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与中国进行太空军备竞赛 美受害最大
2007年12月10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美刊报道称,中国反卫星武器试验在美国引发了一场有关如何保卫卫星的公开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发展更加强大的防御能力,但另一种观点认为一旦出现太空军备竞赛,最终受害最大的是美国。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12月4日一[
阅读全文]
很有空嘛。悠哉悠哉。”而小泽在临行前则说,福田如果年内不抓紧时间,明年可能就没有机会访华了。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朝野两大政党党首对访华表现出积极姿态,对日中关系不是坏事。 <br> <br> 展示有别于政府的外交姿态 <br><br> 环球时报报道,此次访问是为了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从1989年开始的日中民间交流项目“长城计划”的一环。按照既定日程,小泽6日抵达北京。7日下午,他将与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举行会谈,双方将就日中关系、朝鲜无核化、台海问题等交换意见。 <br><br> 小泽在出发前举行的记者会上批评了日本政府,称“与中国、美国建立友好信赖关系是最大的外交要点。如果持续目前自民、公明两党的政府外交,日本不会获得两国的真正重视”。他还表示,“虽然还不代表政府的立场,但是友好信赖关系必须由日中、日美双方共同构筑”。媒体认为,这显示出对“小泽外交”的自信,展示其有别于日本政府的外交姿态。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小泽此行“将展示其有别于日本政府的外交姿态”。 <br><br> 福田首相出言讽刺 <br><br> 福田首相6日中午就小泽率团访华一事带有讽刺意味地说,“(小泽)很有空嘛。悠哉悠哉。如果能协助通过新(反恐)法案,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官房长官町村信孝也在记者会上对民主党组团外访表示不满,称“相当多的人在(新反恐法案)审议的关键时刻离开国会。要是自民党就不会允许有这种举措”。 <br><br> 日本各报早在十几天前就已开始报道小泽访华的消息,近两日更是报道不断。其中,《朝日新闻》12月5日以“抢在亲中派首相之前出行———小泽访华:展现‘直言’关系”为题,详细地介绍了小泽访华的准备情况。《读卖新闻》以“小泽大访华团引争执”为题,介绍了自民党与民主党的争吵过程。《产经新闻》5日专为此发表了社论“这个时期访华的意义?”对此时访华的是非争论进行了分析。6 日又报道民主党原众议员牧野圣修本来要举办有新疆分裂分子讲演的“维吾尔学习会”临时中止,报道题目是“中止是否源于中国压力?” <br><br> 《产经新闻》评论说,眼下国会正在审议“新反恐特别措施法案”,小泽率众访华十分显眼。虽然小泽此行的意义应该承认,但作为国会议员,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职责。 <br><br> 推动中日关系转暖成为日本朝野共识 <br><br>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表示,这次小泽访华与随后福田访华,恰值中美关系看好、中日关系转暖的局面。这有点儿像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情况。即美日互动及日本国内政党都对中日关系(包括中美关系)呈现良性效应。尽管日本国内政局不稳,但“变动中有不变”———无论谁上台,都会推动两国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今天日本朝野的重要共识。在近十年来复杂多变的中国外交环境中,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重大转机,很可能形成一个中日关系乃至整个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br><br> 庚欣认为,小泽此次访问表面上是抢福田的风头,先行一步,但实际上是构成与福田良性竞争的关系,甚至可能为福田访华发挥铺路的作用,因为小泽谈及的中日关系话题及政策定位,不可能对随后而来的福田毫无参照价值,想必近日刚起步的福田“外交政策学习会”(智囊团)正在逐条研讨小泽访华要点,以备福田访华所用。友好基调的确定及政策主张的分野将会在前后两次访问中展现出来。 <br><br> “不过,小泽及民主党的对华政策与自民党一样具有两面性。”庚欣说,民主党毕竟也是一个保守型政党,在对华政策上党内也有不少分歧。如前党首前原诚司就曾明确提出“中国威胁论”,其强硬锋芒甚至令小泉都自叹不如。在台湾问题上,民主党内一直杂音不断,与中国台湾民进党保持来往,并对连宋访大陆等持批评意见。日前达赖到日本活动时,也得到了民主党高层“支持”的表示。 <br><br> 12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发展同日本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尊重彼此的重大关切,妥善处理包括历史、台湾等问题在内的重大敏感问题,不断巩固两国政治关系的基础。 <br>)
小泽一郎高调访华 福田康夫为何出言讽刺?
