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说,有翻译,有随笔,想起什么写点儿什么。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23读书笔记(三)

(2023-08-05 15:53:39) 下一个

暑假回国了一个月,时间都花在了陪家人身上,书看得就慢了许多,倒是杂志没忘了看两本。

回来有时间了才又捡起书看,就是心境不一样了,总是静不下来。

借古讽今的一本书,国外出版的。虽然语言并没有多精致,但情节让人脑洞大开,而且很幽默。国内肯定是禁书。

 

作者哈金是东北人,很小的时候就去参军,这本书就是根据他参军的经历以英文写成的,之后又由他和太太翻译成中文。他现在是波士顿大学搞文学创作的教授,英文作品获了不少奖项,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也有普利策奖提名。他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一个中国土生土长的作家,尤其是文革前出生的,能在美国英语写作界有一席之地,真的很不容易。作为一个同样英语专业出身的,我对这些母语不是英语,但一直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能因为我比较喜欢吃酸奶,觉得这本书挺实用的,尤其是后面那些甜食和饮料类,既简单又健康,看着也很好吃,准备把各个方子试一遍。

 

太难了,而且讲解不清楚,国内以前老菜谱的写法:成分细到有零头的克(比如112克),过程却一笔带过,哪一步需要多长时间都没有。看看就好,基本没用。

 

小说讲的是以华人外派回上海为背景的故事,有青春时候的迷惘,有成人之后的困惑,更有中国社会阶级的侧影。作者当年跟着外派的父母在上海住过几年,但感觉对80年代也有一定了解,估计是采访父母得来的信息。就是故事心理描写不错,但情节有些单薄,视野有点窄。

 

封面写的是小蓝书收官之作,不知道小蓝书是什么,但这本书讲的都是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其中也包括作者回顾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故事都很吸引人,像当年《故事会》或者《读者文摘》的风格,比较煽情。可以很快翻过,感慨一下人生无常。

 

看到网上推荐就借来听了,是1985年加拿大女作家Margaret Atwood写的反乌托邦小说,讲的是不远的未来,女性都成了生育工具或者男性玩偶,社会压抑而恐怖。整篇小说有点儿意识流,都是以第一人称讲身边发生的事,情节比较慢,但氛围让人不寒而栗。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评价还可以,Rotten Tomato给83分,有好几季。结合最近高法弄的反堕胎什么的,看着真有讽刺意义。

 

David Baldacci最新的小说,在图书馆排了俩月才排到。夏天海边可以看的快节奏侦探小说,看完了印象不是很深刻,但还算有趣。

 

Dr. Richard Antoine White是第一位黑人大号演奏博士,UNM的教授,也是老二大号私教老师的老师,说起来算是师祖了。在老二的老师家见到过他用过的大号,是不是也算沾了名人的名气?呵呵。这本书是小朋友老师推荐的,因为当时老师谈起音乐家的生活艰辛,乐团工作的不易。以前只听老师说起过他的老师曾经无家可归,却没想到Dr. White经历这么坎坷,难怪会说”I’m possible“。他书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Life is fair because it’s unfair to everybody.”后来根据这本书也拍了一部关于Dr. White的纪录短片,以后会找来看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