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购日春潮潜艇夭折内情:成本高亲台派离职
2007年09月26日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记者 万钧
今年9月初,以《中国时报》为首的多家台湾媒体,相继报道了美日两国共谋向台湾提供15艘“春潮”级常规潜艇,后几经周折终告破产的消息。9月16日出版的《亚洲周刊》就此专门载文,披露了该秘密计划的部分内情。
两套方案供台选择
台湾想购买日本潜[
阅读全文]
)
美士兵体内取出未爆火箭弹臀部射入穿透下腹
2007年09月25日南方网
资料图:美国大兵钱宁·莫斯
美国大兵钱宁·莫斯在阿富汗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不幸被火箭弹击中,穿进体内,幸运的是火箭弹并没有爆炸。为了拯救莫斯的性命,美国医生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替莫斯实施手术,将这枚仍然致命的火箭弹从莫斯体内取了出来。
火箭弹摄入体内
在一年前[
阅读全文]
美国空军部长:21架B2轰炸机不够对付中国
2007年09月25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美国新一代战机F-35的采购计划如今遭遇瓶颈,有研究报告要求大幅削减F-35的采购数量。针对这份报告,美国空军部长迈克尔·温在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你知道中国有多大吗?想想吧,21架B-2轰炸机够用吗?”
美国空军部长将中国作为采购2400架F-35计划的借口,有[
阅读全文]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 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br><br> 虽然貌无星相,但这从来没有妨碍伊朗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成为世界上上镜率最高的政治明星之一。现在,第三次赴美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内贾德已经注定会成为这个国际舞台上的“明星”。 <br><br> 第62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今天揭幕,23日晚抵达纽约的内贾德将在当地逗留两天。这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内贾德看来仍“本性不改”,早就安排好一系列重头戏。 <br><br> 24日,内贾德将在哥伦比亚大学世界领导人论坛上发表演讲,之后回答师生提问。据悉,坚持请来内贾德到本校发表演讲,哥大校长李·博林格是顶住重重压力的,但他也承诺,届时会给伊朗总统准备“猛料”,允许学生就大屠杀、以色列、恐怖主义、伊朗核问题等敏感话题提出一系列尖锐问题。 <br><br> 而鉴于上一次联大会议上美伊两国总统的针锋相对,25日的“节目”将更为精彩。这一天的联大会议上,美国总统布什与内贾德将先后登台演讲。行前内贾德曾经放言,要与小布什搞一场“巅峰对决”,在联大进行公开辩论并举行一个“全球公决”,不过和去年的提议一样,这次还是被白宫打了回票。 <br><br> 其实,远道而来的内贾德可谓是人未到、声先至。还未动身,这位伊朗总统就已经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的一档采访,向全世界表明伊朗既不需要核武器,也不想同美国发生战争。同时他也不忘记重申,伊朗的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而且是“非常透明的”,并再次拒绝美国有关伊朗干涉伊拉克事务、向伊拉克教派武装提供武器装备及培训的指控。 <br><br> 当然,难得去一趟美国,内贾德总统自然不会放弃任何阐述立场的机会,何况,联大一直被视为是一个可供伊朗表达对地区和全球议题看法的“重要论坛”。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也正值西方媒体大炒“美国攻打伊朗”传闻之时,而此时让世界听到伊朗的声音,为伊朗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就显得尤其重要。 <br><br> 如此看来,内贾德总统的出位搏镜也有良苦用心,此次联大之行,某种程度上也好比一场公关之旅。正如内贾德本人23日所言,他期待着向人们提供“准确清晰的相关信息”,让美国人民也听听关于世界的不同看法。(杨立群) )
内贾德联大之行:公关之旅
2007年09月25日解放日报
9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新华社记者侯俊摄
虽然貌无星相,但这从来没有妨碍伊朗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成为世界上上镜率最高的政治明星之一。现在,第三次赴美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内贾德已经注定会成为这个国际舞台上的“明星”。
第62届联大一[
阅读全文]
美国难以轻易对伊朗动武
2007年09月25日 光明日报
