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不要追随西方制裁伊朗?
2007年11月03日宋晓军
我写了篇博客——俄罗斯狂打“伊朗牌”,中国怎么办?后,有人问我: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公开表示了对中国不支持安理会通过制裁手段的不满,对此你怎么看?我说我在2004年11月和2006年1月两次在新华社《环球》杂志上写过两篇这方面的文章,我的观点自然是:中国坚决不能与参与西方制裁伊朗的行列。
下面是我[
阅读全文]
美国防部长: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主导力量
2007年11月06日解放军报
据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林立平、刘东凯)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5日在此间表示,愿与中方共同努力,继续增进美中两国之间的互信。
盖茨说,经过近30年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支主导力量,并在全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促使中国在维[
阅读全文]
美国军方台海政策重大调整改向中国大陆倾斜
2007年11月06日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6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刊出文章认为,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日前与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会见时,双方同意建立“电话热线”。此事显示,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和合作,进入了互相信任的新阶段。而美国国防部对由陈水扁代表的台湾当局的态度,已悄悄发生变化,逐渐与国务院趋同;[
阅读全文]
也门拒绝向美移交炸美军驱逐舰主犯
2007年11月07日新闻晨报
据新华社报道也门总统萨利赫的政治顾问伊里亚尼5日表示,也门拒绝向美国移交“科尔”号驱逐舰爆炸案主犯贾迈勒·巴达维。
伊里亚尼在接受海湾一家媒体采访时说:“美国政府曾要求也门移交巴达维,但也门宪法不允许将任何也门公民移交给外国政府。”他指出,巴达维现正在监狱中服刑。
[
阅读全文]
2007年成为驻伊美军死亡人数最多一年
2007年11月06日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许钦铎):美联社6日报道说,2007年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至少已经达到852人,为美国自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5日,5名驻伊美军士兵在两起路边炸弹袭击中被炸死,使得美军今年的死亡人数达到852人,超过2004年全年的850人。
布什政府今年初向[
阅读全文]
,多出售一架也可使俄方多有一份利益可图。尽管印度一再抗议,今年普京还是亲自签署批准书,如约对华出售RD一93型发动机。下一步中俄军贸改变单纯的买卖关系,进入合作研制、生产和共同对外推销的渠道,军事合作就能真正进入高级阶段。双方的利益更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使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br><br> 中俄两国经历了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又走到一起。不论是联合军演还是军事技术合作,都表明两国从长远合作的角度考虑,想进一步加强关系。昔日中国人曾最不放心的北方边界,如今成了最宽心的地域,这对于改善中国自身的国际地位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1-06/U1335P27T1D470591F3DT20071106075044.jpg><br> 当年在苏联以反共禁共为标榜的叶利钦,在90年代反而成了中国的最好朋友。他向中国出售了最新型Su一30型战斗机<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1-06/U1335P27T1D470592F3DT20071106075046.jpg><br>中国海军国产新型054A级远洋护卫舰<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1-06/U1335P27T1D470593F3DT20071106075048.jpg><br>中国国产枭龙战机的发动机是由俄罗斯提供<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1-06/U1335P27T1D470594F3DT20071106075050.jpg><br>俄罗斯在利益驱动下不顾印度反对将RD-33发动机出售给中国<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1-06/U1335P27T1D470595F3DT20071106075052.jpg><br>新型054A护卫舰对空对海警戒雷达有浓厚俄国痕迹<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1-06/U1335P27T1D470596F3DT20071106075054.jpg><br>中国已可以将早先引进的俄国武器技术转为已用)
