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满天星的行摄游记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恼不已,不会因为记载的太少而悔恨终生。
个人资料
正文

跨越大西洋的游轮行:直布罗陀、马拉加和加迪斯

(2023-06-21 06:53:41) 下一个


话说2022年11月初从纽约乘游轮跨越大西洋到葡萄牙里斯本,途中停留了10站(见首篇“纽约-里斯本跨洋游轮行: 开篇)。结束了加纳利群岛几个站的停留,游轮北上驶向地中海,接下来的3天,游轮要到访地中海入口一带的3个城市:英国的直布罗陀(Gibraltar)、西班牙的马拉加(Malaga)和加迪斯(Cadiz)。

直布罗陀 - 大英在此占山为王
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咽喉海域,直布罗陀半岛虽然地处西班牙,但属于大英。半岛虽是一块弹丸之地,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地中海沿岸的国家想出海到大西洋,必须经由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直布罗陀-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这条航路每天有千百艘船只通过,是最繁忙的国际航道之一。

18世纪以前从1501起始直布罗陀属于西班牙。18世纪初在西班牙王位继承危机中,为了防止法国控制西班牙,英荷奥结盟,跟西班牙干了一仗,英荷联军夺取了直布罗陀这个战略要地。在1713年的媾和条约中,西班牙割让直布罗陀给英国,换取英国承认法国波旁家族的王子为西班牙国王。1830年,直布罗陀正式成为英国派驻总督的殖民地。

其实西班牙的塔里发才是海峡最窄处,不过直布罗陀有座岩山(The Rock),大英当年夺取直布罗陀是看中了岩山的军事价值。直布罗陀被建成了一个军事基地,山脚修了不少城墙和炮台,山顶建了观察哨和雷达站,半山腰挖了许多隧道,长度多达近60公里。除了炮台,隧道里兵员宿舍,指挥中心,军火和食品仓库,还有医院,一应俱全。这一切在当时构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坚强的防御体系,以致在西班牙人中流传有“像直布罗陀那样坚不可摧”的成语,来形容任何难以逾越的障碍。二战中,这个防御体系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和加强。

游轮进入直布罗陀海峡的时间很早,我们还在睡觉,朦朦胧胧中觉得阳台对面有灯光,再定睛一看,游轮已经快进到泊位了,错过了从海上看直布罗陀巨岩的机会。港口位于巨岩的西边,从游轮上看岩山,只能看到它的西侧,就是很平缓的、有植被的那一侧,而它的东侧才是刀劈斧砍的嶙峋巨石尖崖,只有海上才能看到。

我们吃完早饭就下船,朝着上岩山的缆车站走去。直布罗陀的老城市容整洁有序,但平庸至极,感觉不到丝毫特色,街道和建筑既不像西班牙海滨城镇的多彩缤纷,也没有英国老城那么古朴典雅。老城仿佛是匆匆忙忙赶工赶出来的,能住人就行,没心思仔细规划和装饰。市中心有些纪念碑,其中一个是关于二战大疏散的。1941年德国对英作战正酣,而西班牙弗朗哥也蠢蠢欲动,据说希特勒对弗朗哥说他可以帮西班牙夺回直布罗陀,只要弗朗哥允许德军长驱直入。老辣的弗朗哥看透了希特勒的心思:从西班牙北部到南部顶端直布罗陀,要穿越西班牙全境,你要是沿路布兵赖着不走,不战就占了我的国我怎么奈何你?弗朗哥婉言谢绝了,说这事骄傲的西班牙人是要亲手干的。面对德国和西班牙的威胁,英国人疏散了直布罗陀所有的妇孺老弱,直到1946年这些人才回来。

