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门身边事,喜怒哀乐笔中行。
个人资料
spot32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由吃玉米引出的。。。

(2013-10-18 12:47:12) 下一个

玉米,又被称之为玉蜀黍,苞谷,苞米,棒子(这“棒子”可不是中国人嘴里常说的,对某国人的蔑称的那“棒子”),是全中国几乎无处不生,无处不长的一种极其大众化(也可以说是及其贫民化)的庄农作物。现如今,全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三亿亩左右,那是个什么概念?那就是说,全国十三亿多人每个人平均能摊上〇。二亩多的玉米地;那就是说,你就是再穷,再吃不上肉,你最起码还有几根玉米棒子可以啃啃(当然了,这里说的是假设式的均摊,有的人可能还肯不上,有的人可以多肯几根儿)。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黑龙江到海南,从河北省到贵州省,处处都是种玉米的基地,哪哪儿都有用玉米做成的食品:玉米面窝头,玉米面发糕,玉米面贴饼子,玉米大茬子粥管够?烤玉米棒子,煮玉米棒子,烧玉米棒子,蒸玉米棒子解馋;黄豆玉米蹄髈汤,松仁儿炒玉米,排骨玉米汤,鸡蓉玉米羹时尚,养颜。一句话,玉米是中国人几百年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食物之一。

现在的中国,除了一些偏远的,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以外,几乎人人都能吃上大米白面这些在过去统统被称之为“细粮”的食品,北方人吃大米已不再是十分难办的事情,每当白面馍馍被人们吃腻了的时候,就蒸上一锅雪白的大米饭换换口味儿;南方人也不必一天到晚总是和老米饭打交道,只要愿意,买几斤白面做点儿面食,也算尝个新鲜,倒是那过去人们饭桌上的常客,玉米,摇身一变,被冠名为“健康食品”,“绿色食品”,成了广大人民在吃腻了精米细面之后改善生活的一种吃食了。真正是时过境迁啊,这种在六,七十年代人们一想就厌,一吃就饱,一听就烦,一看就够,却无法摆脱,无从割舍,赖以生存的东西,如今竟也能堂而皇之的在高级餐馆,饭店的气派餐桌上华丽登场了,成了有钱阶层,时髦人物们在吃腻了山珍海味之余调剂口味的养生食品。唉,早知道这玉米棒子有这么金贵,我当年就应该使劲多吃点儿大窝头,贴饼子之类的,也算是为自己的健康早做贡献啊。

想当年,人们的口粮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好了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儿,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在企业单位工作的,不同工种的,不同部门的,当兵的人,老百姓们,等等等等,每个人每月的口粮订量都是不一样的。北方人的月口粮里,有一大半是普通面粉(所谓普通,就是面里的麦麸要比“富强粉”多,蒸出的馒头要黑一点儿),这其中又有相当数量的粗粮,包括豆类,玉米面等等,而剩下的一小部分就是米了,当然了,好像是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才有几斤好稻米,我们天津人那时还可以吃到真正的“小站稻”米,而平时就只有“机米”,也就是南方人天天吃的老米,没有什么油性,吃到嘴里干呼呲啦。因为买回家的粮食有粗有细,所以,每天的饭就不能,也不可能都是吃米吃面的,也因此,家里的饭桌上就得隔三叉五的出现用玉米面做成的窝头,丝糕(玉米面里加一些碱水,再放一些红糖在里面发起,然后上锅蒸熟,吃的时候切成四方形),再或者是玉米面菜团子(就是把大白菜的棒子切碎,用一点儿猪油加盐调成馅儿,再用玉米面和成的面,忘了是烫面还是发面,包好,然后上锅蒸,但是由于比较麻烦,所以妈妈很少做),而每当这时,就是我最最难过的时候。以前说过,我这人天生爱吃米,面食中的包子,饺子,炸酱面还可以,就别提吃玉米面窝头了,经常是咬一口窝头,得用好几口咸菜,炒菜往嗓子眼儿里头送,还不见得送的下去,那嗓子眼儿细的,就跟一根绳儿似的,而一见米饭,光给我咸菜,我就能把一碗饭迅速消灭个精光,那嗓子眼儿粗的,和下水道都有一拼。可是,窝头也是饭啊,不吃也不行,于是乎,就让爸爸把它们切成薄片,放在饼铛上烤成焦黄,干脆的窝头片儿吃,冬天里,就干脆把窝头切片直接放在火炉子的铁圈上烤,一样的脆,真个是,与天斗,与地斗,与窝头斗,其乐无穷。虽然我是那麽的不爱吃玉米面做的吃食,但玉米面粥我还是很爱喝地,而且是在第一次喝了它们之后,就把它们牢记在心了,以后每次喝玉米面粥时,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原因是,妈妈做饭有一个规矩,不论是好吃的,还是不好吃的,都不让一次吃个够,就连玉米面粥也是不能一次尽兴的,美其名曰,怕吃撑了,积食。没辙,谁让咱不会做呢,等赶明儿咱再长大点儿,咱一定要自己做一回,还要一次喝个够!

