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心声

我多么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民族能够把自由、民主和人权大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而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个人资料
加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钱不当钱?

(2016-10-20 16:26:14) 下一个

这些年我有一个感觉:钱越来越不当钱了。这里说的不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币值下跌,其实近年来美元还是相当稳定的。我说的是挣钱和花钱时那种不实在的感觉。

先说挣钱吧。以前在大陆的时候,工资发的是现金。薄薄的一叠,仔细地藏在衬衫口袋里,再用别针把袋口别上,以防乘公车时被小偷扒了去。回到家里,郑重其事地交给太太。虽说钱不多,常遭太太埋怨,可不管怎么说总是辛勤工作一个月的报酬。这钱捧在手里,感觉沉甸甸,实实在在的。

来美国后,挣的钱倘偌换算成人民币,要比在大陆时多得多了。不过领到的不是现金,而是支票。每次把支票拿回家,太太就颇有微词:“这也叫钱吗?”后来公司为了方便员工,把工资直接转到各人的银行帐户里去,就连支票都见不到了。这下太太更有话说了:“看你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很,怎么就不见你挣钱回家?”她当然知道工资是存到银行去了,她其实是要故意气气我,因为她怀念把钱在手中过一过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再说花钱吧。在大陆时,每个月领到工资后,太太就把两个人的钱合起来,分别放到几个小信封里。这个信封用来付房租和水电费,那个信封用来付孩子们的学费书本费,再一个信封用来买米面油煤等配给品,最后那个信封装的是每天的菜金。这样用起钱来,看得见,摸得着,数得清,花得实实在在。最难忘是我出国时,买一张从上海到纽约的单程机票,花了近3,000元人民币,这是我在大陆生活四十多年最大的一笔开支。那时最大的票面是10元,也就是差不多300张。当我把厚厚的一垛钱递进售票窗口,一时间竟觉得沉重得不得了,因为这笔钱差不多相当于我和太太一整年的工资。此行去美国,若是不好好干,弄得两手空空回来,有何面目见妻儿老小?那年头花钱的感觉就是这样实在,不但买了飞机票,还激励了自己。

来到美国后,现金虽然还在用着,但使用范围已大大缩小了。美国是支票和信用卡的世界,房租、电话费和煤气费可以用支票来付,购物、上饭店和买机票则可以用信用卡。支票和信用卡的好处很多,不需细表。不过在我看来,支票和信用卡也有弊病,钱花起来不当钱就是其中之一。譬如,打算花1,000美元买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正在犹豫不决之间。如用现钞付款,即使100美元的大面值钞票,还得一张张地数出去10张。而正是这数钱的过程,能使人花起钱来惦量再三。用支票购物就不大在乎了,花1,000美元,不过是一后面加三个零而已。用信用卡更省事,连数字都不必写,只消签上大名就得。于是乎,这支票和信用卡用起来,大笔只管潇洒地挥,好象不是在花自己的钱。许多美国人,寅吃卯粮债台高筑,同支票和信用卡的泛滥,恐怕不无关系。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现在更推出了网上购物。只消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几百几千美元的钱就花出去了,连眉头都不必皱一皱。到了这一步,用现钞购物那种沉甸甸实实在在的感觉,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了。

我当然明白,自古到今,钱的形态经历了多次变化。若一味追求钱的沉甸甸感觉,就连纸币也不够沉,那就非得复古,用金银元宝和铜钱不可,可如今还有谁肯腰缠着铜钱上街呢?金属货币被纸币取代,而后又出现了支票、信用卡和电子支付。这些都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我们应当理解和顺应时代的发展才是。

不过,理解归理解,感觉还是归感觉。尽管支票、信用卡和电子支付越来越大行其道,我还是喜欢现钞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我知道与我有同感的人,当不在少数。有一位朋友,初到美国时在一家中餐馆打小工,每晚下班时,从老板手里接过一天的辛苦钱。打小工能挣几个钱?不过40美元而已,而且大都是一美元的小面值钞票。朋友说,他每天感觉最好的时刻,就是回到家中躺在床上,一张张地数那一小叠钞票。倘若我的朋友从老板手上接过的是一张40美元的支票,或者老板告诉他,40元钱已转去他的银行帐户了,他每天晚上还会有如此美好的感觉吗?

(图片取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