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编制结构与指挥关系述略
●黄力民
摘 要:本文考察二战时期日本海军部队组织情况,分析部队番号、类型、渊源以及部队间指挥隶属关系,例举海战序列、陆海军协同方式,订正了常见资料中的一些错讹记述。
关键词: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编制结构;隶属关系
作 者:黄力民,中国计量学院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海军部队的层次划分可简单表述为:
海军总队、联合舰队———(联合舰队) 、方面舰队、机动舰队、海上护卫总队、镇守府———舰队、警备府———战队级部队———队级部队。
“舰队”包括编号舰队、航空舰队、南遣舰队、遣华舰队,战队级部队包括航空战队与联合航空队、战队、鱼雷战队、潜水战队、根据地队与特别根据地队、联合特别陆战队、特攻战队,队级部队包括航空队、驱逐队、潜水队、海上护卫队、驱潜队、扫海队、陆战队与特别陆战队、警备队、突击队等。
此体系大体对应于陆军部队层次体系:总军—方面军—军—师团—旅团、联队,但海军部队的指挥、隶属关系较陆军复杂。
一、舰队
1、联合舰队: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期间组建的大洋作战主力部队,1922
年始成为常设单位。
1941年8月取消联合舰队司令部兼掌第1 舰队旧制,但因海上行动特殊性常须1~2 个战队随侍旗舰,习称联合舰队主队。太平洋战争前期指挥除中国方面舰队、高雄警备府、镇海警备府以外的海外海军部队,1945 年短期受权指挥所有海军部队作战行动。前期先后以长门号、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为旗舰。1942 年8 月联合舰队主队从本土前出特鲁克(今译丘克) 群岛,次年5 月返回本土拟投入北方作战,8 月再度赴特鲁克。1944 年2 月往返横须贺基地后迁往帕劳群岛,在美军压迫下3 月底再移师菲律宾达沃时古贺峰一司令身亡,西南方面舰队司令受命临时指挥。5月丰田副武在横须贺继任,改以大淀号轻巡洋舰为旗舰,9月司令部上陆驻神奈川县日吉直至终战。
2、方面舰队:区域性海洋与岛屿作战、守备部队,始于1937 年10 月组建中国方面舰队。1942 年4
月始在联合舰队序列先后编组西南方面舰队驻荷属东印度、东南方面舰队驻拉包尔、东北方面舰队驻北海道、中太平洋方面舰队驻塞班岛。1944 年7 月菲律宾决战时西南方面舰队司令部自泗水移驻马尼拉,次年2 月菲律宾日军败退碧瑶山区而在新加坡另组建第10 方面舰队。方面舰队辖若干舰队、警备府,直辖战队级单位。中太平洋方面舰队于1944年7月塞班岛战败后撤销,阿留申群岛作战失败后东北方面舰队于1944 年12 月撤销。
3、第1机动舰队:1944年3月成立,以第2 、3 舰队编入,是专司大洋作战部队,第3 舰队司令小泽治三郎兼任司令。6 月从南洋林加锚地出航马里亚纳与美军决战,之后返回本土,10 月再出战莱特湾失败后撤销。
4、第1- 9 舰队:1903年组建第1、2、3舰队,后多有废存。七七事变后新建第4、5、6
舰队,第3 、5舰队又改为第1 、2 遣华舰队。太平洋战争前夕重建第3、5舰队分别担任西南太平洋、北方地域作战,以第4 舰队担任南太平洋作战,以第1 、2 舰队担任大洋机动作战,第6 舰队始终是潜水艇专门编队。
1942年3月第3舰队就地改组为第2南遣舰队驻爪哇,并以其为基干组建西南方面舰队。1944年10月第5 舰队作为第2 游击部队从本土南下参加莱特湾作战,失败后即改隶西南方面舰队,次年2 月撤销。1942 年7 月撤销第1 航空舰队时重建第3 舰队实行航母与水面舰艇混合编组。1944年3月撤销
