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记录

用手中的笔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个人资料
淡淡的日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肖像大师--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2023-07-19 06:33:50) 下一个

(此篇是我帮小老师修改的论文,与大家分享)

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年1月12日—1925年4月14日)作为美国十九世纪初期的“领军肖像画家”一生创作了大约900幅油画,2000多幅水彩画和无数的炭笔素描。他的作品在研究写实绘画风格领域最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借鉴意义。

在一幅写实绘画的作品中,笔触感尤为关键。笔触是画面的灵魂,它不是事先安排,更不是勉强拼凑,而是作者带有强烈感受的即时表现。笔触感也是区分不同画家风格的主要技法之一,因为每一笔都具有画家自身的气韵。或大气或精致,或松弛或严谨,不仅收放自如,而且变化多样,这些都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相比之那些依靠小笔和时间磨合出来的作品,我认为像萨金特的这种灌之强烈感受并且有力道的用笔则更容易打动观众的内心。

萨金特绘画中用笔的准确性在其肖像作品的脸部轮廓线与五官的刻画中最为突显。这些笔触没有反复修改的痕迹,都是画家一气呵成的顺势而为,它们将画家心中最激动和最饱满的情绪通过画笔传递到画布上,准确无误。这种准确与素来的刻苦练习有着直接的关系,画的越多把握的就越精准。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画家的笔触既能做到游刃有余,又能做到不失个人情感。萨金特的作品不俗气,不概念,张张有个性,幅幅有变化。画中模特的深情特征被捕捉的极其到位,这种捕捉一定是通过对画面保持纯真且最直接的感受去表现的,而不是深思熟虑的产物。深思熟虑与直接感受总是矛盾的,甚至是带有冲突的。一张写实作品往往是运用直接的表现手法,才能够快速的将画家心中的情绪传递出来。

目前我所看到的中外学者关于萨金特的著作大多是关于他一生的成长经历以及艺术道路的整体概述,缺乏一些对其作品中某一特征细致入微的剖析,在此我也算是做一点点小的补充。

从萨金特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绘画笔法并不算细腻,但意境却让人感受深刻,给人一种轻松自如,浑然一体的感觉。他擅长通过微妙的冷暖颜色对比以及大块颜色的搭配组合来构成一幅生动画面。通过观察分析不难看出萨金特在处理亮暗色的时候总是先将大面积的重色铺到画面上,然后逐步的提亮,直到最后一层亮色的高光再用比较厚重,并且很果断的笔触摆出形与色。通过这种画法完全可以看出作者的自信程度。亮色高光往往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使得画面更加通透,更加有层次感。为了增加画面的整体感,萨金特曾提出过一个观点,在绘制肖像作品时可将头部的五官忽略掉,进而去更好的调整头部的整体色块。因为如若一开始便将五官预留出来,画时难免会束手束脚影响画面的整体感。

萨金特作品以其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轻松自如的用笔而闻名,这与他早期受印象派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印象派的特征是抓住瞬间的美,作品不拘泥于细节,绘画速度极快,保留第一感受,多随性,少分析与规划,看似比较潦草的用笔实际交代了客观物体的光色关系,重感受轻理性。印象派多是采用写生的方式,直接研究理解自然光下的色彩规律与变化,所以作品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比较大。观看萨金特的作品,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其中有印象派颜色规律的变化痕迹和较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印象派画家在观念上是向古典主义发起进攻的,他们认为古典作品过于理性缺少感性色彩,而一幅作品的完成是需要走出画室走向室外的,是需要依靠大自然的光线去感受物体微妙的色彩变化规律的。而萨金特的作品正是吸收了这个观点,侧重分析色彩而不是过多的去设计画面结构。当我们靠近去观察萨金特的一些印象派画作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不清晰的轮廓与凌乱的笔触。但当我们置身数米之外后再去观看时,画面就清晰可见了。画面中纯色与灰色的对比,暗色与亮色的交替组合,不一样的时间节点所反射出来颜色的不同以及现场人物的肤色服装搭配等等,这些都是最后完成一幅和谐舒服的作品的关键。

