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裴0000

书能下酒,云可赠人
个人资料
正文

雪夜读书 第十三夜 读张彻的《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

(2016-02-27 09:41:46) 下一个

读张彻《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

 
要想写好这类回顾文其实不容易,一不小心就写成了正统的历史八股文,读之如同嚼蜡。张彻显然是个文化人,写出来的东西却并不是文诌诌的死物,夹叙夹议都是建立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上的。而且因为他本人就很有才气。所以写得并不枯燥,反而是让人看了觉得很有趣味,一个个故事铺陈下来,那个时代就如画卷一样在我们眼前展开了。我也只能捡些我看得颇有趣味的东西来说说,有兴趣的自己去看原著。
 
第一感觉就是过去的老式文人,也就是接受旧式教育的比我们有文化,至少是文字的修养方面比我们强大得多。张彻的书里经常出现一些很生僻的字词,我不查字典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比方说:他谈到早期的武侠片是后来动作片的滥觞。滥觞我就没见过,只好去查字典,才懂得是源头的意思。他用字比较雅致,比如说兄弟,他用的是昆仲。经常出现一些很少用的成语:察察而明,鲁殿灵光。这都是有典故的,至少他们那个时代的文化人读古籍比我们多得多。我们现在能无障碍阅读古籍的,哪怕是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间也不能说是必备的本事,还可称是个不小的技能。可见文化传承在我们这一代,断层还不小。
 
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掌故,我也没有考据他的说法对不对,姑且就按照他的说法来吧。为什么清朝武术之道全在南方流行呢?张彻说是因为清廷禁止民间习武,这也是便于统治者管理,人人都孔武有力了,他一个外族,管起来岂不是麻烦?而南边天高皇帝远,管不到,所以广东这边倒是流行学习武术。再则,传说跟反清有关的火烧少林寺是指南少林,也就是莆田少林寺,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是相传少林五祖在少林寺被焚毁以后就逗留在南方,教授弟子,是南方流行的洪拳和咏春拳的始祖。叶问和严咏春都是少林五祖的隔代弟子,包括后来的红极一时的李小龙,因为李小龙是叶问的弟子。这也就为香港以后动作片的盛行埋下了历史基础。
 
他讲了洪拳和咏春拳的区别,洪拳刚猛,是男人练的拳法,而咏春拳的创始者是严咏春,乃一介女子,尽管这一门是夫传妻术的一发扬光大的,但是功夫还是非常斯文,属于防守自卫,绝不以蛮力抗衡,招式看起来总是很轻盈漂亮,用的都是巧劲,四两拨千斤。
 
闲扯太多,归入正题,总还是要略说说香港电影的发展史的,这个发展史还要从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以中国上海为电影中心的各类从业者渐渐转移到了香港。再此之前,香港的电影只有所谓的粤语残片,我感觉可能有点儿像后来台湾搞的所谓乡土电影。这些粤语残片因为资金人才匮乏,大部分粗制滥造。之后国语片南下,略去前期细节不提,此时最重要的几位导演是:李翰祥,胡金铨,张彻。而风靡一时的电影都是黄梅调,譬如我还略有印象的,李翰祥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时的一个风气是:只重女演员,男演员都沦为配角,男主角都是由女人来反串,其中最著名的是扮演梁山伯的台湾女演员:凌波,风靡程度据说是万人空巷。
 
接下来就是以张彻为代表的,开启了一代阳刚的古装武侠剧,这影响到香港几十年里都是男演员唱主角。说起张彻,的确多才多艺,大家可能不记得他导的台湾早期电影《阿里山风云》,但是一定记得传唱颇广的《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就是张彻作的曲,当时电影的男主角之一邓禹平写的词。说起来也有意思得很,当时的演员们素质还是很高的,这位邓禹平本身就是一位诗人。而张彻则是香港的电影评论人石琪说,把香港的动作片从世界最坏拍到世界最好。虽然我们可能对他导的片子多没有什么印象,但他一生中导了九十三部片子,当时也是炙手可热的大导演,甚至被人称为当时电影界的一代枭雄。古装武侠片时代,最有名的几位男演员是:王羽,姜大卫,狄龙,李小龙,陈观泰,傅声。这个王羽一直都喜欢打架,之后留在台湾更是成了黑社会的老大,终于将打打杀杀进行到底。姜大卫我们在香港电视剧里见过他不少次,谁能知道他当时的火爆程度呢?还有傅声,绝对的富二代,爱飙车,长得英俊高大又多金,出名特别早,二十出头的样子,跟张彻情同父子。他和甄妮一见钟情,之后又陷入和恬妞的一段苦恋,最后还是甄妮女王范抢得美男,据说结婚当日,傅声痛哭,而甄妮得意洋洋地伸出右手,意指傅声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谁料七年后,傅声车祸去世,留下甄妮孤独度日。几年后,甄妮用亡夫曾经冷冻的精子受孕,生下傅声的女儿。而她自己虽然男友不断,却始终未婚。大约内心觉得永远是傅声最好罢。。
 