第1 舰队,将第2 、3 舰队编入第1 机动舰队,6 月马里亚纳作战失败后返回本土。10
月第2舰队从南洋塔威塔威基地、第1 机动舰队主力第3 舰队从本土出发会战莱特湾,因航母丧失殆尽第3 舰队随同第1 机动舰队撤销。次年4 月第2 舰队率大和号战列舰对冲绳岛特攻失败后撤销。
1942年7月新建第8舰队用于外南洋作战,第4 舰队专担负内南洋作战曾编入中太平洋方面舰队。1943 年11 月东南方面舰队新建第9 舰队担任新几内亚作战,后新几内亚与所罗门战线分割,陆军第18 军改隶南方军,第9 舰队改隶西南方面舰队,1944 年7 月霍兰迪亚作战覆没而撤销。1945年4月最后编成第7舰队,与第6 舰队同驻濑户内海实为海岸舰队。
5、第1、2、3、5、10- 14 航空舰队:1941年初首次将航空母舰组建为第1 航空舰队、陆基航空兵组建为第11 航空舰队。中途岛战败后撤销第1 航空舰队,航母编队以航空战队形式混编入第3 舰队。
第11 航空舰队初期驻提尼安岛,在当时主要战线所罗门作战中损失约6000架飞机,1942
年12月移驻拉包尔与第8 舰队同编入东南方面舰队,成为地域性部队。此后组建的航空舰队亦为地域性陆基航空兵部队。1943 年5 月组建第12 航空舰队编入东北方面舰队,1945年2月以大湊警备府司令兼任担负北部决战。1943 年7 月在西南方面舰队另组第1 航空舰队驻提尼安岛,是新的基地航空兵主力,辖2 个航空战队17 个航空队约1200 架飞机,1945 年6 月撤销。1943 年9 月在西南方面舰队组建第13 航空舰队。1944 年3 月在中太平洋方面舰队组建第14航空舰队由南云忠一自兼,塞班岛作战覆没撤销。1944 年6 月组建第2 航空舰队担任台湾与西南诸岛方面,10月调菲律宾隶属西南方面舰队参加莱特湾作战,次年1 月因战线北移而撤销。1944 年7 月与1945 年初在本土组建第3 、5 、10 航空舰队,分别担任关东、西部、中部地区作战。
6、第1- 4 南遣舰队:太平洋战争前夕在联合舰队编组南遣舰队经略西南太平洋、印度洋占领地,后改称第1 南遣舰队。1942 年4 月将第3 舰队改为第2 南遣舰队驻爪哇、小巽他,后又分别在菲律宾、澳北新建第3 、4 南遣舰队。1945 年3 月第4 南遣舰队撤销。
7、第1- 3 遣华舰队:1939年11月中国方面舰队所辖第3 、5 舰队改称第1 、2 遣华舰队,又新建第3 遣华舰队,分别担负华东及长江、华南、华北水域作战与守备。第1、3
遣华舰队分别于1943、1942年降格为根据地队。
8、海上护卫总队、第1 护卫舰队:海上护航舰艇编队。1943 年1 月组建海上护卫总司令部。此前1942 年4 月成立第1 海上护卫队编入西南方面舰队担负本土至新加坡方向护航,第2 海上护卫队编入第4 舰队担负本土至特鲁克群岛方向护航。1944
年12月升格为第1护卫舰队编入海上护卫总司令部。
9、练习联合航空总队:飞行训练部队,存在时间1943 年2 月- 1945 年6 月。
联合舰队司令为大将军衔(最后一任小泽治三郎拒绝接受推荐大将),中国方面舰队司令有两任大将,其他舰队司令均为中将。
二、镇守府与警备府
1、镇守府:担任管辖区域及沿海防御警备、舰艇整备补给、新入役舰艇编组、舰员训练、港务航道、驻在机关学校管理等。根据《镇守府条例》1886 年始设置横须贺镇守府、吴镇守府、佐世保镇守府、舞鹤镇守府(1923 年降格为要港部,1939 年恢复) ,原定在北海道内浦湾室兰设第5 个镇守府未成,代以设大湊(今陆奥) 要港部。镇守府统辖的部队有航空队、海上护卫队、特攻战队、陆战队、警备队、海兵团等。
