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凡的博客

一个平凡人的雪泥鸿爪●●●
正文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欧阳修《江行赠雁》赏析

(2010-01-22 22:05:28) 下一个
诗,往往带有一种很深刻的历史文化积淀。任何一种常见的事物,一经诗人注入情感,采入诗中他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后来的诗人再次写到这种事物时,总是或多或少的要受到前人创造的意象的影响。他或者承接前人而更加创新,或者有意来做翻案文章,或者专要避开前人而自成一格。而读者在读到这些作品时,也自然会引发联想,加以比较品味。一般地讲,越是文化积淀丰厚的诗歌意象,带给人的艺术趣味也就越悠长,产生的审美快感也就越强烈。

鸿雁带给人们的意象,经常是期盼雁字传书的相思,是孤雁失群的痛苦,是南北迁徙,飘摇为客的苦况,是秋风萧瑟,万物摇落的悲凉,以及惊弓之鸟的恐慌。欧阳修的一首《江行赠雁》,结合自己当时的处境心情,将多种意象熔为一炉,在悲凉凄迷的意境中,抒发了对时事的感愤和对自己遭遇的伤悼之情。其诗曰:

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七月,范仲淹因言事直切,遭到权相吕夷简排挤而被贬谪。朝中正直大臣皆上书营救。而右司谏高若讷迎合吕夷简之旨意,独言当贬。欧阳修移书责之,言高“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以此随之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此诗作于从真州(今江苏仪征)南行赴任途中。时间正值深秋,作者暮宿江上。偶尔看到几只南征的大雁栖息于江水之间。这些经历长途艰辛的鸟儿太疲倦了,显得羽翼已为之衰微。诗人不禁想起前人咏雁的许多诗作来。“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唐陆龟蒙《雁》)“衡阳多道里,弱羽复哀音。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夜阴前侣远,秋冷后湖深。”(唐耿讳《赋得沙上雁》)忽然,他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这些鸟儿是多么地相似啊!自己这位原本京官的“云中雁”,一朝被权奸排挤,如今舟行赴任。入夜时,只好在“水间”栖息。世路正自坎坷,谁知将来还有多少缯缴(即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缯,通"矰"。)在等待着自己呢?回想过去,固然令人齿冷,而如此暗夜里,前途又何可乐观?于是,诗人不禁觉得目前这秋风,竟如岁末的寒潮一样凄冷。自己是漂泊江湖,而这些伶娉瑟缩的征雁,真可引为同调了。因此,诗人在心中对雁儿说:请你们同我做个旅伴,一起南行吧!【阅读全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