中俄军事合作由技术合作取代武器买卖
2007年11月06日军事文摘
中国在冷战结束后已经逐步上升为美国头号打压的目标,中日关系也日益复杂化,对欧盟又无法建立军事合作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可寻的真正有实力、有资格的战略合作伙伴,只剩下了俄罗斯。
◎余平
冷战结束后,中国同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共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却因战略利益趋同反而[
阅读全文]
美国为志愿驻伊外交官提供优厚福利待遇
2007年11月06日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6日电综合报道,为了填补美国驻伊拉克使馆的外交官岗位空缺,美国国务院官员最近表示为志愿前往伊拉克任职的外交官开出了优厚的福利待遇。
据悉,志愿前往伊拉克任职的外交官除了工资之外将获得工资总额70%的危险和艰苦补助。如果外交官的上一次的派驻地点是在西欧,其家[
阅读全文]
报告称伊拉克230万人无家可归
2007年11月06日人民网
人民网11月6日讯伊拉克红十字会说,由于安全形势严峻,恐怖暴力事件频发,目前在伊拉克有230人背井离乡,有家不能回。
法新社今天报道说,伊拉克红十字会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强调,由于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严峻,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到今年8月底,为逃离恐怖威胁而离开家乡的就有1930946人,而到了9月底[
阅读全文]
塔利班武装在阿富汗西部连续攻占3个县
2007年11月06日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6日电综合报道,阿富汗当地官员5日称,塔利班武装分子已在阿富汗西部地区攻占了第三座县城。驻阿富汗联军此前曾称,塔利班分子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攻势。
塔利班武装分子一周前攻占了法拉省的古利斯坦县,于上周攻占附近的巴克瓦县,他们4日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攻占了卡[
阅读全文]
原指从隐蔽工事射击的人,现在人们常常把经过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称为狙击手。狙击手已经成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狙击手常常是特种战斗行动决定性的关键因素,甚至,一名出色狙击手的行动本身,就可能是一次特种作战的全部。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0万发子弹,而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 <br><br> 狙击手的起源 <br><br> 关于狙击手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br><br> 第一种说法是,这个词源于1773年前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士兵的一种游戏,那里的士兵经常猎杀一种名叫沙锥鸟(Snipe)的敏捷的小鸟。由于这种鸟非常难于击中,因此长于此道的人被称为sniper。后来,sniper成为专业狙击手的正式叫法。 <br><br> 第二种说法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义勇军的一位夏普少校发现,子弹如果用鹿油包裹,不但能够方便装填,还能提高射程与精度。他带领一支独立机动的枪手队伍,以不可思议的远距离精确射击,射杀了许多英军高级军官,多次以极小的代价换得极大的胜利。于是,人们将射击精准又冷静沉稳的射手称为夏普射手(Sharp Shooter)。在训练及作战中,夏普射手由于要长时间贴腮瞄准,所以常常头戴类似于今天特种部队戴的面罩以保证其专心一意,于是,他们又被称作Marksman,即专注的人。后来,这两个单词合二为一,被Sniper所取代。Sniper就是今天的狙击手。第三种说法是,真正现代意义的狙击手这一名称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德军挑选士兵组成自由行动的狙击手,他们大多具有猎人和护林员的背景,对东西两线的英法军队和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为此,在战争末期,英军专门成立了狙击手学校以培养反狙击手人才。 <br><br> 1944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德国法西斯的第9、第10装甲师,仗着优势火力与兵力,气热汹汹地向英军第1空降师一部发动围剿。可是,这些戴着红色贝雷帽的英军士兵大都经过狙击手的射击训练,几乎个个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德军的进攻步步受阻,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增派反装甲火箭、自行火炮和火焰喷射器部队,才在第4天达到目的。