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S GARDEN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窗,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正文

一生分作两回人

(2016-11-27 19:28:22) 下一个

凤凰大视野汪精卫专集《一生分作两回人》,比较客观真实地呈现了一个矛盾嗟叹的人生,种种的潜意、理想、信念、初衷,在个人的选择中左右,又在时代大洪流中扭曲变形,最终土崩瓦解。

汪精卫作为抗战时期的汪伪政权头领,无论他有过怎样的初衷,也无论他有过怎样的苦痛,汉奸这个耻辱大约是很如影随形了。伴随时光,大约很少再有人记起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翩翩少年了。

曾经有那么多种可能,有那么多个节点,命运驱使下一步步偏离,坠落深渊,是偶然也是必然。

幼年的寄人篱下,阴柔悲观,又渴望出人头地,潜伏成他的釜薪观,随时准备做那釜底之薪,燃烧自己,成就大业。

应该说,他本该有着一个遗世独立的浪漫人生,才华横溢,风度翩翩。

刺杀摄政王的行动是他的第一次表演,那首著名的诗句就是他性格的完美写照。人生若停留在这一刻,无疑是最符合他理想的。热血沸腾,风采无双,收获了敌人的尊重,同志的爱戴,还有陈壁君的爱情。

命运之轮推动下,原本准备将牢底坐穿的汪精卫,在辛亥革命成功的大环境下,一年后即获自由。

这次他的选择是和爱人一起远走高飞,去法国勤工俭学,度过他人生中最风平浪静的一段时光。这是他浪漫遗世的文人理想。

可是外部世界继续影响着他,孙中山的召唤再次将他卷入风头浪尖,实则也是他渴望表演的潜意识的驱使。

抗日战争爆发,发表慷慨激昂誓言的是他,伴随残酷的节节败退,滋生悲观思想的还是他,想忍辱偷生的又是他,一切的蜕变其实都符合他的个性特征,是一条连贯的故事线。

如果说他出面和日本讲和,出任汪伪政权首领,是出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初衷,应该说,至少还有一个潜意识支配着他的选择,那就是他渴望舞台,需要继续表演他的釜底之薪的情节。

据说,他出任伪政权首领时,一段插曲,正映射了他的命运。原本刻意搭乘法国船只赴任的他,海上遭遇风暴,差点沉没,不得已还是搭上了原本回避的日舰。

世事难料,在历史的狂风暴雨中,他同样身不由己地越走越远,原本赞成讲和的日本内阁,却遭遇下野,珍珠港事件爆发,世界大战局势突变,汪伪政权丧失了任何理由和借口,而汪精卫本人痛苦绝望,坠落深渊。

他死前已经预料到结局,告诉儿子,还是那句赴汤蹈火终不悔的句子,是真心抑或自欺?无论如何,都是符合他的个性。像《西部世界》里说的,这是设定好的故事线。

真实的故事令人唏嘘,多希望回到那个“引刀成一快”的黑白世界,那个一袭白衣的翩翩少年,不要湮没到灰色的混沌里,模糊了美好容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