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幺闲来有话

住遥远大西北,一个把生活当人生,把人生当生活,对人对己都很兢兢业业的人……
正文

眼泪为谁而流?

(2005-12-02 12:01:15) 下一个
近来与几个朋友闲聊,发觉人到中年的我们对生活的检讨还是那么迫切,希望家庭婚姻之船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仍能找到一条行驶平稳的航道。就是在见多了眼泪,听多了唠叨,在见识了欢笑中挣扎,奋斗中不甘,经验中摔打,幸福中失落的一幕幕后,觉得就是为了单纯对得住自己,也愿意把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无意作一个家庭判官。“清官难断家务事”本身就说明家庭琐事是没法用是或非来定义的。然而,就是这关起门来自成一体的社会细胞常常牵动着当事人的神经,天天喜怒哀乐的循环往复。其实我认识的朋友们,大家都很兢兢业业,努力扮演着生活所赐的角色。可一旦家庭生活的轨道不按人们想象的逻辑演绎时,不管是愁眉之下还是笑脸之上,大家都在展现现实戏剧中的种种,说生活是戏就一点不为过了。但拨开层层表象,说到底造成家庭生活不和谐的不外乎下面几种原因。 第一是为孩子。没有孩子的家庭当然不在此讨论范围以内。大多数家庭都沿了传统的模式在结婚后就是生孩子、养孩子。两个人的世界时,没有孩子作为“第三者”横亘在中间,单是年轻夫妻之间的肌肤之亲就可以化解因柴米油盐而生的平凡琐碎,那时候用煤油炉煮上一碗方便面分享也是浪漫温馨的。然而孩子的降临一下打破了两人的平静,把两点一线的均衡转变为三点甚或四点五点的面的平衡就成了考核夫妻能力的测试。做的好者,不论三人世界还是四人王国,所有的点都用爱、用汗水和心血连接起来,幸福的家庭就这样呈现在人们面前了;作得差的,家庭成员之间虽有维系,但各自独立成点,用心良苦地加以连接却屡屡脱线。究其原因,是因为养育孩子的办法千万条,但怎么使劲都不得要领。比如爸爸严厉,而妈妈宠爱,爸爸的权威就被妈妈轻易的抵消了;又比如,在妈妈处得不到的东西,在爸爸那里却轻易地就得到了,从此孩子便学会了察言观色,捡“软”的下手;还比如,妈妈认为除学校有限的家庭作业外,另外开点“小灶”是应该的,而爸爸却觉得美国孩子们天天玩可最后还是在中国人之上作老板,何不也任其发展,所以孩子就天天把看电视玩游戏当作人生正餐;另外就是,别人的孩子都上哈佛耶鲁了,为了孩子,孟母三迁也值得,但老公认为,我当年也是农村出来的,在美国没上名校也照样硕士博士的,没上哈佛耶鲁也照样挣钱养家糊口,没见比人低一等的;如此种种。想想看,夫妻之间吵架拌嘴,是不是多是因孩子而起?是不是都是因为在孩子品行管教和孩子学校教育上有分歧才导致夫妻不和的?有人说,夫妻之间关于孩子的矛盾占了所有家庭矛盾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那么解决了夫妻在这方面的矛盾就等于把家庭矛盾解决了一半。我也没有养育孩子的锦囊妙计,我现在都还在到处求佛拜师,希望能在养育两个儿子的过程中与先生同舟共济减少头痛才是。但有一点我认为是夫妻俩要共同努力而我们一直都在坚持的,那就是:不管夫妻俩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多大的原则冲突,哪怕你对对方当时的管教方式如何不认同,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父唱妇随”或“妇唱夫随”,一定不能当面唱“反”调,就是“错”的也得坚持,也得随了对方而“众口一心”。当然,私底下,你可以指出对方的不是而纠正对方,但切不可当面 给孩子“可乘之机”,以为他们可以以父亲之“矛”去攻母亲之“盾”。想想看,本来是以教育好孩子为出发点的,却因方式不当而引火烧身,孩子们不知该听谁的不说,俩大人倒自个儿掐了起来,谁受益了?这种“战争”,两败俱伤,永远没有赢家。至于是否会“冤枉”了孩子,这种可能是有的,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去给孩子认错。