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回陶钧

选一处可以自由粘贴文字的地方终老
个人资料
正文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_10

(2020-05-27 14:53:46) 下一个

照片里的人叫Eugène-François Vidocq ,就是他的人生经历让雨果得以创作出冉阿让。

1.2.8 惊涛和亡魂

海就是无边的苦难,社会就是航行在海上的一艘大船,每个社会成员就是大船上的旅客或是船员。每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就如同被抛进了苦难的大海,听天由命,无处寻找帮助。如果这个人淹死在了海里,那么是谁杀掉他的呢?是大海还是抛弃他的社会?

但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如何生活在一片杂乱的社会当中呢?他如何在不同的船舱中穿梭?他能不能变成一个水手,或者是真正的掌舵的人?他会不会选择在一片美丽的海面纵身跳下?那些浮在海面上的人,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他们幸存下来的机会有多少?他们是不是会被另外一艘大船(另外一个社会)救上来?那艘抛弃他们的大船会不会在不久的未来撞毁,还是在动荡中继续飘荡?

渊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也指民间。

1.2.9 新的损失

自由像是一道光芒,照进了冉阿让的心理。不过这道光芒是短暂的。就像是那一刻有人在他耳边讲的话:你自由了。而话音未落,冉阿让就已经对自由失望了。

从前的生活是十九年累计的数字,今后的生活是一百零九法郎和十五苏。

所以请记住:被自由不等于自由自在,被释放也不等于得到解放。

1.2.10 那人醒了

一个人心里有了恶念头儿,他就开始挣扎,到底做还是不做?他想不出一个立刻的答案,然而他的心却开始带着他向那个恶的念头的方向一点点靠近。他会考虑做这件事的后果,做这件事的代价,做这件事的诱惑之处。一点点靠近它,触碰它,就像是一辆停在下坡路上的汽车,靠着惯性慢慢向下滑,开始的速度极慢,慢慢开始加速,直到无法控制。

那六个光闪闪的银器就是冉阿让的诱惑,布莱卫的棋盘格背带就是被抓之后的代价。报时的钟声即可以是起跑的枪声,也可以是让他清醒的警告。不过在下坡路上开始滑动的冉阿让已经不再愿意停下来了。

1.2.11 他干的事

上天有时会在适当时刻使万物的景象和人的行动发生巧妙的配合,从而产生深刻的效果,彷佛有意要我们多多思考似的。”

今天(很早以前的今天)读到朋友圈转发的一篇文章,是早年间崔永元采访的一个在中国支教的美国年轻人的故事。故事真实而且感人,是两种不同文化不同教养的相互凝视。我相信读到人都会有感慨,但是也相信这样的感慨只会持续一分钟。不过在故事里,那个已经五十岁的年轻人说了一句话,我会永远记住的。他说:“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是会和你说话的,会问你,你究竟为什么而活?不要忽视这个,不要随便吃一片安眠药,把这些念头压下去。”可惜后来的崔永元选择了安眠药。

我们在做错事的时刻,总会有遇到闪着灵光的启示。而我们却视而不见,或是故意的错误理解这样的启示。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不认为自己在做错事。或是认为自己有充足的理由做这件错事。

抢劫可以理解成劫富济贫

杀人可以理解为报仇雪恨

错伤无辜可以理解成适者生存

谎言可以理解为“曲意”

甚至有时候一句“天意”也可以作为自己罪行的开脱之词。

1.2.12 主教工作

主教大人在今天只做了一件工作。他用他的银器赎买了冉阿让。他在冉阿让错误的终点站画了一个基督的十字,让这个错误的终点变成了新的生命的起点。妙手回春,绝对的智慧!

这一章节也是卞福汝主教在整部书里的最后出场,在这之后,他慈悲的灵魂将注入到冉阿让的身上,让冉阿让带着走进一个悲惨的世界,并亲眼目睹慈悲的救赎。

1.2.13 小瑞尔维

反复阅读了这一章节,开始是试着搞清楚冉阿让到底有没有真的想要抢走小瑞尔维的银角子,实际上这一段文字是在描述冉阿让内心的转变,在雨果看来,一个人的内心的转变是需要这样的一段时间的。

佛教里讲究“顿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的善恶转变会是一瞬间的事吗?也许在生死之交的瞬间会让人顿悟。但是思考的过程需要时间。离开主教大人家的一瞬间,冉阿让有了顿悟的机会,由死到生的转变,但对于他来说太突然,完全与他以往的人生哲学是不同的。他需要时间来消化,来思考。就在他思考的过程中,小瑞尔维来到了他的身边,那枚踩在冉阿让脚下的银角子最后完成了他内心的转变。这样的故事读起来更加的充实。

在人生的某些时刻,常有一种神秘的微音来惊觉或搅乱我们的心神,他是否也听到过这种微音呢?是否有种声音在他耳边说他正在经历他生命中最严重的一刻呢?他已没有中立的余地,此后他如果不做最好的人,就会做最恶的人……”我相信大多人的人都不喜欢选边站,但总会有那么一个时间,你必须做出选择。你错过了这个时间,就只好让别人来给你选了。对,我加上的这句话是在说香港人的香港事,也不仅仅是香港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