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入画

姑苏城边柳岸青,小桥流水弄花影
博文
(2008-10-24 17:10:05)
没想到,今天居然听到了这首歌。
四年前第一次在上海的某个小饭馆里吃饭,电视上放着这首歌----takemetoyourheart,takemetoyoursoul,givemeyourhandsbeforeiamtooold.
今天在美国的单身公寓里,周末闲散空荡的时光里,youtube上偶尔点击上,有了第二次听到这扣动心扉的旋律----showmewhatloveis,ihavenotgotaclue;showmewonderscanbetrue.
时过境迁,太多的变化了,不是吗?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9-23 18:47:36)
录像上看猫王唱这歌曲的时候,没有多少忧郁,倒是汗流满面,大约是那时的他已经因毒品体弱不堪。
多么凄凉的歌,听来好像在看一部生动完整的电影,尤其结束部分的升华,带来强烈的画面感,浓重的悲剧性,令人心酸难忍。
歌词写得真好。和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有异曲同工之效。
而这样的故事,现在还在继续上演。
Asthesnowflies
OnacoldandgrayChicagomorni[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7-09-22 22:13:28)

连续这两周股市大好,创下了2004年来最好的纪录。恩惠于fed慷慨的大手笔将息。然而将息并非灵丹妙药,甚至backfire.
次级债的阴魂并没有散去,目前不过10%的预期损失write-off。而且由于金融连锁效应,应该记入的损失有可能更高。更让人不能支持的是,为了挽救众多付不起房债而要失去房子的人,政府计划推出一些措施,降低再融资利息。放松的贷款标准,和政府的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每读《华尔街日报〉总是会特别关注有关中国的报道。这些报道时不时有极端,这篇文章倒是出自一个中国通的老美笔下,部分观点有些出乎我意料--比如,认为中国劣质产品的根源是政府无法解决的,原因来自唯利是图的国民性。
MadeinChinabyEmilyParker
whywouldsomanychinesebewillingtocutcornersevenatthecostofhumanlives?
Therecentfloodofinternationalattentionhasgivenajolttothechinesegovernment.Beijingm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9-20 23:00:49)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三百年来,情诗之美,莫出纳兰性德。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想他一个满族豪门,康熙进士,锦衣玉食,怎也能写出这样旖旎婉转秀丽的汉字小令来?可怜天妒英才,纳兰死于31岁。挽联称其为“销魂绝代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9-20 11:53:34)
我惊诧于古龙怎么如此透彻的看懂女人,远胜过林语堂的《论女人〉。竟然让我想起了柳永。
任何男人都不能忍受被女子抛弃的痛苦,却甚是喜欢将这种痛苦让女人去接受——欣赏别人的痛苦,在某些人眼中,是一种享受。  
男人追不到一个女人时,总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说自己和那女人有了某种特别的交情,聊以泄愤,也聊以解嘲。这是大多数男人都有的劣根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9-20 11:49:07)
如果年纪轻轻,就像古龙这样看透世间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那将如何?也该是一种悲剧吧!
人生原来就是要一步一步的慢慢走过来,慢慢体验,无论痛苦或喜悦,悲悯或怨愤。脱不开红尘里的这些琐碎和纷扰,或许也是种运气,如果四大皆空算是无路可退的选择。
在人类所有的一切行为中,还有什么比“感情”这两个字更重要的?爱能毁灭一切,也能造成一切。(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9-20 11:45:12)

喜欢古龙,喜欢他豪放任性的人生,喜欢他特立独行的笔风,喜欢他笔下血肉鲜活的人物---风情万种的女人,寂寞入骨的英雄,阴险狠毒恶魔,甚至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是那么有棱有角。
悲哉,大师早逝。。。
偶尔翻翻他的文字,收集了一些有意思的语录。
关于人生人生的风景,该以怎样的笔墨去形容,又该以怎样的目光去审视,以怎样的灵魂去容纳?人生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偶尔去看了一个所谓著名中国经济学家的博客。本来满心期望看看该牛人的论文,比如经济学上的见解,分析,没想到整个博客就是个口水战场,白白浪费我的大好青春。
此“经济学家“和另外一个“经济学家“有职业上的深仇大恨,于是极尽所能的批驳,贬低,斥责,挖苦对方。由于信息缺乏,我并不知道究竟谁站在正义的一边,但是单单这些恶言恶语,就已经让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9-06 20:32:47)

刚看到这篇文章,极其郁闷。
七月份,我也看了《华尔街日报〉报道梁锦松的那个文章,觉得黑石投资有着极大的政治关系在里头。但是当时没有多想。看到此文详细的分析报道后,忍不住非常生气---人民的血汗,就这么弹指间灰飞烟灭了。官员们可以说投资经验不足,以此搪塞,老调重弹,永远不用承担后果。简直是。。。。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