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ov.vac.gov.tw/images/topline.gif)
眷村變遷史--眷村變遷史民國三十八國軍部隊及其眷屬來台,政府為了感念這些曾經為國家犧牲奉獻的國軍英雄,初期分別被臨時安置暫住於日人撤出之營房,或借用校舍、民房,甚至搭帳棚及建竹籬笆..等,因陋就簡,時間久了,無形中塑成其獨特生活方式,從此“眷村”之名變成台灣近代地方文化不可磨滅一環。
篤行十村
岡山眷村
六塊厝
和平新村
水交[
阅读全文]
和老眷村話別小時候住在眷村。雖然房子小,但住了幾十年,總有許多感情。它陪著我成長。那兒,有我年少時的點點滴滴和珍貴的親情。父親辭世後,每次回到眷村,看著老房子的一景一物,心裡就有著許多感觸。房子已老舊,只是,在情感上,對它就是有股深深的依戀。輕撫老舊書桌時,耳際便又傳來了父親督促我用功讀書的濃濃鄉音。眷村靠近市場和公園。大清早,就[
阅读全文]
我与眷村
台湾杨明
岁末时节,我顶着低温走在成都街上,巷弄里许多人家灌了香肠,腌了腊肉,竹竿串着晾在院子里、阳台上。我看在眼里,心里也跟着暖起来,忍不住想起小时候。那时台湾许多人家也是自己灌香肠腌腊肉,现在几乎都是买现成的,年味也就淡了许多。20多年前的台湾,尤其是在眷村,过年特别有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