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毛泽东高调重提阶级斗争,并要求“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从这时开始,通过广播、报纸,各种影视文艺作品的渲染和连篇累牍的理论文章的灌输,人为制造的阶级斗争尖锐激烈,把全社会笼罩在沉重的阶级斗争氛围中。阶级斗争理念落实到社会操作上的重要内容,就是在大中专学校的招生和军队的招兵,企业的招工,入团、入党、提拔、重用等方面“坚决[
阅读全文]
越西河主要源于县境西南部的溪流以及东北部几大山沟的雪水。西南部的小小支流在县城附近形成主流,向北到新民下方再东折,这时从东北部几大山沟的雪水经马敞河坝再汇聚其中,东南方大山之中的一线峡谷就成了河水的唯一泄流通道。这条长约5公里的峡谷就叫裤裆沟。
裤裆沟乱石林立,沟身狭而沟底落差大,沟两边悬崖蔽日,有人形容“抬头望崖顶,当心帽儿掉&[
阅读全文]
(一)
1966年12月初,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各地早已搞得轰轰烈烈,我们凉山州的动静似乎不大。又一个意外来了,这就是我接到瓦岩公社通知,要我带上行李,去越西县委宣传部报到。我虽然莫名其妙,但总还是有点高兴,毕竟是到县委宣传部哇,怎么也是好事。一到宣传部,部长潘益成便对我说,县委决定成立一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到各区社宣传文化大革命、宣传毛[
阅读全文]
春景生活的主要部分,当然不是吃饭睡觉。按上级的要求或当时的宣传,我们下乡是来当“新型农民”的。不过,“新型”该是什么样儿,谁都不知道,而当时最重要的,是当旧式农民,尤其是要当少数民族山区的旧式农民。
上山积肥,即把山上青杠林中掉下的青杠叶收集起来,运到山下生产队的堆肥处,这样的事儿谁不会干?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揉着还难[
阅读全文]
阆中知识青年在越西县城休整了两天,便按出发前确定落户的地点分小组下到各个社队了。
272名知青分到新民、中所、城关三个区,我们是新民区瓦岩乡的春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的新民区有4个乡,分别是新民、大屯、联合和瓦岩。地理和自然条件最好的是新民和大屯,其次是联合,最差的是瓦岩。瓦岩乡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最艰苦的是我们组要去的春景。但[
阅读全文]
1965年12月12日,对于亿万中国人来讲,实在是一个平常不过的日子,可是川北阆中县的县委县政府当日的工作安排显然与往日大不相同。阆中历史上首批、也是唯一的一批经‘动员组织’后‘自愿’赴少数民族地区大凉山的272名知识青年,上午即将出发。欢送会设在人民广场,领导们当然地坐满了主席台。这种表明重视的姿态,至少意味着一个特殊任务的顺利完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