最近,伊朗核危机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先是刚刚上任的法国总统萨科奇在白宫与布什总统共同“痛斥”伊朗,萨科奇甚至提出准备下一场战争的问题;接着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快速跟进,这位德国铁娘子提出要对伊朗予以更加严厉的制裁;再就是以色列再次向伊朗发出战争警告,警告伊朗不要向以挑衅,否则将武力“关照[
阅读全文]
伊朗称利用卫星监视美军动态随时发动导弹反击
2007年09月25日人民网
伊朗革命卫队前司令萨法维近日宣称,该国正在利用卫星和“其他高技术手段”密切监视着周边地区的美军动向。这位官员表示,只要伊朗遭到美军袭击,那么就会向美军发动导弹反击。萨法维特别强调,由于十多万美军目前陷于伊拉克战争无法自拔,因此短期内美军不会贸然向伊朗发动攻击。
目前[
阅读全文]
。美国国防部9月5日证实,上周美国空军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在机组人员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着6枚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越大半个美国。事后军方在空军内部进行调查,并撤销了一名指挥官的职务。 新华社/法新<br><br> 新华网消息:美国《洛杉矶时报》9月23日发表文章,题目是“核弹头是如何踏上未经计划的飞行的”。文章透露了美军核弹误挂事件的详细情况。文章摘要如下。<br><br> 8月29日早上9点刚过,一组美国空军的工作人员进入了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草皮铺盖下的掩体内,他们接到命令,将一组没有弹头的巡航导弹运送到一个武器坟场。他们很快拖出了12个圆柱体,粗看起来,它们的外形都一样,工作人员将它们拖到一架正等待起飞的B-52轰炸机旁。 <br><br> 工作人员将导弹挂在飞机的机翼下,每侧挂了6枚。在检查了右侧的导弹之后,飞行军官在写着12枚未装弹头的AGM-129导弹的证明上签了字。但是,飞行军官没有注意到左侧机翼的6枚导弹装有核弹头,每枚弹头的威力相当于10枚广岛原子弹。 <br><br> 这些细节在此后36小时内都无人察觉,这些导弹随飞机飞到了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空军基地,而该基地根本不知道将有核弹头到达。这是40年内,在没有专门的高级别授权下,一架载有核弹头的轰炸机首次在美国领空上飞行。 <br><br> 这一事件非常严重,以至于要提交罕见的“弯矛”报告(核武器出现重大问题),一直沿着指挥体系上至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和布什总统。 <br><br> 在事件被公开3周之后,根据对知道空军初步调查结果的现任或美国前官员的采访,《华盛顿邮报》得到的新细节将事件归咎于路易斯安那州和北达科他州多个部门的安全失误。 <br><br> 被装载到迈诺特空军基地轰炸机上的核弹头,有超过15小时的时间未得到特别保护,即使在它们到达路易斯安那之后,也是继续挂载在飞机上近9小时才被发现。在没有任何人知晓的情况下,核弹头被置于空军核安全网监视之外长达1天多时间。<br><br> 导弹储存室的一个错误导致了其后每个环节的错误:地勤人员未能注意到核弹头,安全人员和飞行机组人员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也没有全面检查。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在冷战期间形成的拥有严格审核和指挥程序的核安全系统完全被忽视了。 <br><br> 这一事件之前已经有过多起警告———其中一些关于存放核武器的空军设施安全问题的警告,连布什政府(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内)的最高层都知道。风险并不是核弹头可能被无意引爆,而是这种疏忽可能为盗窃、破坏,或者有毒核材料扩散提供可乘之机。 <br><br> 一名了解详情的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将这一事件形容为白宫“被保证过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这名官员说,8月29日至30日发生的事属于“包括机组人员、军需供给、储存以及跟踪程序等不同部门的失职———这些疏忽本不应该在同一天发生”。<br><br> 去年秋天,在空军服役超过17年的400多枚AGM-129巡航导弹,由当时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下令退役,基地的人都知道,这是由B-52携带的核武器投送系统。迈诺特空军基地被告知,开始将这些导弹运送到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储存。 <br><br> 在8月29日之前,基地工作人员已经运送了200多枚导弹,并且熟知操作规程。 <br><br> 根据描述,在8月29日早晨9点12分,搭乘两辆卡车的地勤人员进入了迈诺特空军基地的武器存储区域,他们将车开到了放置巡航导弹的地方。 <br><br> 一名负责军需品保管的军官本应该检查核弹头。