不要以为错怪了孩子,孩子会记父母的仇;须知,孩子只记那些作错了还楞不认账的父母的仇。 看了我这些字,别以为我在管教孩子上已出道满师,在怎么“经济实惠”地养孩子的路上我正走得跌跌撞撞呐。 第二是为家务。我的女友们除了抱怨养孩子难外,其次数落得最多就是老公的“懒”了。有一朋友说她老公是醋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主儿,后院的草长得齐腰深了也懒得剪;还有一朋友晚上加班回家后,老公和儿子还翘首等待着她回来作晚饭;更有甚者,天天与儿子抢电视看抢游戏机玩而不屑过问一下孩子学习情况的。这种因家务事而起的争端是最容易伤害夫妻感情的。细究起来,都是鸡毛蒜皮之事,但常常是这些小事影响着夫妻之间的大感情。我不用在这里罗列所有的家庭琐事,有同感的都知道“养家”意味着什么。我常常对我的女友们说,除非你不打算把日子过下去,为这种“琐事”伤和气实在是不值得,“计较”的结果是不但老公作家务的智商没有提高一点还把自己气个半死。忽略男人其它的功能不计,我暂把天下的男人分为两种:作家务的男人和不作家务的男人。这样划分的好处是为了把我所要说的问题简化和把道理说透,没有任何贬低男人的意思。前一种类型我们公推的是上海男人。我虽没认识几个上海男人,但认识的几个都真的是非常优秀且是典型的“马大嫂” – 买,汰,烧。所有不谙家务或不想作家务的女人,如果还想成家的话,上海型男人是首选。当然上海男人是不是喜欢你这种“懒”女人那是另一篇文章的话题。上海男人都善于做家务,但善于做家务的男人并不都是上海男人,所以上海男人不能掠所有勤快男人之美。我一好友的先生是广东人,里外一把手,常让一些家有懒男的太太们夸奖的同时又心里酸酸的,都说下辈子呀,不嫁上海男人要改嫁广东男人了。至于后一种类型的男人,似乎没有地域代表性,东南西北,到处都有,共同特点是“眼里没事儿”,也就是对家务活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类男人又分两种,一种是“无辜”的,他倒不是真的骨子里懒,而是脑子里缺“家务”这根弦,不拨不响。在太太抱怨时,他的口头禅是“你怎么不告诉我呀?”,言下之意,你告诉我我就去作呀。你说要清理桌子吃晚饭了,他就把桌子上的东西挪走,至于是否该摆上碗筷,太太没指示,所以就不作了。象蛤蟆,戳一下才跳一下。这种老公,较之“二郎腿”先生,属可教育好的对象,虽然不主动,但态度还算端正,也比较虚心诚恳,如果太太不想体力上太劳累的话,多动动嘴皮,这日子还是可以过下去的,为家务而生的架也是吵不起来的。另种男人就是太太们经常口诛笔伐,眼泪也可以为之流上三天三夜的男人。这种老公,没有大恙,不抽烟,不喝酒,不嫖也不赌,也算是个好青年。但就是在做家务上跟老婆计较到底。君子远庖厨,哪有男人下厨房的?我生来就没干过家务活,现在要我学,难矣!我一天到晚上班,面包牛奶都是我挣的,还要伺候家事,要你老婆干啥?我作了饭,你就得洗碗,我割了草,你就得洗衣,什么事不能我一人干!我前天作了这,昨天作了那,今天该你了!说到底,家务事变成皮球,在夫妻俩手上推来推去;有时家务事也变成一种惩罚,在情绪不好时用之抵御;家务事还可以变成一盆脏水,必要时泼上一些来恶心对方。说白了,夫妻俩都没有意识到家务事就象空气,一旦成家就避不开躲不掉。与其屏住呼吸难受,不如敞开了心肺吸入看做家务是否真的那么无法忍受。其实,大多数家务事是用不着分工的,比如照看孩子,比如指导孩子作业,比如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运动队,比如作饭时当下手,比如洗衣后帮叠衣,比如拖地抹屋洗厕所,如此种种都是可以不等对方干而自己就可以干的。谁规定了饭一定得女人作,衣一定得女人洗?谁说女人就不能刷墙,女人就不能割草?有时侯,因家务而起的纠纷并不是因家务本身,而是隐藏在家务背后的态度。好多太太都说过,她们真的不在乎做家务的,她们知道家务就是结婚的陪嫁,是与“身”俱来的,是为人妻,为人母的部分,是所有叫“日子”的总和,没了家务,就没了日子,所以在进入婚姻围城之前就做好了思想准备的。之所以后来变成“怨妇”,实在是因为凡此种种都得不到丈夫的认同,所有的任劳任怨都得不到丈夫的感激,所有的辛苦换不来丈夫的夸奖,似乎女人承担家务是天经地义,理当如此。