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游记之二十:不屈的平型关(中)
平型关战斗地图 红箭头:115师, 绿箭头:日军
乔沟是一条7.5公里长的东北--西南走向狭长山沟,是联结灵丘至平型关的唯一公路必经之地。它西接5公里长的关沟到长城平型关口,东接小寨段山沟通向灵丘方向。乔沟底宽不到10米,公路于其中贯穿东西,两侧是约二十多米高土质悬崖,垂直如削。主山沟有若干叉沟,为多年雨水冲刷而成。在乔沟和关沟移行处,有一个较平缓的缺口,上面山坡上建有一座古庙宇,当地人叫它老爷庙,所以这缺口通向老爷庙的山坡就叫老爷庙梁。自老爷庙梁再向高处,山坡趋向平缓。
下面这张照片是老汉我模拟当年686团战士扒于埋伏阵地上俯视乔沟底日军经过公路时的情景所摄。经多年的雨水冲刷,今天的乔沟已没有当年险峻。大家可以想象:就是扔块大石头也能砸死敌人。
下面的战斗经过全部采用参战者的叙述,这是至今我所能得到的资料。由于种种原因,其可信度请大家自行判断。
林彪早在9月16日就已带着343旅到达平型关西12公里的繁峙县大营镇,面见负责平型关战役的第二战区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孙楚分配给115师的任务是在灵丘县上寨镇方面作战。9月18日林彪到达上寨。随后几天,他在灵丘至平型关一线察看地形。他当时的警卫员杨兴桂回忆说:林彪带着343旅旅长陈光、115师参谋长周昆(次年携阎锡山拨给115师的3万元巨款潜逃后不知所终)化装成农民,穿破大褂扎布腰带,头上戴一顶山西毡帽,因怕口音破绽,每人都咬一块生地瓜。乔沟到关沟之间极其险要的地形必定给他深刻的印象。看地形回来,林彪通夜没睡,眼睛紧盯着地图,锁着眉头在沉思。此后他又带团营级军官去了现场两次,观看地形并就地安排任务。他给副师长聂荣臻发电报,让他尽速带344旅前来汇合。聂荣臻的回忆录写的很清楚:"我见到林彪以后,告诉他部队都带上来了,问他情况怎么样。他说,敌人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向运动,这里的地形不错,可以打一仗。他摊开地图,同几位参谋一起,把平型关周围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战设想介绍了一下,问我的看法。我表示,可以在这里打一仗。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我说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样打得好,这是我们同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看着我们。这个仗必须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 在平型关打一个大仗的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这样的作战计划,前线指挥员有权根据情况决定。好打就打,只要事后报告一下就行了。事实上,事事请示也不可能……特别是游击战争,上午打了,下午就要离开,事事请示,就会贻误战机。至于和阎锡山第二战区方面的关系,我们是独立自主的"。聂荣臻这一回忆录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绝对没有替林彪贴金的动机;如此看来,林彪肯定是平型关战斗的最主要策划者、计划制定者和战斗指挥员,是整场战斗的灵魂人物。
老爷庙遗址碑
9月24日晚,115师三个团冒着倾盆大雨在平型关一带设伏(688团因山洪阻隔未能及时赶到战场),陈光的343旅685团在关沟,担任“掐头”任务,堵住敌人前进道路,同时防止沟内敌人与进攻团城口的敌人会合;李天佑带686团在乔沟担任主攻,将敌人拦腰斩断给予全歼;344旅旅长徐海东指挥687团在小寨地区负责“断尾”,切断敌人退路,关门打狗(现场指挥是687团团长张绍东;只不过张绍东一年后因腐败行为被查而叛变出逃,他的名字也随之消失);杨成武率独立团隐蔽地插入驿马岭腰站一线,切断涞源至灵丘和广灵到灵丘的公路,阻击两方面的援敌,保证平型关伏击战的胜利。布局完毕,林彪在电话上向孙楚报告:我师已达目的地,准备明日拂晓出击。请你们派部队协助,先把此股敌人歼灭。孙楚回复:好,我命郭宗汾师长率4个团从平型关左翼出击。很可惜,25日第三路国军在进攻的路上于团城口附近和日军一部突然遭遇(此时日军已经占领了鹞子口,团城口和六郎城),双方从早晨激战到中午,伤亡都很大。由于此处是平型关战役的关键,如果失守会严重影响整个战局。郭部第二路二个团被急调来增援,致使部分日军从东跑池向团城口突围(但据115师侦察科长苏静说:郭宗汾按兵不动,贻误了战机;苏静历来是个正直、实事求是的人,战斗时他正以林彪特派员身份驻郭师,他的话应该可信)。