2、警备府:1903年始先后在海外设马公要港部、镇海要港部、旅顺要港部(一度称镇守府) ,又在本州陆奥湾设大湊要港部,1940 年3 月设阪神海军部(曾由吴镇守府管辖) 。以上于1941 年11 月改制为马公警备府(1943 年4 月改称高雄警备府) 、镇海警备府、旅顺警备府(次年1 月废止) 、大湊警备府、大阪警备府,此前4 月海南岛根据地队升格为海南警备府。警备府所辖部队与任务类同于镇守府,其兵员数可参考:“8. 15”时镇海警备府2. 94 万、高雄警备府5. 65 万①、海南警备府4. 94 万②。
镇守府司令大将或中将军衔,警备府司令中将军衔。1945 年实行海军总队体制时,警备府为直辖单位,而镇守府与方面舰队平行③ ,即警备府规格低于镇守府但彼此没有隶属关系。高雄警备府是向中国战区投降的五大单位之一,但在众多中文资料中被忽视或误记④⑤⑥。
各类舰队、镇守府、警备府主官称司令长官,战队、队级部队主官称司令官,而陆军部队除总军为总司令官外其它都是司令官。
三、战队级单位
战队级单位司令官少将或中将军衔。
1、战队与鱼雷战队:水面舰艇编队。初期战队为战列舰、重巡洋舰编队,鱼雷战队为轻巡洋舰驱逐舰编队,专业性明显。后期实行水面舰艇混合编队常统称战队,亦有辅助舰艇编队如1944 年1 月编第18 战队为敷设舰等。
2、潜水战队:潜水母舰、潜水艇编队。
3、根据地队与特别根据地队:在海外设置的海军基层军区。根据地队是随舰艇出征以设置前进基地,特别根据地队是由镇守府派出部队在占领地整合而成的基地,两者的规模则与所担当地域、战况相关。根据地队的编制举例:硫磺岛作战前父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辖有1艘炮舰、1支扫海队(5艘扫雷艇) 、2 支驱潜队(6 艘猎潜艇) 、7 艘勤务船、征用8 艘渔船、若干海岸炮台及观察所、航空队、警备队等。根据地队拥有的兵员如“8. 15”时驻西贡第11 特别根据地队8914 人、驻婆罗洲第22 特别根据地队10879 人⑦。日本海军先后有约50 个根据地队与特别根据地队,13 个被撤销。
4、联合特别陆战队:海军地面作战部队,由几个陆战队合组,无定制。如占领海南岛的几支陆战队来自于不同镇守府,1939 年10 月合组为第1 联合特别陆战队。1942 年5 月编组第2 联合特别陆战队担任中途岛登陆作战,兵员2000 多。本土决战时计划在各镇守府、警备府组建22 个联合特别陆战队,下辖约20 个陆战队,每个陆战队按3 个大队4341 人编组,总兵力10 万,至“8. 15”时未完成。
5、特攻战队:本土决战时各镇守府、警备府编成9个特攻战队,下辖几个突击队,装备蛟龙、海龙、回天、震洋型特攻船艇。
6、海兵团:设于镇守府、警备府的教育训练部队,合计16 个。
四、队级单位
队级单位司令官大佐、中佐军衔。
1、舰艇编队:驱逐队为驱逐舰编队,潜水队为潜水艇编队,驱潜队为猎潜艇编队,扫海队为扫雷艇编队,海上护卫队为护航舰艇(驱逐舰、鱼雷艇、炮艇) 编队。重巡洋舰以上的舰艇编队至少是战队级,部分舰长即有少将军衔。
2、陆战队与特别陆战队:随舰行动的临时地面部队称为陆战队,常驻于某一陆地执行警备任务的部队称为特别陆战队。多为任务编组,初期担任登陆作战,一些陆战队演变为警备队而长期驻扎一地。1939 年2 月横须贺镇守府第4 特别陆战队、佐世保镇守府第8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第6 特别陆战队参加海南岛作战,占领海南岛后吴六特改称第6 防备队,以后又相继改称第16 防备队、第16 警备队,次年又调入舞鹤镇守府第1 特别陆战队。直到日本战败时,第16 警备队、横须贺四特、佐世保八特、舞鹤一特都在海南岛担任驻防、警备任务。
