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77)陪钱梦龙老师去老通城吃豆皮

(2021-06-07 19:24:29) 下一个

教育随笔(77)陪钱梦龙老师去老通城吃豆皮

1988年9月23日,上海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到武汉市硚口区讲学,给武汉市的与会老师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后,作报告。会议结束之后,武汉六中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请钱老师去“汉口老通城”吃三鲜豆皮。同时请胡明道老师和我一起去陪钱老师。胡老师是洪老师在武汉六中的同事;我是与洪老师一起试教人教版高中实验教材的执教老师。当洪老师向钱老师介绍我时,他说:“李培永老师,你好!范守纲多次跟我谈起过你啊!今天有缘相识,非常高兴!”

“今天有缘见到您,我更高兴啊!我就盼望有一天能见到神交已久的您!今天还要感谢洪老师让我来陪您品尝武汉名小吃!”

汉口老通城的三鲜豆皮饮食店,是享誉国内外的百年老字号。从胡老师的家走到“老通城”也就一二百米,套用一句流行语,她是吃着老通城的豆皮长大的。

我们几个人到了老通城一坐下,热心快肠的胡老师就开始给钱老师讲老通城的传奇了。先说店名,十年浩劫曾改名“东方红饭店”,1978年在李先念的过问下,恢复了老通城店名。李先念解放初在武汉主政时,就吃过老通城的豆皮,几乎所有开国元老们只要到过武汉的,都曾来老通城尝过三鲜豆皮,都赞不绝口。毛主席曾两次来老通城品尝三鲜豆皮,并和摊豆皮的两位老师傅合影留念,周总理曾在这里招待来访的外宾品尝三鲜豆皮。

洪老师接着说:“所以,钱老师,您这次来武汉,我们必须请您品尝武汉著名的小吃‘老通城的三鲜豆皮’。”

正说着,服务员送来豆皮了,洪老师请钱老师品尝。

钱老师边吃边谈,他说,美食之为美,还是要讲“色香味”俱全,老通城的三鲜豆皮之“三鲜”,与“色香味”三个美食标准确实是名实相副。豆皮端上桌那个香味、眼看那黄灿灿的色彩,吃在口中那个鲜味呀,确实名不虚传啊!我们都是教语文的,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如果一堂课可以称之为“艺术”的话,有标准吗?标准是什么呢?可不可以有像三鲜豆皮一样言简意明的标准呢?

钱老师就是一位特别善于思考的语文教育家,他常常“体悟”,把生活中的事情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思考。

我不知道洪老师他们与钱老师相识在何时,我与钱老师神交于1984年的“漓江之秋”。

在那次全国语文教改盛会上,我有缘与上海《语文学习》杂志的资深编辑范守纲,被会议接待组安排住同一个“标准间”。那天,我报到后,马上就分到一个标间,进门不一会,又来了一位中年人,非常礼貌地问我贵姓,我自报叫李培永。他立即上前双手紧握我的手说,“你好!你就是李培永呀!我是上海《语文学习》的范守纲。模范的范,遵守的守,语文教学大纲的纲。我就是模范遵守语文教学大纲的范守纲。”他不停顿地接着说:“我们九月初已经通过书信联系过了,没有想到大会把我们两人分到一起住了!太好了!我原来还想开完会后去武汉华师一附中找你呢!”我一听他快速说完之后,非常高兴,非常感谢他约我写稿!

不期然而然,我们不仅都作为嘉宾来参加这次一千多人的盛会,而且在同一间住房邂逅!尽管当时他身负杂志重任,每天都忙得深更半夜才回房间,但是只要一回来,洗漱完毕,我们就躺在各人的床上,开始聊天。他先说那篇《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已经被全国的报刊杂志报道过了,他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报道这个学生的情况。经过反复切磋,他最后决定在1985年《语文学习》第一期,发表小作者的一篇获奖作文《夏夜纳凉小记》,同时要我写了一篇评论《反弹琵琶出新意》。

四个晚上,我们每天聊两三个小时左右,谈话非常自然、轻松,他总是把话题引到语文教育教学的主题上去。他听我讲训练学生“敢问、多问、会问”的具体做法时,特别注意我讲的“预习提问”,只要学生预习提问问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给学生打100分,逐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搞活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他高度赞赏、充分肯定之后,给我讲了他们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故事。

他说,“你说你只有高中学历,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你知道吗?钱老师的学历是初中毕业,比你还低,但是他的学力、教学水平和能力却是全上海数一数二的!他是1979年上海首批36位语文特级教师之一。”然后,他介绍了钱老师在文革期间怎么教那时的学生写作文的:第一次作文,只要学生把字写在作文本的格子里,写什么都可以。达到要求就给100分;第二次作文,要求学生抄报纸上的文章,至少抄三段,要求像报纸一样,每一段文字前面空两格,标点符合要写在格子里。凡是做到了的学生都给100分;第三次作文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只要是写自己的事情,就给100分。钱老师就这样把那些文革期间如同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的学生,引导上了正道,爱读书看报,爱写作文了。他最后说:“我看你的阅读教学方法和钱老师的作文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那时起,钱梦龙的名字就留在我的脑海里,没有想到几年后我们在武汉相聚了。

当年的日记,只简略记下了本文开头几句话,不记得我们几个人面对钱老师吃豆皮时提出的问题,各人说了什么看法没有。但是,钱老师把日常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联系起来的思考方法却始终萦绕于心,不能释怀。

不禁又想起华师一附中我的恩师刘友三先生,他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不同于梅兰芳的京剧舞台艺术,梅兰芳的一出《贵妃醉酒》可演一生,一篇语文教材却不能在同一个班学生中反复讲。”这说明,其一,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有相当难度,正如武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全市每天早上少说也有几百家餐饮店在做“三鲜豆皮”,又有几家能做到像老通城那样“色香味”俱全的三鲜豆皮呢?其二,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标准不甚明确,更多的是凭听课的感觉而已。然而,“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编辑部为教育事业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他们于1995年编辑出版的《名师授课录》高中语文卷,集中展示了全国一大批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风采。虽然只记录了每一位老师教一篇课文的教学实录,但是汇集成书,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生动具体的阐释,为有志于研究语文教育艺术理论的有识之士提供了实践经验的资料。期待专家学者们言简意明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评价标准,像武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一样为大家喜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