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漂

漂如浮萍,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宿命 (笔名绪蜚/萍漂/杰夫。本博客所有博文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原创。如转贴请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出处)
正文

寻找古代中国国菜 - 葵 (三)

(2015-02-12 09:39:55) 下一个

 

《黄帝内经》把葵列为古人食用的五菜之首。我们在读古诗文时,经常遇到“ 葵”这个字,绝大多数指葵菜。

葵最早出现在《诗经》里,如 《豳风 七月》:“六月食郁及,七月亨(笔者案:古烹字)葵及菽”。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鲍照《园葵赋》:“下葳蕤而被迳,上参差而覆畴,承朝阳之丽景,得倾柯所投“。 陆机《园葵诗》:“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 白居易《烹葵》:“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宋代道潜《次韵子瞻饭别》写的“铃阁追随半月强,葵心菊脑厌甘凉”(葵心即葵菜心)“葱秧青青葵甲绿,早韭晚菘羹糁熟”(黄庭坚《 戏赠彦深》)。葵甲即初生的葵苗,取其鲜嫩。 

鲍照是个葵菜迷,于是作了《园葵赋》,所以后代人们干脆称葵菜为”鲍照葵“。无独有偶,马王堆的辛追女士(马王堆出土古尸)也是个葵菜控。今人抱着珍爱的手机入眠,辛追同学爱抱着葵菜籽酣睡。考古资料显示,在她沉睡的2000多年里,身侧一直伴随有一袋葵菜的种子。辛追女士生前乃是汉代贵族,应该是属于“肉食者”阶层,想来葵菜应该是调剂性食物,不过颇能说明葵菜以前到底有多红。

对在明代以前诗文中“泛滥成灾”的葵菜,今人误解甚多。误解也是五花八门,因为没有实据,所以大家的误解也是充满了各种想象或想当然。

最简单的理解说是今天的葵花或向日葵,连很多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也是在古诗文注释中这样解释。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冯至编选的《杜甫诗选》“葵藿,注云:“葵蕾:低贱的植物,杜甫自比。葵是向日葵,...,比喻忠君。藿,草类,虽不向日,因葵而连类及之。” 肖涤非《杜甫研究》认为:“‘霍,是豆叶,葵是日,藿并不向日,这是一种 ‘偏义复词’。” 马茂元《唐诗选》:“‘葵,指向日葵,花序有向日倾斜的特性,故名。‘藿’并不向日,‘葵藿,是偏义复词,因‘葵,而连类及藿’的”。

葵菜确实有向阳的特性,晋朝时的杜预曾注释“葵”这种菜:“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晋代的松江人陆机有一首《园葵诗》:“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朝葵东北倾,夕颖西南唏。”诗提及了葵菜自然向阳的特性。公元七五五年十一月,社甫从长安出发到奉先县去探望他的家属,写了一篇忧时忧国的著名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有两句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杜甫的这句诗是有出处的,诗文中最早用“葵藿”倾日表示下对上的忠诚渴慕的是曹植的《求通亲表》:“若葵蕾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但是并不能就此认为它就是向日葵,这种理解显然站不住脚。向日葵是明代以来的舶来品,却经常鸠占鹊巢地顶了它的名字。向日葵不可能在《诗经》、汉乐府大量出现,而且作为当时的五菜之主。葵菜主要是吃其叶,作羹时汤液粘稠爽滑,向日葵叶却不可食,也没有爽滑的特性。

还有人说它就是木耳菜藤菜或广东的潺菜,又有人说是苋菜,还有人说是马齿苋的,甚至有说是上海的“塌棵菜”的,更有甚者,还有人说它是秋葵(秋葵菜原产于非洲,20世纪初才由印度引入我国),真是五花八门。

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蔬一·冬葵》中也有“冬葵,《本经》上品,为百菜之主”的记载。明代以后,蔬菜品种渐多。由于葵菜性“寒滑”偏阴,其五菜之主的地位最后逐渐被性情温和的菘菜或白菜所代替(孙思邈《千金食治》:菘菜“性温”)。王帧 《农书》说:"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可防荒俭,可以菹腊(咸干菜),其根可疗疾"。此菜中国各地有野生,根、花及种子,均入药。明代人已经不食,归入草类。明朝在北方已罕见於餐席,所以李时珍《本草纲目》才会指出:「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人种者颇鲜。」并以「今人不复食之」而把冬葵列入草部。而明代的植物学家王世懋感慨道:「古人食菜必曰葵,今乃竟无称葵,不知何菜当之。」难怪后人终不知葵菜为何物。

