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师部明年春部署到伊 <br><br> 据五角大楼公布的作战部队部署计划,第10山地师师部1000名官兵将于2008年春天部署到伊拉克,以为在伊拉克境内作战的美军提供“指挥与控制,情报,侦察,侦测等”支援。 <br><br> 海湾将达到最强火力 <br><br> 第10山地师师部部署到伊拉克的消息十分引人关注,因为与此同时,“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塔拉瓦”攻击群也开始启程前往海湾水域。随着这两个水上战斗群的抵达,海湾地区将再现三个航母战斗群和多个海军水面战斗群的情况。2008年春天,在海湾地区的美国海军战斗力将达到最强的态势。 <br><br> 而且,自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陆军或者海军陆战队前往伊拉克轮战多半是以旅为单位进行,这一次是自那之后美军首次出现整个师部前往伊拉克的情况。)
美海外用兵先锋将迁伊拉克为打伊朗做准备?
2007年11月08日新快报
编者按:11月6日,美国五角大楼证实,美军第10山地师师部将于明年春天迁往伊拉克。由于第10山地师近年来一直是美国在海外用兵的先锋,且有师部进驻伊拉克这一罕见的举动,各界因此猜测纷纷:美国在为明春对伊朗动武做最后准备。对于这种猜测,美国五角大楼回应说:“这是正常的部署行动,与该地[
阅读全文]
在参加里海沿岸国家峰会期间合影。新华社/路透<br><br> 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问题,已然变成了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1/08/xinsrc_0121104081352531188232.jpg><br>里海示意图<br><br> 从地理概念来看,里海一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但对于里海五国来说,目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也就是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以及如何划分的问题。参加本次峰会的五国领导人未能就这一棘手的问题达成一致,只是同意继续就此定期举行会谈,以求最终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并签署决定性的《里海法律地位公约》。 <br><br> 1991年以前,里海是平静的,没有多少争议和冲突,沿岸只有苏联和伊朗,而两国在1921年和1940年间,已两次就使用里海及其资源的有关问题签署协议,其基本原则是“平分海底,共同利用水域资源”。自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也成了里海沿岸国家,而且随着在该地区不断发现大规模的油气田,围绕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的纷争变得日益激烈。 <br><br> 起初,由于所临水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多,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组成了“海派”,坚持认为里海为内陆海,应依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对里海水体及海底进行划界,明确各国的主权和专属经济区范围。而以伊朗、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三国为一方的“湖派”认为,里海是内陆湖泊,国际公认的海洋法不适用于里海,里海是沿岸各国共同财产,开采里海能源须征得五国一致同意或共同协商方能付诸实施。因此,里海之争从一开始就是围绕能源的利益之争。 <br><br> 后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出乎意料地倒戈,同意以中线为主要参数划分里海的建议。从1998年起,俄罗斯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签署了划分里海海底的双边和三方协议。土库曼斯坦在该问题上原本就动摇不定,后来也同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就划分问题开始进行双边商谈。 <br><br> 在日渐被孤立的情况下,“湖派”主力伊朗不得不接受里海被分割的现实。至此,“湖海之争”的结果已经基本明朗。但是各方在如何划分里海的问题上仍然争执不下。伊朗联合土库曼斯坦一起要求各国按各占20%的份额平均划分里海,而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三国则要求按中心线和海岸线等为参数按比例划分里海。 <br><br>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各国至今未就里海划分达成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与伊朗的强硬立场有关。伊朗国内早有对里海重新划界不满的声音。有伊朗议员表示,当年伊朗与苏联各占里海50%,而今伊朗占20%水域的要求都难以得到满足,这让伊朗难以接受。因此,在利益相互矛盾的里海划分问题上,各方仍需进一步协调和谈判。