英国有十几处死活不松手的海外领地,大多在美洲,欧洲就直布罗陀这一处。跟治理美洲的百慕大、开曼和维京群岛的路数一样,英国把直布罗陀从一个军事基地彻彻底底转换成了免税港和离岸金融中心。其经济支柱还有航运、博彩和旅游,人均GDP高达9万多美元。直布罗陀大街上标识都是英语,但人们都讲西班牙语。事实上当地人西裔葡裔加起来比英裔多得多,他们都是英国公民。当年搞公投是否脱英入西时,凭着“谁有钱傍谁”的直觉,几乎全部直布罗陀人都赞成留在英国,甚至连英-西共治都不想。

我们经过了威灵顿堡垒,到达了缆车站。门口有许多拉客的中巴团游,我们笃定遵循Rick Steve的教诲:乘缆车上山顶观景台,那里风景最好,比乘车沿公路上山观景要好得多。乘缆车登顶岩山,来回的缆车票两人共34.5英镑即42刀,还有一种票贵一些,包括自然公园门票,我们不打算逛自然公园,就没买。缆车是双向缆车,一架上另一架下,同时起步。昨天下过大雨,从缆车下来步入观景台几层楼时,地上和楼梯口都有积水。朝北的上层观景台风光无限,岩山尖头指向北部内陆。

在岩山之巅俯瞰海峡,南望非洲大陆,直布罗陀船运公司每天轮渡船穿过海峽,连结大海彼岸的摩洛哥丹吉尔城,每天有不少摩洛哥人来直布罗陀倒货,坐渡轮把东西带到海对面的坦吉尔,烟,酒和电器是他们采购的重点,在直布罗陀这些是免税品,回去一倒卖就可以小赚一笔。

直布罗陀面积只有区区6平方公里,分老城和新城,不断填海造地,新城不断扩大。港口附近就是高楼大厦林立的新城,是最现代化最靓丽的地方,赌场、高档购物中心、豪华度假村和高档公寓都在这一带,直布罗陀已经从一个军事要地蜕变成了旅游度假胜地。游轮港口的西面便是西班牙的阿尔赫西斯港(Algeciras),北面是与直布罗陀接壤的拉利尼亚(La Linea)港,西班牙开发了这些港口跟直布罗陀竞争,许多商船泊在这3个海湾里。近处就是直布罗陀海港,游轮静泊在码头。

沿海有滨海浴场,给游客提供一系列探险活动、水上活动和娱乐活动。

直布罗陀机场很有意思,填海造就,横在边境线上。

清晨游轮进入泊位时正逢一架EasyJet飞机降落,被我拍到。

这个机场跑道靠海那一段是填海填出来的,一共就2000米长,最大能接受的飞机是737 。还是觉得太短,在这种跑道降落真要点勇气和技术。如果遇到狂风暴雨的坏天气,从英国来的飞机就得改道降落到临近的西班牙城市马拉加去。

我们在观景台走动时,遇见大名鼎鼎的直布罗陀无尾猕猴,第一印象还好,没有传说中那么凶悍。

几个猴子像是一家子,老猴子挺肥的,懒懒地坐在墙上,任由其它猴子梳理毛发。小猴子捡了一个烟蒂,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

这群无尾猕猴可是直布罗陀的宝贝!据说很早以前大英跟西班牙、法国等敌对势力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猴子在夜里发现敌情“嗷嗷”乱叫,惊醒守军,挫败了偷袭。自此以后英军对这群猕猴关爱有加,把它们视为吉祥物,进而发展成一种迷信:如果猕猴消失,直布罗陀就守不住了。英国人对某种动物迷信由来已久,比如伦敦塔里面的渡鸦,传言“如果渡鸦消失,皇家就要灭亡”。即便在二战最艰难的时刻,英军高层也没忘了指示守军照顾好猕猴,为每个猕猴每天预算几便士的津贴,以保证“基本生活水准”,大有“猴在阵地在”的意思哈。

