任何动作。<b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71227/Img254326819.jpg><br>资料图:解放军武器库中的一些先进战机<br><br> 因此,美国五角大楼的《中国军力报告》其实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电子战的发展方向了。在该报告中,美国军方指出:解放军的理论家们已经关注“综合网络电子战”的内容,以勾勒出针对C4I系统关键部分的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和有限动能打击的主要使用方法,这样将有利于中断、瓦解敌方战场中的网络信息系统。解放军已经建立了信息战部队,并发展各种计算机病毒以攻击敌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友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解放军已经将计算机网络战在其军事演习中的角色进一步提升,例如2005年举行的演习中,就融合了信息战的进攻行动,主要表现为对敌方网络系统首先发起攻击。<br><br> 此外,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赖特将军更是公开指出:中国不仅正在积极致力于计算机侦察,而且还在努力获取实施计算机攻击的能力。中国军方还对发展反卫星破坏能力非常感兴趣——中国的高能激光束可以用于永久性或暂时性地使卫星“失明”,而且中国的研究者也已经开始测试可以用于阻塞卫星通信的高能微波武器。<b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71227/Img254326820.jpg><br>米-171型武装直升机双机对地攻击 图片: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br><br> 美军要立体监视亚洲<br><br>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的偏移,亚太地区已经成为美军重点关注的地区:不仅准备在2010年前将11艘航母中的6艘部署在太平洋海域,而且,还在努力让该地区的美军电子战水平达到和平时期最完美的地步——立体化监视、威慑亚洲。<br><br> 现在,美国对亚太地区的监视及探测手段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间谍卫星、预警机(侦察机)、陆基远程雷达以及游弋在太平洋的宙斯盾舰。1991年,美军发射的间谍卫星就已经在收集亚太地区弹道导弹的发射情报了;随着美军航母在亚太地区绝对数的增加,其舰载预警机原本就拥有的独特优势将更加明显,而且,据美国《空军杂志》透露,第一架美军最先进的高空无人侦察机“全球鹰”还将于2009年部署在关岛,到2014年时,该基地的“全球鹰”侦察机总数将达到10架之多;美军在日、韩及亚太其他地区部署的超大型雷达网,不仅增加了其控制范围,而且也提高了本身的安全性;至于在亚太地区巡航的宙斯盾舰,尽管其监测距离仅为300多公里,但由于其数量较多而且机动性较好,因此,也成为了美军亚太电子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世界新闻报<b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71227/Img254326821.jpg><br>图片说明:二炮部队东风15型战术导弹多波次攻击<b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71227/Img254326822.jpg><br>资料图:解放军车载型红箭反坦克导弹夜间试射<b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71227/Img254326823.jpg><br>中国空警-2000预警机(资料图)<b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71227/Img254326824.jpg><br>资料图:我军反舰导弹齐射<b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71227/Img254326825.jpg><br>资料图:现代舰导弹发射<b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71227/Img254326826.jpg><br>海军将“扩大近海防御作战空间和防御纵深”。而中国空军战略正在逐步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资料图)<b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71227/Img254326827.jpg><br>资料图:解放军武器库中的一些先进战机)
专家:解放军洞悉美军弱点正研究高能微波武器
2007年12月27日国际在线作者:郭宣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示的基于C4I的联合作战系统,其海陆空天一体的指挥体系让人浮想联翩
12月1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2008年国防部授权法案》,其中特别规定:美国军方向国会提交的解放军年度军力报告中,必须包括中国发展电子作战的能力。关注世界上主流国家某方面作战能力,[
阅读全文]
应对解放军猎星战略美国要减少对太空依赖
2007年12月26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对于解放军反卫星能力的展示,美国目前并未作出任何因应。有台湾军事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极有可能采取兰德公司的建议,降低对太空资产的倚赖,采取太空与地面军事资产相结合的方式来因应。
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军事分析人士郑大诚表示,近年来解放军在“打赢高技术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