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321

我和我身边的故事
正文

《芳华》撩起了我的回忆

(2017-12-19 14:06:25) 下一个

《芳华》撩起了我的的回忆

《芳华》这部电影于我更觉亲切,严歌苓大我三岁基本同龄,她十二岁入伍是文工团的小演员,而我部队里生,部队里长,十二岁也开始穿军装,只是没有领章帽辉,有的是上衣角总挂着白,那是军装太大,不小心留下的尿迹。

文工团的排演场在大礼堂,那也是大院子弟常去的地方,刮风下雨,烈日暴晒,也没了别的去处。当时的风气不讲学习,观看文工团的排练成了我们的启蒙教育,团员们跳舞,背台词,还没到正式演出所有的剧目内容我们已是烂熟于心,台词也模仿的维妙维俏。说实话,那个时候文工团女兵是不可能穿那么短的裙子的,连件紧身的衣服都没有,松松垮垮的军装跟普通士兵一样,也沒有钢盔和大沿帽。蛮有意思的是,因为团员们来自不同的省份,演话剧的时候,主角老太太是湖北兵,她就讲武汉话;后来又换成了山东兵,她就说山东话,剧情一样,方言不同,真是让我脑洞大开。

女兵生活区男战士严禁踏入,但对于小孩子像是设防松了点,那时候我们能把大院内的倚角旮旯翻个遍,对各种枪械了如指掌,越是神秘的地方对我们越有吸引力。调皮捣蛋的,胆儿肥的,就拿着棍子,把女兵搭在屋里的内裤偷挑出来,算是恶作剧吧,这事没发生在文工团,那的女兵漂亮,严防死守的厉害,是潜伏进了通迅连女兵驻地。

看完《芳华》,我用调侃的语气发了一通感慨到部队子弟群。“牛B哄哄的导演拍了一部牛B哄哄的电影,牛B哄哄的电影看完后感觉真够牛B。牛B哄哄的导演他的做派就是牛B,牛B哄哄的片子拍了一堆这一部最牛B。超赞,推荐大家去看看”。

没想到一位回话的儿时玩伴居然说文工团的事他记得最深的是有一位赖着要入伍的,别的事好像都模糊了。说也奇怪,我对这事也记忆犹深。

那位赖着不走的人姓肖,是省歌舞团的,本来特招入伍但不知为何上级没批。那年头入伍是香饽饽,他就赖在了部队说啥也不回去。他的父亲是省建委的一名领导,我老爸去过他家两次做家长工作,都没成功。有次我还问老爸为什么不派人把他抓起来?因为在我孩童的眼里,文工团每天排队集合练功都有一个穿便衣的老百姓跟在队伍后面实在不雅观。老爸则说,想入伍也是好事,要是都不愿意参军,打起仗来谁来保卫国家?大道理杠杠的,只是我想不明白,几十,甚至几百军人列队集合,有一位便装老百姓夹在中间,实在不爽,画面也不美。

这位青年才俊第二年才得以正式入伍,舞蹈水平在团里是最棒的,也是团里的舞蹈教练,我大学毕业后他已转业,在市军干二所旁开了一家商贸公司,曾去过他的公司拜访,那时候干的风生水起,搞进出口,火的一踏糊涂。后来因为违法经营,公司被查封,他也进了监狱。

部队文工团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年有人复员年年有新鲜血液补充,当年认识不少大哥哥大姐姐,个别人后来还担任了省电视台或文化厅的领导,经常会在新闻里露面但我从没想去找过他们。

到是从上海空军某文工团转业来省会的一位女团长,任职市文化局副局长,她的丈夫是副团级飞行员,任职市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因为业务关系,我们有些熟稔,加之部队的经历,有过几次来往,也有饭局,感觉特别亲切。

这位文化局副局长分管文化市场,包括风靡一时的录像厅。据他们俩口说转业是可以留上海的,但是如果他们留在上海就会造成另外两对夫妻分离,所以他们就发扬风格,成全了别人。

女副局长被免职是从一位我们共同的熟人那听说的,原因是她批文过一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开办的录像厅播放黄色录像,小青年被抓后交待了他与这位副局长去广州出差发生过性关系,想想也怪可惜,从上海转业的一位正团级干部,在部队服役几十年的文工团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浪潮中就这样裁了,而且是声名扫地。

部队文工团以及当年部队大院的生活在我的记忆里落寞已久,业己沉寂,电影《芳华》反射似的在我的脑海里掀起了共振,荡起了波澜,电影里的故事和情节都是我太熟悉的,写完这一篇短文似乎又涌现出了更多更多的回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