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獲阿富汗銅礦權國防部怪國務院親中
2007年11月26日世界日报
【本報訊】據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Times)25日報導,因為美國國務院的支持,使中國取得在阿富汗開發銅礦權,卻導致美國國防部官員氣憤,並擔心布希政府的親商政策會打擊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美軍的士氣。
國防部本周獲悉,中國國營的中國冶金集團(ChinaMetallurgicalGroup)取得阿富汗政府的合約,將在喀[
阅读全文]
俄拒绝美国反导书面建议
2007年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万钧
据俄新社11月23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指出,美国新近向俄方提交的欧洲反导问题书面建议的内容与此前表态不符,俄方对此深感失望。种种迹象表明,两国间围绕导弹防御问题的新一轮交锋已经拉开帷幕。
美方立场出现倒退
报道援引俄外交部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与美方在俄美“2+2”会[
阅读全文]
<br><br><img src=http://mil.eastday.com/m/20071127/images/01135413.jpg><br>图片说明:印度陆军装备的俄制T-72M1主战坦克(资料)<br><br> 印度搞“阿琼”主站坦克,苦苦努力30年,最后还是因为不能满足军方需要而下马;如今,不甘心失败的印度,又计划研发一款适应未来军队需求的新式坦克——“来派主战坦克”(FMBT)。 <br><br> 据美国防务新闻26日报道,印度战车研究发展局(CVRDE)一位高级科研人员透露,该局已经启动了研发项目,该项目命名为“未来主战坦克”(FMBT),期望一举实现“阿琼”没有实现的梦想,并替代老旧的俄制T-72坦克。 <br><br> 战车研究发展局隶属于印度国防研究发展局(DRDO),是印度唯一的国有坦克研发机构。 <br><br> 战车研究发展局将阿瓦迪重型车辆厂列为合作伙伴,另外还将两寻求两家私营企业作为合作方。 <br><br> 战车研究发展局的高级科研人员说,研发工作将在明年4月份全面展开,国防研究发展局承担一半研发费用,其余费用由合伙方担负。预计,7年内将研制出6辆原型车,2020年批量生产。 <br><br> 根据设计,“未来派主战坦克”重40吨,配备125毫米炮,能够发射动能弹和制导弹药,配备主动防护系统和复合装甲,可以抵御简易爆炸装置的袭击。 <br><br> 该坦克还将具备夜战能力,可完成监视和侦查任务,配备合成火控系统、第三代动力系统、激光探测仪、战场管理系统和探雷系统。 <br><br>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尚在设计研发阶段,就陷入长达数年的争论之中,在以后的几次测试中,军方发现了不少技术缺陷,最后,该坦克没能进入现役。 <br><br> 9月份,印度国防部表示,阿琼坦克在近来的测试中表现很不错,并建议陆军进一步测试并最终采购它。国防部还反对将60吨的阿琼与46吨的T-90坦克乱加比较。 <br><br> “阿琼”坦克的质量问题引起了印度国会防务常设委员会的关注,在最近的一份2006-2007年度报告中,该委员会引用一位专家的话说,“我们的质量控制恐怕很差,我听说,有5辆坦克摆在众媒体面前,但当人们离去后,这些坦克又被送回厂家,进行必须的质量检测。印度军工生产的最大问题就是质量控制,中国都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br><br> 印度陆军计划在5年内淘汰掉3500辆现役坦克中的一半,去年,陆军决定退役800辆1966年入役的“胜利”式坦克。 <br><br> 从俄罗斯购进310辆T-90坦克之后,印度陆军表示,将继续增购1000辆,以弥补未来几年的坦克短缺状况。一位陆军军官说,根据同俄方达成的协议,T-90坦克将在印度阿瓦迪重型车辆厂生产,预计将于2008年-2011年陆续交付军方。 <br><br> 另一名高级军官说则,国产“未来主战坦克”不应当阻止军方从引进国外武器,因为阿琼坦克的经历实在太惨痛了。)
印要研发下代坦克军方心有余悸坚持生产T-90
2007年11月27日新华网
图片说明:印度阿琼坦克(资料)
图片说明:印度陆军装备的俄制T-72M1主战坦克(资料)
印度搞“阿琼”主站坦克,苦苦努力30年,最后还是因为不能满足军方需要而下马;如今,不甘心失败的印度,又计划研发一款适应未来军队需求的新式坦克——“来派主战坦克”(FMBT)。
据美国防务[
阅读全文]
伊朗国防部长纳贾尔27日说,伊朗已研制出“阿舒拉”新型中程导弹,其射程达2000公里。 <br><br>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纳贾尔说,该导弹研制成功是伊朗国防部取得的又一成就,但他没有进一步透露有关的详细情况。 <br><br> “阿舒拉”新型中程导弹的射程足以覆盖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和以色列。 <br><br> 伊朗官员此前曾宣布,该国的“流星-3”型中程导弹最远能击中2000公里外的目标。有军事专家认为,该导弹是伊朗已知的射程最远的导弹。 <br><br> 伊朗军方在今年9月举行的阅兵式上,曾首次展示了一种名为“力量-1”的新型中程导弹,并称该导弹的射程可达1800公里。 )
伊朗称已制造射程2000公里新型弹道导弹
2007年11月27日新华网
资料图:9月22日,伊朗阅兵中展示的流星-3型中程导弹
新华网德黑兰11月27日电(记者梁有昶 徐俨俨)伊朗国防部长纳贾尔27日说,伊朗已研制出“阿舒拉”新型中程导弹,其射程达2000公里。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纳贾尔说,该导弹研制成功是伊朗国防部取得的又一成就,但他没有进一步透露[
阅读全文]
