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透苦乐两边,勘破有无二见

相遇便是有缘,茫茫生死苦海,与您一起直面佛法真谛,共饮一味清泉,永脱生死缠缚!
正文

来自佛陀的声音:何为法师、说法师

(2014-02-02 14:02:51) 下一个
来自佛陀的声音:何为法师、说法师
 
图片
  

   末法时期,邪师如恒河沙,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法师、说法师呢?为了让我们佛子有更清晰的择师能力,让我们聆听来自佛陀的声音,来听听佛陀是怎么说的:


摘自佛经
------《善说法经》并附讲解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法师,云何名为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善说法经》是《杂阿含经》二六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法师,云何名为法师?”


   这里讲到
:什么是法师,解脱道有解脱道法师的内涵。现在当今说法的法师们有很多,那么这些法师,我们如何去抉择他所说的法,能指引我们迈向解脱、走向涅,这个是至关重要的择法之处对这个法师的法进行抉择,不是说他讲的顺你心、合你意的就好;也不会因为他讲经说法后,身心柔软了、愉悦了、祥和了,就说这个法师好;也不会因为这个法师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天女散花,地涌金莲,异香满室,你就说这个法师功夫真高,是个大解脱者。当你对法了解以后,就不会被这些现象所迷惑,你心中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因为你知道一个法师讲的法,什么样的法才能真真正正指引你走向解脱,让你确确实实地,能断无休止的生死轮回之苦。

   
    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色、受、想、行、识,他告诉你要生厌、要离欲、要灭尽、要寂静,讲这样的法的人,才称为法师。也就是说,你对你的身体要产生厌恶,对你现在所有的一切感受要产生厌恶,对你现在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行为,要产生厌恶。

   
    有人说,这个行为为什么要产生厌恶呢?比如说我手上抓个甘蔗,这种行为为什么要产生厌恶呢?先前有位老修行考我,他问我:这个蜈蚣在地上爬的话,它自己知道不知道的?比如说我现在在做这个动作,一般人认为我自己是很清楚的,我现在在动,我的手在动。当大家现在在看我的时候,请问你们自己清不清楚你在看我?你是不清楚的,你如果清楚的话,你就不轮回。蜈蚣这么多脚在地上走路,它自己是不清楚的,在无明状态当中,在它的惯性里面。就像
J同学讲的,他学了五行以后在看戏、看热闹,大家都在自己的禀性里面呢!就是惯性。蜈蚣在走,它是不知道的,因为它在它的惯性当中,所以它才是蜈蚣。那在蜈蚣的角度,它会认为,我怎么不知道呢?我现在在走路,我不知道?我们因为不知道,所以我们才轮回;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才有烦恼,所以我们才有痛苦。如果我们知道的话,我们就不烦恼、不痛苦啦!因为我们都在自己的业力当中,惯性当中。


   
那么当你去观察你的色、受、想、行、识,受仅是受,想仅是想,乐受仅是乐受。你在看的时候,你是觉察的,你是觉知的,你是很清楚地知道。“哎呀!这个东西吃下去它是甜的”,你很清楚地知道,还它一个甜。你不会因为它甜,你再多拿一颗,也不会因为它不顺你的口,你就拒绝不吃,你心里是很清楚地知道,你在吃这个东西,这是感受的受——受蕴。


    那么色蕴呢?以身体的动作为例?比如走路的时候,你要观察自己,你是脚掌着地的,还是脚后跟着地的。走路的时候,肩膀是怎么回事,转弯是怎么转的。这个身体所产生的一切动作,是很清楚的,你就像一个旁观者。就像你们现在看着我一样,你在走的时候,就这么观察你自己,不断训练自己这种观察的能力。那么你在吃东西的时候,包括喝茶,你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观察自己喝茶的惯性。还有茶味到舌头、到鼻子、到舌根的时候,它是怎样的,你有没有还它一个本来面目。还它本来面目的时候,没有执着,没有执取。一旦有抗拒,说:“哎呀!这个茶不好喝。”“哎呀!这个茶很好喝。”好喝不好喝都在抓取,在抓的时候,你就在轮回。

    今后在抉择佛法的时候,看那些法师讲经说法的时候,我们内心就非常清楚了,你学到的法是不是真正灭贪嗔痴的。对色、受、想、行、识要生厌,比如“吃”,对“吃”要生厌的。吃虽然是吃,内心是要生厌,要厌离的。

    所以我们说出家出家,出的是什么家?出的是五浊恶世之家,出的是贪嗔痴之家,出的是烦恼之家。既然出家了,是不是出的是这个家(手指胸口),内心这个贪嗔痴之家。所以这里法师、说法师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在讲《诸行无常》的时候,我特地把这些经列在下面,给大家的是什么?是择法眼。因为我们人身千百世难得,佛法千百世难闻。因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内心必定是个解脱者;一个行菩萨道之人,他必定是离欲者。我们学佛固然要发大悲心、发菩提心、发大悲愿,但这个【空性慧】,这个解脱之门,你必须得多闻熏习,详详细细地、真真切切地落实在身心的每个当下。包括睡觉,你要试着跳出来观察你睡的状态,你是怎么入眠的,醒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每个当下都在观察自己,哪怕打呼噜也要清楚,可能一开始会睡昏死过去,但是只要你这么去努力,这么去精进——我说过啦,就好像一棵树,生长的时候,一直往这边倾倒,当它死的时候,会不会往另一边倒啊?肯定不会的,因为倾向力在这里,也就是出离心在这里。


 

更多精彩请关注清泉谷公众微信号:qingquangu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