1941年《海军特别根据地队令》规定以镇守府海兵团为基础编成镇守府陆战队、警备队用于岛屿守备。陆战队(日本称Naval Land Squadron 而非Marine corp s) 设大队、中队、小队,兵力规模相当于陆军一个步兵大队或稍多。上海特别陆战队是一个例外,是唯一列入《日本陆海军事典:海军部队最终位置》的陆战队,司令为少将军衔,常备兵力2500 人,七七事变后曾增至5000 人。终战时日本海军存陆战队与特别陆战队54 个。
陆战队的实际情况是建制小、作战能力低,并非能担负相当规模地面作战。日本海军省没有设置陆战队专业部门(美国海军部与太平洋舰队都设陆战队部门)
,海军有十余所术科学校但没有陆战学校,仅在海军炮术学校开设陆地作战课程,联合舰队司令部有炮术、水雷、航空、通信、航海、机关、战务、政务八种专业参谋却没有陆战参谋,这都表明陆战队未构成海军的一个兵种。
3、警备队、防备队:担任占领地治安,职能类同于陆战队但地域性更强、作战能力更低,终战时有118个警备队。此两种单位未列入《海军部队最终位置》,但有若干单位主官为少将军衔,如驻威克岛第65 警备队司令酒井原繁松等。
4、突击队:特攻战队的下属单位。
5、设营队:海军工程队,先后有220 多个,每队约千人,配有轻步兵武器。
五、海军航空兵
海军航空兵部队组织的层次关系是:航空舰队—航空战队、联合航空队—航空队,其中航空舰队已如前述。
1、航空战队:航母与舰载航空兵部队、基地航空兵部队。其中航母编队使用番号有第1 - 5 航空战队(伊势号、日向号战列舰改制成航空战列舰后,于1944 年5 月编入第4 航空战队,但并无空战能力) ,其舰载机编队称某舰飞行机队。番号第7、11、12、50
航空战队用于水上飞机母舰、训练航空母舰编队,其它番号的航空战队为基地航空兵部队。
2、联合航空队:战队级单位。侵华战争初期将鹿屋、木更津航空队合编为第1
联合航空队,将第12、13航空队合编为第2联合航空队。1945年3月在本州将飞行训练部队组建第11 、12 、13 联合航空队,下辖若干航空队。
3、航空队(AirGroup) :基地航空兵部队,下设几个飞行队。隶属航空战队、根据地队或直属舰队、镇守府、警备府。海军航空队编制一般大于大陆军的飞行战队。航空队虽为队级单位,因其特殊功能常直属舰队级单位而列入《海军部队最终位置》⑧。
早期航空队番号均冠以地名,七七事变后新设航空队番号使用1~40 内顺序号。1943 年始使用3~4 位数编号并按机种划分:1 3 3 为侦察机、2 3 3 为舰载战斗机、3 33 为战斗机、433 为水上机、533 为舰载轰炸机攻击机、6 33 为航母载机混合编队(用于配属任务航母) 、7 33 为轰炸机攻击机、833 为飞艇、933 为护航巡逻机、1033 为运输机。1944年7月航空队实行空地分离编制:飞行航空队番号以数字编号,基地航空队又称乙编制,番号冠以地名(中国方面舰队之华中航空队即乙编制在众多中文资料中误称华中空军司令部⑨。战争期间先后有136 个编号航空队、143 个地名航空队(包括改名、改制、撤销、二次使用、教育训练)。飞行航空队的规模可参考:1943 年7 月第1 航空舰队第301 航空队有战斗机96 架、第503 航空队有轰炸机48 架,1944 年6 月海南警备府第254 航空队有舰载战斗机24 架、舰载攻击机3 架、运输机1 架。
六、海军指挥隶属系统
海军指挥隶属系统按其演变可区分为5个时期。
1、1937年10月组建中国方面舰队至1942 年4 月计有10 大单位:
联合舰队(下辖舰队、航空舰队、南遣舰队);
中国方面舰队(下辖遣华舰队、海南警备府);
横须贺、吴、佐世保、舞鹤各镇守府;高雄、镇海、大湊、大阪各警备府。
2、1942年4月在联合舰队序列组建西南方面舰队始至1944 年底计有11 大单位:
联合舰队(下辖5 个方面舰队、机动舰队) ;
中国方面舰队(下辖遣华舰队、海南警备府);
海上护卫总司令部(下辖护卫舰队) ;
