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灿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永远对生活心存感恩,对生命充满敬畏。相信普希金的那句名言:一切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个人资料
正文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2014-08-03 23:50:44) 下一个
最近,我的亲戚听说我因腰椎骨折,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息,她热心给我寄来几本国内新出的图书,供我在床上沙发上阅读,这是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其中有一本是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著作的杂文集“百岁所思”,是我最爱读的一本好书。

这本近二十万字的大作,是集周先生“百岁前后所写的大量文化散文,精编而成”的,实在是一本浓缩和凝聚了周先生一百多年的学问、见解和思想境界、高尚人品的好书。

读完这本书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正如编者所说:“眼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扇清楚地看历史、看人生、看世界的窗。”

非常可贵的是,有光老人是以新人的头脑和语言来传播他贯通中西古今的历史、地理、文化、思想、宗教、教育等等等等多方面的学问和认知,真不象一个百岁老人的文章和文风。我只觉得他的思维方式比今天的老中青几代人都新,都看得更远更清更达观。

他的书不仅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也敲响人生的钟鼓。他介绍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和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学习心得说:“终身教育,百岁自学。”这对我尤其起了激发鼓舞作用。

生命不在长短,重在质量。读书不在“车载斗量”,重在有益。

我想起了另一位百岁老学者杨绛先生的提倡:好读书,读好书。这个教诲和周先生所说“终身教育,百岁自学”的教导是完全一致的。

惭愧得很,我虽虚长八十挂零,也有幸进过大学文科学习,但由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作为中文系学生连中外哲学史,艺术史、宗教史、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美学、等重要学科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几十年的政治运动、阶级斗争把我们培养成为了一个“嘴尖皮厚腹中空”、沾染了很多政治痞子习气的无聊文人。至今,我深为羞愧自己的不学无术。读了周先生的书,我眼前有了一盏指路明灯了。还来得及,只要努力读书,多读好书,就能对历史、现实、文化问题的思考认识,“不囿于一时一地、一族一派的窠臼,打破现实功利的羁绊,“从世界看中国”,对中国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多极化、全球化等等问题重新建立一个开阔的思路和认识。这些,对当代青年和学人太重要了。对落后于时代的老年人更是重要的补课。

文革中,不,从中国“解放以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古训就一直被批判,贬为封建教育。以致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的读书风气完全被阶级斗争、政治运动、金钱至上以及快餐文化所代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文化的停滞甚至倒退,很不相称。

近年来,我也受信息时代的吸引,极其肤浅地学了一点电脑功能,这对了解国内外的信息确实大有禆益,作为书写工具也事半功倍,效益十分明显。但是,作为读书工具,我的感觉是,还是书籍好!

当你一卷在握,在自己的小书桌旁专心阅读,或在沙发上边休息边咀嚼书里的精辟之处,这种享受是快捷流逝的电脑不能给予的。

好书可以反复读,反复用,终生受益,对一个人的素质、境界、格调、人品的塑造和影响是根本的,长远的,甚至是毕生的。

自我患病以来,我的至爱亲朋们先后给我从万里关山外邮寄了很多好书,其中包括有光老人、孙犁老人等的巨著。最近,舍弟庆 餘也给我从南京大学校舍寄来了四册大书: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国]威尔.杜兰特著作的“探索的思想(思想者书系)(上、下)(文化艺术出版社)、李庆餘 “美国史”一移民之邦的梦想与现实 (台湾 三民书局)。我简直如获至宝,心花怒放,还有什么礼物比这些难得的书籍更珍贵的了?!这里面有多少闪闪发光的思想见解,卓识学问,在引导读者思考和认识世界啊!

我要再一次大胆呼吁: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01/08/2014 草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Jennifer-yan 回复 悄悄话 真正的“读书",不是以考试为目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