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6-10-18 02:38:30)
文化的底蕴●尤今
到南昌去,心里最想、最渴望、最急切要看的,不是南昌的市容,而是滕王阁。  滕王阁是由唐太宗的弟弟滕王李元婴于公元653年兴建的、在历史上兴废更迭达29次之多;现在,滕王阁的主阁落成于1989年,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设计的,雕梁飞檐,外观宏伟,气势雄浑。  然而,我对滕王阁着迷,和滕王阁的建筑历史以及滕王阁的建筑格式是全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06-10-17 06:58:46)
阅读 ()评论 (5)
(2006-10-16 18:07:13)

再巧夺天工的艺术,也比不上上帝的创造.
加州鱼郎发表留言于:2006-10-1311:05
是啊,鱼狼言之有理,人现在科技运用基本上都是仿生学的.
百年雨林发表留言于:2006-10-1514:30:19删除yellowbean发表留言于:2006-10-1313:30:22
哇,这张也太酷了吧,呵呵,反差强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6-10-16 08:23:05)
“了”尤今一日,一位热爱中文的朋友忽然提出一个新颖有趣而又新鲜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了”这个字,是方块字里最具震憾力的。笑问缘由,他一丝不苟地说:“它是中文里的过去式——它一出现,事情往往便过去了,追悔、追叹、追泣、全都没用。”细细一想,果然。莞尔之余,深受启示。走了、完了、断了、死了。了、了、了、了。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了”。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6-10-12 01:14:31)
呼吸的声音-尤今读这篇散文时,我刚刚从海边回来。当时,夜很深,静得可以听到寂静的声音。读着读着,拿着书的手突然剧烈地颤抖了起来,那一段不经意地飘入眼帘的话,就像是一勺猝不及防地泼到心上的沸油,使我一时痛得回不过气来。  是一位署名“包利民”的作者写的,篇名是《最美的声音》。  内容忆述他读大学时,寝室有位家住哈尔滨的同学,声称家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2006-10-11 02:20:46)
第一次去香港,是几年前的事。下了飞机,到了海关,官员问,来香港要签证你知道不?我说不知道,中国人来中国的地方要签证?。然后,问了很多问题,不情愿的给了7天签证。同机来的外国人,则给了21天签证。
回来后不久,香港爆发萨斯。吓的我很久不得安宁。
这次去香港,代理说要签证,说是已经问过中国大使馆了。签就签吧。拿回来一看,14天。同事们取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06-10-08 16:54:54)
阅读 ()评论 (10)
(2006-10-01 21:04:08)
阅读 ()评论 (13)
(2006-09-30 23:58:32)
小時侯,把English讀爲“應給利息”的同學當暸行長;讀爲“陰溝裏洗”的成暸小菜販子;讀爲“因果聯系”的成暸哲學家;讀爲“硬改曆史”的成暸政治家;讀爲“英國裏去”的成暸海外華僑;而我不小心讀成暸“應該累死”結果成暸公司職員……工作辛苦暸,中秋提“錢”快樂!~!
上海浦东话的english是,因该来死,
结果真的西到美国来了.
现在还是把english读成一哥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2006-09-28 16:34:30)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鸟嬉长空鱼翔浅底的距离
而是两扇心窗相对
一个开启一个
却嫣然关闭
----泰戈尔
谢谢卧龙先生提供。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