横须贺、吴、佐世保、舞鹤各镇守府;
高雄、镇海、大湊、大阪各警备府。
其间1944 年8 月9 日大本营令有关捷号作战、护航作战、反潜作战由联合舰队司令指挥海上护卫总司令部、各镇守府、各警备府部队。
3、1945年1月1日《大海令第36号》规定中国方面舰队、各镇守府、各警备府、海上护卫总司令部部队有关作战受联合舰队司令指挥(笔者按《大东亚战争全史》所记“海军曾于1945年1月决定,关于决号作战,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指挥本土方面各舰队,各镇守府及各警备府司令长官”⑩之说不对) ,形成联合舰队对所有海军部队的隶属指挥与限定指挥。
4、4月25日成立海军总队,联合舰队司令部兼海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接任原联合舰队司令任务即指挥所有海军部队,因此《大海令第36 号》授予联合舰队的限定指挥权不再适用,代之以海军总司令部对联合舰队、中国方面舰队、海上护卫总司令部、各镇守府、各警备府的隶属指挥关系。
5、5月29日大本营令西南方面舰队、东南方面舰队从联合舰队序列解除。笔者查证多种资料均未发现第10 方面舰队从联合舰队序列解除的记载(中太平洋方面舰队、东北方面舰队已于上年撤销) ,由于海军总队兼联合舰队,是否解除在指挥关系上并无实际差别,但《日本陆海军典》,记载终战时第10 方面舰队与西南方面舰队、东南方面舰队平行都隶属海军总队,本文从《日本陆海军典》,即联合舰队只辖有若干航空舰队与舰队。
自此时至终战时日本海军指挥隶属系统是:
海军总队直辖高雄警备府、镇海警备府、大湊警备府(兼第12 航空舰队) 、大阪警备府;
海军总队辖—
联合舰队:第3 、5 、10 、12 航空舰队(分驻奈良、大分、茨城、大湊),第4、6、7舰队(分驻特鲁克、吴、门司) ;
海上护卫总队:第1 护卫舰队(日本海) ;
第10 方面舰队(新加坡) :第13 航空舰队(新加坡) ,第1 、2 南遣舰队(分驻新加坡、泗水) ;
中国方面舰队(上海) :第2 遣华舰队(香港) ,海南警备府;
东南方面舰队(拉包尔) :第11 航空舰队(拉包尔) ,第8 舰队(布干维尔岛) ;
西南方面舰队(吕宋岛) :第3 南遣舰队(吕宋岛) ;
横须贺镇守府;
吴镇守府;
舞鹤镇守府(兼第1 护卫舰队) ;
佐世保镇守府。
总计1 个联合舰队、4 个方面舰队、4 个编号舰队、6 个航空舰队、3 个南遣舰队、1 个遣华舰队、1个护卫舰队、4 个镇守府、5 个警备府,包括10 个航空战队与2 个联合航空队(含44 个编号航空队、72个地名航空队) 、6 个战队、2 个潜水战队、9 个特攻战队、7 个根据地队与22 个特别根据地队,以及上海特别陆战队。
七、陆海军协同
天皇作为日本陆海军统帅并不能直接决策、指挥,因此日军大本营没有事实上的主席,连带产生的难题是陆海军协同必须每事磋商订立规则,较大范围的统一指挥尤其困难。
陆海军协同类型之一:
陆海军混合编组与统一指挥—如1944年初美军迫近中太平洋,在此组建陆军第31 军,其部队散布各海岛。令第31 军编入联合舰队司令(实为中太平洋方面舰队司令)
指挥下,各岛屿由驻地先任职的指挥官统一指挥所有地面部队。一年后中太平洋已不是主战场,海军在此几乎没有机动兵力,改为第4 舰队受第31 军指挥直至终战,这也是第4 舰队孤悬海外却一直留在联合舰队序列的原因(《大东亚战争全史》称“在中部太平洋方面??负责各小岛屿之全般指挥的第4舰队司令长官小林仁中将,驻屯特鲁克岛??”lv ,所说不确。另外第4 舰队司令也应是原忠一,小林仁是原忠一的前任已于1944 年2 月因“海军丁事件”—特鲁克遭空袭损失惨重—被追责去职,在军令部待命后退出现役。) 又如1944 年7 月24 日根据《大海令第31 号》陆军第8 飞行师团编入第2 航空舰队指挥,至10 月23 日下令解除。
