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问题是,巴基斯坦到中国的石油管线怎么走?是瓦汉走廊?伊利河谷?这两个都要通过阿富汗,怎么弄?还是洪旗拉普山口(这里我方坡缓巴方坡陡又是迎风面、地震多难度大,而且一旦油出了问题顺着河谷下去将造成巴基斯坦水源严重污染)?还是走海运通过我们给巴基斯坦建的港口绕马六甲海峡?<br><br> 关于美国打伊朗的军事上的问题,已经讨论很多了,认为打与不打的人都有很多理由。从金融角度推测,也有一些,比如1个月前我与《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有一次简短的谈话,他从金融角度分析认为一定会打。但是从伊朗政治生态的角度分析较少,更多的信息都是西方“妖魔化”伊朗的。我的一位朋友是中东问题专家,由于他对以色列了解很多,多次前往以色列,原来他也认为美国一定会打,但是他前不久在伊朗呆了一个月后,认为现在不可能打,原因是现在打伊朗会使伊朗越来越强硬(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激进以色列政治家认为要打)。同时,根据他了解,很多理性的以色列政治家认为也不应该现在打伊朗。其实打不打伊朗以色列的分析十分重要,因为在1979年前巴列维时代,伊朗是以色列最亲密的盟友,而且很多以色列人对波斯文化极为尊敬。所以,以色列对伊朗政治问题的看法值得重视,同时俄罗斯狂打“伊朗牌”过程以及伊朗最近的人事变动,都是分析问题的切入点。<br><br> 根据以色列情报网站透露,最近俄罗斯普京访问伊朗时,与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依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谈话中俄罗斯送给了伊朗很多“礼物”,包括出售米格-29的发动机、图-214等大型飞机以及建设布什尔核电站等。而在这些“礼物”背后最关键的则是提出了一项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虽然这个方案内容没有被完全透露,但是可以分析出来,这一定是由俄罗斯主导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此前俄罗斯提过类似的方案,诸如在俄罗斯境内浓缩铀、或者有俄罗斯专家组与伊朗共同监督在伊朗境内监督核燃料等等。但据说,这个方案被伊朗总统内贾德拒绝了,因为内贾德坚持认为伊朗是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的基本权力,不需要任何使伊朗丧失尊严和权力的附加措施。而此举导致了原来伊朗核谈判代表拉尼贾尼的辞职。<br><br> 作为“蓝血贵族”的高干子弟拉尼贾尼(他父亲是伊朗前议长),虽然是伊朗发展核能的坚定支持者(2003年就是他的母校——伊朗最好的工科院校沙里夫学院的500名大学生最早向政府写公开信要求开发核能的),但他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按照中国人说法就是有“大局观”,因此他倾向于与俄罗斯合作。但是内贾德拒绝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方案后,他只好辞职了。随后西方媒体就此大做文章,称内贾德危险的“边缘政策”已经使其更加孤立。而以色列的分析其实更深一层,他们是在探讨伊朗的元老派毛拉们为什么会容忍内贾德长期的“边缘政策”。从表面上看,普京访问伊朗示好是支持伊朗,而实际上恰恰是内贾德的“边缘政策”为遭受西方再次“围堵”俄罗斯提供了一个战略支撑点,至少是双方都是“雪中送碳”。而昨天被西方媒体称为“突访”的俄外长访问伊朗,在崇尚大智慧的伊朗国内很可能再次为内贾德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支持。<br><br> 而内贾德的“边缘政策”能玩多久?他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更换了革命卫队司令和核谈判代表?这个两个新人与他一样,都是两伊战争中、或者伊朗人称的“八年卫国战争”中的战斗英雄,这三个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到底会把伊朗带向何方?他们的历史主动性有多大?他们为什么不惧怕与美国开战?伊朗国内的政治走势在美国强力制裁下如何走?俄罗斯下一步怎样打“伊朗牌”?这些都与中国打不打“伊朗牌”、怎样打“伊朗牌”?应该有很大的关系。(未完待续))
俄罗斯狂打“伊朗牌”,中国怎么办?
