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个人资料
斯人曰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018.09 转载 [买房: 苏轼, 杜甫要写多少首诗,才能在长安买上一套房?]

(2018-09-25 07:56:57) 下一个

本文来源:

Chinese In North America(北美华人e网)

http://forums.huaren.us/archiver/showtopic.aspx?topicid=2337691

 

 

唐代
4521016
租房一族:白居易

白居易二十九岁中进士,三十二岁参加工作,具体工作是到中央办公厅负责校对红头文件(正九品“校书郎”),月薪一万六千钱,大约相当于如今8000元左右,这工资并不算低。

 

又过了五年,白居易迁任左拾遗,工资涨到25000文。

 

一开始,他在长安东郊常乐里租了四间茅屋,因为离上班的地方远,遂养匹马做代步工具。

 

后来手头宽裕了点,想把母亲和弟弟从安徽老家接来首都享享福,于是白居易跑到陕西渭南县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回渭南的家里短住。

 

这个“后来手头宽裕”,是他辛辛苦苦存了十余年的钱。

 

然而事情还没完……

 

公元806年,白居易35岁,校书郎任期已满,退掉常乐里租的亭子,跟同事兼好友元稹一块儿去靖安里东侧的永崇里租房。

 

据悉,白居易结婚生子后仍然以租房为生。

 

租房的时间,从他32岁参加工作开始,到50岁买房结束,不多不少,总共18年。

 

白居易有诗云:

 

《卜居》

 

 

  •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  

他说自己租房的时间长达“二十春”。说起来,还是白居易时髦,和都市白领差不多,郊区买房不住,到城里租房上班。


4521017

说起杜甫,大家都会想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觉得杜甫实在是生活得太艰苦了,对此,杜甫表示,自己也很无奈啊……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晚年的杜甫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之下才好不容易修起了一间茅草屋。

 

然而祸不单行,一场秋日刺骨的寒风将杜甫的本就不坚固的房子吹得更加破败,屋顶上的茅草也被吹得到处都是。

 

而村里的小孩儿也争先恐后地将散落的稻草抱走,气得杜甫哀叹连连,晚上只能裹着破旧的被子瑟瑟入眠。

 

而这还不是结束,随着战火的绵延,杜甫的茅屋也不保,最后只能够在一条破船上生活,吟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度过了余生。

 


4521018

同样是唐朝“文起八代之衰”的大诗人韩愈,知名度比白居易更高,官职也比白居易高出不少。

 

韩愈位居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同时还兼任了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可谓是十分显赫。

 

但即使是这样,韩愈也只是在晚年的时候拿出自己的积蓄购置了一处小户型住宅。

 

可是,韩愈却十分自得,作诗曰: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卷书。

辛勤三十载,已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为我自有余。

 

这样的清官,实在是令人钦佩啊!

 

 

宋代

 

北宋前期,汴京一户普通人家的房子叫价1300贯。

 

到了北宋末期,房价狂涨到数十万贯,以购买力折算成人民币,至少是5000万RMB。

 

如果要想在首都开封买房,一个普通公务员不吃不喝260年左右。

 

260年啊!!!才可以在首都开封买房

 

怪不得像苏东坡、欧阳修等大诗人都一直以租房为生,苦了你们了,大文豪们!





4521019蜗居一族--苏澈
 

提及租房不易,买房难,苏辙是宋朝最有发言权的人,他曾在诗中自嘲:

 

“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

“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苏辙是谁?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自己的爹苏洵、老哥苏轼并称三苏。

 

这三苏刚到京城时,一家十几口人挤在老爹苏洵的公署里,所谓公署就相当于是单位分配的房子,能有多大?

 

后来苏辙、苏轼的妻子和孩子也来到京城,加上丫环保姆,一家老小几十口,公署里住不下,苏洵才去租了一处宅院。

 

苏辙当官之后,也是各地辗转,全靠租房,治平三年,苏洵病故,在分配财产的时候,除了眉山老宅,苏洵没有给儿孙留下任何一处房产,也没有留下任何一块土地。

 

直到元符三年,苏辙回河南许昌定居后,终于下定决心,拿出了攒了大半生的积蓄,变卖了自己收藏多年的书画,用了好几年的时间,陆陆续续买下了“卞氏宅”“东邻园”“南园竹”。

 

买房以后,装修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总算在改建,扩建后,苏辙安置了一处百余间的大院落,让一家人从此不再过蜗居的生活。

 

用苏辙自己的话来说,他为了买房“盎中粟将尽,囊中金亦殚”,心愿满足了,积蓄也耗尽了,“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

 

可见宋代买房实属不易。

 

 

元代

 

从元朝开始,还出现了一种有趣的购房政策:

 

不许当官的买房。(参见元刻本《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卷19《禁官吏买房屋》)

 

严格讲,不是禁止所有官员买房,而是禁止蒙古官员在原南宋统治区域。如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买房。

 

等于说这个时期想买苏杭的房子还得辞个官?

 

 

明代
4521021

徐渭

在明朝,有一个落魄才子名叫徐渭。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然而徐渭这样的一个大才子,竟然也买不起房,甚至租房都成问题。

 

徐渭在结婚时,就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没房,在没钱买房,租房女方家又不同意的情况下,徐渭只能入赘绍兴富户潘氏,俗称“倒插门”

 

想象一下,在程朱理学盛行的明代,倒插门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更何况是徐渭这样的大才子?

 

直到公元1561年,胡宗宪在杭州建成大型景观建筑镇海楼,已经租了十几年房子且到了不惑之年的徐渭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镇海楼记》

 

据说胡宗宪读了后大喜,给了徐渭220两白银的稿费。

 

徐渭拿着这笔巨额稿费,在绍兴城区东南郊买了一套二手别墅,终圆买房梦。

 

不过,明代一两银子差不多是现代800元左右,徐渭的220两差不多就是18万不到,绍兴郊区二手别墅才18万,在现代人看来,确实不贵。

 

清代

 

史料记载,乾隆时期,清朝公务员的薪水,一个七品官的年薪为90两,90两是什么概念呢?

 

据记载,当时新街口附近的房子85两,也就是说一个小小七品芝麻京官,省吃俭用刨去生活开支,大概2年收入就足够在京城买一套私宅。


4521022

清代房价可能是历史最低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天津有个叫任秀坡的人,花了200两银子,买了一套四合院,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最后卖了600两

 

这么一看600两好像比明代徐渭200两一套的别墅贵很多啊?

 

然而,清朝的银两贬值严重,一两银子等于现代200元不到,乾隆时期更是跌到150元左右,所以一套四合院9万块钱,是不是很便宜?



民国

4521024

房价最便宜的时期当属民国初期。

  

民国四年(1915年),阜成门内王府仓胡同四合院一处瓦房十一间,售价一百五十块大洋。

 

民国十六年,宣武门西大街四合院一处瓦房十八间,售价两千五百块大洋。

 

民国二十二年,崇文区东柳树井一处房产瓦房十间的四合院,大洋两千九百五十块,折算成今日价格,每平方米约合六百块,百平米的房子只需六万元就能拿下。

  

到了民国后期就不行了,买点米都要扛一大袋子钱去,你跟我说你要买房?

 


4521025

 

本文来源:

Chinese In North America(北美华人e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