陆海军协同类型之二:
陆海军之间的限定指挥———1945年6月大本营判断美军将进攻台湾,20日下令高雄警备府有关作战受陆军第10方面军指挥。2月5日成立第10方面舰队编入联合舰队,同时规定有关陆上防卫第10 方面舰队受南方军指挥。各海军地区的陆上防卫本由各镇守府、警备府负责,但本土决战时规定有关作战受陆军第1 、第2 总军指挥。
陆海军协同类型之三:
更多的陆海军协同方式是订立具体协定,如1944 年9 月28 日大本营发布莱特岛反登陆作战陆海军中央协定。陆海军在没有协同关系时,即便驻在同一地区也非常隔膜。1945年8月芷江洽降代表、中国派遣军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对于中国方面要求冈村宁次负责所有日军投降事宜时称:“ ??中国境内驻扎的海军各部队,亦在冈村总司令官的隶属以外,因此作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对此无指挥的权限”,强调日军统帅权限极严格若没有大本营命令绝对不能越权。由于两军无协作关系今井也不了解海军的情况:“驻屯在中国境内的日本海军兵力虽不详知,但想象大约在4 万人左右”lx ,这与实际的兵力6. 37万相差甚大。
八、海战序列
太平洋战争开战初的第1 、2 、6 舰队与第1 航空舰队都是专业舰种编队,中途岛作战之后所有的方面舰队、大多数舰队、多数战队都是有任务倾向(包括地域作战、机动作战) 的混合编制,投入海上战斗的通常就是舰队、战队本身或其主要部分。此种方式带来的问题是编制异动频繁,战队一级单位反复组建、撤销,大型舰艇屡次变更隶属关系。
投入海上战斗的舰队级及以上作战编组称某某部队,主官称指挥官。考察日本资料知1942年8月第2 次所罗门作战的机动部队指挥官就是第3舰队司令,称美军为第61 机动部队即弗莱彻第61 特混舰队,即“机动部队”对应于特混舰队(taskforce) 。舰队级以下的作战编组就是战队或队,对应于特混大队(task group) 或分队(task unit) 。一些资料常将日本海军第1机动舰队与第1机动部队互称,显然是对作战序列与平时序列的混淆。“部队”之称不限于一场战斗,为执行一定时期任务者也称部队,如太平洋战争开战初的南方部队。1942年8月联合舰队令由第4、8舰队与第11航空舰队编成东南方面部队,12 月大本营令成立地域性的东南方面舰队但未包括第4 舰队。以下以实际战例说明海上作战序列:
1、中途岛作战的第1机动部队即第1航空舰队(机动作战) ,主力部队即联合舰队主队,攻略(中途岛) 部队即第2 舰队,警戒部队即第1 舰队,另有阿留申作战部队即第5 舰队。
2、1944年10月莱特湾作战,机动部队即第1 机动舰队主力第3 舰队,第1 游击部队即第2 舰队,第1 游击部队第3 夜战部队即第2 舰队第2 战队,第2 游击部队即第5 舰队。
3、1942年5月珊瑚海作战的南洋部队即第4 舰队,美军是第17 特混舰队。
4、1943年3月科曼多尔作战第5舰队司令亲率第21战队,美军是第16. 6 特混大队。
5、1943年7月库拉湾作战即以第3 水雷战队参战,美军是第36. 1 特混大队。
九、海军兵员与舰艇、飞机数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日本海军兵员约32万。终战时全部兵员为720 万其中海军170 万。终战时驻海外350 万其中海军40 万,分别是中国方面舰队6. 37 万、西南方面舰队5. 81 万、东南方面舰队4.76 万、第10方面舰队11.94 万、第4舰队3万、镇海警备府2.94 万、高雄警备府5.65 万 。