现在这群猕猴成了翻包抢食的拦路大盗,缆车工作人员不断提醒乘客把食物藏好,猴子一看小包包和塑料袋就抢。上行的缆车进站了,下车的游客中一个姑娘手里拎着几个购物袋,被缆车站工作人员大声提醒:“赶快藏起来,猴子见到就翻,100%的几率”!游人给猴子喂食是要被罚款的,但架不住猴子自己动手啊。猴子吃多了垃圾食品普遍发胖,为此当局专门在山上为猴子开设了水果蔬菜喂食摊,以保证它们的“均衡饮食”。我们在山上一看见猴子就躲,最终也被它吓一大跳:在下山的缆车装满了人正要启动,顶上突然蹿来一只猴子,企图从开着的窗子翻进来,我们靠窗的几人吓得灵魂出窍,大喊大叫,猴子赶紧离开了车窗,一跃跳到了崖壁的树上,我们这才转为哈哈大笑。岩山啊,猕猴已经在此占山为王。

我们从岩山下来就直奔西班牙边境,走一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横跨机场跑道的公路。在穿越机场的丘吉尔大道上走,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飞机跑道的宽阔使人产生了错觉,短暂地忘记这是一个弹丸之地。这是直布罗陀通向西班牙唯一的公路,此时正是下班之际,回西班牙的车流滚滚,还有点堵塞。直布罗陀经济火爆,吸引了大量西班牙人来打工:做清洁工、保姆和建筑工人。直布罗陀烟酒电器免税,倒买倒卖的人进进出出。而西班牙那边日用品便宜,直布罗陀居民常去采购,因此这条公路车水马龙繁忙异常。正值尖峰时刻,公路上等着过西班牙海关的车辆排起了长龙。我们越过机场跑道到西班牙边境,从那里可以拍到南端的岩山。

我们走到边境检查站之前的空军基地哨卡就返回了,机场跑道边界的两端公路上都有拦车的闸口,有飞机时闸口就关闭。一天的航班也就几架次,大多时间过机场的公路都畅通无阻。遗憾的是没有拍到飞机到达和起飞的照片。查了航班,要等太长时间,我们不愿等。

回到游轮正好拍夕阳时分日照金山,这是岩山的西侧,平缓有植被。

从地中海往岸上岩山东南侧看才是最佳角度,大厅里悬挂的巨幅油画就是从那个角度表现岩山的。

原以为游轮进入地中海时能以最佳角度拍岩山,但是清晨进港没拍成。游轮晚上起航前往地中海城市马拉加,在海上天已经黑透了,根本看不清楚岩山的尖头。

毕加索出生地 - 马拉加
游轮进入地中海后,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停靠。马拉加是西班牙第二大地中海港口城市,清晨起床时游轮已经进港靠岸,照例上到顶层甲板拍了一通晨照。港口标志物是马拉加灯塔。

清晨从游轮顶层看晨光中的马拉加阿尔卡扎城堡(Alcazaba)

港口西面海岸是沙滩,从码头到出口的大道上棕榈树成荫。

步行出港,马拉加港内停泊着很多游艇和船只,两岸是露天酒吧、休闲区域、儿童乐园、运动场所,逛港口广场上层,有造型前卫的建筑“蓬皮杜文化中心”,里面有现代艺术展览。

市政厅前的街心花园,布局大气,赏心悦目。

11世纪的阿尔卡扎城堡是马拉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依山而建,矗立在中心城区。我们乘电梯上行至这座古老的皇宫城堡参观,它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格,有点像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但这里规模小多了。

从城堡可以眺望码头游轮,俯瞰着海港和市中心。下面的建筑是马拉加大学。

城堡内穆斯林特色建筑随处可见。

从城堡大门出来就是公元古罗马圆型剧场,建于公元前1世纪奥古斯都大帝时期,公元3世纪停止使用。后来穆斯林修筑阿尔卡扎城堡,就用这里的石料。1951年修筑工程时被发掘出来才加以保护和复原。

8世纪基于清真寺改建的大教堂也是一处景点。它的特点是只有一座钟楼,因此被称为“独臂教堂”。

塔楼的大钟已完工,但一直没有装上去,就放在教堂的花园里。我们步行至大教堂后门,那里有颗巨大的木棉树,开满了粉红色的花,引得所有的游人都不禁驻足观看。树下几个观水彩画家在写生。

