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人生(110)懵懵懂懂读初中

(2021-04-14 11:02:35) 下一个

闲话人生(110)懵懵懂懂读初中

懵懵懂懂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读了三年初中,大概这个年龄段男孩子的特征就是懵懵懂懂吧。

记得那时我们班的男生特别顽皮,一年内就换了三个班主任,最后担任我们班主任的是教导处的王声磬主任。他针对我们班干部子弟多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扬长避短,终于改变了班级面貌。

当时,我们只知道班上有很多同学,是“东湖八一子弟学校”保送来的军队干部子弟,还有一些同学,是从“水果湖小学” 保送来的地方干部子弟。他们从不在同学中说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的,我们也没有谁问他们的父母是干什么的。直到高中毕业以后好多年,我才知道我的几个好朋友的父母,当年是多大的“官”。他们的父亲有的是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有的是湖北省人事劳动厅厅长、有的是广州军区参谋长、有的还是武汉军区政委等等。

读初中三年级时,正赶上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没有饭吃,住校学生的生活就更艰难了。学校为了解决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到农村买了一大批萝卜,船运到汉阳后,动员学生把萝卜从汉江码头搬回学校。校长郎君诗亲自动员,当学生问他用什么工具搬时,他说:“大家都有长裤吧,把两条裤脚用绳子系住,装上萝卜,再系住裤腰,架在肩上就行了!”

我们学校在武昌蛇山脚下,装运萝卜的船泊在汉阳龟山脚下的汉江码头。学生列队步行,从武昌通过长江大桥,走到汉江码头,装好萝卜,扛回学校。当时,也不知是谁带的头,扛上萝卜不走大道,走龟山和蛇山上的小路,小路上有学生边走边吃的,也有三五成群坐在路边一起吃的。大家在吃的时候,感觉很好,解决了一时之饥,生萝卜吃饱之后,才感到肚子挺难受的。萝卜搬回学校,就堆放在操场上,有领导建议派人看守。郎校长说:“看守什么?学生肚子饿了,想吃就让他们拿吧!”当时,一些学生悲观地说:“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油条和面窝啊!” 郎校长在学生大会上高声宣布:“从现在开始,不用三年时间,油条和面窝你吃不完!”果然如此,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以后,油条和面窝还真吃不完。

记不清楚是读初二,还是初三时,周六下午快放学时,杨利生神神秘秘地问我会不会挖藕。我告诉他,我会挖。他又问我有没有工具。我说,你想干什么?他邀我星期天下午,去他们家附近的一个藕塘挖藕。第二天下午,我从家里带上挖藕的家什到他家附近,然后与他一起到了藕塘。正准备下藕塘去时,来两个警察把我们带到了水果湖派出所。

警察:“你们人不大,胆子还不小啊!说!你们从哪里来的?”

杨利生抢着回答:“张家湾一号。”

警察瞪大眼睛厉声说:“老实说!你们从哪里来的?”

杨利生也高声回答:“张家湾一号!”

警察非常清楚,住在水果湖张家湾的都是省级领导,他们不相信省级领导的孩子会与平民子弟一样去藕塘挖藕。但是,他们看这小子态度这么强硬,便问了他的姓名,家里的电话号码。

警察打电话核实以后,请家长来领人。

他妈妈到派出所带我们回家后,非常亲切和蔼地问了我的家庭情况,他妈妈也好奇地问我是不是真的会挖藕,我告诉她,我不仅会挖藕,每周末和星期天回家都要到菜地去劳动,种菜、除草、松土、浇水、施肥等农活都会干。我们家从来不去菜场买菜,只去买点鱼和肉,鸡鸭及鸡蛋也不用买。我还告诉她,我爸爸妈妈做的那个腌菜闻一下都想吃几口,远亲近邻经常来家索取。利生在旁边说在学校吃过我带去的腌菜,说我们家的白花菜腌菜特别香!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在周末去他们家玩。夏天,经常在他们家看到,有人与他爸爸在他们家门口的梧桐树荫下,下象棋,左邻右舍的象棋爱好者常来围观者三五个、多的时候十几个。高中毕业好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利生的爸爸当时是湖北省人事劳动厅厅长,那个经常在他家门口下棋的,是他爸爸的老战友、老领导张体学省长,他们以前都是新四军五师的。

当时省长、副省长及厅局长住地没有高墙深院,与老百姓比邻而居,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也没有任何炫耀家庭优越之言行,记得当时在我们华师一附中二班,有好几个同学的父母都是“大官”,像李同学、谭同学、郭同学等,我们这些平民子弟直到高中毕业好多年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高干子弟呀!但是,我与他们之间的学友情谊到如今已经持续六十年之久了!

我回母校工作后不久,杨利生也从外地调回到水果湖工作了,在省政府统计局上班,虽然与他所学专业完全不搭界,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努力地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他特别热心帮朋友和同学的忙,有一次他来母校与我聊天,我非常随意地问他,能不能帮母校搞点钢材呀?学校准备为老师建宿舍,差点钢材。他问要多少?我说,等我问问校长再打电话告诉你吧。

校长说,如果方便的话,搞一、二吨计划内指标吧。校长还对我说,如果能搞二吨的话,为了感谢校友,学校可以给他两个初中生就读的指标。这对利生来说正好,当时他儿子刚好要读初一了,那还剩一个指标给谁呢?最后给他的华师一同班学友的儿子。这两个小子也特别争气,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师一高中,三年后都考取了名牌大学,现在都是成功人士,都是母校的优秀校友。

由此可见,遗传基因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足以影响人的一生。我庆幸自己在年幼无知、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走进了育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华中师大一附中,在老一辈师长的谆谆教导下,奠定了人生起航的坚实基础。感恩母校!感恩老一辈师长!感恩与我一起共同成长的学友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