再之后就是许冠文的粤语喜剧片。我一直有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香港电影一直以来就是粤语电影,其实不然,早期都是国语片,直到70年代,许冠文带起的喜剧片,才将香港电影彻底粤语化。他本人除了是明星,同时也是监制和导演,幕前幕后都来得,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他的喜剧里无厘头的东西并不多,人称冷面笑匠。他的兄弟许冠杰我们可能听得更多些,听过他的歌的人不在少数。
 
再后来就是成龙,洪金宝为先锋的英雄片,这个时代是徐克,吴宇森的。标志性电影是:英雄本色。
 
而贯穿整个香港电影史的,是邵逸夫跟皺文怀也就是邵氏跟嘉禾的恩怨情仇。我想,个中精彩不输于任何大片。具体的故事也就不说了,只是说一说给我印象深刻的这两个人。张彻说,一个人如果过分注重细节,格局一般就不会很大,但邵逸夫是个特例。邵逸夫是个特别勤奋的人,这里的勤奋是指对工作。他从早上忙到晚上,事无巨细,喜欢事情全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他上班乘劳斯莱斯,并不是因为要摆阔,而是这种车改装成办公室会很方便,而且办公的时候,震动会比较小。这也就导致了他不可能真的与自己的手下分权或者分利益,因为所有的投资都是邵氏自己的,亏损自己负担,那么盈利当然也就自己独得。但是当时的电影行业,利润巨大,而他手下有一个非常能干的人物,这就是皺文怀。据张彻回忆,皺文怀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受过高等教育,新闻系毕业。在邵氏兄弟影业管理层多年,几乎就是邵逸夫一人之下,邵氏万人之上的一个人物。他的特点就是不拘小节,工作绝对谈不上勤奋,经常迟到。但是他这个人果敢,敏锐,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小事又非常善于放权。他和邵氏的矛盾,表面上看是独立制片人和工厂制制作之间的矛盾,实则是当时各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大势的总和。皺文怀在邵氏的地位可以用功高震主来形容,所以他跟邵逸夫的关系非常微妙,邵逸夫采用的方式是咱们中国古代帝王们最擅用的权谋之策:权大位贱,给的头衔不大,但是权利很大,这也是对有本事的人的一种钳制。而且,皺文怀所倡导的独立制片人制,等于就是要分电影行业里的巨额利润的一杯羹,邵逸夫是不同意的。所以皺文怀带着他的一帮手下,另立门户,成立了赫赫有名的嘉禾影业,跟邵氏分庭抗争。就是这个皺文怀,成功地将李小龙收归旗下,并且凭李小龙的各类功夫片大翻身,解除了邵氏要慢慢耗死他的困境。
 
曾经跟邵氏嘉禾形成三足鼎立的还有一个传奇人物,那就是潘文迪。这人如果不熟的话,那就再说一个大家熟的:杨紫琼。他是杨紫琼的前夫,一手捧红了杨紫琼。这人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进军电影业纯属玩票,当时才二十几岁,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没有谁真的对他很认真。他创办了德宝电影公司,似乎专门就是为了泡女明星,绯闻传得轰轰烈烈,活像一个纨绔子弟。之后的一系列举措让他的对手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成绩斐然之后,人家放弃电影业,转而开展他的更大的国际贸易事业去了。这时候其他人才回过神来,原来这位不光是玩票,等于电影业帮他做足了广告,打足了知名度,不光没花钱,还赚了钱。这份心机,这份策略实在跟他的年纪不相称。
 
这一个小小的香港,若干年的风云变幻活像一部电影,每个角色都那么鲜活,情节都那么跌宕起伏。所以说,人类的想象力高不过生活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cxyz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杂文。 为什么不写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