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评论到观察

(2012-05-31 13:07:21) 下一个


就像我三十郎当岁的年纪,回忆未免是件过早的事儿;而回忆《新闻观察》短短一年的历程,我感觉仿佛当年在校园凭吊漫天飘落的樱花。凋落了,但是曾经璀璨地盛开过。

还记得第一份彩报从印刷车间的轮转机上滚动的情景,那种油墨的清香令我终生难忘。之后是简单的庆祝,仔细地把八个版面贴满墙壁。从标题到文字,到配图,到结构,到报头,评头论足,有点沾沾自喜,有点心怀忐忑。再之后,打着面的与夏利,沿着二环跑地铁,该送的都送了,不看的还是不看。再之后,东官房有栋楼的三层充满了年轻人的争吵,有人面红耳赤,有人老谋深算。好在,东官房旁边还有个什刹海,什刹海旁边还有个帅府。我们终于在这里得出了许多结论。其中的一个是:向读者大爷鞠躬。

因为年轻,所以就有些理想。但报纸究竟是不是合适的土壤,能栽种理想的红高粱?首先是理想与商业打架;之后是发球老不准,本来想擦擦边儿,却往往一不留神发到台中央,被人扣个正着。于是两位年轻的领导不得不常常写点另类文学。

不是边走边唱,而是边走边撤。改了名儿了,改了版了,减了版了,走了人了。从评论到观察,从八版到四版,从活蹦乱跳到锋芒毕消。一盘注定结局的棋,一个未完成的报业梦。好在,坚持了一年,而不是某些人预测和期望的三个月。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闻观察》是在京城报业中进行一种拓荒性的工作。新闻圈中真正有眼光的人已经认识到她潜在的能量。在浮华四起、生活类报刊烽烟弥漫之时,一份有远见的、解释性的、独立思考的报纸肯定有她存在的价值与市场。《新闻观察》的终结,只能有两种解释:生不逢时,或者生错了地方。

璀璨过,但毕竟凋谢了。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领着农大 10 多个学生兵分几路分发《每周评论》。天黑了,劳累一天的同学们回到报社附近的一个小饭馆,我拿着 130 元钱给 10 多个人点菜。上来一个,立马底朝天。我只好给大家许愿:明年的这个时候……

此刻,在多伦多清凉的夜中,我向《新闻观察》作最后的道别。

(1999/12 - Toronto)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