自七七事变始日本海军官兵战死约41万,约占日军战死总数的五分之一,但战死海军将官(不包括追晋) 达60 人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二。终战时担任实职的海军大将只有海军大臣、军令部长与军需大臣三人,而陆军大将仅在海外战场任总军司令、方面军司令的就有12人。
太平洋战争初期联合舰队阵容是:
联合舰队主队,率第1 舰队担任本土近海防卫,辖第3 、11 航空战队、第1 、2 、3 、6 、9 、24 战队、第1 、3 鱼雷战队;
第2 舰队,以重巡洋舰为主,辖第4 、5 、7 、8 战队,第2 、4 鱼雷战队;
第3 舰队,担任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作战,辖第16 、17 战队,第5 鱼雷战队,第6 潜水战队,第12 航空战队,第1 、2 、32 根据地队;
第4 舰队,担任南洋作战,辖第18 、19 战队,第6 鱼雷战队,第7 潜水战队,第3 - 6 根据地队;
第5 舰队,担任北方作战,辖第21 、22 战队,第7 根据地队;
第6 舰队,担任全般作战,辖第1 、2 、3 潜水战队;
第1 航空舰队,为航母机动部队担任全般作战,辖第1 、2 、4 、5 航空战队;
第11 航空舰队,担任全般作战,辖陆基第21 、22 、23 航空战队;
南遣舰队,担任法属印度支那、马来作战,辖第4 、5 潜水战队第9 、11 根据地队。
日本海军主要作战舰艇先后有12艘战列舰、19艘航空母舰、5艘护航航空母舰、18
艘重巡洋舰、22 艘轻巡洋舰、174 艘驱逐舰、190 艘潜水艇。终战时尚能作战的舰艇仅1 艘航空母舰、2 艘轻巡洋舰、30 艘驱逐舰、12 艘潜水艇。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海军有1469 架陆基飞机、730 架舰载机,作战中损失飞机26285 架。终战时飞机保有量3000 多架(不含樱花、橘花、藤花型特攻机) ,但燃料、飞行员极缺。
注释:
①⑦⑩vlly服部卓四郎《: 大东亚战争全史》,第 4 册 , (台北)军事译粹社 1978 年版 ,第 382 页、第 382 页、第 129
页、第381 页、第382 页。
②日本防卫厅编 ,天津市政协译《: 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第 2 卷 2 分册 ,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第 93 页。
③⑧《日本陆海军事典:海军部队最终位置》。http :/ /
homepagel. nif ty. com/ kitabatake/ rikukaiguntop. html
④lwlx徐万君《: 芷江 ———抗日战争胜利的见证》,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141 页、第 143 页、第 130 页、第
131 页。
⑤郭汝瑰等《: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第 1420 页。
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军事历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1525 页。
⑨武月星《: 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13页。
(责任编辑 魏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