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乡!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个人资料
老生常谈1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连记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2014-05-02 17:37:04) 下一个


大连记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大连民间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发展愈来愈快,文化生活愈来愈丰富,很多更具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的民间游戏无声的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作为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这两种时代交汇的经历者,我觉得似乎有责任通过文字把那些曾经给很多人带来童年快乐的游戏记录下来。这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记录,我以为这些大连民间游戏应属于大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亦希望这些游戏能够继续传承,我以为这些古老的游戏对于今天的孩子依然适合,特别是对于所言倡导的“德智体美”更有益处。谨以此文,暂作试蟹。

老大连中山广场照片


  一、 打野卯(打原卯、打乙卯)

  这是记忆中小时候玩过的第一个集体项目的游戏。因为流传原因,有三种不同发音“打野卯”、“打原卯”、“打乙卯”。我思索与考证断定这是殖民时期由日本人带进来的棒球演化而来的。据一位“清流一叶”大姐的记录,棒球是在1907年的时候传到大连,当时大连地区的棒球运动非常普及,水平也很高。但是作为被殖民者,我们是没有机会参与这项运动的;所以经过我们的改动,逐渐演变成了大连民间游戏

我模糊记得小时候,一群孩子事先会由两个稍大些的带领分成攻与守两帮。游戏之前,我们会捡一些砖头摆出四至五个垒位,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砖头,就用白颜色的滑石或者红颜色的砖头块在地上画出本垒和其他垒位。打野卯也有投球手,大连民间叫法是“喂球的”,而且喂球手所投的球必须高过手臂,否则算是坏球重新再发。如果守方接住击打出的球,那么击球者就算死掉,重新更换击球手。打野卯不需要棒球杆,很多的规则基本与棒球一致。不过今天这种游戏在路边很难看到了。至少我见证,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种游戏还在流行。


附咨询资料
(1)“原卯”的意思 是棒球的本垒的意思,“原 ”是“本”的意思。
(2) “乙卯”中文是农历年,乙卯日语发音应该是 “imo”,地瓜的意思。“乙 ”是第二“垒 ”。我们现在用的化学名称“甲醇”、“ 乙醇 ”都是从日本国传过来的。日本过去根据我国的天干地支来做序数词的。
(3)“野卯”是“在远垒”, 日本现在也不用了,这是“昭和年代”的日本极右词汇。那个时候日本社会不允许用英文的外来语 ,如,“radio”得用汉字“收音机”。
   

  二、打原卯

  在我和一些朋友讨论的时候,大家因为发音的问题有很多争执。不过那恰恰证明了流传的久远。打原卯也是一个集体项目的游戏。80年代的小学体育课上经常看到这种游戏,目前依然存在。基本玩法是一群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攻方、一组是守方。守方一般都要站到时先画好的圈子或者方格子里,攻方则围在周围。攻方进攻的工具可以是“排球”或者“小皮球”和“毽子”。攻方会用进攻工具投掷守方,如果守方接住就算得分,得到“一卯”,将来可以救一个人,如果被击中,则算死掉,攻方成功。守方如果全都牺牲,就会更换攻守。记得小时候体育课上,无论是男孩女孩最喜欢这种游戏。这游戏有它存在的必然与理由,简单易懂,紧张刺激是最重要的理由.


  三、 踢捆

“踢捆”是我们小时候非常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两个人就可以玩这种对抗性游戏。玩的时候一般是要用“顶杠锤”(其他地方是“石头剪子布”,大连地区是“包袱、锤子、剪子”)的方式来决定攻守。踢捆用的工具是布制的毽子。游戏玩法简单如下:攻方站在圈内,守方站在圈外几步远。攻方用脚把毽子踢远,如果守方接住,就算攻杀对方,攻守交换位置;如果守方没接住,就要在毽子停住的地方进攻攻方。如果守方掷过来的毽子被攻方接住,他就可以使劲往远处扔;或看准了在毽子没落地的时候(毽子不动之前),把毽子踢远。这两种办法都是攻方得分的机会。得分起点是“五脚”,也就是毽子离圈子的距离需守方用脚来丈量,不足五脚算攻方失败。统计得分也比较有趣儿,十个算“一卯”,以此类推。当然事先也规定好几卯可以救人。