就是这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刺激了诸多女人的泪腺,所以把原来的“自觉自愿”变成了“消极抵抗”,与丈夫的计较日益加深,并在家务的“推手”游戏中自艾自怜,在埋怨中数落自家的老公,并把自己的日子搞的愁云惨雾。继之而来的就是夫妻冷战,子女便从中受害。想一想,这场“战争”谁又是赢家?互相埋怨伤害的结果只能是家庭关系的裂痕越来越大,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快乐的日子越来越少。那么,就没有“出头”日子了?倒也未必。依我看来,处理家务的秘诀不在“等”- 等着对方的主动,等着对方的良心发现,等着对方把什么都做完后好高枕无忧 – 而在“抢”。在多年做家务的磨合中我发现“抢”是减低家庭因家务而生摩擦最有效率的办法,尤其是那种“双职工”家庭。又工作又养孩子还要顾及方方面面的家庭就不能学蜜蜂王国,指望有“公蜂”“母蜂”之分,俩人都得是“工蜂”,都应忙得团团转,没有谁伺候谁的道理。所有的家务事都是共同的,所有的日子都是共有的。每天柴米油盐就那么点事儿,抢着做完了大家就都歇下来了,不存在谁怨谁做多做少的问题。其实,越是抢,就越希望自己早点把事情做完,然后大家都可以早点坐下来共同看看电视读读报纸,好与孩子相处更多的时间。如果先生一人忙进忙出,而我一人戳在电视机前看韩剧,那我心里一定是忐忑不安的;同样,如果我晚上八九点了还一人在厨房洗碗收拾,洗衣房里还堆着未叠的衣服,孩子也还在看电视等着妈妈给洗脸读书,而先生已在网上与人聊天聊得热火朝天,我心里一定是恨得牙痒痒,恨不得把计算机砸了才解恨。这种情形下,谁又有好脾气呢?长此以往,夫妻不打架才怪!还是那句话,如果还想把日子过下去,请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待家务。如果看对方作家务实在辛苦,你就没有理由轻松;有时作家务事带来的难度远没有夫妻因家务而引起的“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来得猛烈。两害相权,我倒是愿意选择那危害“轻”的一个。 第三是为钱。较之家务矛盾,这个问题不普遍,可一旦触及,即是家庭矛盾的一个火药桶,爆炸起来当量无穷。它不仅只涉及到当事人一个家庭,还涉及到夫妻双方背后的其他社会关系,能把父母以及兄弟姐妹都能裹携进来。我有一女友,嫁了个才华横溢的丈夫,养了一对可爱的儿女;老公不但事业有成,还体贴入微,只要在家就相帮着太太把屋里屋外收拾得整整齐齐,是人人羡慕的一对好夫妻。可就是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却在钱的“阴沟”里翻了船。丈夫来自农村,从小家境贫寒。来美国后总隔三差五地往家寄钱,想让年迈的父母从此衣食无忧。这本来无可厚非,太太对此也从无微辞,非常理解这孝顺儿子的一片心意。可事情就出在丈夫的弟弟身上,他假借父母的名义向哥哥要钱,第一次说父亲病了正住院,要哥哥火速寄钱交住院费,当哥哥的二话没说就把钱寄去了。第二次说要买一辆拖拉机跑运输,挣的钱将用于替父母颐养天年,哥哥今后在经济上就不用再相帮了。哥哥想这主意也不赖,如果弟弟真能用拖拉机把自己栓住,既为自己找到事作,父母今后也不再为他的游手好闲担忧了,更重要的是,农村跑运输很挣钱,用“机”生“钱蛋”长远看来是划算的,就这样,一大笔钱又汇到了父母名下。事后发现,这简直就是弟弟的幌子,钱都被用来偿还欠下的赌债了。第三次就有点邪乎了,说是邻居家盖的新房子在高度上把自家房子超过了,把家里的风水给破坏了,所以要哥哥送钱回家以便把旧房扒了造一个新的,而且高度一定要超过隔壁。对前两次弟弟“替天行道”的行径,太太虽不以为然,但理由正当得真没办法说不,所以丈夫寄钱回家时没表示一点抗议。这第三次要钱就不高兴了,心想这算什么理由,更气的是他们还以此为理由“理直气壮”地要钱。城里长大的太太,哪里知道房子被人压过在乡里意味着什么,那简直就是没脸面的事,尤其家里有“海外关系”,这等家庭的门脸哪能被别人给遮盖,这是关乎祖宗和子孙的大事,此时吃憋,那就永远吃憋了。