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的小孩

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张白纸,该画啥?如何画?
个人资料
XQQ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走访鲍勃迪伦的故乡—希宾

(2016-11-27 08:17:06) 下一个

我几乎放弃了走访鲍勃迪伦故乡希宾(Hibbing, MN)的念头。

这倒不是因为我的一位同是生长在希宾的同事Katie的反复告诫,“那地方不值得去,要开4小时车呢”,而是出于对迪伦在接受诺奖过程中表现出的傲慢和无理的一种失望。他忽而以“这一荣誉使自己感到难以言语”来搪塞对诺基金会的持久沉默,忽而绕着圈子地推脱,“有安排,不去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典礼了",好矫情。

对于迪伦的特立独行,桀骜不驯,我们也大可以用“性格魅力”来诠释,或者说,这就是酷和牛。“如果他做些别的什么,那他就不是迪伦” 谁这么说的?好吧,虽然他不屑于搭理世俗的我们,也不该防碍我们以普通而宽容的心态,去造访一颗孤傲神秘之星升起的地方。

迎着初冬的第一场飞雪,我们从明尼阿波利斯出发,一路向北,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拥有16,000人的小镇希宾。

迪伦一家为何在他6岁那年,离开有40万人口的,毗邻五大湖之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的Duluth,迁往似乎与世隔绝的这块小地方呢?希宾的人们是如何在这个他恨不得早早离开的角落里生息的呢?

对于这些疑惑,我早已胸有成竹,这自然得归功于Katie事先对我的“科普“,也可以从Hibbing街头的广告上略晓一二,“We’re Ore and More”。

希宾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铁矿Hull-Rust-Mahoning Open Pit Iron Mine所在之地。1887年,一位踏上美洲新大陆的德裔探矿家希宾,首先在这僻远的丘岭地带发现了无比丰富的铁矿储藏。从此,来自欧洲的移民们纷至沓来,一个新型的矿产工业在这里蓬勃诞生,应运而起的还有它的附属城市希宾。鼎盛时期的希宾铁矿为一战和二战中的美国提供了1/4的钢铁用量。

明尼苏达州之Grand Canyon (宽:1.5 mine;长:3.5 mile;深:500 feet)

123年前这里开工了,从这儿挖掘出的矿石要比挖巴拿马运河还多呢。

在男人们走上前线后,矿山出现了女工。

一位溜狗老人告诉我们,在反倾销的风潮下,失业一年多的工人正陆续返回矿山。当然,这就意味着地球另一面的中国,将不能再将廉价钢材运到美国。我看了看我的手心,又看了看手背,不得不承认,世上之事, 难以双赢。

迪伦的犹太裔外祖父母正是那浩浩荡荡的移民潮中的一员,迪伦的父亲因罹患小儿麻痹,于1947年居家从Duluth搬回希宾,以开店为业。而二战后的希宾矿业,因过度的开采,慢慢地走向它的衰落时期。迪伦有时说希宾是“衰亡的小镇”,有时又说这里是“不错的老镇”,可能就是这层意思。

写到这儿,我不免走走题,唏嘘一番。Katie告诉我,希宾其实从来就是与外面的世界息息相关的。一旦市场上的钢铁需求上升,小镇就会一派亢奋, 她的同学十年前暑期打工时,就能挣到$20/小时了;反之,小镇就垂头丧气,无精打采。Katie和姐姐都告别家乡,到都市谋生,一年也懒得回家几回。此外,其他矛盾也从未停歇过: 比如,当中国商人把目光瞄上这里的矿产时,双方的合作并不顺利;印第安人也频繁地抗议矿业集团,因为水源的污染会影响野稻米的质量单一经济的悲喜剧在希宾不停顿地轮回上演。

说到我们的生活在中产阶级的主人公迪伦,他不需要当红脖子,他酷爱音乐,并且有超人的音乐天赋童年的迪伦天天趴在收音机前,一遍遍地听着广播里播放的蓝调和乡村歌曲;10岁时的他,就已经自学了吉它、钢琴、口琴等乐器,并开始对摇滚着魔;高中的迪伦组织了自己的乐队“金弦”(The Golden Chords),和好友翻唱摇滚偶像Little Richard和Elvis Presley的歌曲。