因为没有裁判,玩这种游戏有时候也会发生争执。守方投过来毽子有时很难看清落地时的静与动。这是关系到攻守转换和胜负的。所以孩子们的胜负心驱使,不免要吵了起来。这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友谊,恰恰证明了游戏的精彩。踢捆不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体质,还可以提高应变能力,是一个值得大力推介的游戏。


  四、打玻璃球(弹)与与“赢瓶盖”

打玻璃球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打玻璃球有很多玩法,其中最常见的玩法类似台球,用母球打子球。事先,要用滑石在地上画出一条界线作为击球的地方,再画一个“井田”叫做过“锅儿”,里面放满子球;只要用母球把“井田”里的子球击出便可以得到子球。如果母球打击子球的时候停落在锅内,那叫“蹲锅”,就要把刚刚击出的的子球都放回锅内。这种玩法两个人就可以玩。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玩法有点类似高尔夫球,即事先要在一空地上挖出几个洞,有点像关口的意思;只有过了关,按照大连话“成虎”了才可以进攻对方,而且多是以静制动等待最佳的距离进攻。那时候很多母球都是使用“黑玛丽”,“黑玛丽”要比其他的稍大些,便于大拇指发力。我的侄子是一个90后,也见过他小时候玩过玻璃球,但是那种一群孩子蹲在地上互相赢玻璃球的游戏很难看到了。也许是时代进步了,但是这么好的游戏实在不应被丢弃。就像当初我们放弃连环画,而国外把它发展成动漫,实属悲哀。当我们再继续拾起的时候,我们已经落在别人的后面。

我四五岁的时候,条件要更差些,亦很少看到玻璃球。我记得一些比我大的孩子玩的是“赢瓶盖”的游戏。这种游戏有点像我所描述的第一种打玻璃球玩法。虽然我们那时候条件没有现在孩子好,但是我们自我开发的快乐要比现在孩子幸福很多。现在的孩子有些人类的功能似乎退化了。那时候资源利用要比现在好,很多是多次利用。现在技术发达了,人也逐渐奢侈了,资源浪费也日益严重。我记得我哥哥就曾经把药瓶盖留起来,偷偷把蜡烛融化到盖里填实做成母盖。而大人们喝酒扔掉的铁瓶盖,则被我们捡到攒起来,变成我们的子盖。铁质的瓶盖一般都是要用锤子打扁,这样方便母盖击打。我亲眼看到哥哥赢了满满一口袋瓶盖。虽然过去多年,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幸福。


  五、“撞拐子”

  前几天看到“脚斗士”的比赛,一下就想起我们小时候的“撞拐子”。 “撞拐子”是典型的大连话。有时候琢磨大连话,味道十足。脚斗士的基本运动形式是摆出金鸡独立姿势,用单手或者双手将一条腿抱至另一条腿的膝盖以上形成拐状攻击对方,以将对方击出场外或失去平衡倒下为取胜目的。这一基本运动据考证,北方多称为“撞拐”、“斗拐”,南方多称为“斗鸡”。 据查,绝大多数中国人童年时,都有参与这个游戏的记忆,这一游戏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曾有人列举了“中国儿童十大经典游戏”,其中就有“撞拐子”。


  六、打纸牌

   我收藏烟标,现在烟标收藏属于全国十大收藏之一。在我小的时候,我看过比大的孩子,在路边打过烟纸牌。我还能记得那时候根据香烟价格贵贱以及稀少程度来定分,最便宜的一分,只要打一翻就可以赢;像“大前门”、“大生产”都属于这种低分值的。回忆这个游戏,我忽然想起了很多现在已经很少见的或者不再生产的老香烟:“古瓷”、“上海”、“紫罗兰”等。

我还玩过“打方牌”和“饺子牌”的游戏。“方牌”和“饺子牌”是用废纸叠的。那个时候的孩子动手能力要比现在的孩子强许多。我记得自己曾经叠过“飞机”、“纸船”,还有“美国军帽”。有时候不得不佩服那个时代的整体,他们留给了一个时代的快乐。