这些英军战士超群的作战本领,后来为他们赢得了“红魔鬼”的赫赫威名。 <br><br> 狙击手的目标 <br><br> 事实上,射击敌军人员一般只占狙击手任务的一小部分,敌军的车辆、直升机、通讯设施与油槽、水塔等往往是更重要的狙击目标,这就更需要狙击手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以狙击一辆装有防弹玻璃的运兵车为例,狙击手可以先发射一发穿甲弹以击破防弹玻璃,并直接杀死车内人员。如果第一发未能得手,他就应当选择穿甲燃烧弹,以其高温进一步破坏防弹玻璃的防弹性能,并紧随其后,以连续两发穿甲弹继续进行杀戮。如果任务仍未完成,那么狙击手的第5发子弹就应当再换成穿甲燃烧弹,并将射击目标调整为车辆的油箱,造成油箱爆炸。对于侥幸逃出的敌军士兵,狙击手则应以一般的子弹一一加以消灭。理论上说,狙击手的射杀行动可分为软性与硬性两种。射击坦克装甲车的通讯天线、车长的潜望镜与外挂油箱,使乘员下车查看,再进行射杀,属软性猎杀。硬性猎杀行动中,狙击手常常要与反坦克部队协调配合。先是狙击手以穿甲燃烧弹引燃坦克车的主动反应装甲块,等主动反应装甲块燃烧而丧失防御能力时,反坦克部队再以反坦克导弹将坦克击毁。狙击手有时也独立实施硬性射杀。以7.26毫米的半自动狙击枪狙击一架俄罗斯制米-8直升机,射击其旋翼轴等外露且脆弱的部位,20发左右子弹就能致之于死地。其他像通讯基地、导弹发射基地、弹药库、油料库等,也都有可供狙击手发挥天才射击本领的薄弱环节,关键是看狙击手是否具有足够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br><br> 狙击手的职业思维 <br><br> 世界各国的狙击手大都选择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使用水袋与吸管,而摒弃了常见的军用水壶。这点巧思,是由狙击手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因为他们往往需要长时间纹丝不动地潜伏在一个隐身处,等待刹那间到来的猛烈决战。于是,饮水只能改为吸水。同样道理,狙击手的干粮,也都是高热量的压缩食品。一块5立方厘米的食品,就可保证人体18个小时的热量供应。如果有半个饭盒这样的食品,那么,狙击手就能半个月不用为饿肚皮而忧心了。唯一的缺憾是这种食品的口味稍差了些,据说嚼起来像是吞肥皂。 <br><br> 1997年夏天,美国海军第7舰队旗舰“蓝岭”号和导弹驱逐舰“麦凯恩”号访问青岛。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也随舰来访,其中就有担任狙击手的士兵。看他们的服装,真可谓“衣衫槛楼”。从头到脚,背部、后腿全都错杂地钉挂着绿色、黄色的布条,脸上更是涂抹得黑一道绿一道的,连狙击步枪上也都缠满丝丝缕缕的布带。这种装束站在军舰上显得异常醒目,可一旦隐入丛林,就能立即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难以区分。这也是为了长期隐蔽的苦心设计。“孤独而漫长”,这5个字可谓是狙击生涯简单而生动的概括了。长时间的野外生存,需要有方便而安全的隐蔽场所。狙击手所在的位置本身就可视为一个小阵地,它常常被设计成适于伪装与隐蔽的观察点,宽约3米,高约1米。通常留两个出口,一个较大的出口供人员进出,另一个较小的供观察与射击使用。射击口内部往往有平滑的坡度,以使狙击手在长时间卧姿观察时,肘部有所依托而上半身不至于过分劳累。 <br><br> 观察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长时间隐蔽的需要,既要靠近水源,又要保证雨天干燥不积水、热天凉爽可通风。不破坏周围环境,尽量与环境巧妙融合,是伪装的首要原则。因此,观察点在建立的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人工物体,而直接采用天然的树枝、草叶、植被和岩石,如果能利用天然的涵道、岩缝、空心树干和树根,那就更理想了。 <br><br> 开始“孤独而漫长”的隐身生活之前,狙击手还应该在周围撤上催泪瓦斯,以防止好奇而嗅觉灵敏的野生动物凑过来,使狙击行动暴露,甚至伤害狙击手。 <br><br> 狙击手漫长的等待过程,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静与悠闲。他需要独立地完成野外观察与追踪、地图判读、情报搜集与分析、进入与撤退路线安排、作战计划拟定等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无法确知敌情会在何时出现,他只知道,在某一瞬间,他必须以兔起鹘落般的快捷,去夺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对于狙击手来说,每一分一秒寂静的等待,都充满惊心动魄的气氛。这种漫长与短暂、孤寂与激烈的强烈反差,已不是单纯生理与技术的充分准备能够胜任的了。这要求狙击手的心理素质也超乎常人。<br><br> 狙击手的价值 <br><br> 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这是当今世界各国不遗余力对狙击手大加训练的根本目的。狙击手常常执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杀、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随队观察警戒及火力支援。执行指定狙杀任务,可以是一名狙击手,也可以是2人小组,其中一人侦察,一人狙击。