礼失求诸野。就像研究上古音韵要到广东、江西的深山老林去调查方言一样,要认识葵菜的长相,还得到其他地方去考察。其实,葵菜离开中原后在边远地区一直保存着,今天的贵州、湖南、江西、四川依然种食葵菜,称为冬寒菜、冬欢菜或冬莧菜。叶子是七角型的, 很肥大。葵菜叶在鲍照《园葵赋》中更有豚耳、鸭掌之喻(《鲍明远集》卷2)。《四川方言詞典》中註明冬莧菜即冬葵,又 叫冬寒菜。中国植物志:“冬葵 Malva crispa Linn. (Malva verticillata L. var. crispa L.)”,亦证实葵菜就是冬寒菜。(中国植物志的相关信息:http://frps.eflora.cn/frps/Malva%20crispa)

笔者曾经就此问题请教、求证一位四川籍朋友Q。Q证实,他在四川农村插队时这种冬寒菜到处都是,南宋时诗人刘克庄也有一首咏葵的诗: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木深。园荒也突出它野生的环境,野生表达它的顽强,这叫粗生粗长。据Q介绍,葵菜在当地主要用来烧稀饭或做汤。做汤时汤就像勾了芡粉一样,粘稠爽滑,味道很不错。现在网络以讹传讹的所谓葵菜照片很多,以下是经这位朋友核实确定为冬寒菜或葵菜的网络照片:






它们,就是诗经、汉乐府中“青青园中葵”中的葵菜



这非常符合上古典籍对葵菜的描述。

你们家乡现在还吃这跨越千古的葵菜吗?能不能在评论栏与我们分享您有关葵菜的经历?如果有照片,请把它们上传到网络,在评论中提供连接,如果同意,我会把它们加到正文里(当然会加上你的credit)。

还有,你们在海外有没有看见或种食过这种蔬菜(中国植物志:“冬葵 Malva crispa Linn. (Malva verticillata L. var. crispa L.)”?请同时分享您有关千古葵菜的海外经历,如有照片就更好了。



2015.2.12


相关博文:


更新

感谢网友"彩烟游士“分享手植冬寒菜照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地' 的评论 :

谢谢留言。能否拍些照,让咱们看个究竟?
大地 回复 悄悄话 洛杉矶一场大雨过后,院子里长出了很多杂草。其中一种顽强而茁壮,拔得手都酸了。心想这要是中国人能吃的食物不就容易了么?上网先查北美常见的杂草名字,对照图片发现名叫mallow,再看中文原来是叫“冬苋菜”或“冬寒菜”的冬葵。凤姐微博上有她在纽约发现路边有此野菜并采回家食用的内容。经过图片验证后,采摘几片水绰了凉拌,口味很像苋菜。
吃完后继续搜寻“冬葵”看到此篇博文,特此留言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静谧' 的评论 : 谢谢评论。理解您的观点,只是拙文只是就古诗文中葵这个词立论,不是植物学上的葵类。
彩烟游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jwxc01' 的评论 :

木耳菜的学名是Basella alba。
静谧 回复 悄悄话 少见的好文章! 厚颜来杠头一下啊: 葵不仅仅是冬葵或冬寒菜,而是在生产力低下且战乱不断时的四季“战备菜”。 《本草纲目》:“正月种者为春葵,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 另外 北魏《齐民要术》更是把一年四季的更种采收一一历数。从本文第二段历代诗词摘抄中也可见几个季节。这在《王帧农书》里 “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可防荒俭”的记载吻合。

楼主能真满世界请人到野地里去找,并且求证。学者风范,佩服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中国是名符其实的植物王国,太多了就容易混淆,加上各地方言不同,common name难免会出现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发达,古籍卷帙浩繁,讹传误说更是泛滥成灾,给后世校雠勘正带来很大麻烦。

奇怪的是,中国古人一直采用“二名法”命名,一名二字,如关羽,字云长;岳飞,字鹏举,却未能将这个科学的命名方法用于植物,反倒是接受了西方人林奈的“二名法”。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打字打错了,“德” 应作 “得”。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ngYuan' 的评论 : 您说德很对。新型蔬菜大规模传入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次:一次就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诸国的植物纷至沓来,如芝麻和大蒜(菠菜到了中国更晚,唐朝人叫“菠薐菜”。因为尼泊尔的梵语发音叫palinga,被音译为“菠薐”,所以菠薐菜就是“来自菠薐国的蔬菜”。后来人们就简称为“菠菜”了。);另一次则发生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美洲植物传入欧洲,欧洲殖民者再把它们带到南洋,进而又通过南洋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进入中国。辣椒、西红柿、南瓜、西葫芦、芸豆角、笋瓜等陆续引进,也是在明朝之后,葵菜开始从中国人餐桌上消失,其百菜之主地地位逐渐被性温的菘菜代替,来自美洲的向日葵或葵花鸠占鹊巢地占用了葵这个汉字,致使后人误认为古代葵菜就是今日的向日葵。
飯盛男 回复 悄悄话 学習了、很有価値的文章。
LingYuan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现在吃的蔬菜大部分都是唐宋明朝之后引进的。以前基本就是几种蔬菜 豆蔬的叶子与葵菜是主要的蔬菜。