“打圆牌”是在8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来的。那时候连环画普及起来,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也红遍大江南北;路边的小摊开始售卖印有这些故事里的人物的圆牌画帖。那时候的圆牌制作的不像现在孩子们所玩的圆牌这样精美方便。我们是把买来圆牌画帖粘在硬纸壳上,晾干再用剪子剪下来。那时候胶水也少见,有时候自己使用白面打浆子。我曾经买过一张《三国演义》人物表的圆牌画帖。我记得花了2毛钱,那是我和小伙伴捡废铁卖来的钱。路边一个大哥哥看到了,就向我要过去看。我记得他看完之后同周围的朋友讲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当是时,我还没明白,后来才知道这是民间流传的“三国英雄榜”。


  七、踢毽子

  现在很少见到小孩子踢毽子了。我们那时踢毽子的真多。即使是“踢捆”也得用毽子。踢毽子最简单的是单纯比赛一次可以踢多少个来评断输赢。更巧的是,还有人可以左右脚来回倒着踢。最绝的是有人还可以把毽子踢到脑袋上,再稍低下头让毽子掉下来用脚接住接着踢。那时候的玩法太多了,每天总有人会去想更好的玩法和更刺激的玩法。


  八、推人

  我高中也玩过这种游戏。游戏倒是很简单,基本玩法需要靠“顶杠锤”,剪子赢了跨一步、锤子赢了跨两步、包袱赢了跨三步。事先商定来回路线,一般不是很远,跳出去的时候必须以金鸡独立的姿势站立;途中允许使坏儿,把对手推到。不论是谁,一旦被推倒必须从头开始。这种游戏对于我只能落在文字上了,再没机会玩了。


  九、抓布袋(攒大把)与抓石子

  一般来说抓石子少一些,在没有布袋的时候,石子就是替代品。玩抓布袋女孩子多一些。最普通的玩法就是将“母袋”抛起来,一把看能同时抓几个“子袋”;最少要抓起来一个,抓不到“子袋”算输。还有一种玩法是抓一个“子袋”放在手里接着抓,一直把所有的“子袋”都抓起来。我的手头比较慢,一直玩的不好,基本都作为看客看别人玩。

闲暇之余,还有人会用三至五个布袋在空中连续的抛接。这既展示自己的才能,也能锻炼反应能力。这种游戏确实应该继续延续。


  十、打陀螺与滚铁圈

我小时候见过我的哥哥们玩过打陀螺。陀螺一般都是木制的。鞭子比较讲究,多是用车用的废皮带分解成细细的皮带绳儿。这种皮绳儿非常带劲儿,抽打陀螺时会发出“啪啪”的清脆声。这项运动非常锻炼人的手臂力量。前几日偶尔走过广场,看到有很多老人在玩。没想到打陀螺反而是孩子玩的少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变成了健身修心的运动。

过去,大人们一修自行车就防孩子们来偷。经常有孩子偷偷拿走车圈当做铁圈去滚着玩。那时候也有自制的铁圈,没有推手,就回家把生活用的铁钩子改成推圈用的推手。现在基本看不到这种游戏了。不过还是该开发这种游戏给孩子们玩。也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更宽阔的空间。


  十一、打娘娘喝凉水(贴纸头、画小王八)

小时候,我们也玩扑克。我们玩的是“大连娘娘”。我们玩的时候,也会搞小小的恶作剧,输的一般都被罚来喝凉水,憋得大家基本都是轮着往厕所跑。再后来就换一种措施,往脸上贴纸条,经常有人满脸是花;贴满了就往胳膊上画小王八。很多大人喜欢站在旁边看一群孩子的丑,甚至有人帮着添枝加叶。过了三十年,我再也没喝过凉水了。当初一起喝凉水的小伙伴再也很难见到了。大连很大也很小。


  十二、老鹰捉小鸡

  我们那拨孩子没上过幼儿园。我们读过学前班。学前班的老师是没下乡中学生。他们带着我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那个游戏我只玩过一次,是我记忆中最懵懂的游戏。我们那个学前班后来也被叫做“抗大小学”。记得黑板上面是毛主席和华主席的画像。黑板侧面是“天天学习,好好向上”。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老鹰捉小鸡。他们把我们组织起来读书,是怕我们跑到道旁的工厂惹事,也是为了安排那些在城市里的中学生就业。


