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3)

(2022-01-29 14:38:46) 下一个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3)

  • 参加考研未能如愿,受教名师终生得益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已经有两个女儿了,大女儿5岁,小女儿2岁。当时,我想再圆大学梦,实在是因为备考时间太短,准备不及,只好作罢。但是,上大学之心不死。与爱人反复商量,决定马上开始准备,1978年直接报考研究生,去试一试。

当时,武汉市水厂路中学只有初中班,教学工作没有什么压力;爱人全力支持,不仅主动承担了家务事,而且还带着我,去找她曾经在五七干校的一位战友,老清华毕业的张正明老师辅导我。张老师下放之前是武汉市红卫中学的历史老师。

1970年硚口区教育局以五七干校之名,组织区属中学少数教师下放到湖北省安陆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边劳动边学习,边改造思想。各校派去的老师多是教师本人有“政治问题”,或是文革中的造反派大小头目、或是右派及历次运动中的批判对象。水厂路中学的教师当时都是刚毕业或短训结业的年轻人,没有符合上述条件的人。于是,就像历次运动中一样,在“矮子里面挑将军”,选中了我的女朋友。因为她的出身最不好,学校再也找不到比她的父亲问题更严重的人,就派她去五七干校,并任命年轻漂亮、本人没有任何问题的她为班长。那些一起下放的年长的老师们都亲切地喊她“小聂”,也因此,就认识了学养深厚的张正明老师。

张正明教授 ,上海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民族学专业,分配在政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1954年调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法案组”工作。1956年夏至1958年夏,兼任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办公室业务秘书。从1980年冬起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创办了楚文化研究所,曾先后任该院副院长和顾问,当选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受聘于华中师范大学,去世前为该校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屈原学会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著名史学家,楚学泰斗。著有《契丹史略》、《楚文化史》、《楚史》、《长江流域民族格局的演变》等重要学术著作。主编了《楚学文库》、《楚文化志》、《楚美术图集》、《上古长江流域美术图集》等丛书;任大型学术丛书《长江文化研究文库》副总主编,为楚文化和长江文化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张正明老师从1958年夏,到1980年冬,22年时间去哪儿了?1957年被打成右派,被批判和改造,后来几经辗转,调到武汉市硚口区红卫中学当历史老师。

当我和爱人去张老师家拜访时,他非常高兴,听说我想报考中文系研究生,他非常赞赏。考虑到我没有受过大学中文系专业训练,他建议以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为教材,以自学为主,每周三次,每次两小时,针对我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张老师辅导时,抓住关键,重点讲解,指导选定阅读篇目,读后指点迷津,再读深入领会,写成读书笔记,张老师面批讲得失,反复强调必须牢记的基础知识。

张老师深谙文言文教学之道,言传身教,授我于渔。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按单元编写,每单元有“文选”,按历史顺序精选《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每单元还有“常用词”和“古汉语通论”,共三个部分。张老师讲授每单元“文选”之前,指定二三篇重点,要求我做好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张老师讲第一篇,要我讲第二篇。张老师不论讲“文选”,还是讲“常用词”和“通论”,从来不看着书讲,总是两眼炯炯有神、充满笑意地看着我娓娓道来。他熟透了每一篇要讲的原文;讲“常用词”举例,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讲“通论”,则重点在指导掌握工具书,如《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会思辨,如《古今词义的异同》;运用逻辑思维归纳和演绎方法,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张老师当时处境维艰,但是他那清华人的风骨依然,举手投足瞬间都展现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那一年,每周三次,每次两小时,坐在张老师饭厅兼客厅斗室中的饭桌边,亲聆謦欬先生传道授业解惑,如沐春风,如鱼得水。张老师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让我终生受益。

我报考的是南京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专业考试结束后,我立即去张老师家汇报考试内容及自己的答案,张老师当即就帮我逐题分析评估。张老师对我“复盘”(围棋术语,按原先的走法,把下完的棋再摆一遍)的答案非常满意,他认为专业考试成绩非常好。

考完以后,我没有收到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一年来,张老师精心辅导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古代汉语》,让我在语文专业成长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