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海归 小故事(三十五)

(2018-04-07 12:48:23) 下一个

不管是不是党员,不管是不是改行,老海归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是兢兢业业,有的人家喻户晓,有的人鲜为人知。一颗原子弹、一本英文教科书都倾注了老海归们的心血。陈羽纶文革失去一条腿,还是下了干校,用一条腿踏缝纫机给干校的同事们修补衣服;文革后,他拄着拐杖走门串户,联系人际,创办了极受欢迎的《英语世界》。殷之文蹲牛棚的时候还想着自己的事业,问造反派能不能给他搞点外文资料看看,结果挨了一顿拳打脚踢。剑桥大学地质博士李璞1951年进藏考察,妻子池际尚(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怀孕也顾不上,两年后才回家。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博士蔡启瑞曾说,我一生其实只爱实验室,让家人很长时间接受不了。

普渡大学物理博士邓稼先长期在沙漠搞原子弹,与妻子许鹿希分居28年。邓稼先因辐射过量,内出血不止,62岁去世,许鹿希一直耿耿于怀。耶鲁大学冶金博士陈能宽干的跟邓稼先一样,有25年时间,妻子裴明丽觉得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个抽象的邮箱号码,变来变去。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博士丁渝文革期间胸腔积水,痰中带血,夜不能寐仍坚持工作,被查出肺癌晚期,住院病床四周堆满书籍和图纸,两个月后去世,年仅54岁。记述老海归忘我工作的篇章太多了。

有这样一段描述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张兴钤“爱”的文章:“他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人,他深爱着自己的家庭,当他被关进草原上的学习班时,不能给自己的家人写信,但他却坚持自己填写汇款单,因为他知道,妻子一看到熟悉的笔迹,便暂可放下悬着的心…左涵征,他的妻子,一名坚强的湖北女性,与张兴钤相识时,看中的是对方质朴的个性。…每次出差北京,他与家人只是匆匆一晤,便又离去,以至两个女儿一见他,怯生生地叫叔叔…家庭重担独压在左涵征肩上,她独自承担地震带来的惊吓、自己动手搭地震棚,常常是一边做饭、一边洗衣服,一边还要想着备课;当她被怀疑患上癌症时,她独自去医院做手术前的复查,而张兴钤踏上西去的列车。还有一次,左老师因腰间椎盘突出症发作,住院需要护理,孩子不在身边。在做了必要安排后,他从北京千里迢迢地来到了四川,参加了为期七天的会议,接下来又来到讨论特材老化问题的会场,倾情事业的他全然忘了患病的老伴。”

这是什么爱?这样的家庭是个破碎的家庭。这样“倾情事业”“置家而不顾”“忘我的工作狂”的精神值得去赞美吗?老海归们回国前一定不会期望有这样的家,妻子病了不去开会行吗?妻子要生孩子了不去考察行吗?他们一定有自己的难处,不能自主。在那个时代他们摆不平工作和家庭,那个时代也不允许他们摆平,他们是那个“没有国就没有家”的牺牲品。终身许愿给这些老海归们的妻子们在政治上、生活上受到牵连也应该得到同情。多少妻子在丈夫受难时被要求离婚,可是坚守在丈夫身边共患难,我们向她们致敬。

作为老海归的妻子,要做出各种牺牲。有的人在送走了丈夫出国后,带着孩子在炮火硝烟中奔波。有的跟着丈夫出国,却要在学业和家庭之间作选择。有的嫁给了老海归,自己的事业却坎坷不平。

严东生和妻子孙璧媃双双通过了燕京大学的出国留学考试并获得奖学金。考虑到有一个女儿,自己又怀孕,妻子最终放弃了出国,在家照顾孩子和婆婆。严东生1950年回国,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孙璧媃虽然没有外国博士学位,也被上海交大聘为全国解放后第一位女教授。

吴仲华和妻子李敏华的情况和严东生差不多,出国前已经有一个一岁的孩子。他们决定举家一起出国,靠吴仲华的助学金生活。一年后又生了一个孩子,两人把上课时间错开,轮流在家照顾孩子、做饭、做家务,早出晚归,奋斗了9年,最后夫妻二人都获得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4年回国。

陈茹玉和丈夫何炳林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们出国前生有一个儿子,留给了家人照顾。被问到会不会心酸,她毫不犹豫地说不心酸。在美国又生了两个孩子,寄托在一个美国洗衣工家里。开始每个星期接回家一次,后来越来越少,以至半年才见到孩子一面。陈茹玉和丈夫何炳林也都获印第安纳大学博士,1956年回国。

经周总理介绍嫁给师昌绪的郭蕴宜,自己是搞物理的,放弃北京的生活跟着丈夫去了沈阳。丈夫是做大事的人,日以继夜,孩子出生没亲几口就到处出差。郭蕴宜回忆那段时间感概万分,“自从天降麟儿后,柴米油盐乱愁新”。师昌绪担任金属所所长以后,在评职称问题上一视同仁,受到所里一直称赞,唯独把自己的妻子忘了。直到退休郭蕴宜还只是副研究员,让同事们鸣不平。

郭挺章1947年出国时,妻子吴琼璁即将分娩,刚走3天,孩子就出生了。三个月后,妻子在教会的赞助下,争取到了留学美国的机会,忍痛把孩子交给奶奶照顾,与丈夫在美国犹他州相聚。那时候在犹他州的中国学生不多,夫妻留学生更少,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门采访,刊登于报。夫妻二人半工半读,双双获得博士学位,还生了一个女儿,1950年回国。丈夫身体很不好,不幸1957年去世,才40岁,吴琼璁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度过20年艰难岁月。

池际尚、许鹿希、裴明丽、左涵征、孙璧媃、李敏华、陈茹玉、吴琼璁、郭蕴宜都是老海归的另一半,做出的牺牲完全不同。哪种牺牲更值得?见仁见智。

有些女留学生,为了学有所成置自己的个人问题于不顾,回国都三十多块四十的人了。她们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老姑娘”“大博士”想嫁出去很难,有的最后牺牲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大部分女留学生回国后更是默默无闻,又要操劳家务,做丈夫的贤内助,又要尽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在原子弹爆炸时没有她们的光环,但她们的足迹踏遍了学校、医院、各行各业的小角落,在革命运动中受到了更多的磨难。

老海归 小故事(三十四)

老海归 小故事(三十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