这个道理在农村不用多说都能理解,但对于读过书留了洋的人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谈似的,笑都笑不出来。先生也觉得要钱的理由荒诞不经,但是花钱为父母盖一栋新房的想法却是从来都有。现在村里稍微有点钱的人都修了新房,想修房但又修不起房的人都说“瞧,人家有儿子在美国都不修,我们修啥呀!”这话怎么听起来都不太入耳,既不像夸奖,也不像贬诋,父母有种说不出的难受。现在风水被人压过,问题已上升到如何面对挑衅的程度了,这口气有点难以下咽,在小儿子的窜掇下,父母向远在大洋彼岸的大儿子提出了寄钱修房的要求。太太的态度很坚决,认为大可不必助长这种封建心理,加上得知上两次寄的钱都被用于堵赌债的口子后就对婆家的人有很大的意见,心想我们在美国一没开银行,二没印钞机,现在的生活充其量就是一小康,自家的房子还有三十年的贷款要还,银行的那点儿存款哪够婆家这么折腾啊。但是婆家在村子里已放出话,在美国的儿子就要寄钱回家了,难不成把吐出的唾沫又舔回不成?作先生的那个为难呐,天天被折腾得寝食难安。作儿子的一直有为父母翻盖房屋的打算,但没想到“兵临城下”如此迅速,主动拿钱修房的惊喜和现在被逼成这种事态的被动简直就不可同日而语。给吧,不甘;不给,父母今后又怎么为人?儿子深知父母是那种要脸面的人,在美国的博士儿子已经在虚荣心上把他们宠坏了,儿子从没有拒绝过他们的要求,他们一向为此在乡亲面前感到自豪的。最后,先生跟太太商量了,说你嫂子最近不是下岗了吗,咱们给嫂子寄点钱让她租个店面作个小生意什么的解决生计,我呢,最后一次满足父母的要求,给他们寄钱把房子修了算了。不管怎么说,修房对我对父母都是一个大的心愿,何不趁了这机会成全呢?我们从此便不再欠家里什么了,从此我们就专心地过我们的日子吧。太太本来铁门把得很紧,但先生主动提出帮助下岗的嫂子度难关的好意也着实打动了她;仔细想了想,公婆的处境也实在是尴尬,便松动了牙关,但与丈夫约法三章,从此在钱上与婆家没有任何瓜葛,婆家不得再提钱上的要求,否则以离异为结果。丈夫只想平息这场战火,没把老婆离异的话当真,在把钱寄回家后着实把太太感激了一番,屋前屋后就更殷勤了。日子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一年多,父母来信,乡下房子修起来了,用了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材料,不管是样式还是装修在方圆都是数一数二的,乡亲们没有一个不羡慕的,都说咱家祖坟埋得好,养了个如此有出息的后代。信中还附了照片,四层楼的砖房,镶着马赛克贴面,看起来着实壮观,把个太太弄得心里酸酸,心想,这房子造的比我美国的房子还气派,而我的房子还是银行的呐!先生心里也有不平衡,但被父母的喜悦冲淡了,想想自己小时候父母为自己所受的苦,这番报答似乎不为过。转而安慰自己的太太,说,现在咱们没有别的负担了,等上两年,咱们也换个大点的房子住住。这话落地没多久,父母就又为弟弟求情来了,而这次要钱成了骆驼背上最后的那根稻草。新房子落成后,单身的弟弟立即成了四面八方已到婚龄的姑娘的香饽饽,求婚的人家踏破了门坎。弟弟看中了一个,但人家张口就提出要彩礼五万,理由提得冠冕堂皇:你有个在美国的哥哥,五沓(一沓一万)人民币还不是小菜一碟,没有这笔进门费,我还真就不嫁你这个游手好闲赌博成性三十好几的光棍汉!也怪,有出息的哥哥竟没带出一个有出息的弟弟,从小被宠大的弟弟连高中都没上,一直像个寄生虫似的靠父母养着。不但不争气,还到处惹事生非,让享受哥哥荣耀的父母也承担着他的耻辱。好在哥哥留美的光环在四邻太耀眼,弟弟的无能就显得不太突出,还常常借哥哥的光到处显摆,成为父母的心痛和头痛。好不容易有姑娘愿意嫁了,虽然要价高了点,但总比看着他打一辈子光棍强吧?如果花钱娶个老婆管住他,从此不再惹事生非,这钱就花得不算冤枉。父母不知道儿子媳妇的约法三章,他们一心想的是怎样把小儿子安顿好,并一厢情愿地以为作哥哥的会不犹豫地鼎力相助,所以他们在给儿子写信时写得很直接,也很绝对,就说这是父母临死前最后的一桩要求,此事不了,余生不得安宁,希望儿子看在父母老矣的份上作最后一次成全,从此他们就不再叨扰了。