指定狙杀任务要求狙击手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枪支之外,弓箭、弩、刀也都是值得一试的利器。 <br><br> 狙击手还应当有近身搏斗、格杀的准备和技能。 <br><br> 巡逻狩猎要求狙击手主动而自由地伏击任何值得痛下杀手的目标。实战条件下,战场环境往往扑朔迷离,形势变化难以预测。由于情报所限,狙击手在无法接受明确狙杀任务的情况下,就可以以巡逻狩猎的方式,自主杀戮,以期收到奇效。这种任务常常是为了保证战场形势于我有利,即使巡逻狩猎失败,损失的也只是2名狙击手,可谓是本小利重的买卖。 <br><br> 狙击手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杀伤对方的人员,实际上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例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对坦克成员,车辆的油箱、水箱、轮胎,直升机的主旋翼与尾旋翼、光电观测器、机载弹药,潜望镜和通讯设备的射击使其丧失战斗力;可以通过毁伤关键设备来迟滞敌方基地的作战行动等。另外,类似于弹药库、油料库、指挥部等薄弱环节也非常容易成为狙击手的高价值战术目标。油库的狙击可以先用1发包铅的软弹射穿油桶,等燃油外泻遍地皆是时,再用1发燃烧弹或曳光弹加以引爆,一定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狙击手进行装备破坏活动时,往往会顺手牵羊消灭掉驾驭装备的人员。要阻止一整队车辆的行进,狙击手可以先从最后面的车长或驾驶员杀起,再从后往前一一收拾。一般情况下,车内其他人员要意识到车长被杀,至少需要四五十秒时间。这段时间对于神枪手而言,足够又准又狠地射出更多子弹了。 <br><br> 配备在特种作战小组中的狙击手,常常是整个小组成员的“保护神”。他负有随队观察与火力支援的责任。当小队受到敌人远程火力攻击,一时又无法得到援助时,狙击手就应该立即进行敌火观察,并进入有利的射击阵位,将最有威胁的敌人依次射杀。与此同时,狙击手还应当是选定撤退路线的“逃跑专家。”他有义务向小队指挥官提供最佳的撤退路线,并进行全程掩护。必要的时候,狙击手还要充当孤胆英雄,将敌人火力吸引到自己身边,以掩护大部队转移。作为德国国防军在二战中狙击手射杀记录第一名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他的记录为345次猎杀。他曾经表示,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狙击手如果能击毙敌军军官,往往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二战中,苏军充分认识到狙击手的战术价值并加以推广。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狙击手使德军部队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心理,对于打击德军的士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br><br> 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狙击手并不仅仅只能影响某一场战争的发展,有时还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军队中的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倡议建立和发展的狙击手们被大陆军称为英国殖民军中最危险的部队。弗格森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狙击手,然而使他扬名的却是他那著名的“未开的一枪”: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城附近,当时弗格森在125码距离上瞄准了一名美军军官,由于这名军官转身离去,弗格森可能是因为绅士风度而没有向他后背开枪。他本来可以改变整个历史,因为被他瞄准的这个人正是领导美国独立的乔治·华盛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格森本人却在1780年10月被大陆军的肯塔基步枪手在450码距离上打死,他的部队投降后,英军将领康华利将军被迫放弃了对北卡罗来纳州的进攻。与此相反的是,1777年10月7日,北美大陆军肯塔基步枪队中的一名狙击手墨菲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击毙了率队侦察的英军将领西蒙·弗雷瑟将军。弗雷瑟的死直接影响了战局,导致英军将领约翰·伯格因的突围计划破产,萨拉托加战役由此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狙击手墨菲射出了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分量的一颗子弹。加此凶猛强悍、全能多变的狙击手,他的克星是谁?答案很简单,对方的狙击手,只有对方的狙击手才可能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因此。世界各国的狙击手都会谨记:同行是冤家,消灭敌方的狙击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标。 <br><br> 反狙击的措施 <br><br> 对于受到狙击的部队来说,通常采用对可疑方位的火力压制来干扰狙击手的射击,同时迅速接近敌人,以寻找狙击手。