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驴十八

破帽遮颜过闹市,管他冬夏与春秋。
个人资料
FarewellDonkey1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退休经济学与经济学退休 (中)

(2023-06-06 09:34:04) 下一个

 

每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财富洗牌。年轻的时候我们并不太在意,有时还隐约期盼是否能有机遇。但退休后就不一样了。你不再抓(补)牌,并且已经叫过牌打到最后几张。这时突然被换了牌,期待的惊喜或惊吓哪个可能大呢?若是手上的牌变成泡泡一个个破掉,那就该算惊魂吧。

我们有记忆的第一次市场经济危机,是70年到71年。但那一次还是(也是最后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从那以后,美国的所有经济波动,都体现为金融危机(包括世纪初的IT泡沫)。没有人对此惊奇过吗?

四十年前在中国,有个口号叫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当时经济学界有个共识:越是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似乎是一条必由之路。后来我们慢慢理解了,因为我们盯着的,其实是些特例。特别是美国。一个国家经济稳定,至少要保证物质供应,产业结构要相对平衡。除非你印的钞票可以无碍地在全世界购买。美国的模式,其他国家去模仿是有毒的。日本曾经以为自己会成为美国第二。但经广场协议后三十多年经济停滞。而同期美国工业生产年年萎缩,美元与黄金脱钩,政府赤字年年扩大。可美国人民的收入、生活水平却仍然年年提高呢?那是因为全球化后的世界,只容得下一个金融帝国,独家发行世界货币。

美国携二战胜果,经济量一度占世界的40%,最大的生产国和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美圆成为世界货币是顺理成章的。除了上述条件,还有两条:一是美国的货币发行量要符合世界经济的需求;二是自身经济总量要足够大,才能吸收和消化通过美圆传导回来的,全球政治经济动荡。否则墨尔本的蝴蝶扇动翅膀,密西西比河就会发洪水。无奈五十年过去,当初让美圆成为世界货币并得利的条件,一个一个开始失效了。

那些宣扬美国可以尽情印纸币,就能从全世界收税的言论,其实是过激的情绪化的。任何收益都是有成本的,高收益还有特别的成瘾性。为了维持这个信用体系,美国其实将自己的国民经济和财政都抵押出去了。发行世界货币收益与维护成本有个比例,如果这个比例能保持不变,那就是躺着赚。但是,在两种情况下,其一是货币发行量过大,其二是自身实体经济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下降时,这个维护成本就会迅速增大,利润率就会越来越小。

美国为了维护美圆的世界货币地位,付出的最大代价,并不是什么维持军事力量,不得不干预世界上所有热点的支出。而是一种隐形成本:国民经济金融化,其硬币的另一面就是实体产业空洞化。我们早就知道知道美圆发行过多了。货币发行不是一次性消费掉的;货币是流动的。作为唯一的世界货币,各国政府都或多或少持有美圆。但我相信这其中没有一块钱是专门为了购买明年的好莱坞肥皂剧而储备。各国要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粮食、钢铁、石油、飞机、芯片等等。。。

如果这庞大的海外美圆一齐倒流寻求兑现,美国当今是没有能力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物品的。这个事实本身就足以造成信用恐慌。这就需要一个缓冲,金融市场便是满足这种需求的蓄水池。从而造就了美国这个巨无霸的金融中心。中日两国数万亿的外汇储备就在这个金融市场里,其中各持美国债万亿以上。任何水池或水库的蓄水量是有上限的,接近溢坝时就会恐慌。波浪滔天。为什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这种明显属欺诈并滋长犯罪的的交易,会被美国政府与金融监管纵容?就是为了用以增加这个金融市场的库容量,救急。

金融本来就是杠杆一类的工具,天然有波动放大效应。而任何东西,接近自身极限时,特别不稳定。这是我们理解今后十年美国政经走向的关键。现在美国的金融保险业大约占GDP的8%;但其行业利润占全私人部门总利润的1/3到1/4。这是个极强的市场信号。吸引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但这还只是冰山水面上的部分。真正恐怖之处在于,透过层层叠加的设计和控制,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甚至整个社会,都相当彻底地金融化了。

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农业,尽管仅占GDP的1%。芝加哥市场上的合约交易,动辄上亿蒲式耳。假设突然非洲出现大饥荒,要调一船小麦去赈灾,恐怕很难。因为这些交易,大部分只交付“价格”,并不交付麦粒。即使那些交付实物的合同,农民究竟种不种、种多少,不是因为有人要吃面包,而是取决于这“价格”。而交易者只认价格,至于这麦子是美国农民种的,还是津巴布韦农民种的,没有任何区别。津巴布韦是否有饥荒,也不改变什么。因为灾民没有购买力,也就不影响价格。

当然,最终还是要吃面包,灾民也是会救济的。这些信号会辗转传递到市场,却已被这些金融及衍生构架扭曲和放大,生产方并接受不到真实的需求信息。这里可见即使是农业这种最传统的产业,在今天的美国也被高度金融化。而金融化的后果就是价格剧烈震荡,生产方不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分享不到应有的利润。

美国发明的并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中央银行制度,将货币发行与国家财政相对分开,是个先进的制度。却也埋下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的祸根,并且将国家财政彻底金融化了。尤其是对美国和美联储来说,冲突和处理难度要比其他国家大得多。美联储既要维护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另一面又要照顾国内经济和财政的健康,已经是一个日益不可能的任务。当下沸沸扬扬的去美元化,并不是出于反对霸权什么的政治原因。而是不满于美国国内的经济波动与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通过美元而波及世界,增加了持有与使用美元的风险。

我并不是说今天就有能替代的新世界货币出现。但今后三十年,美元会剧烈波动。因为想要维持美元的稳定,美国国内需要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最终是不得不放弃这种努力的。现在正是最尴尬的时期。一方面,美元发行过多,美国实体经济的体量不足以支撑,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量还是世界最大,风吹草动足以影响全球。打个比方:就像放风筝,风筝过大,而人的体重力量不足。结果就是风筝不能流畅地飞,人也控制不了。只会跌跌撞撞地互相拖着。。。

总结一下,就是今天的美国,全部经济社会政治财政,都高度金融化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既是因又是果。而且因此将进入一个较长的动荡时期,可能覆盖我们的全部退休生活。俗话说的“万恶的华尔街”,有道理还无处不在。为什么近几十年的经济周期,都体现为金融危机? 为什么房地产泡沫,倒掉的是投资银行?为什么财政赤字,让商业银行破产?答案就在这里。而我讲了这么多背景,目的在于帮助大家理解,我们持有的资产,只要是在美国的,以美元计价的,都应当作为金融产品来对待,无论其名义上是什么。还必须作为金融产品来控制风险,并不能期待它们的价格和收益会稳定。                             

 

(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新邯郸人 回复 悄悄话 “任何东西,接近自身极限时,特别不稳定”。金句!
6ba6 回复 悄悄话 可以几边押注,对冲风险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农民思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