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0一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2017-08-29 18:18:50) 下一个

再説秦始皇的“書同文”。這個“書同文”雖然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但我認爲卻是失敗的。原因嗎?那就是看結果。秦亡,小篆盛况立即不再,繼之隸書行于世。過去我得到的知識是春秋戰國有“金文”,秦有“小篆”,漢有“隸”,唐有“楷”,所以今人提到隸書時通常加修飾爲“漢隸”,隸書遺跡最多的當屬漢朝,實則“隸”書要早於或起碼不晚于小篆。戰國及更早期的實物舉證困難,是因爲當時的“隸”體被書或刻於簡上,簡是用韋編系的。通俗地說就是用牛皮繩把竹片串起來。這種物體當然不會象金石那樣存世很久的,成語“韋編三絶”也説明了其弱點。再者秦亡小篆一退出,隸書立刻旣成熟,不是有些太突然了吧?那麼隸書早就是成熟的字體就成爲一種合理的解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