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趣谈称呼

(2014-09-26 12:19:08) 下一个

       中国人的观念里,对不同人的称呼界定了不同的情感和关系,称呼的一大功能就是直接折射出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远近,长幼尊卑。在亲朋好友之间,称呼通常都是发自内心的,亲切自然,脱口而呼。而在陌生人之间,则要三思而后行,在猜测对方的身份,职业,年龄八九不离十后给出恰如其分的称谓。半分虎不得。不然,轻者,有失礼仪,造成尴尬局面。重者,不但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会多有得罪,招人不快。举一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多年前回国,我陪老妈去买水果,老妈看见桃子不错,正准备掏钱买,卖主喊了一声:“老太太,要几斤”,我老妈一听掉头就走了。此类大不敬的称呼导致眼看到手的买卖给砸了。

   
 

       现在精明的小商贩小业主们深谙经商与攻关之道,见面先热辣辣地招呼一番,不管真心还是假意,就算是假意,至少是演给你看了。这是我又一次回国,切身感受到祖国亲人的热情。称人的功夫也大有长进,辈次分明,小字辈的叫阿姨,亲热点的叫大姨,平辈的叫大姐,有人嫌叫大姐生分,干脆叫姐。够亲吧,出了门,都彼此视若路人。一次在北京逛街,一家服装专卖店的年轻姑娘热情迎上来,看样子顶多二十出头,口口声声叫我大姐,心想这姑娘真是嘴甜过了头,你不至于为讨好我,就乱了辈份吧,我跟她打趣说我女儿当你大姐都绰绰有余。所以称谓拿捏的不到位,倒显得滑稽可笑了。

       习俗礼教在各国家各地区大不相同,在台湾,亲属称谓不会用于家族以外的其他人。有别于中国大陆拟亲属称谓语的文化。一个台湾朋友讲述的小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有位台湾老先生去中国,看到街边乞丐可怜,正要慷慨解囊,那乞丐连声叫爷爷,这一叫吓煞老先生也,顾不得施舍,慌忙逃之夭夭。老先生当时可能在想,我的孙子怎么会在这里要饭呢。事后老先生才知那样称呼是习俗使然。


       在美国,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简单直白,没有远近亲疏的界限,没有长幼尊卑的窠臼,有的只是人格的平等,只需称呼对方的名字足以。即便是市长,局长都直呼其名。官职不是一种称谓。

        而我,游弋于中美文化之间,入哪乡,就随哪俗。有点地球人的味道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