<br> <br> 地缘利益之争 <br><br> 沿岸五国围绕里海法律地位的持久争夺,既是一场主权和能源之争,同时也是一场涉及西方大国的错综复杂的地缘利益之争。 <br><br> 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开始就从自身利益出发,干预里海法律地位的确定,力挺“海派”,希望与其关系密切的阿塞拜疆获得至少一半已探明的里海油气资源,以便自己从中谋利。而此后各方围绕里海新铺油气管线而发生的分歧,更是凸显了它们在地缘利益方面的博弈。 <br><br> 俄罗斯在中亚油气交易中一直保持主导地位,该地区油气资源长久以来一直主要经俄罗斯的“北线”出口到世界市场。欧洲国家担心自己的能源来源多样化受俄罗斯的牵制,而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希望实现能源出口渠道多样化,摆脱俄罗斯的垄断性控制。 <br><br> 从经济角度看,把里海油气资源经伊朗到海湾的“南线”管道运送到西方和亚洲原本是最为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美国不愿把控制权交到伊朗手中。因此,美国不顾俄罗斯和伊朗反对,牵头在上世纪90年代修建了经济上极不划算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为里海石油打通了一条极具地缘政治色彩的“西线”通道。 <br><br> 目前,阿塞拜疆已经可以通过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里海-地中海)、巴库-苏普萨石油管道(里海-黑海)和另外一条输气管道出口资源。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有意通过巴库实现本国油气资源出口渠道的多样化,其中可选的方案包括连接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的跨里海海底天然气管道以及连接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跨里海海底石油管道。 <br><br> 美国也支持相关国家的跨里海海底管道计划,希望使欧洲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同时进一步孤立伊朗。 <br><br> 这些动向显然已经引起俄罗斯的警觉和不满。俄总统普京在此次峰会上表示,由于油气项目可能对里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任何跨里海海底管道项目都应该首先征得五国的一致同意。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却明确提出,里海的管道计划只需经海底所属国家的同意即可。 <br><br> 俄罗斯的立场只获得了伊朗的支持;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显然站在了哈萨克斯坦的一方。阿塞拜疆副外长卡拉霍夫近日甚至表示,在里海法律地位问题上的僵局不应影响跨里海海底管道计划。由此可见,里海沿岸各国在该问题上的分歧使里海问题更趋复杂化,而跨里海海底管道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更是遥遥无期。 <br><br> 战略空间之争 <br><br> 里海地处欧亚之间的结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因此美国对之一直虎视眈眈,希望通过介入里海开发加强在该地区的影响,不仅在经济上使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等国演变为依赖美国的“准盟国”,还希望在军事上进行渗透,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同时对伊朗实行有效的遏制。 <br><br> 在美国的如意算盘中,阿塞拜疆既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中转国,又位于俄罗斯和伊朗之间,是美国最理想的盟友和美军基地最理想的所在地。美国军方以反恐、反核扩散和打击贩毒等为由,与阿塞拜疆及哈萨克斯坦开展了“里海警卫计划”合作活动。阿塞拜疆还参加了1994年以来北约所有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行动。最近甚至有传闻说美国希望把阿塞拜疆作为攻打伊朗的集结地和跳板之一。不过目前阿塞拜疆仍没有答应美国建军事基地的要求。 <br><br> 德黑兰峰会显然注意到了这个迹象。普京和伊朗总统内贾德要求所有里海国家共同拒绝外国势力对里海事务的干涉,强调里海主权及资源仅仅为沿岸国家所共有,并要求共同阻止任何外国势力利用其领土作为反对或军事打击其他里海沿岸国家的平台。 <br><br> 普京和内贾德的这些要求最后都被列入了五国共同发表的《德黑兰宣言》当中,这表明俄在与美的战略空间争夺战中获得了一次胜利,成功使里海五国签署了实质上的“集体安全协定”,宣示了俄对这一传统势力范围的控制。同时,这一声明也显示了阿塞拜疆等国不断地在大国之间搞平衡,以争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br><br> 面对外来的威胁,里海地区的两个大国——俄罗斯和伊朗,都希望能够加强相互间的团结以及整个里海区域的合作。伊朗积极提出建立环里海铁路交通网,成立里海经济合作组织。俄罗斯则一直提议成立里海国家海军联合部队。