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之声,中国事业

李英之先生的大作。呵呵。
博文
(按语此文初草于2022年6月初,在国内被封禁。作者,08/07/2024) 今天是纪念日,这已经是第33年了。这是个极为沉重的日子,也是一个至为悲痛的话题。拖到第33年,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大为悲哀的事情,因为那些亡魂早就应该安息,那正义早就应该落实,中国早就应该走向自由、民主、人权的时代,而中国政治的进步陷入了停滞,几十年了。近些年更是大为倒退。 这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4-08-07 15:59:15)
(按语此文初草于2022年6月初,在国内被封禁。这里的“同学们”指北大87级。作者,08/07/2024) 又一个纪念日到来。每年这一天到来的时候,都像一记悠远、厚重而又沉痛的钟声,来摇撼我们的心魂。它也像一朵垂落着但永不凋零的花,在这一天,在我们的记忆中浮泛上来。让我们想起我们青春时的梦,想起我们曾对自己的祖国寄托的那个梦:我们的祖国实现了自由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民权人士:就刘晓波先生辞世宣言 (按语:此篇写于刘晓波去世次日,时在北京。文章后收于《当代遗文——李英之2017-2019年未刊稿》。为免于警方骚扰,一直没有在国内发布。7年后,今在海外首度发布。李英之,2024年7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 7月13日下午6时40分,刘晓波先生因肝癌在沈阳辞世。闻此噩耗,我们十分悲痛。我们沉痛哀悼刘晓波先生的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7-12 13:24:07)
万愤词 ——闻刘晓波遗体被火化被海葬而作 (按语:此篇写于刘晓波去世第二日,时在北京。文章后收于《当代遗文——李英之2017-2019年未刊稿》。为免于警方骚扰,一直没有在国内发布。7年后,今在海外首度发布。李英之,2024年7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 7月13日下午6时40分,晓波过世。真快,14号晓波遗体即被火化、15号即被海葬!这么快干嘛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6-09 17:20:12)
按语:中国需要自由民主和人权,中国也需要基本道德价值观的挽救,对中国而言,这二者至少是并重的。此文是我对后者的思考,写于2017年。指出中国人心所需的三个基本道德价值观:诚实、正直和良善,这些也就构成了良知。能落实这三点,就够了,就足以挽救中国的道德人心!(这是续接中国传统,这不是基督教传统)。对于中国问题,“首先从恢复诚实开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07年所作,情到深处。)夜晚的时候常会听起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喜欢她的圆润,喜欢她的歌。这一首是唱着女子对于爱情的理想。而对于男子,这样的女子正是红颜知己吧。这一句“愿将欢笑声盖掩苦痛那一面”,我最是印心。人一生若常有这样的乐观心情,是能拓路前进的。在你身边/路虽远未疲倦/伴你漫行/一段接一段/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推远/让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我的倾心之作)我们敬爱的丁校长就这样走了。北大人环球同哀,陷入对他的追忆之中。丁校长在1984年3月至1989年8月担任北大校长。我是1987年入北大历史系本科读书的,我当然算是他的学生。他的学生有成千上万,他记不住多少,但是这成千上万的学生都会记住他,而且印象深刻,深埋心里。丁校长,一眼看去就是那种刚正不阿的人。由他带领,造成了八十年代颇为自由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30 22:47:37)
——我的“罪案”,我的辩护,我的困境(按语:此篇写于2019年6月2日凌晨,“8964”三十周年之际,时在北京通州。此文当时我转给微信群中好友,嘱告:如果我被刑拘,此文就对外公开。)昨天下午多位警察又来到我家敲门,说要带我去派出所“谈话”,我心惊动。他们让我把孩子继续交给小区的好友看护,以便他们带我走。但是呢,的确是找不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30 22:30:07)
(按语:首发,写于2019年“8964”三十周年之际的6月3日清晨,我被北京通州警方和国保反复传唤、陷入惊悸之际。李英之,2024,5,31)是夜警说明晨要送我们父女去孩妈那里把女儿留在她妈那里然后我呢然后我呢这个问题让我一夜忧思窗外忽地风雨大作风雨夕(故人何在?!)楼下要彻夜看守我的警察猫进了新车里新车明晨要送我走?我睡得深象睡在深山的深处我却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按语:此篇在国内写于2019年8964三十周年之际,一直未能发布,今在海外首次发布。李英之,2024年5月31日)一个很小的不慎,可能带来很大的麻烦。三十年纪念临近,我总觉得该表达一下,但也考虑到风险。早几个月就接受了外媒的视频采访,外媒也考虑到我的安全,尊重我的意见,就是在临近播出两周前的时候我可以告知他们我是否同意播出。最终在两周前,我放弃了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