  十三、做冰车滑冰

  现在大连的冬天少雪,也比较暖。过去的冬天,我们经常会到雪地里去滑雪,若是结了冰,一些孩子就会跑回家拿些劈材,找些钉子,做成一个滑冰车。瞅着大人不注意,甚至会把生火用的铁钩子偷偷改成滑雪用的钩子。现在的孩子基本没有这种思考了。这种dry的能力应该说降低了。


  十四、“做弹弓”打鸟与改装手枪

  弹弓是我们古老的游戏工具。我们小时候会自己跑出去捡铁丝,然后用钳子把它弯成弹弓架,套上皮筋儿,做成弹弓。也有的是爬到树上,把一个粗壮的木叉掰下来,用刀剥去树皮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用刀精雕细琢,再用螺丝刀子按上自攻螺丝套上皮筋儿。这种弹弓比较讲究,也比较好用。

互相玩对打的时候,我们都是事先用废纸叠制很多子弹。若是打鸟的时候,就在地上捡石子。当然也有直接在地上捡石子打鸟的。

也有些更大的孩子会把大人丢掉的自行车链子捡起来,拿回去制作“砟子手枪”。我哥哥制作过那种手枪,现在孩子再不需要制作这种手枪了。记得为了听响儿,我们会偷偷的把火柴偷走走做砟子儿。那时候很多孩子都羡慕拥有这样的手枪。


  十五、“卡钱儿”、“吹钱儿”、“猜钱儿”

我小时候看见过比我大的孩子玩过“卡钱儿”。那时候会经常看到一群小孩手里握着一把零钱,蹲在地上“卡钱儿”。“一分”打“一分”只需要打一翻,“一分”对“二分”要打两翻,“一分五分”需要打三翻,“二分”打“五分”则需要两翻即可。几多愁来几多喜。当然赢的也很大方,会带着大家一起跑到小卖铺儿,用赢来的钱买糖分给众人。后来这种“卡钱儿”很少见到了,也许基本都是一元了,成本变高了,再加上使用投币的事越来越多。最关键就是孩子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选择的也越来越多了。

大概是在1985年以后,开始流行“吹钱儿”。就是把一堆钢镚儿放到平面上,用嘴吹翻,吹翻的就是自己赢的,没吹翻就换对手吹。这也属于民间的小赌了。

再后来纸币的“一分”、“二分”、“五分”开始出现。这时也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会有部分同学偷偷的在课堂上玩“猜钱儿”。 “猜钱儿”基本是两个人玩,每个人手里握着钱,分先后,猜两个人手里的金额总数,猜对了就是赢家,钱也就归赢家所有。当然也有溜号的时候,一旦被老师发现,那些钱就全被没收充作班费。虽如此,但依然有人屡捉屡犯。


  十六、骑驴(跳马)

  “骑驴”是大连的叫法,玩法很简单,也很有趣儿。两个人“顶杠锤”,输的一方双腿直立弯腰,赢的一方在其背后,双手一按他的双肩,从他的头前跳跃过去。据查国内其他地方这种类似游戏叫做跳马。


  十七、骑马打仗

骑马打仗是最具对抗性和战斗性的游戏。一般都是一群孩子一起玩,大家按照人数等分为两方,个子大的和力气大的一般都做战马,背着身材敏捷的孩子;骑在背上的孩子相互拽扯,只要被从马背上拉下即算输。那时候,只要一放学,我们就会组织起来跑到门口儿的沙场上去玩。沙场既安全又适合,想想这种天然的场地越来越少了。似乎不应该以发展和进步的名义剥夺人类应该拥有的自由空间。


  十八、跳皮筋

  跳皮筋是女孩子的专利。当然人手不够的时候,男孩子有时也会陪女孩玩最简单的“蹦蹦儿”。作为没玩过皮筋儿的我,虚心的请教老婆,她因为技术高经常是“烧火”。说起“烧火”,我还真忘了这地道的大连话。所谓“烧火”就是人数不等的时候,有一个人算成两组的人,一般都是水平好的人来担当。老婆告诉我她玩过很多种花样,有“数学图”、“两面翻”等,有些她也记不住了。我记得小时候看见女孩大多是一边跳一边唱:“二五二十七,二五二十八,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子开花……”。老婆给我讲的时候,也不由地唱起了一首儿时的歌:“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不怕苦不怕累,红军站在山岗上。”看着老婆的样子,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希望我们多少年流传下来的美丽的游戏不因时代进步而丢弃,毕竟它给很多人带来了快乐。