老爷庙战斗说明碑
9月24日夜12时,林彪、聂荣臻冒着倾盆大雨率全师部队出发,25日天明前进入埋伏阵地。从关沟、乔沟(主战场)到小寨,长达近十公里,参战部队只有5千多人。此时林彪对日军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有多少人,是什么性质的部队,其装备、士气、战斗能力、指挥官.......心中全然无数。他只知道"不管如何也要干他一下"。
现在的老爷庙外景
林彪这天运气不错:近8点钟鬼子就来了,而且是向前方送物资的辎重运输大队,战斗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如此险要的山沟,队伍前方不设尖兵探路,两翼没有搜索部队警戒,人数也就千余,约为共军兵力的四分之一,正是集中优势歼灭的对象。刚下过大雨的沟底土质公路泥泞不堪,车队走得很慢。 林彪沉得住气,他一直等到日军先头部队抵达关沟,后尾也进入小寨乔沟门,全部进入115师伏击圈中的最优时机才发出命令:"发信号弹!"这时候日军的第一辆汽车刚好驶上沟里的一座土桥(乔沟即这座土桥而得名)。此桥位于将出乔沟到达老爷庙土梁的咽喉部位,仅有一个石头桥孔,桥面土质,只能通过一辆汽车。这辆汽车刚走上土桥就被八路军击毁,后面的车队顿时变成一条僵蛇,一下子处于八路军的炮火伏击之中。土桥一带是整个乔沟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敌人想突破土桥冲出八路军的包围,但被686团3营的勇士们紧紧地压迫在沟底。后来沟底的一股敌人从通向老爷庙梁一旁的分叉沟爬上了老爷庙梁占领了老爷庙,杨勇带着3营的勇士们只好又冲过土桥,几乎牺牲了整个9连才奋力夺回了老爷庙,为彻底取得平型关大捷立下了最关键一功。
原土桥的老爷庙梁碑,这里是整个平型关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不知道为什么,林彪战前没有布置部队先占领老爷庙。这座庙供的是关羽,山西人。平型关战斗后,坂垣征四郎气得把它烧了,现在的老爷庙是1990年代重修的,有点气派。从乔沟到关沟两侧全是几乎垂直的悬崖,只在这里有个稍微倾斜的缺口直上老爷庙。当时假如林彪在庙里先摆有一个排的伏兵的话,3营至少能减少100人的损失。原686团团长李天佑在1958年《红旗飘飘》发表的回忆录说战前来不及派兵进驻,显然是为林彪和他自己的失误掩饰:部队是天亮前到达的,离日军到达至少有一个多钟头,而686团埋伏在乔沟东南一侧,离老爷庙最多也就5分钟路程,能说"来不及"吗?最善于算计的战神林彪也有出错的时候,只能说老虎有时也会打盹吧。很可惜,就是这样一处重要战地遗址,政府部门90年代为了修一条乡公路,竟把土桥拆毁了。
关沟,685团埋伏处
杨得志率领的685团设伏的关沟(因通向平型关口得名)的地形没有乔沟那么险峻,但坡度也有60-70度。居高临下的他们一开火就占了上风。但杨得志很快就发现对手是一支训练有素、异常强悍的部队。他们从最初的懵懂中清醒过来,像一头伤口初愈的猛兽,恢复了骄横凶狠、毒辣残忍的本性,指挥官举起军刀扯破嗓子嚎叫,躲在汽车下面的士兵爬了出来,拼命往山上攀登。 杨得志立即派通信员向各营传达命令:“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准鬼子占领!”这时,一营长刘正已指挥第一营把公路上的日军切成了几段。他接到命令后,马上指挥第一连和第三连向公路边上的两个山头冲去。山沟里的日军也在往山上爬。他们穿的是皮靴,在刚下过大雨的陡坡上很笨拙。不等他们爬上去,第一营的两个连队反冲下去,一顿猛砸猛打,把这股日军大部分消灭。第四连行动稍慢一步,被日军抢先占了山头。连长在冲向山头时负伤,第一排排长主动代替指挥。他用两面夹击的办法,很快把山头夺了回来,将日军重新逼回沟底。正当杨得志团与日军反复争夺制高点时,两架日机顺着公路来回盘旋。但双方部队交错,日机无法扫射和投弹,只好飞走。
今天老爷庙的香火
老爷庙供的是关老爷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