2007年12月10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12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以党首小泽一郎为团长的日本民主党代表团主要成员。新华社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12月6日上午,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率团从关西机场出发,前往中国开始为期3天的访问,随行的还有45名国会议员以及约40[
阅读全文]
就达尔富尔问题举行会谈。新华社图 <br><br>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第二届欧盟-非洲首脑会议8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幕。会议首日,双方就在贸易、人权、非法移民等议题上出现激烈碰撞,甚至火药味十足。 <br><br> 非法移民问题 <br><br> 新华网报道,挑起非法移民问题的是西班牙首相何塞•路易斯•萨帕特罗。他说,非法移民是欧洲与非洲“集体失败的戏剧性后果”;非法移民很容易成为人口贩卖、虐待的牺牲品。 <br><br> 路透社报道说,每年有数以万计非法移民从非洲前往欧洲。以西班牙为例,去年大约有3.1万名非法移民乘船经西非海岸,在距海岸110多公里外的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上岸。 <br><br> 萨帕特罗说,欧盟与非洲国家应该签订一个协议,改善非洲的教育、就业、基础设施等,从而减少非法移民流入欧洲。 <br><br> 对此言论,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代表非洲反击。他说,欧洲过去对非洲的殖民,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祸根,欧洲必须解决自己遗留的问题。 <br><br> “你们要么返还我们(被掠夺)的资源,要么邀请我们去你们的国家。这才是公平的选择,”卡扎菲说,“殖民是一种负面经历,它的恶果就是欧洲现在面对的移民难题。(因为)我们的资源被抢走了,落后被强加于非洲。” <br><br> 卡扎菲最后缓和语气说,非洲是欧洲的朋友,但不愿意听人说教。 <br> <br> 津巴布韦问题 <br><br> 西班牙首相幷非第一个跳出来“说教”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在南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的与会问题上,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以缺席峰会的方式抵制。 <br><br> 津巴布韦2000年起实施土地改革政策,收回部分白人农场,分配给没有土地的黑人耕种,这触动了英国等原殖民地国家的利益。2002年津巴布韦总统大选后,英国对津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至今两国交恶。 <br><br> 第二届峰会原定于2003年举行,但因欧盟对津巴布韦实施制裁而使欧非双方在召开峰会的问题上陷入僵局,峰会也因此多次延期。 <br><br> 在非洲国家的坚持下,峰会东道主葡萄牙向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发出邀请,才使本届峰会得以召开。但英国首相布朗继续持抵制立场,不惜拒绝与会。 <br><br>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则在峰会发言上敲打津巴布韦。她说,“津巴布韦的局势正在损害新非洲的形象”,尽管一些非洲国家设法解决“津巴布韦危机”,但“时间不多了”。 <br><br> 默克尔发言前,南非总统姆贝基阐述了非洲对人权问题的看法。他委婉地说,非洲国家完全清楚,尊重人权和良好治理是发展基石,峰会更应该着眼于如何帮助非洲“大规模摆脱贫困”。 <br><br> 共同主持会议的非盟轮执主席、加纳总统约翰•库福尔则表示,非洲与欧洲的新型伙伴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 <br><br> 路透社说,许多非洲民众把穆加贝视为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英雄。 <br><br> 贸易协议僵局 <br><br> 欧盟与非洲的贸易协议谈判陷入僵局,也给本届峰会蒙上阴影。 <br><br> 欧盟2000年与非洲、加勒比海岛国和太平洋海岛国签署《科托努协定》,给予这些国家单边贸易优惠待遇,但一些拉美国家以不公平为由,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2001年裁定欧盟应在2007年底前取消单方面贸易优惠安排。欧盟2002年开始与非洲国家就《经济伙伴协议》举行谈判,但迄今未能签订协议。 <br><br> 欧盟试图对非洲国家采取分头击破的方式。非盟委员会主席阿尔法•科纳雷8日警告说,这会让人联想到以前欧洲国家瓜分非洲的情形。 <br><br> “现在是埋葬建立在奴隶和贸易点基础上的殖民历史的时候了。我们再也不能仅仅作为原材料的输出地。我们再也不能接受仅仅作为工业制成品的单一进口地,”他说。 <br><br> 如果欧盟与非洲在今年12月31日前达成《经济伙伴协议》,非洲国家在享受出口贸易优惠同时,其国内市场也必须向欧盟开放,非洲一些脆弱的产业必将遭受重创。 <br><br> 科纳雷说,必须避免出现非洲一部分地区对抗另一部分地区、同一地区内一部分国家对抗另一部分国家的局面,“否则,即使会取得某种形式的成功,但那是代价沉重的成功,非洲农业人口和非洲工业将付出巨大代价”。 )