萨金特的绘画打破了以往古典作品的呆板僵硬,可以说是赋予了肖像作品新的生命气息。而且萨金特最擅长的就是对其绘画过程的控制和对其感受的表现。他很清楚每幅作品哪里该处理到什么程度,颜料的薄厚,笔触的大小,方圆,强弱,对机理的把控等等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他的作品中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因素比较多,又都完全属于个人色彩,萨金特是一个能将个人的感受与理性的结构完美结合的大师。

1884年萨金特完成了肖像作品《高特鲁夫人》。该作品的内容是一位高贵的夫人正身,头部为侧面并且微抬以显示出高贵典雅的气质。夫人身着黑色晚礼服,胸部开的很大,白皙的肤色与黑色晚礼服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对比,这正是萨金特作品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夫人的左手轻提黑色晚礼服的裙边,右手扶在桌子上。桌子的位置位于画面左侧,处理的比较弱化,颜色也比较暗,这样就保证了画面既有辅助内容,又不喧宾夺主。夫人身材的线条感十足,皮肤颜色变化微妙,整幅画面的背景呈浅褐色调,非常恰当的衬托了夫人的头部及胸部的颜色,从而达到了画面色调和谐的效果。观察背景的处理,我们可以发现画的右边从上到下颜色在逐渐变化,整幅作品的内容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讲并不多,颜色也比较单一,但画面却将夫人的整体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她面部侧面的轮廓线清晰可见,线条控制的十分准确。黑色晚礼服整体是黑色底,后用较为肯定的亮色提亮,果断的笔触将晚礼服的质感以及褶皱表现出来。亮笔不多,但起到了点缀和提亮画面的作用,与头部及胸部的亮色又有很好的一个呼应,并且不抢夺主体焦点,这都是需要画家有极强的整体把控能力。

萨金特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是《亨利怀特夫人》。这幅画也非常直观的体现了萨金特的作品特点。他可以巧妙的把很多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状况通过每一笔的表现,和对下一笔的控制来表现在画面上。与古典主义另外的一个不同点是,萨特的作品对于颜色冷暖的表现更为明显,可以说萨金特的作品是介意于古典主义与印象派之间的一个风格。相对于古典主义来讲,他的作品更加松动传神,颜色更加通透艳丽。而相对于印象派作品来讲,他的作品又多了一分严谨。尤其是那些室外风景画,物体与建筑的轮廓线更加清晰。

与油画作品相比,萨金特的水彩作品似乎颜色更加厚重,成画过程更加直接迅速。没有过多的覆盖和修改,这更加考验画家的控制力与对感受的转化力。不易修改,颜色纯度更加饱和明亮,层次感更加丰富,这些都是水彩画的特点,而萨金特把它们都在其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作品的画面没有过多的细节描绘,多以大色调为主,草稿性质偏多,细节也是顺势带出来为主。萨金特对于水份的把握度是极高的,对于画面中大面积次要的位置,他用大量的水打湿,自然晕成虚化的效果,而在中心的主要位置,则用比较干实的方式处理,这和油画的方法极其相似。水彩当中的偶然性与油画一样可以通过分析画面周围的位置去处理。这些位置不需要画太多遍,但要直接,不拖泥带水,而且点到为止的处理即可。这样才能看出作者绘画时的技巧和心情。萨金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在很小尺幅的画中可以将某一局部的质感以及物体的特征表现出来,同时又能控制表现的程度,这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萨金特的水彩作品能够看出他在水彩的表现中,颜色的纯度要比油画创作时更加大胆更加纯粹。由于是直接画法又是写生,所以作品中留白的部分相比油画要多许多。白底的预留会让画面显得比较透气,与薄薄的笔触形成对比让画面很轻松自然。我们清楚一幅作品在绘制过程中,如果画的越慢就越磨,磨的越久就越不生动,缺少灵气。相反越直接的表现就越能显现出画家的感受力与基本功。无论是水彩作品还是油画作品,萨金特的画中似乎都贯通着一股气,一股能够在画面当中随意行走的气。这股气将画面的各个部分组合连接起来,使其产生关系并且变成“一家人”。用一气呵成来概括他的作品是再恰当不过了。其实画一幅画时不必纠结太久,趁着还有热度还有冲动便将其完成,哪怕有些瑕疵也要保留直接感受,这样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心。