以鲍勃·迪伦命名的街道

迪伦曾经的家

Katie在揶揄迪伦住所的颜色时,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Katie姐姐的一位 颇有艺术才分的童鞋,在迪伦家的车门上画了专辑«Blood on the track»的插图。尽管我们此行并未见到这个即兴作品,我还是在网上查到了车房门被涂鸦的样子

迪伦家斜对面,是一所很恢宏的教堂。恰逢周日,三三两两的人们踏着新雪去礼拜。

挨着教堂,便是镇上最豪华建筑迪伦就读过的希宾中学了。

希宾中学被列为美国国家级文化遗产。这个偏远小镇的校舍美仑美焕,足以让全美大部分的都市学校汗颜。在采矿工业繁荣的1923年,矿业大佬们斥资四百万美元,为因开矿而搬迁的当地居民和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大军,打造了这座优雅古典的学校。因为学校所有的门把都是镀金的,人们又称其为“the school with the golden door knobs,” 

校门外的告示牌上,写着“祝贺1959 级毕业生Robert Zimmerman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迪伦在明大读书时, 因喜爱Dylan Thomas的诗集,把自己的姓Zimmerman改为迪伦,够任性

中学最动人之处是那座能容纳1800人的富丽堂皇的礼堂,它被喻为“castle in the woods”。就在眼前的这个舞台上,迪伦曾经高歌一曲«Rock and Roll Is Here to Stay»,然而因为过于吵闹,校长撤走了他手里的麦克风。

吊灯的玻璃来自比利时

精美典雅的一角

在这里,我们刚好赶上了一场音乐会。我一面听着当地音乐家们的深情演奏,一面脑海里浮现着这样一个画面——年轻的迪伦抱着木吉他,套着口琴架,站在麦克风前专注地演唱……

图书馆外有一个各国玩偶收藏柜,瞧那两个中国娃娃,元芳,你怎么看?

学校象征之蓝色铁锚

1959年高中毕业后,迪伦考进了明尼苏达大学。一年之后,他弃学离家去追逐他的诗和远方……他在自传中写道:“最后,到了我该离开明尼阿波利斯的时候了。像希宾一样,双子城已经变得有点狭小了,在这里你能做的只有那么多。这里的民谣界太过封闭,我开始觉得这个城市像个泥塘。我想去的地方是纽约……”

在希宾清冷萧瑟的街道上,我们漫无目标地行驶。我们见到了模仿费城独立厅的市政厅,它傲然地挺立在碧天白雪之间,见证着百年来小镇的几度兴衰。

希宾还是灰狗(Greyhound)长途巴士的发源地。我虽然没有亲身坐过灰狗,但在国内读英文时就久闻大名。1914年,为了运送上下班的矿工,灰狗闪亮登场了。它的红白蓝三色,象征着人们心目中的美国之梦。灰狗巴士博物馆冬天停展,我们吃了闭门羹

今天的希宾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镇,但它曾经是一个凝聚梦想的辉煌的地方,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一个梦;人们离开这里,也是为了一个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ilverbug' 的评论 : 非常同意你的意见。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语文课' 的评论 : 很高兴在网上结识明州朋友
silverbug 回复 悄悄话 迪伦老矣,往昔的酷劲已经不在。此次诺奖文学奖颁给他,意义深远,他不能多说上几句很是令人遗憾,这个与形式无关,我觉得老头子还是太谦虚了。
谢谢你的介绍。
语文课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我前一个评论被跳了出来。

对,明大的矿冶系也是因为希宾的公司的需要而起来的。现在矿冶系已经合并到了地质系里了。
语文课 回复 悄悄话 对,说实话,明大的矿冶xi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语文课' 的评论 : 请教专家。我在矿前看到这样一段话,“U of Minnesota researchers developed a process to extract the low-grade ore, called taconite" 。这是否你所说的洗矿?
语文课 回复 悄悄话 三十多年前我在明大矿冶系的时候,就去过希宾参观他们的洗矿车间。只是那时候不知道迪伦,更不知道他是在哪儿出生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