马拉加城市定位是文化艺术,是绘画大师毕加索的出生地。老毕在西班牙可是国宝级人物,虽然三岁时就随家里搬到别处去了,但出生地这一点毋庸置疑,当局以此大做文章。他出生时的公寓被恢复原状,成了“毕加索故居博物馆”,由毕加索基金会管理。公寓所在的大楼乃至大楼所在的感恩广场都充满了各种跟毕加索有关的元素。

马拉加深以这位天才画家自豪,去年曾为画家诞辰140周年大搞庆典。这里也是毕加索基金会所在地,基金会致力于研究他的生平和传播他的艺术作品。楼上有一间模仿当年环境的房间,陈列着毕加索受洗礼时穿过的礼服以及毕加索父亲的绘画用具。楼上楼下两个展厅分别收集着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作品。毕加索的父亲是学校里的美术老师,也曾担任当地美术馆的馆长。父子俩常常去看斗牛表演。在毕加索8岁创作的第一幅画《斗牛士》就显现出画画的才能。

马拉加还有另外一所“毕加索博物馆”,位于圣奥古斯汀街。按照毕加索本人的意愿: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故乡展出,此博物馆应运而生。2003年博物馆开放,由16世纪文艺复兴风格的一座宫殿改建而成。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极富安达卢西亚特色,毕加索的媳妇和孙子是博物馆的创立人,馆里收藏有毕加索的233份油画、版画、素描、陶瓷等作品。

人们排长队等着进馆

两处毕加索博物馆都允许拍照,大喜过望。以前在巴塞罗那参观那里的毕加索博物馆,不让拍照,没留下记录,印象就不深。老毕一生高产,据说留下3万幅包括画稿在内的作品,所以世界各地很多博物馆都有些收藏,而且专门展出他作品的画廊众多。当然老毕重量级的作品都收藏在巴黎和纽约,巴塞罗那和马拉加展品远远不及,但有自身的价值:那就是有大量画稿和习作,还有他青少年时期和出道前的作品。参观这些毕加索博物馆可以摸到老毕艺术风格的脉络。他在西班牙美院学习时画风很写实,后来去巴黎在前卫艺术圈子里混,画得越发随心所欲,最后达到“乱画”的最高境界。老毕认为艺术就是要标新立异,不屑于循规蹈矩和跟风。纵观他一生,就是不断地另辟奇径尝试新东西的过程。顺着年龄增长,手法变得天马行空,让人目瞪口呆。他说:“这个世界就不可理喻,为何我要画得合情合理”?

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有整整一层楼十几个展室的作品是从他女儿那里借来的,多是些使他誉满全球的“立体主义”画作,人物的侧面与正面同框、四肢错位不成比例。老毕厉害之处就是他开创了这种“乱画”的先河,大众还挺追捧。可是我怎么就无动于衷呢?看来还需努力啊。

我比较喜欢他从具象转到抽象,处在似像非像之中的那些作品。老毕琢磨了齐白石后,用水墨画风格表现斗牛场面,喜欢。

博物馆里有个视频播放屏幕,放映的片子表现毕大师作画过程,挺稀有的。毕大师的绝活是“一笔画”或“几笔画”,寥寥数笔,活灵活现。回忆起小时候在《少年文艺》还是《小朋友》?上看到的鸽子,猫头鹰和公牛,就是老毕勾勒的。老毕那时挺激进的,同情共产国际,还加入了法国共产党,所以他的画不仅在“资”阵营也在“社”阵营吃香。

暴走加迪斯
加迪斯是西班牙在大西洋海岸的港口城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545年。那时正是大航海开启时期,加迪斯的港口被哥伦布选中,作为他第二次远征探索新大陆的出发港。加迪斯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的入海口,逐渐替代了塞维利亚,成为黄金时代西班牙珍宝船从北美洲(主要是墨西哥和古巴)和南美洲(主要是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和波多贝罗)回西班牙本土的航运终点站。