  十九、幢棍儿

  幢棍儿是一个很简单的游戏,一般是两个人玩。基本是要先堆起一个沙堆或土堆,上面插上一个棍子,两个人分别往下取土,谁将木棍弄倒谁就算输。现在的孩子体质越来越差,我想就是因为很少被父母允许碰泥土的缘故,就像老人说的“小泥孩儿才健康”。我侄子小时候也很少玩土。母亲对嫂子说:“小孩玩点土健康。”正因为这样,侄子才被允许开始玩泥巴。说实在的,小孩子应该玩玩泥土,既是天性,也是锻炼。


  二十、挑棍儿

  当我对老婆说起这个游戏的时候,她的眼睛有些大。我玩过挑棍儿。这个游戏使用的木棍儿多是吃冰棍儿剩下攒起来的。我们会把木棍儿叠在一起,然后用一根棍挑最上面的木棍;挑的时候绝对不允许碰到其他的棍儿。对于今天生活已经好的不能再好的孩子来说,这种游戏只能是传说了。


  二十一、拉树叶梗(拔根)

  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我们会把地上的落叶捡起,把枯黄的叶片掳掉,只剩下树叶梗,然后交差,两个人一起用力,比谁的叶梗更建实。现如今,很少见到这种开心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似乎都是电脑了,喜欢把自己模拟成写杀人不眨眼的英雄。似乎该改变这种趋势。


  二十二、踢铁盒捉迷藏

   我们家附近有很大的空地,那个区域平房子也很多,所以比较适合玩捉迷藏。一般都会在地上一个圈,圈里放着一个铁制的罐头盒。找人的会趴在墙上数数:“俩五一十、俩五二十……”,最后一个藏起来的孩子会跑过去一脚把铁盒踢翻。说起这些老游戏,我的妻也兴趣十足。我们至今还经常一起玩捉迷藏,不过再也不用踢铁盒了,那个纯真的年代已经消失了。


  二十三、跳绳

  跳绳是小学时候玩的最多的体育项目。跳绳我们班获得过西岗区第一名。跳绳有很多花样。集体项目可以快锻炼团队的合作经精神,单人的可以锻炼自己的手臂和腰腹,双人的比较难,需要两个人的默契配合。我们初中的时候也获得了西岗区第一名,奖品是每个人一双白球袜。现在球袜对孩子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二十四、作风车

  小时候,哥哥给我做过风车。不过他做的风车很不结实,风大的时候,纸做风车叶基本就被大风吹走,只剩下一个木棍。虽然我冻得小脸通红,还是在路边等着哥哥去找废纸。


  二十五、放风筝
  小学的时候,课外老师教我们作风筝,我们班一共做了50多个风筝。后来,我们一起跑到斯大林广场铜像后面去试验。只有魏海涛做的不起眼的小蜜蜂飞了起来,那些中看不中用的风筝全像没头苍蝇四处乱飞。想来好可笑,也很幸福。


  二十六、荡秋千和跷跷板(压撅勾)

前些日子,老婆在公园里看到了秋千。一下子就勾起了童年记忆,她就在一边慢慢的等待。过去很多公园里都有秋千,现在找一个秋千真的很难。这些古老的东西该多保留些。现在的孩子能自己玩荡秋千的真的不多了,一般都是父母带着。过去的孩子自立能力要比现在的孩子强很多。这或许就是独生个子女的优点。

目前公园里的跷跷板也很少了。我记得我们大连地区最早的老话是“压撅勾”。没用跷跷板,就会去找一块大木板,再找一个车子,把木板搪在车上,几个人就可以玩。这种自娱其乐的确越来越难看到了。看那些外来的孩子总能看到我们小时候的影子。现在的孩子连爬树的也见不到了。


  二十七、打水漂

大连地区因为有海,所以很多孩子会打水漂。我最多打出过六个水漂。那既需要力量也需要巧劲儿。这些游戏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被忽视或遗忘。今年上海去玩,又看到了很多小孩在玩,不免动心,也亲自操刀试马,仅仅能打出三个。看来体质是下降了,需要锻炼了。