 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彩作品,当我们观看萨金特的作品时,可以看到所谓的偶然性,就是他处理薄颜色和亮色最为明显的笔触。这些位置是一幅画最需要用直接方式处理的部位,而最直接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出画者的情绪与内心的波动,这是一种需要情绪和客观现实互相碰撞才能产生的美妙节奏。我们对未知的东西总是抱有期待,而这种期待很好的折射在绘画作品中也恰恰是萨金特作品的特点。绘画本身就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一张作品如果过于理性就会变得僵硬,呆板,缺乏生命力,而萨金特在这方面处理的就非常得当。他可以通过合理的取舍和控制节奏来把握画面的整体感。整体感并不意味着要把每一块区域都画到画好,而是要通过弱化局部而突出重点,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萨金特极具绘画天赋,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领悟能力使其作品始终保持着流动感。萨金特在绘画中胆大心细,他作品中某些笔触的长度可达整幅作品的四分之一左右,足见其自信程度。另外,萨金特作品中多见黑色长裙或者上衣,对大块黑色的处理,萨金特不仅能突显出厚度,而且也注意到保持颜色的透气性。画的黑容易,但既厚重又有透气并不简单,萨金特在此做出来很好的示范。

通常绘画风格多与画家本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而萨金特大气的性格正是成就他作品潇洒风格的原因之一。他一生追求艺术,努力达到自己的极限,而且还不断的去突破。纵观萨金特的一生,他所坚持的风格方向就是永远遵循内心的情绪。与其说是在表现外在的模特,不如说是在表达自己心中的情绪,只不过是通过模特这一媒介传达出来而已。这也正是为什么萨金特的作品具有如此强大感染力。

萨金特对艺术的挚爱与追求感染了无数的艺术创作者,其中也包括我。而他通过潇洒自如,娴熟自信的笔触表达内心感受的绘画方法也正是我想努力的方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淡淡的日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我也非常喜欢Joaquiin Sorolla的画,而且非常同意你的观点,Joaquiin Sorolla的作品更接近生活,而且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单从画技上讲,两位大师都已是炉火纯青,不分伯仲,但从画面内容上讲,我更喜欢萨金特的稍微浮夸一点的。我有一本萨金特的画册,The Masterworks,封面就是你说的这幅画,天使一般的感觉。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刚写完下面的留言,又想起一个反例,推翻了自己的结论。
想起来 John Singer Sargent 至少有一幅打动我心灵的画:Carnation, Lily, Lily, Rose。
它使我回想起过去的一些瞬间,也使我幻想出梦一样的、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场景。
我刚才那个“技艺一流、心灵感应欠缺”的评论应该只局限于他的那些贵人、贵妇的肖像画。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我也非常喜欢 John Singer Sargent 的风格,赞叹他的天才。
他最另我佩服之处,就是最后那几笔高光是那样的随意,又是那样的准确。
单看他的画,钦佩到了极点。
再对比其他大师,如果评点不足的话,就是虽然 Sargent 对脸部五官的掌控令人观之,但整幅画作少了一点震撼人心的感觉。
对比之下,另一位人像画大师 Joaquiin Sorolla 的几幅画给我震撼人心的感觉。
如一群苍白的患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在瓦兰西亚海边接触不常接触到的阳光和海浪。
如托雷多的在沧桑人生道路上行走的盲人。
如两个卫兵在火车上押解一个女犯人。
看这些画,能使我差点掉下泪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