太太一看,这简直就是最后通牒嘛,真把我这儿当成提款机了!说过多少“最后一次”了?哪次不是“最后一次”?儿子现在结婚要钱,生孩子时是不是还要钱?这样下去何时是个尽头?敢情我们在美国全是为他们在国内的“体面”打工了,这口气说什么也咽不下!说吧,是要你老婆,还是要你兄弟的老婆?为钱打到这个地步,日子是没法再平静地过下去了,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被“钱”打晕了,好好的日子楞是被搅得乱七八糟。我承认这样的例子有点太极端,但环顾四周的夫妻,真正不为钱吵架的夫妻有多少?一个节俭的丈夫会抱怨老婆的消费方式,认为所有往脸上抹的化妆品都是不必要的浪费;一个心疼钱的老婆当然看不惯老公在烟酒上作无谓的消费。特别是在对父母的孝敬上,在对待对方父母上稍微有“不公平”就有可能引起一场口角。如此种种,总象是在光滑的桌面上划上一条印痕,虽不致影响家庭生活的功能,却使桌面渐渐变得面目全非。其实依我之见,除非是钱包鼓囊的人家可随心所欲的花钱和寄钱,一般的小康家庭还真得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加上在美国呆久了,对钱的态度与国内的人不同,已不会不把钱当钱,而是非常地看重钱,希望让每分钱都花的超值,这种情形下如何在家庭中处理好钱的关系就关系到一家的福祉了。我也是千万个在乎钱的俗人一个,我秉行的原则就是,不管双方父母是否需要,在生日或春节时都要寄点钱表示一下,尤其要催着对方给对方的父母寄钱,并要对方多给他或她的父母寄点钱,这样欲擒故纵的效果一是可以心安理得地给自己的父母寄钱,二是落得个大方贤惠的好名声。至于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对钱的需要,我的原则就是:救急不救穷。对父母孝敬是推卸不掉的责任,而对手足,除非是真的有困难,千万别用钱去助长他们的虚荣心。我要是有个上面所述的那种弟弟,就是亲娘老子出面要,我也不会给的,原因很简单,这只会害了他,而不是帮他。 第四是男女关系的处理。我相信在夫妻矛盾中,由男女关系处理失当而造成的矛盾是占最小比例的,但这个问题又非常敏感,是家庭关系中最不好处理的难题。有这方面问题的家庭对此都秘而不宣,原因在于它除牵涉到夫妻本人外,还有孩子这个回避不掉的堡垒。当“外遇”、“一夜情”成为引起夫妻矛盾的导火索时,很少有洒脱得利利索索就分手的,尤其是那些过去共过苦现在却不能同甘的夫妻,眼见经营多年的家庭大厦顷刻倒塌,撕心裂肺的痛楚不言而喻。前面所述的三种矛盾不管怎么说都还可以通过吵架,通过妥协,通过协调和磋商等办法化解,唯有这男女关系的处理,往往不受正常逻辑的管辖。我在这方面实在是没有经验,所以不敢妄加议论,一部《中国式离婚》电视剧比我搜肠刮肚罗织证据要有说服力得多,但我相信那些最终以破裂为结局的家庭一定如在炼狱中淬过火那般刻骨铭心。不管家庭破裂的原因到底为何,我能提供的唯一忠告就是:一旦开始,就不要轻言结束;一旦结束,就不要轻易回头!劳燕纷飞,是人生之不幸,但那绝不是世界的末日,整理整理自己的心情,也检点检点自己的不足,毕竟前面的路还是靠你自己去走的,以后的所有日子也都是你自己的,而昂首挺胸走下去是你唯一为自己负责的选择! 再重申一遍,家庭矛盾千姿百态,上面四种罗列只不过挂一漏万,我无意以偏概全。但如果你与我一样过的是凡夫俗子那柴米油盐的普通生活,那你就会相信上面四件事至少可以涵盖我们所面临的家庭矛盾的九成以上。如果,你家庭生活所显现的矛盾或冲突与上面所说的完全不搭界,你要么就是那中了头彩的幸运之辈,要么就是我孤陋寡闻,不知人间真有不识烟火之辈。 到该收笔的时候了,在一吐为快之后,我象是卸掉了身上的大石头般轻松,至于你看了我的文字后如与我的感觉有背的话,那也是你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了。临别时,我只想最后加一句话:今后若再遭遇家庭矛盾时,眼泪解决不了问题,要弄清楚了,你的眼泪到底为谁而流?! 再会! 写自翡翠城 2005-11-1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