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朱三太子一般是指崇祯的儿子定王朱慈炯,他在和太子以及永王失散以后,一度下场不明。 但是,在民间却从没有被忘记过,从清顺治元年到雍正七年中间长达八十多年,满清的三代 领导集体核心都被所谓的朱三太子搞的焦头烂额,特别是康熙一朝,号称治世,向以宽大著称,唯独对朱三太子一案决不手软。下面我就此事谈谈。 朱慈炯和太子一样都是周皇后的嫡子,这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乾隆一生以君奴臣,以上凌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另类暴君,他和沈德潜的际遇就很能说明这个现象。郭沫若一生熟读沈德潜,以致于救了他的一条政治性命,由此而见其一斑。 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多达十七次,直到六十七岁才得中进士,而与他同时代的袁枚等人早已扬名于外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 六十七岁高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曹雪芹一家在康熙朝实在是很煊赫,连清朝的江南总督都巴结他们,希望他们在皇帝面前说些好话,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专折奏事的权力,康熙的时候,密折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一般说来只有督抚、驻防将军、学政才有专折奏事的权力,此外,就是皇家的眼报,曹寅自然在后者,清朝入关后,江南平复最晚,康熙一向对那里很不放心,他下江南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政治统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吴三桂和洪承畴真正的订交不是松锦会战,但是却从那时开始。吴三桂个人对于洪承畴一直 是很尊敬的,在后来的进军云贵过程中,两个人的交情明显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当吴三桂问计于洪承畴何以永镇云南的时候,洪承畴才说出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不可使岩疆一日无事也!等到顺治十七年四月,吴三桂上表请求讨灭局促于缅甸的永历残余以及李定国、白文选时,洪承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佟家在清朝贵盛一时,一门出过皇后、国舅、宰执,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康、雍、乾 六朝,占一部清史的大半篇,人称:“佟半朝”,雍正朝著名的权臣隆科多就是佟家的嫡派子孙。最为奇特的是,佟家不过是汉人,其竟能 跻身于满洲八大家之上,可谓异数! 佟家世居佟佳(佟江),以地为氏,是辽东大族,雄踞一方,努尔哈赤起兵后,佟养性和他的堂兄佟养真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初,曾经破例封四个汉将为王爵,他们是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其中,后三人是在入关前就已经受封,吴三桂献关有功,封为平西王。顺治年间,加封平西亲王,岁俸 8000两(满人亲王岁俸10000两、郡王5000两)。这四个人中,孔有德比较粗莽,但是,号称“忠义”,他和耿仲明原来都是明军皮岛守将毛文龙的孝子贤孙,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后, 孔、耿占据登州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代大将军制度和明朝的征讨总兵官相仿,都是专事征伐的,等待战事结束,就缴还印信,然而,即便如此,大将军也是贵重一时,权倾军前。清代大将军制度是由皇太极一手创立的,主要是简派近支亲贵选任,统领大军,专职征讨,煊赫一时。 (1)奉命大将军。 此职多尔衮曾经两次被授予,是清代最重要的大将军,1644年,多尔衮就是以此职晓谕全军的,故而,不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代的皇族宗室爵位在清崇德元年定制为九等,顺治六年,更定为十二等: 1.和硕亲王。2.多罗郡王。3.多罗贝勒。4.固山贝子。5.奉恩镇国公。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8.不入八分辅国公。9.镇国将军。10.辅国将军。11.奉国将军。 12.奉恩将军。 清室的分封原则是:“酬庸为上,展亲次之。”清代以武开国,故而特重军功,宗室皇族即使近支亲贵,如无尺寸之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十岁从军,四十二岁逝世,前后在军中凡三十二年之久,可谓长历戎行。他本人相貌英俊、身材奇伟,以宽厚温和著称,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勇不可当。十七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张献忠手下第二号大将!统帅20000精兵追随张献忠进入四川 、湖北,一度射杀明军上将张令。二十一岁(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奉命奇袭襄阳,擒获明朝亲藩襄王。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刘湘屏,湖南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1937年入抗大学习,期间和谢富治结婚,此后担任平顺县县长,解放以后,任中共昆明市委书记处书记、卫生部副部长、部长。 1977年被免职。 刘湘屏本人长年患有神经衰弱的毛病,寝食不安,这时候,有人给她介绍了总后卫生部的一个中校姓王的军医,说他按摩技术很好,推荐给刘湘屏和谢富治,谢富治让老王给按摩了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