欧非峰会火药味浓 非洲:我们的资源被抢走
2007年12月10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12月8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的第二届欧盟-非洲首脑会议上,欧盟方面的代表与苏丹总统巴希尔(左二)就达尔富尔问题举行会谈。新华社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第二届欧盟-非洲首脑会议8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幕。会议首日,双方就在贸易、人权、非法移民等议题上出现激[
阅读全文]
就达尔富尔问题举行会谈。新华社图 <br><br>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第二届欧盟-非洲首脑会议8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幕。会议首日,双方就在贸易、人权、非法移民等议题上出现激烈碰撞,甚至火药味十足。 <br><br> 非法移民问题 <br><br> 新华网报道,挑起非法移民问题的是西班牙首相何塞•路易斯•萨帕特罗。他说,非法移民是欧洲与非洲“集体失败的戏剧性后果”;非法移民很容易成为人口贩卖、虐待的牺牲品。 <br><br> 路透社报道说,每年有数以万计非法移民从非洲前往欧洲。以西班牙为例,去年大约有3.1万名非法移民乘船经西非海岸,在距海岸110多公里外的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上岸。 <br><br> 萨帕特罗说,欧盟与非洲国家应该签订一个协议,改善非洲的教育、就业、基础设施等,从而减少非法移民流入欧洲。 <br><br> 对此言论,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代表非洲反击。他说,欧洲过去对非洲的殖民,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祸根,欧洲必须解决自己遗留的问题。 <br><br> “你们要么返还我们(被掠夺)的资源,要么邀请我们去你们的国家。这才是公平的选择,”卡扎菲说,“殖民是一种负面经历,它的恶果就是欧洲现在面对的移民难题。(因为)我们的资源被抢走了,落后被强加于非洲。” <br><br> 卡扎菲最后缓和语气说,非洲是欧洲的朋友,但不愿意听人说教。 <br> <br> 津巴布韦问题 <br><br> 西班牙首相幷非第一个跳出来“说教”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在南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的与会问题上,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以缺席峰会的方式抵制。 <br><br> 津巴布韦2000年起实施土地改革政策,收回部分白人农场,分配给没有土地的黑人耕种,这触动了英国等原殖民地国家的利益。2002年津巴布韦总统大选后,英国对津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至今两国交恶。 <br><br> 第二届峰会原定于2003年举行,但因欧盟对津巴布韦实施制裁而使欧非双方在召开峰会的问题上陷入僵局,峰会也因此多次延期。 <br><br> 在非洲国家的坚持下,峰会东道主葡萄牙向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发出邀请,才使本届峰会得以召开。但英国首相布朗继续持抵制立场,不惜拒绝与会。 <br><br>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则在峰会发言上敲打津巴布韦。她说,“津巴布韦的局势正在损害新非洲的形象”,尽管一些非洲国家设法解决“津巴布韦危机”,但“时间不多了”。 <br><br> 默克尔发言前,南非总统姆贝基阐述了非洲对人权问题的看法。他委婉地说,非洲国家完全清楚,尊重人权和良好治理是发展基石,峰会更应该着眼于如何帮助非洲“大规模摆脱贫困”。 <br><br> 共同主持会议的非盟轮执主席、加纳总统约翰•库福尔则表示,非洲与欧洲的新型伙伴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 <br><br> 路透社说,许多非洲民众把穆加贝视为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英雄。 <br><br> 贸易协议僵局 <br><br> 欧盟与非洲的贸易协议谈判陷入僵局,也给本届峰会蒙上阴影。 <br><br> 欧盟2000年与非洲、加勒比海岛国和太平洋海岛国签署《科托努协定》,给予这些国家单边贸易优惠待遇,但一些拉美国家以不公平为由,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2001年裁定欧盟应在2007年底前取消单方面贸易优惠安排。欧盟2002年开始与非洲国家就《经济伙伴协议》举行谈判,但迄今未能签订协议。 <br><br> 欧盟试图对非洲国家采取分头击破的方式。非盟委员会主席阿尔法•科纳雷8日警告说,这会让人联想到以前欧洲国家瓜分非洲的情形。 <br><br> “现在是埋葬建立在奴隶和贸易点基础上的殖民历史的时候了。我们再也不能仅仅作为原材料的输出地。我们再也不能接受仅仅作为工业制成品的单一进口地,”他说。 <br><br> 如果欧盟与非洲在今年12月31日前达成《经济伙伴协议》,非洲国家在享受出口贸易优惠同时,其国内市场也必须向欧盟开放,非洲一些脆弱的产业必将遭受重创。 <br><br> 科纳雷说,必须避免出现非洲一部分地区对抗另一部分地区、同一地区内一部分国家对抗另一部分国家的局面,“否则,即使会取得某种形式的成功,但那是代价沉重的成功,非洲农业人口和非洲工业将付出巨大代价”。 )
欧非峰会火药味浓 非洲:我们的资源被抢走
2007年12月10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12月8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的第二届欧盟-非洲首脑会议上,欧盟方面的代表与苏丹总统巴希尔(左二)就达尔富尔问题举行会谈。新华社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第二届欧盟-非洲首脑会议8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幕。会议首日,双方就在贸易、人权、非法移民等议题上出现激[
阅读全文]

科索沃问题美欧俄最后死线 是战是和今日决定
2007年12月10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科索沃最终地位谈判最后期限是12月10日,目前当地气氛紧张。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由俄罗斯、美国等国组成的巴尔干问题小组,下周将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讨论有关科索沃独立问题协调谈判的进展。科索沃最终地位谈判最后期限是12月10日,目前当地气氛紧张。
据国际在线[
阅读全文]
共同反对入联公投 中美形成联合“制独”态势
2007年12月10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国际先驱导报》刊登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的评论文章指出,上周在北京和华盛顿,中美高层都对台湾的“入联公投”发出了警告,看上去形成了中美联合“制独”之势,此势是虚是实,其对台湾的选情有何影响,值得深入分析。
中美形成联合“制独[
阅读全文]
美媒透露美供伊軍火下落不明
2007年12月08日大公网
【大公網訊】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6日報道說,美國五角大樓發表的一份最新報告稱,美國向伊拉克安全部隊提供的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已經下落不明,這些裝備包括拖車、坦克救援車、機關槍和火箭助推榴彈等。
據新華社紐約12月7日電,這份報告詳細列舉出政府採購工作的大規模失誤。在美國[
阅读全文]
對華軍售解禁歐盟列入議程
2007年12月9日明报新闻网
【明報專訊】歐盟原本以人權未改善為由,無意解除89年六四事件以來以來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不過德國《世界報》透露,中國以開啟中歐高層對話為交換條件,加上法國的支持,成功將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排入歐盟的議程。
報道稱,現任歐盟輪值主席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在上月28日歐盟和中國峰會後,原本表示[
阅读全文]
世界银行报告:印度要赶上中国还要好长一段路
2007年12月09日中国新闻网
世界银行属下的贷款公司国际金融公司在其最新的《2008年经商报告》中说,在178个国家的排名当中,中国晋升了9位,升至第83位。而印度的排名晋升了12位,升至第120位。报告指出,印度要赶上快速发展的中国,还得走好长的一段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履行合同方面,印度则排在第[
阅读全文]
世界银行报告:印度要赶上中国还要好长一段路
2007年12月09日中国新闻网
世界银行属下的贷款公司国际金融公司在其最新的《2008年经商报告》中说,在178个国家的排名当中,中国晋升了9位,升至第83位。而印度的排名晋升了12位,升至第120位。报告指出,印度要赶上快速发展的中国,还得走好长的一段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履行合同方面,印度则排在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