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庭院

生在沈阳,长在朝阳;求学青岛,定居澳洲;爱好园艺,喜欢探险;痴迷足球,业余摄影;崇尚艺术,欣赏美食;讨厌冗赘,主张精简。
个人资料
我的庭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Robert Fortune,一个从中国偷窃制茶技术的英国人

(2024-01-02 13:11:50) 下一个
现如今,东西方,特别是中美间关于知识产权偷窃的相互指控愈演愈烈。美方指责中方在商界,学界和政府层面全面从事间谍活动。暂且不论美方的指责是否有足够的证据,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间谍活动几乎伴随人类发展。特别是经济领域的间谍活动,西方主要经济体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无所不用其能,手段高超,抓不着因为你孬。
 
今天讲一个西方从中国偷窃制茶技术的案例。
茶叶在中国的种植、生产、销售延续了数千年。中国一直是产茶大国,茶叶,瓷器和丝绸贸易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回溯历史,这些商品都属于奢侈品,就像今天的LV包,高端跑车,和高端芯片一样。欧洲人进口茶叶的历史也要追溯到1609年,荷兰商人首次将茶叶进口到欧洲销售。茶叶在欧洲风靡,逐渐成为欧洲时尚,进口量也逐年增加。到18世纪末,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逐渐垄断了茶叶贸易,进口贸易额一度达到英国GDP总量的10%,是该国重要的税收来源。到19世纪初,英国已经有200年的茶叶进口历史了,英国茶叶贸易的最大问题是英国和欧洲没有相对应的商品能出口到中国(贸易逆差严重,情景好相似哟)。这导致英国开始以鸦片贸易换取白银,再用白银购买茶叶(英国是最早的国家贩毒集团,而且是武装贩毒)。这直接导致了中英间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署《南京条约》,以割让香港岛和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而告终。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国人开始实施对中国茶叶技术的间谍偷窃,此后彻底打破了中国在茶叶生产,销售上面的垄断地位。
 
在1843到1861年间,罗伯特•福钧(Robert Fortune)被英国驻印度的东印度(East India Company)公司委派,前往中国实施偷窃茶苗,茶种子,和制茶技术的商业间谍活动。
 
建于1600年的东印度公司,势力强大,有自己庞大的军队,军队人数一度达到26万人,几乎是当时英帝国军队总人数的两倍。军队的目的当然是保护贸易,对对手施加压力,甚至武力胁迫,以取得优惠待遇。
 
东印度公司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就着手委派罗伯特•福钧前往中国,为此不惜支付5倍的高额工资以鼓励他从事盗窃茶叶的间谍活动。
请看东印度公司给罗伯特•福钧下达的盗窃指令: “除了采集茶木和种子运回印度,尽你所能获得中国人种植和生产茶叶的情报,以及一切有助于在印度建立茶园苗圃的信息。”
 
罗伯特•福钧何许人也? 他生于1812的苏格兰伯威克郡。是英国植物学家,曾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完成植物学学徒,并在爱丁堡植物园和伦敦园艺协会工作过。他生平中除了从中国偷窃茶叶技术外,还从中国,日本等国引种多种植物去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
 
1848年,福钧出发前往中国。他削发,穿中式服装,雇佣了中国导游,并学习讲简单的中国话。他从上海一路来到武夷山,前后历经3个多月。导游成功帮福钧说服茶叶生产经营者,说他对茶叶非常感兴趣,希望参观了解生产过程。参观中他仔细聆听,并细心记录。此行他同时收集了1万3千株茶苗和一万粒种子。他在海运途中采用了当时先进较为先进的瓦尔迪安运输箱(Wardian case),一种早期小型玻璃暖房。茶苗被分批次海运至印度。尽管运输中,茶苗有所损失,但福钧成功将种子和部分茶苗成功转至印度,为东印度公司大规模开展茶叶种植打下基础。福钧对茶叶生产技艺的偷窃行为,也为日后东印度公司生产茶叶提供了技术保障。种植期间,东印度公司还从中国雇佣了一些有技术的茶农帮助在印度东部(印度阿萨姆邦)和锡兰(斯里兰卡)种植茶园。到1880年福钧过世时,东印度公司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茶叶生产者,彻底改变了中国垄断茶叶生产的状况。茶叶种植也从英属殖民地印度向英国海外属地传播。
 
东印度公司在茶叶生产上的短道超车,给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好景不长。随着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投资人发现与其让东印度公司垄断经营,一家独大,不如允许其它国家参与竞争,反而对投资者回报率更高。终于在1873年英国政府通过法案,解散东印度公司。现如今,茶叶生产三分天下,中国240万吨,占据首位。 印度170万吨,居第二位。肯尼亚74万吨,排名第三。三国产销量占世界茶产量的70%以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曾说过“读书人偷书不算偷”。其实 抛开军事和政府层面,单纯从商业上说,“商业领域偷技术也不应该算偷”。那个公司不是都要追求利益,能偷谁不偷。在这一点上,西方没有那么高大上,都是50步指责100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这个事情有意思。 后来美国也是从英国偷盗/剽窃 蒸汽机,纺织和钢铁技术。 谢谢好文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