寻找敌方狙击手的方法包括通过枪声、动植物的动态、子弹的射入角,甚至是猜测敌方可能采用的有利地形来判断。1955—1956年间,美国步兵训练学校成立了美国陆军射手训练营,这就是美军狙击手学校的前身。该校的训条主要包括:对付敌方狙击手的最佳方法是指派另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对于狙击手的战术来说,发现目标是很重要的一环。猎杀对方的狙击手,有一种被称为SLLS的追踪方式,即停止(stop),观察(look),听(listen),闻(smell),其目的是时刻意识到可能会有人在监视你,而决不要贸然暴露自己。 <br><br> 一旦认定有敌方狙击手在驻地附近时,执行反狙击任务的狙击手就要搜集情报、研究地图或航拍照片,判断敌军狙击手的可能位置;他应该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完成任务?另外还可以引导地面侦察小组搜索敌人可能躲藏的位置以及遗留的物品、脚印等等。 <br><br> 在反狙击行动中,狙击手还应该与指挥官协调任务区域内友邻部队的行动路线和火力布置,安排步兵分队或其他狙击小组提供支援或伏击敌方狙击手,并以饵引诱敌方狙击手开火以暴露他的位置,例如用伪装服做一个假狙击手。 <br><br> 在反狙击任务时,狙击手必须忽视周围正在发生的战斗,他必须专注于他眼前的敌方狙击手。另外,在找出和消灭敌方狙击手前,已方部队应实施以下反狙击的消极措施: <br><br> (1)不要固守日常活动的时间表,如进餐时间、弹药补给时间、各类集会或任何每天都进行的活动。 <br><br> (2)所有的会议、简报或任何聚集人群的举动都必须在掩体内进行。 <br><br> (3)遮盖或隐藏所有重要设备和补给品。 <br><br> (4)摘去头盔和衣领上的军衔标志,不要向军官行礼,军官们也不应该凸显自己的领导形象。 <br><br> (5)增加战场监视能力,如增加观察哨和巡逻队等。 <br><br> (6)简短的巡逻以寻找单发消耗的弹药、不同的伪装材料等等。 <br><br> (7)当上述行动展开时,不要使你以狙击手的装扮出现。 <br><br> (8)不要轻视任何女性。有一个非正式统计认为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中有5%的狙击手是女性。如果巡逻队或哨所发现一名女性携带着一支带瞄准镜的步枪,那她就是一个致命的对手。 <br><br> 狙击手的高要求 <br><br> 通常来说,狙击手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过完整正规狙击训练的具有正规编制的狙击手,另一种是在战时临时挑选的枪法准确的射手。对于一名狙击手来说,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而好枪法只是基本的素质而已。对于狙击手的训练,除了要求其贯彻狙击概念和熟练掌握武器系统外,还包括如何计算风差影响和测距,要学会潜伏行进,选择战术机动路线,构筑射击阵地,隐蔽地进入和撤出阵地,观测和发现隐藏的目标等。狙击手还要善于观察战区,确定可疑声音的方位,善于使用人工和天然材料进行伪装,能够迅速机动,具备忍受长时间潜伏的能力等。此外,狙击手还需要准确判读地图和战场航拍照片的能力,这往往能够帮助狙击手迅速、安全地进入和撤离阵地和战场。对于在野外“狩猎”的狙击手们来说,通常会选择两个以上的撤出路线,而安全撤退计划早在进入阵地前就已制定好了。 <br><br> 狙击手的训练 <br><br>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狙击手的训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名狙击手的基本训练时间为6个星期。这个时间的约定俗成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狙击教官一般来自前线部队,他们在狙击学校呆满6周后往往要回到前线。相比之下,狙击枪械和装备的变化却日新月异,尤其是在观瞄设备上,从光学瞄准器材一路发展到红外和微光观瞄设备。 <br><br> 现代的狙击任务一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通常包括一名狙击手和一名观测员,后者有时候也是第二狙击手。一般来说,除了必备的狙击步枪外,狙击手的装备还可以包括手枪、伪装服、伪装油彩、望远镜、无线电通讯设备、红外或微光夜视仪、地图、指南针和食物等。为了保持长时间潜伏的隐蔽性,大部分的狙击手们都使用水袋和吸管,甚至采用流质高热量食品。 <br><br> 二战中德军狙击手中拥有最高猎杀记录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表示,一名狙击手一定要始终专一,不能去担任除了狙击之外的任务。二战德军狙击手猎杀记录第二名的阿伦伯格则认为,冷静、自信和勇气是一名优秀狙击手的必备素质。如何测量和修正枪支的弹道,如何掌握射击的时机都需要不断地训练和积累经验。)
小资料:狙击手
2007年11月06日 新华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狙击手和他的莫辛·纳干狙击步枪[资料图片]
狙击手的概念
狙击是“伺人不备,突然袭击”之意。狙击手(Sniper)原指从隐蔽工事射击的人,现在人们常常把经过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称为狙击手。狙击手已经成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狙击手常常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