伊朗和俄罗斯的建议旨在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上将里海五国拉在一起。 <br><br> 与此同时,在美国以核问题为由试图进一步孤立和打压伊朗之时,普京依然对伊朗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在1943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与英美领导人举行德黑兰会议以后的60多年里,一直没有苏联和俄罗斯最高领导人访问伊朗。在伊朗期间,普京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并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几乎是处处与西方“唱反调”。 <br><br> 有分析人士认为,普京最近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也是在向美国示警:如果美国继续打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也不会帮助美国实现其战略目标。(梁有昶))
里海五国谋划新利益版图凸显背后重重博弈
2007年11月08日《环球》杂志
编者按:10月16日,环里海的伊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五国领导人齐聚伊朗首都德黑兰,参加第二届里海沿岸国家峰会。会后,五国领导人公布了内容广泛的《德黑兰宣言》,但并没有解决关键的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短短一天的里海峰会,反而凸显了其背后的重重博弈,成了地[
阅读全文]
驻伊美军遭遇最血腥年
2007年11月08日北京晨报
死亡人数破纪录增兵策略成罪魁
驻伊拉克美军6日发表声明,6名美军士兵5日分别在3起袭击事件中死亡。美联社说,至此,美军今年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数已有至少853人,超过伊战以来的任何一年。
“残酷里程碑”
驻伊美军6日先后发表了3份声明,不断更新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情况。第一份声明中,美军证实5人在两起[
阅读全文]
中国人的战争观
《世界军事》2001年第8期 作者:金一南
一个国家的战争观并不浮在表面,军队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能否战胜强敌,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置于更具纵深的层面上进行分析,也许会得到一些真实的结论。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军队先后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及一些边境作战。战争中,这支军队没有败绩。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统计[
阅读全文]
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断想
2007年06月14日人民网金一南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方面的群体意识、风貌和特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什么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对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所受威胁程度的界定。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前者是对民族[
阅读全文]
美军降低征兵门槛 轻罪可豁免入伍
2007年11月08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中评社香港11月8日电/美军面对招募入伍高目标数字,美国国防部最近正寻求更容易招募犯下轻微罪行人士入伍的方法。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曾吸毒、偷窃、持械上学和打斗等行为不检的人士入伍前需要取得豁免文件,这些人在新兵中的比例由2006年15%升至本年18%。这反映了军方招募新血需要[
阅读全文]
陈毓钧:美国台海战略将有转变
2007年11月08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中评社香港11月8日电/中国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陈毓钧今天在台湾苹果日报撰文说,美国国防部长盖兹访问北京,这是他就任以来的首次访华,目标是就中美军方之间设置军事热线达成协议。实际上,白宫和国务院都已设置和北京高层之间的热线,在鹰派的伦斯斐[
阅读全文]