葵是一总称。有多种品种。在南卡一带有okra 就是中国的秋葵。也是很粘 像淀粉是的。不是很好吃 但很多美国当地人喜欢。中国四川盛产各种葵菜 统称蜀葵。

作为文化符号 葵代表忠君的精神。还有卫足精神。卫足有从根本上修身的意思。因为所有的葵叶都有倾日的习性 古人认为是为了护根而不让太阳晒其根的原因。孔子有一次说鲍庄子不如葵 葵尚能卫其足。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顺便提及,我在下面的评论里有中国植物志对木耳菜的描述,只是它的学名(英文)似乎跟您讲的有点不一样:

木耳菜,中国植物志>> 第26卷 >> 落葵科 Basellaceae >> 落葵属 Basella:
1. 落葵(名医别录) 蔠葵、蘩露(尔雅),藤菜(本草纲目),臙脂豆、木耳菜(植物名实图考),潺菜(广州),豆腐菜(云南),紫葵、胭脂菜、蓠芭菜(福建)、染绛子 图版9: 1-6 (http://frps.eflora.cn/frps/Basella%20alba)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小更正:汪文未用“冬寒菜”,行文只见“冬苋菜”一词,特此更正。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横塘雨眠' 的评论 : 谢谢您的指正。汪文是好多年前读的,凭记忆看来只记了后半部分,赶紧把原文拿来重读了一遍。汪先生确实同意清吴其濬的考证认为葵菜即冬寒菜。中间亦提到木耳菜,认为是葵之一种即落葵,而且意外发现他指出它与葵菜的区别:“木耳菜本名落葵,是葵之一种,只是葵叶为绿色,而木耳菜则带紫色,且叶较尖而小。"

抱歉,再次致谢。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谢谢分享。把您的照片加在正文中方便读者阅读。如果您不同意,我会尽快撤下。

再谢。
彩烟游士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学习了!

冬寒菜很多人都种过的。我种过2-3次,家里人不喜欢吃,就没有再种了。在美国的很多网店都能买到种子,也不贵。查Chinese mallow就能找到。给你看我冬寒菜的照片: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453/15892373053_c5ef10f09f_b.jpg

木耳菜我也种过,今年可能会再种。木耳菜的种子更容易买到。Evergreen Seeds就有,叫Malabar spinach.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回楼主:
汪曾祺的文章写得很清楚,并没有说木耳菜就是葵,而是认为木耳菜是葵的一种。他不是说了吗,从叶子的形状到颜色两者都有所不同。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F66' 的评论 : 谢谢。在美国的hmart吗?具体哪个店?能否传个照片(先传到Flickers或Google然后告知URL)?我印象中或许以前在hamrt见到,但后来好像有意找就再也没找到。
FF66 回复 悄悄话 有啊, 西南一带有野生, 也有栽培的冬寒菜.锦葵科的又名冬苋菜,葵菜.Hmart有卖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如果想对古代诗文中的植物有一些了解,可以参考潘富俊《中國文學植物學》(全新修訂版)(基本是普及性的,没有深入的考证)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横塘雨眠' 的评论 : 谢谢关注。
汪曾祺在他谈吃系列里,开篇便为《葵?薤》,“葵”篇引用的便是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里的“采葵持作羹”。但他认为是木耳菜。

汪文的判断在拙文中提及,但亦如文中所说,古代葵不是木耳菜(又叫落葵、藤菜、潺菜)。两千年前的《尔雅》中即有落葵的记载,云︰葵,繁露也。一名承露。其叶最能承露,其子垂垂亦如缀露,故得露名”。落葵这一称谓最早见于西晋时期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以及成书于汉魏之际的《名医别录》。后被世人代代相传,沿用至今。

但落葵不是古代的葵,主要是它很少用于“作羹”,即使作汤也不是如古籍中所言粘稠爽滑,所以它是今天的木耳菜,中国植物志>> 第26卷 >> 落葵科 Basellaceae >> 落葵属 Basella:
1. 落葵(名医别录) 蔠葵、蘩露(尔雅),藤菜(本草纲目),臙脂豆、木耳菜(植物名实图考),潺菜(广州),豆腐菜(云南),紫葵、胭脂菜、蓠芭菜(福建)、染绛子 图版9: 1-6 (http://frps.eflora.cn/frps/Basella%20alba)

今天的冬寒菜才是古代的葵菜,见文中所列论据,中国植物志亦证实葵菜是冬寒菜。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葵.薤”,里面也提到了吴其浚的结论:葵就是冬苋菜。汪先生认为近年来(指八九十年代)市面上出现的一种新品种菜“木耳菜”就是葵的一种,本名落葵;只是葵叶为绿色,而木耳菜则带紫色,且叶较尖而小。
相信很多人都吃过木耳菜,吃起来确实口感有点滑润的感觉,有点像莼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