。 <br><br> 那天晚上因为月光太强,我们没有能看到卫星,但是我相信周总理到天文馆来看卫星,是有着更多层次意义的。我想:总理虽然是在看那开辟人类太空时代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但是他当然会想到的是,我国什么时候会发射自己的人造卫星?(这一点在1970年实现了),以及全世界在进入太空时代后会发生怎样的影响和变化……后来,我请总理到放映大厅里看一看我们中国自编自演的人造星空节目《到宇宙去旅行》,当时我们没有向外国订购节目,片子是自己一手制造的: <br><br> 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夜色苍茫,星光微露,转眼间银河横空,繁星满天,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正在观赏星空之际,东方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于是放映月球世界的景象和嫦娥的故事……话题一转,长尾彗星出现了,令人惊讶……接着又表演了难得的壮丽的日全食景象,告诉人们,在北京,要等到公元2035年9月2日才能看到这种奇观……后来又从太阳系说到银河系。最后,当东方朝霞映红太阳初升时,从宇宙旅行中又回到了地球上,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br><br> 周总理十分欣赏这场星空表演,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科学普及的形式,并且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鼓励,还询问了关于今后在我国其他城市再建天文馆的问题,也是他对我国天文事业与科普事业发展的思考。临走,他说他还要再来看看,并且还要请其他领导同志来天文馆。不久以后,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许多领导都先后来看天文馆了,唯独没有再看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这就是50年前陪同总理看星和到宇宙“旅行”的那个永难忘怀的天文馆之夜。 <br><br> 虽然当时只是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但和总理所看所谈已不限于这个话题,而是更多地展望未来。随后,苏、美展开了一幕幕的太空竞赛,我们天文馆的工作自然也要充分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太空科普知识,这就是50年前第一个太空科普(包括天文、航天、太空探索等等)的高潮。当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那两年,我们显然是沉默的,那是众所周知的国内外的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局面。但是中国的两弹一星的实现却打破了这种沉默,在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征途中,中国再不是一个旁观者了!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中国人也要实现自古就有的飞天梦想和嫦娥奔月的愿望! <br><br> 现在,在太空中,不但已经拥有了许多中国的卫星与航天火箭,最终在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也出发了,它胜利地穿越过陌生的太空环境,直奔月球飞去,精确地环绕月球飞行了! <br><br> 这些日子,全国上下,街谈巷议都是“嫦娥”,都是月球,全民的科学素质也跟着一起大大提高了。这是继50年前一次太空科普高潮之后的又一次高潮。所不同的是上一次议论的是外国制造,而这一次是地地道道的我们中国自己的航天成就! <br><br> 作者简介: <br><br> 李元1925年生,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为此获得国际编号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的殊荣。1955年当北京天文馆开工兴建时,曾在本报发表《现代天文馆事业的发展》长文。)
从陪周总理看星到送嫦娥远航
200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
1957年10月7日夜,周总理在北京天文馆看人造卫星。右为本文作者李元
当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从发射成功直到胜利远航的时候,不但全国人民为之欢腾,而且成为国际注目的重大事件。从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中也倾注了周恩来总理的[
阅读全文]
专家:美国战机很难超越“枭龙”的性价比
2007年11月26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俄罗斯方面日前表示将允许中国为巴基斯坦的JF-17雷电(即“枭龙”)战机装配俄制RD-93发动机。华盛顿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费希尔认为,美国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允许中国“枭龙”战机装配俄制RD-93发动机,将会对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米格飞机公司产生很大竞争压力[
阅读全文]
“嫦娥”不光会拍照还要为月球车找着陆点
2007年11月26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目前已经组织专家完成了探月二期工程的论证工作,正在上报国家立项。据悉,嫦娥一号将为二期工程中月球车着陆点的选择提供有用信息。
孙来燕指出,中国首次[
阅读全文]
多么希望嫦娥一号出那么一点事儿,这坛子上也可以热闹热闹,想想看,也就那么几天前,当嫦娥一号孤独地飞向月球时,就有那么几个小杂碎,自以为是地发出狂想---中国的嫦娥一号与地面失去联系不见了!恨不得嫦娥一号立马从天上掉下来,可惜!天不随愿!
今天,嫦娥一号不负全世界华人的重托,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目睹月球的梦想,用实际行动,给那些白[
阅读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的贺电
2007年11月26日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的贺电
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月球探测工程的全体同志: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并传回月球三维影像,[
阅读全文]
中共两舰队上周对抗演习
2007年11月25日中国时报亓乐义/台北报导
据香港《明报》报导,中共近日实施华东地区空中管制,导致大批民航班机误点,应和最近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的联合战役演习有关。但据相关军事专家认为,中共两大舰队演习应与此次航空管制无关,研判中共空军在华东空域进行跨区空中对抗演练。
不过,消息人士指出,中共南海与东海舰队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