然而与前两天到访的直布罗陀和马拉加相比,加迪斯小众多了,没有什么能吸引我们的景点。于是决定暴走出游加迪斯城区,锻炼和观光相结合。

清晨进港时,朝阳把卡迪斯大教堂的高耸的钟楼染红。

贸易的繁荣使加迪斯进入了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的黄金时期,华丽浪漫的巴洛克式宫殿与塔楼正是在那时候兴建起来的。出港后按照谷歌地图上标识的兴趣点一个一个地游。沿着滨海大道向西走就是Cadiz’Campo de Sur大街,此地的风格像极了古巴哈瓦那的海湾大道。因为加迪斯与新大陆之间来往甚密,拉美城市与它之间衍化出许多相似之处,加迪斯大教堂和临近海滨的大街就是很好的例子。由于政治原因去古巴拍电影很难,所以表现古巴的场景就由加迪斯来替代。2002年的007邦德电影《择日而亡》(Die Another Day)就在此大街取景,混血儿女主Halle Berry浴装出大海的镜头出尽了风头。同是海滨城市,加迪斯的海湾大道与哈瓦那海湾大道有显著不同:加迪斯的古旧房屋都维护得很好,基调是白色混搭浅色,显得特别干净靓丽,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情万种,没有哈瓦那古旧房屋破烂不堪那种衰景。

然后到了拉卡莱之门(Puerta de la Caleta),这是一条细长的一直延伸到海边的步道,连接海中央长长堤坝尽头小岛上的圣卡塔利娜城堡(Castillo de Santa Catalina),我们没走到城堡就返回了。长堤两侧是沙滩,沙子细腻,深处的海水很清澈。早年为抵御海盗入侵,加迪斯筑建了防御要塞。现在成了桑拿洗浴中心,这个海滩很热门,是很多西班牙人专程来度假的地方。

接下来是圣塞巴斯蒂安城堡(Castillo de San Sebastián),如今成了文化中心,夏季常常举行露天音乐会。继续沿着海岸走还遇见几座小型无名要塞,海边要塞一个接一个,跟加迪斯早年地位有关:西班牙从美洲回来的珍宝船就在这里登陆卸货,是个金银窝子,自然是海盗眼红的地方,防御工事可马虎不得。

到了以前是军营的加迪斯大学,在加迪斯大学正门对面的林荫花园歇息时,遇见一群绿鹦鹉与鸽子抢面包渣吃。这种绿鹦鹉在加纳利群岛上也见过。绿鹦鹉很聪明,鸽子斗不过它们。它们抢到了吃食马上就飞到树梢上慢慢享用。逛游到了法利亚大剧院(El Gran Teatro Falla),建于1884-1905,穆德哈尔风格。剧院前面是个广场,到了“狂欢节”期间,全城人民都会身着奇装异服来到街上,与乐队一起载歌载舞,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两只乐队通过滑稽的模仿,来评说当年的热门事件,乐队的讽刺言语和夸张的模仿让人捧腹。当然我们没有一来恰好就碰到“狂欢节”这种运气。

信步走到圣安东尼奥广场(Plaza Santa Antonio),这里是加迪斯多年来的城市中枢。那里座落着巴洛克风格的圣菲利佩·内里教堂,教堂的主圣坛上有画家牟立罗(Murillo)的作品。现在这里到处都在修缮,像个大大的工地。

由于这里过于喧嚣,我们从谷歌地图上查到附近有个幽静的街心花园,走了过去在有树荫的地方找到座位,歇息了好一阵子,靠双脚丈量加迪斯,实在走累了。

最后一站是西班牙广场,这里离港口已经很近了。也在维修,广场中心的雕塑等建筑被铁丝网围起来了,不过正面有开口可以进去,里面有一座纪念牌,周围是石雕塑像和青铜雕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