  二十八、攒糖纸

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攒画片儿。我们那拨孩子,特别是女孩喜欢收藏糖纸。那时候最常见到的花花绿绿的就是糖纸。今天糖纸已不多见了,明信片明星卡片越来越多了。严格讲,这些都是攒糖纸的继续。在那个年代,糖纸就是明星片。如今糖纸已经成为热门收藏。要是看到老糖纸,那实在是一种幸福。


  二十九、丢手绢

越早的游戏,记忆越模糊;越近的游戏,记忆越清楚。忽然想起小学的时候,我们还玩过丢手帕的游戏。我还记得那个装作没事的孩子不停的跑着唱着,把手帕偷偷的放到你的肩上或身下。我因为此曾被罚唱歌。那些不会唱的孩子大多是被罚耍猴拳。


  三十、捉蛐蛐、抓马蛇子、捉蜻蜓、捞蝌蚪、捕鱼

  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太多了。有些顽皮的孩子耐不住寂寞的时候,就跑到铁路边去捉“马蛇子”和“蛐蛐儿”。有时也会
雨后跑到野地捉蜻蜓和蚂蚱。我们还曾经一起跑到劳动公园去捕小鱼、捞蝌蚪。捉的时候都是活的,带回来基本都是奄奄一息。20年前,劳动公园湖水清澈,每到夏天荷花池水面上都是硕大的洁白的荷花。20年后我再也没看到过这种荷花,她永远留在记忆中了。


后记:偶然的原因思索大连本土的“打野卯”。或正是如此勾起童年记忆,思考数日,询问诸多友人,草草寥寥,刻意完成。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带来童年的乐趣,也是我最大之幸福。
[ZTytl19340629]


更多的评论请看:
    几曾回首:大连记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几曾回首:大连记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重帖] 
    我爱我家:
大连记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难得一笑:大连记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大连专辑请看:

        1。手绘大连,我的记忆地图 -- 难以置信的回忆老大连的好文   
        2。优美散文:大连的海风   
        3。
文革时大连人的悲惨生活
        4。大连之大
        5。2013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味道》大连海鲜美食
        7。美丽的大连长海 (视频)
        8。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
        9。浪漫之都大连
        10。蓝色的大连
        11。旅大回首(1974年)

        12。《标准大连话初级教程》(一)
        13。《标准大连话初级教程》(二)
        14。《标准大连话中级教程》
        15。大连话应用实例,'笑果'不一般(一)
        16。大连话应用实例,'笑果'不一般(二)
        17。大连话应用实例,'笑果'不一般(三)
        18。《再别康桥》方言版(25种,包括大连话版)
        19。大连话六级考试
        20。用大连话哄媳妇
        21。
《用大连话哄媳妇中〉的大连话名词解释
        22。东北话四六八级考试(笑死人不偿命),长江以南,黄河以南,山海关内试试
        23。逗不死你!沈阳人自创的成语(全新搜集整理,贼多!)


        24。苏联红军进驻旅大
        25。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的历史作用
        26。东北解放苏联红军留下的历史痕迹
        27。战后旅大接收问题研究
        28。
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

        29。追忆逝去的故乡——《满洲遗产》
        30。当年承认伪“满洲国”的国家有哪些
        31。[转] 当年的满洲国竟然会是如此的发达与富裕

        32。
甲午年日军旅顺大屠杀
        33。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34。日俄战争 -- 日本成为大国
        35。日俄战争与清廷的局外中立
      
        36。三百年关东潮
         37。「闯关东」的历史与文化观
         38。 关东的江湖

         39。大连记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40。大连记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少壮军人' 的评论 :
城市大,人多,玩法就多。
少壮军人 回复 悄悄话 大连的玩法特别丰富,许多玩法都是第一次知道。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NGDANGDANG' 的评论 :
用车胎做的潜水镜是高档次的。

十五年前我在美国买了一个,虽然不是车胎做的,但差不多。我带着它捞过海虹。
DANGDANGDANG 回复 悄悄话 用车胎做的潜水镜最有技术含量,用了好几年,后来被一哥们顺走了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跳皮筋时的儿歌:二十个大字闪金光,战斗英雄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他们牺牲为人民。哆啦哾,咪啦哾,咪哾啦哾哆哆哆!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医院里有人,弄到听诊器的胶管做弹弓最令人羡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