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王文忠公震,早岁从太祖征伐,少文任气,唯折节下士、宾友儒者。开天中,弘文馆学士艾青、丁玲得罪,众人均避嫌,独文忠以身当之,曰:众谓可杀,我则独怜,所与善厚。 而丁玲辈亦由文忠之故终得免。故文忠去后,士人辞章交颂者不知凡几。 文忠尝闻太祖欲收兵柄,乃自请解任,以司农卿奉朝请,太祖曰:虽汤和、冯异亦无逾卿也。 初,太宗长子尝以病废,无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中山成王叶讳剑英,本名宜伟,广南东路嘉应州人(今梅县)。 清光绪十三年丁酉三月二十七日生,字沧白。家贫无以供学,英乃入私塾。后及长考入云南讲武堂,乃改名剑英。 昔英以胜国宣帝孙文首创大义,深加从之。以英为侍卫步军护班候补。后以军功保为中路参军,由是,英之名起于此。 胜国十二年(1923年)英以第八协参军佐统制张民达破匪于言岭关,是为言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朱元璋的所谓洪武功臣的下场无外乎三种,第一是获罪被杀;第二是无罪赐死;第三是侥幸逃脱。而第三种在洪武一朝为数极少 ,仅仅限于汤和、邓愈、郭英、沐英、耿炳文等几人而已。其中 ,邓愈早死,儿子还是没有逃过,沐英远镇云南,郭英则因宁妃 的缘故,耿炳文虽则逃过暂时,可是,永乐时终难免橫死。所以 ,包里归堆,也只有汤和一个人罢了。 朱元璋若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朱元璋、朱棣父子被明朝后代的皇帝称作“二祖”,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庙号,而且,还因为他们之于明朝的近三百年的统治基础起了奠基人的作用。父子二人不但行事作风几乎雷同 ,连残暴、阴暗都是如出一辙,可谓虎父无犬子了。 明朝初年,部分百姓因为逃避过重的赋税,隐匿为僧,朱元璋得知以后,便命令有司把这些人抓来,活埋在土中,只露出脑袋,刽子手使用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孙承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辽东四帅中唯一具备统帅风格和品格的卓越人物, 明朝如果假以事权与承宗,断不至于江山沦为人手!此文本准备列在明史杂谈中,唯觉因而 对不住承宗先生的爱国保民的一腔热血和满腹忠诚,特单独开列。亦作为纪念承宗先生殉国 三百六十五年的一份微薄的祭品! 孙承宗,河北高阳人。字稚绳,相貌奇伟、声若洪钟。明万历三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张居正,生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六年(1572年)明神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万历十年病逝。 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八月,他在《陈六事疏》中,就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改革主张: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这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朱元璋时期。 最有名的是夏煜、杨宪、高见贤等四人,其中杨宪还做了宰执一类的高官。小校张焕很受朱元璋的亲信,晚上出巡也要带着他,后来,把他派到徐达的军中监视徐达。朱元璋一次听几个南京的老太太说话,她们说:“很多人以为老头子(朱元璋)比张王好,其实,张王比老头子强的多(张王就是张士诚)。”朱元璋气得不得了。以后,锦衣卫的活动就更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景泰八年,明英宗复辟成功,改元天顺元年,君臣合谋杀害了于谦以后,开始论功行赏,石亨得封公爵,受封1500石,其次,太平侯张軏受封1300石,徐有贞、曹吉祥等也皆大欢喜, 徐有贞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内阁,成为实际的首辅。 然而,好景不长,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从合作的密友不久就变成互相乱咬的疯狗。 (1)徐有贞下台。 徐有贞原来和石亨的关系不错,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明朝中期发生的“夺门之变”是明朝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一件大事,它直接牵扯到明朝中叶 的三个皇帝,至于藩王、大臣更是不计其数,今天,我在这里做一个叙述。 说到夺门之变,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主人公--明英宗和明代宗这一对难兄难弟。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氏抱养的宫人生育的儿子,他的来头朱瞻基是很清楚的,只是他 很是宠爱孙皇后,才不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天下的事情就怕由糊涂人来办理,如果,仅仅是不懂的,倒也无忧,可以告诉他知道;偏偏 是糊涂虫,就很难办,他不懂装懂,刚愎自用,最后,只能坏事。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是这种货色,值得玩味的是,就是这么个一手断送了自家江山的糊涂虫多年来居然一直被其他的各种各样的糊涂虫捧得几乎成了天地之间少有的悲剧英雄,连《明史》的编著者都说: 明亡是从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