在巡航导弹的弹体上有一个邮票大小的窗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它检查内部的弹头是否为银色。导弹上的红色丝带或者记号通常被用来给予额外的警告。 <br><br> 卡车将导弹从掩体内拖出,加入了空军基地正常的车流之中,然后到了停机坪外围,将导弹挂在B-52轰炸机上。工作人员把6枚核弹挂在了轰炸机的左翼下,并在右翼下挂上了另外6枚没有装核弹头的同型号导弹。由于挂弹时出现麻烦,这一过程花了8个小时。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9/25/xinsrc_19209042511103431883360.jpg><br>资料图片:美国空军B-52战略轰炸机<br><br> 到下午5点12分,这12枚巡航导弹被挂在了B-52轰炸机上,其中包括6枚核弹。 <br><br> 另据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9月22日报道,一个反对布什的活动组织说,与迈诺特空军基地事故有牵连的6名空军成员神秘死亡。 <br><br> 迈诺特事故发生时,一架B-52轰炸机“误”载了6枚核弹头,在若干州的上空飞行了3个多小时。空军不得不对此事进行调查,并解除了一名中队长的职务。 <br><br> 有关官员说,空军作战司令部9月14日下令重新审核有关程序。 <br><br> 除了一名中队指挥官被解除职务外,卷入这一事故的机组成员(包括地面机组工作人员)也都暂时被取消了处置弹药的资格。 <br><br> 公民争取合法政府活动组织说,美国空军的6名成员与此事有直接牵连,他们或是弹药装填手或是飞行员。这些人均在7天之内“意外”身亡。 <br><br> 受害者包括空军一级飞行员托德·布卢(20岁)。他在弗吉尼亚州休假期间死亡。军方发表的一份声明证实了他的死亡,但没有说明死因。 <br><br> 另一起事故中,来自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一对夫妻在高速公路上丧生。警方说,两人当时骑着摩托车,丈夫驾驶,妻子坐在后面。摩托车与一辆汽车相撞而毁。<br><br> 来自迈诺特空军基地的20岁飞行员亚当·巴尔斯也在城郊一起撞车事故中丧生。<br><br> 军队官员说,迈诺特空军基地28岁的轰炸机飞行员韦斯顿·基塞尔在田纳西州的一起撞车事故中死亡。<br><br> 警方还在华盛顿州东北地区发现了失踪的空军上尉约翰·弗吕的尸体。这个活动组织说,6名空军成员的神秘死亡可能暗示:空军为了掩盖迈诺特基地事故的真相而策划了一起阴谋。)
美报透露美军核弹误挂事件详情相关人神秘死亡
2007年09月25日新华网
这是美国一架携带着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的B-52战略轰炸机的资料照片(2001年12月7日摄)。美国国防部9月5日证实,上周美国空军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在机组人员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着6枚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越大半个美国。事后军方在空军内部进行调查,并撤销了一名指挥官的职务。新华社/法新
[
阅读全文]
)
内贾德在哥大演讲宾主交锋“火药味”十足
2007年09月25日新华网
9月24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演讲。美联社报道说,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演讲中镇静自如,讲述了伊朗核问题、纳粹大屠杀等敏感问题,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华社/路透
据美国媒体报道,因参加联合国大会正在纽约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当地时间9月24日造访名校哥伦[
阅读全文]
中国海军要不要控制马六甲海峡?
2007年09月19日宋晓军
这个题目,是即将出版的第2007年11期《舰船知识》杂志上“PK台”栏目的题目。
正方在文章中的大致观点是:中国的安全必须立足于自己,不能指望别人的恩赐。面对马六甲海峡地区复杂的海上安全形势,中国应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而要保护海运航线安全,其方法可较简明地分为清除威胁、遏制威胁、防范威胁[
阅读全文]
专家:伊朗挑战美国战略利益危险远超朝鲜
2007年09月24日解放日报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
目前,围绕伊朗核问题的争论似乎又热起来了。先是法国外长库什内发表了应为伊朗核问题做“最坏打算”的言论,随后伊朗方面表示,如果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伊朗将对以色列采取报复性轰炸,相关作战计划已经制定好。而21日,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与德国就是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