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伤寒笔记(3:中医是循证医学吗?

(2016-03-20 19:46:03) 下一个

 

说到学中医,很多人都觉得难,那么多东西都要记,怎么背的会?其实,如果你学中医靠背书,不学也罢。中医不能死记硬背,必须理解领悟。说到悟性,很多人觉得很虚无,其实悟性就是一个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能力。

比如说,伤寒论,如果你打算翻译成白话文再去背,会觉得难如天书,而且毫无用处。上次说到,伤寒中六经辨证就是一个对于外感病概括总结,包括特征和病情发展。在伤寒条辨中的第一篇(1-10),如果你只看原文,你看到的是什么?你能想到,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对每一个经络的病征进行进一步分类整理吗?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402/201603/730273.html

病在太阳,脉浮,头痛,恶寒是共性,而中风,伤寒,与温病则是在这个共性基础上探讨太阳病的不同之处。比如说,中风与伤寒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自汗和脉象的快慢。中风脉缓,有自汗;伤寒,无自汗,脉紧。而温病与前两者的区别在于有口渴,没有恶寒。有自汗,脉缓,是虚证;无汗,脉紧是实证;口渴,没有恶寒,是热证。

所以,如果有一个病人,口述怕冷,高烧,根据上面的知识,你怎么判断如何用药?首先,号脉,如果脉浮,考虑太阳病,否则考虑其它经络;鉴于温病与中风和伤寒两个在寒热上相反,用药前一定排除温病可能,否则会出严重事故。从病人的描述和你的观察,病人有没有口渴?是怕冷还是怕热?确信病人怕冷不怕热,排除温病以后,询问病人有没有自汗,如有,考虑中风;如果没有,考虑伤寒;然后用脉证复核,脉缓,中风;脉紧,伤寒。如果病人怕冷,无自汗,脉紧,用麻黄汤;如果病人有自汗脉缓,用桂枝汤。

这就是循证,就是中医的辨证而治。学习中医,一定养成这个辨证推导的习惯,不能根据直观和经验用药。

在学习方法上,要善于总结,注意中风,伤寒和温病的关键区别。

中医中药群组:http://www.wenxuecity.com/groups/index.php?act=groupview&gid=260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