2007年10月31日宋晓军
前天,美国佐格尔调查公司显示,有52%的美国人认为为了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支持政府对伊朗武力打击,而继美国政府单方面对伊朗进行了30年以来最严厉的制裁后,美国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国务卿赖斯都加重了谴责伊朗的言辞,这些都使得媒体再次关注美国将在明年11月大选前军事打击伊朗。而调查也显[
阅读全文]

美国大兵头部被刺入22厘米匕首奇迹生还
2007年11月02日现代快报
CT扫描立体模拟图:从右耳下方直插入头部深处
美国士兵丹·鲍尔斯
39岁的美国士兵丹·鲍尔斯今年7月在伊拉克巴格达执行任务期间,遭到一名巴格达年轻人的突然袭击,后者竟将一把22厘米长的匕首从他的右耳下方直插入头部深处,几乎只剩下刀柄露在外面。但不可思议的是,由于匕首正[
阅读全文]
<br><br> 据英国广播公司1日的消息,二战期间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保罗·蒂贝茨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家中去世,终年92岁。 <br><br> <br> 重达5顿的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45年8月6日早晨投掷的,估计造成14万人死亡,还有不少日本人在原爆后因核辐射相继死亡。 <br><br> 美国陆军退役准将保罗·蒂贝茨的朋友纽豪斯对美联社记者说,蒂贝茨从两个月前开始身体就一直不好。纽豪斯说,蒂贝茨将军吩咐在他去世后不举行丧礼,不安放墓碑,因为他担心那些反对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的人士可能把墓地变成一个反核示威的场所。 <br><br>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15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r><br> 纪念广岛二战原子弹爆炸60周年活动的“安诺拉·盖伊”号空中堡垒轰炸机上的三名机组人员包括飞行员蒂贝茨、领航员凡科尔克和武器测试员杰普森。 三人当时表示,“使用原子弹武器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对此毫不后悔。” <br><br> 蒂贝茨将军当时说:“成千上万的前军人和他们的家属都以特别感人的方式说,如果当时是以入侵日本本土的方式来结束二战的话,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不会活到今天。” <br><br> “艾诺拉·盖伊”是飞行员保罗·蒂贝茨母亲的名字。 <br><br> 蒂贝茨于1915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奎斯,青年时代大部分在迈阿密度过。蒂贝茨在1937年加入美国陆军航空兵,他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他曾率领第1批B-17轰炸机从英国起飞去轰炸德国,并曾率领他的编队赴北非执行轰炸任务。蒂贝茨将军在1966年退役。)
二战时在广岛投掷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蒂贝茨去世
2007年11月02日中国新闻网
8月6日,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举行的悼念原子弹爆炸死难者和平集会上,人们放飞白鸽。当天是广岛遭受美国原子弹轰炸62周年纪念日,日本各界人士及40多个国家的驻日使节参加在广岛举行的集会,悼念死难者,反对核武器,祈祷世界和平。新华社记者任正来摄
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资[
阅读全文]
)
美报:奥巴马称如当选美国总统将会见伊朗领导人
2007年11月02日中国新闻网
2月10日,美国民主党黑人国会参议员奥巴马和家人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向其支持者挥手致意。当日,奥巴马在此发表演说时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总统竞选。他表示将致力于结束伊拉克战争,并在一系列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促进与共和党的合作。新华社/法新
据美国《国际先驱论[
阅读全文]
布什称美土将合作打击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
2007年11月02日新华网
10月31日,一队土耳其士兵在士耳其东南部舍尔纳克巡逻。土军已在土伊边境屯集10万大军,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华盛顿11月1日电(记者赵毅李学军)美国总统布什1日在此间对记者说,他期待下周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的会谈。届时,双方将讨论合作打击盘踞在伊拉克北部地区的[
阅读全文]
美数百名外交官抗议被强征驻伊称与“死刑”无异
2007年11月02日新华网
数百名美国外交官10月31日在美外交人员协会会议上向国务院外事服务局局长哈里·托马斯提出抗议,对国务院强制派遣外交人员前往伊拉克的决定表示强烈不满,有人甚至说这无异于给他们判了“潜在死刑”。
“被判死刑”
事情缘于美国国务院上月26日的一项决定。国务院决定,[
阅读全文]
美媒:伊拉克前萨达姆政权拥有生物武器系编造
2007年11月02日中国新闻网
综合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节目“60分钟”1日称,一名伊拉克叛逃者编造了伊拉克前萨达姆政权拥有生物武器的情报,布什政府曾称,伊拉克拥有生物武器是美发动伊战的主要理由之一。
“60分钟”节目称,代号为“旋转回力球”的伊拉克叛逃者阿尔瓦恩声称自己是一名化学工程专家[
阅读全文]

“嫦娥”奔月路 为何选了一条复杂的轨道?
2007年11月01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中选择了一条复杂的轨道,有不少好处
中评社香港11月1日电/国防科工委今天下午召开的“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在环月之前,要进行九到十次的变轨。这个过程看起来似乎是[
阅读全文]
俄军上将称俄有必要用战术核武器防范潜在威胁
2007年11月01日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1日电综合报道,俄罗斯国防部第12总局局长弗拉基米尔-韦尔霍夫采夫上将10月31日宣布,战术核武器暂时留在俄武装力量武器库中是适当的。
韦尔霍夫采夫宣布:“我们南部边界的局势相当复杂,因此俄罗斯拥有战术武器是对潜在侵略者的遏制因素。”
俄上将指出,俄[
阅读全文]
中国将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会议
2007年11月01日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一日电(记者余湛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今天下午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出席明天在伦敦举行的伊朗核问题外交部政治总司长会议。
“关于伊朗的核问题,中方的立场大家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刘建超说,中国主张要维护现行的国际不扩散体系,主张通过外交谈判,以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