机会终于被咱等来了!那是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的妈妈几经把原先每天中午回家吃饭改成了中午在医院食堂吃饭了,因为,她中午只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如果回家,真是有些来不及。那样一来,中午就只有爸爸和我二人在家吃了,基本都是头一天晚上剩的饭,稍微一热就解决了,只是有一点美中不足,爸爸中午经常都是晚点下班,有时我中午下学回家了,他却还没有进家门,于是,我只能一点点学着自己腾饭,热菜,自己照顾自己之余,也为爸爸解了犹。那一次,中午放学回了家,看见只有剩的一点菜和干馒头以及咸菜,一点儿喝的都没有,于是就左翻右找,找出了一小袋儿玉米面,这下行了,把平时煮稀饭的钢精锅放在炉子上,里面加了快一锅的水,头脑里努力想着妈妈平时是如何做棒子面粥的,倒也照葫芦画瓢真的做好了一锅。爸爸回来还表扬了我,爷两儿呼噜呼噜喝了个饱,这其中以我为首,把平时妈妈不让管够的帐一次都找补回来,一锅“糊涂粥”一次全包了,丁点儿没剩(吃货一个,是吧)。当时只觉得肚子撑的难受,倒也能顶过去,可是到了晚上,情况就全变了样,胃里翻腾的七上八下,嘴里一个劲儿的冒酸水儿,闹到最后,就把一肚子的玉米面粥全都喂给了下水道,看来妈妈是绝对正确的,吃多了就得撑着,让嘴过瘾,就得让肚子受罪。打那儿以后,好长时间,别人一提棒子面儿粥,我嘴里就泛酸,大有十年不喝棒子面粥,俺也无所谓的高尚境界。

以前,总以为美国人只是吃肉,蛋,奶之类的食品,后来才知道,敢情人家对玉米棒子还情有独钟呢,而且,人家种出来的棒子还甜不啰嗦,水了吧唧的,跟咱那中式老玉米豆子完全是两码子事,人家这棒子一咬,“噗”就滋出一兜儿水,那个嫩呀,没比;咱那老棒子一嚼,“嘎蹦”咯了您的大牙,那个劲道呦,无敌(其实本人还是爱吃国产的玉米棒子,那叫一个香)。美国的棒子不仅水嫩,而且还四季都有,尤其是到了夏天,家家都吃烧烤,户户都啃棒子,弄得你都不好意思不买,好像你不买棒子不吃棒子,就是没有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你就是一外国另类似的。刚来美国那一阵子咱傻呀,光看见鬼子肯棒子,没见着哪里有卖玉米面的,很久以后才知道,人家那么先进,能没有玉米面卖吗,只是人家不像中国人那样卖散装的玉米面,还一买就是一大袋,人家把玉米面都装进小纸袋里,精装着卖,人家的“corn meal”既有黄的,又有白的,那叫一个“秀气”。对了,前两天我还买了一小袋黄玉米面,用水,鸡蛋和少许油搅拌成糊状,里面加上泡软了的小虾米皮和切碎的韭菜末,在饼铛上加油用小火煎烤,不一会儿,一张金黄的玉米面煎饼就出锅了,那个好吃,您一定要做一个自己尝尝才体会得到,只是,有点噎人,千万别吃多了呦,别为嘴伤了您的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郁金香花园 回复 悄悄话 今早做的贴饼,不过我加了白面,不错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