美国国防部网站的新闻稿出现了“美国希望看到以和平方式统一”的字样,但是旋即就被澄清,美国没有这个意思。这是十分蹊跷的事,消息出得很有意思,澄清得也很有意思。 <br><br> 日前,美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厄普顿具名回覆的声明也指出,11月3日的新闻稿所称“美国希望看到以和平方式统一”是对美国政策“不正确的描述”。另外厄普顿也澄清,对于11月4日的新闻稿提及,“布什总统反对台湾这个岛国独立”,他说,“这是不正确的描述”。 <br><br> 美国国防部网站新闻稿上周末报道国防部长盖茨访问中国大陆,文章指出台湾民进党政府明年“总统”大选要合并举办的“入联公投”是“独立公投”(independence referendum),并出现了上述的描述。因此引起台湾的舆论大哗,于是美国国防部急急出来澄清。 <br><br> 但是所谓的澄清也是乌乌龙龙的。如果说,“美国希望看到以和平方式统一”是对美国政策“不正确的描述”,难道美国不希望看到以和平方式统一才是对的?如果说,“布什总统反对台湾这个岛国独立”是不对的,难道布什总统不反对台湾这个“岛国”独立才是对的?就是说,美国国防部澄清前的有关表述或许是不对的,但澄清后的表述可能是更违反美国政策的。 <br><br> 其实如此的澄清,可以使人一眼看透美国对台政策的漏洞:一,进退失据,模棱两可。二,放纵台独,又惧独害。三,凌驾两岸,唯己为大。所以,美国既恼台独又要用台独。既怕大陆,又要拉大陆。于是,美国的对台政策就会出现摇摇摆摆的样子。澄不澄清,意思不大。 <br><br> 美国布什总统多次公开表示“美国反对两岸任何一方片面改变台海现状,台海状况须和平解决是美国的法定利益”。因此可以知道,美国是在运用制衡游戏,来最大强化美国在两岸的战略利益。以台湾制约大陆,亦以大陆制约台湾,两岸为美国利益牵制。这是美国人的最大期盼。 <br> <br> 但是,这样的利益,只能在和平环境中才有可能维持下来。所以,美国纵使不期望两岸和平统一,但是也不敢破坏两岸和平环境。 <br><br> 目前,首先对布什平衡术进行挑衅的是台湾,台湾执政当局刻意在台独路线上加大力度,冲刺边缘线,极力引发两岸危机。美国对此颇感焦虑,不断严词批判,但是自己的心中又充满困惑,如果台独被制约,大陆又如何制约得了?顾此失彼,权衡无准,使得美国不敢、不能、不愿意完全把台独置于死地。 <br><br> 因为民进党人看到了美国的政策局限,所以大胆地利用间隙,扩大台独的生存空间,事态正在进一步发展。美国军方越来越感到被卷入两岸军事危机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也充满了焦虑感。美国国防部网站的新闻稿出现了“美国希望看到以和平方式统一”的字样,正是有关焦虑感上升的表现。至少有三种可能存在:一,真的是错了。二,美国军方正在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三,已在实施,说漏嘴了。 <br><br> 美国的重大焦虑,是来源于越来越无法制约中国大陆的崛起,也无法具有足够的信心控制台湾海峡两岸。美国知道,完全掌控海峡两岸的好日子时已无多。 <br><br> 日前在大陆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北京说:经过近30年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支主导力量,并在全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促使中国在维护健康、正常的国际秩序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中美军方就如何保持两国防务关系的积极势头,通过互动增进交流,减少误解分歧,扩大共识进行了探讨。 <br><br> 罗伯特.盖茨的慨叹说明,美国能大胆与中国军事对抗、甚至不惜对华动武的优势已经流失!互动、交流,是以后美国军方与中国军方打交道的最主要途径。美国日益视逼迫美国动武的台独为麻烦,心生厌烦,巴不得早日摆脱。 <br><br> 台湾媒体说,美国长年受制于《台湾关系法》,遭到中国大陆方面很多抗议,影响美国全球大战略甚深;加上遭到台湾的绑架,美方早已啧有烦言,只等台湾自己犯规即可藉机摆脱台湾和《台湾关系法》的束缚,并可理直气壮向国会、舆论和民间说明罪在台湾,不在行政当局。台湾犯的规就是“宣布独立”,或做出挑衅的动作。 <br><br> 此言极是。美国的内心不是期待两岸开战,而是期待台湾犯错。 )
社评:美国不希望看到两岸和平统一?
2007年11月08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罗伯特.盖茨访华时言论,显示美国日益视逼迫美国动武的台独为麻烦,心生厌烦。
中评社香港11月8日电(评论员 丘峦)美国国防部网站的新闻稿出现了“美国希望看到以和平方式统一”的字样,但是旋即就被澄清,美国没有这个意思。这是十分蹊跷的事,消息出得很有意思,澄清得也很有意[
阅读全文]
台湾专家:美中军事热线并不意味双方合作
2007年11月06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中国和美国的军事电话热线5日正式确立,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表示,美中双方承诺从总体上扩大两国军事联系,同意增进所有层级的军事交流。然而有台湾专家认为,建立电话热线在军事关系上并不一定标志什么特别的含义,也不一定保证双方军事会朝着进一步合作的方向发[
阅读全文]
面对伊朗核危机美军闪电战未必有效
2007年11月06日星岛环球网
虽然白宫发言人不止一次声称布什无意攻打伊朗,但包括国会议员在内的越来越多美国人认定伊朗之战在所难免。而美军推崇的战术就是“快进快出”的空袭。不过能否在闪电战中制服伊朗,是美国最为担忧的问题。
上海《文汇报》文章称,美国资深外交政策顾问波德霍雷日前提出,解决美伊争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