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手

遵道贵德,道法自然,健康养生,圆满人生
正文

对龙志老师的怀念

(2010-05-31 15:04:35) 下一个

对龙志老师的怀念

中国农科院 杨忠源

 

龙志老师已逝世十年余,岁月如流,思绪如潮,在我与他的长期共事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怀念的地方,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对他最不能忘怀的是年轻时所受龙志老师对我的启发与教育。

我第一次见到龙志老师是在一九四九年的夏天,在我投考四川成都的铭贤学院笔试后的面试上。这之前我已得知他是铭贤学院畜牧兽医系的系主任,是不久前刚从美国回来的养殖方面的专家。在面试中他耐心询问我们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兴趣,还让每人当场写出一个英文句子和一个中文句子。当时我好奇地请教他写这些句子干什么,他告诉我是为了验证一下笔迹,以证实考卷确为我们自己所做。我听了之后不禁对他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肃然起敬,作为一名刚从美归国的颇有造诣的专家,对新生入学竟然如此认真审核,实在是难能可贵。初次见面,龙志老师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龙志老师在我们二年级时开始给我们讲授《家畜饲养学》这门课程,用美国莫瑞逊的《Feeds and Feeding》一书为教材。这本原版英文书就我们当时看来简直是洋洋巨著,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龙志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是新颖,和其它课程的老师不同。在课前他就布置好大家必须认真预习阅读书中的第几章第几节,下次上课后先开始提问,而后和大家一块认真讨论有关章节的内容。他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是督促我们自学,并且还使大家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掌握了大量的英文词汇。我们这些当年受到龙志老师教诲的人,回忆这段学习生活,大家都会感激他的这种启发人睿智的教学方式。

在我记忆中还有一些事情使我感触颇深,那就是龙志老师经常晚上要到自习室巡视一番,他只要看见许多同学都在灯下伏案攻读,就显得特别高兴,但如果有一天发现学习的同学没有往常那么多,他就立刻摆出一副生气的面孔,并且还要详细询问一下某某同学为什么没来自习室学习。当时大家都对龙志老师的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私下里埋怨他不通情理,对我们太苛刻,简直是一种家长式的作风。后来才深深体会到了他为了督促大家学习的良苦用心。

龙志老师不仅在学习上事事关心,而且在生活上也处处为同学着想。成都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解放后,龙志老师曾兼任过学校一段代理院长,他经常给生活困难的同学在学校、系里安排勤工俭学的机会,还时不时地利用自己手中仅有的权限,将学校牧场淘汰下来的小牛、小猪来为大家改善生活,把同学们集中起来聚餐。当时生活清贫的我们能吃到这些东西,真是再丰盛不过了。学习之余,龙志老师还把全系的同学都组织起来,一块儿打桥牌,一块儿玩排球,一块儿去野餐。我们和他在一起无拘无束,又说又笑,也是生活中的乐事,现在回忆起来倍加亲切,时空的距离也仿佛一下子缩短了许多。

一九五零年学校从四川迁回山西太谷,一九五一年的春天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扑灭牛瘟的大会战,龙志老师和我们一道亲自参与了晋中地区太谷和祁县的牛瘟防疫工作。还有一九五三年春龙志老师带领我们在沁县唐城羊场等地进行毕业生产实习。他都和大家一样背着行李,风尘仆仆,跋山涉水,我们有时候住骡马大店,有时候住羊舍草棚,那个时候山区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但我们师生同甘共苦,同食同寝,同忧同乐,龙志老师更多地给予我们的是鼓励和身教。他没有留学归国高级知识分子架子,也没有牢骚与怨言,踏实勤勉,身体力行的精神教我们今后如何做人和做学问。在接触中我还得知龙志老师是陕西榆林人,出身贫寒,当过店里的小伙计,只身一人到山西,后到北京燕京大学求学,一边勤工俭学挣钱,一边读书,经历了许多坎坷生活遭遇,大家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解放后在历次运动中,在左的思潮干扰下,龙志老师必然是改造的对象之一,因他既是系主任、大学教授,又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专家,但每次不论他个人遭受到多么不公正的批判和委曲,他总能冷静地细心地解剖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到一些和劳动人民群众不相适应的东西,在自剖之中,虚心接受批评。文革期间他还曾下放到猪场、牛场劳改,但从未对党有过什么怨言,而是和普通工人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和同志们都相处得很好,工作上合作得也很融洽,从来没有表现出恃才傲物,轻视劳动人民的那种毛病。龙志老师在业务上兢兢业业,对党的事业也一贯忠诚,矢志追求进步。在文革之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了却了他一生的宿愿,他还历任山西农大校长和全国人大代表。说真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对他的这种超然旷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懈追求进步的高尚情操,感到由衷的赞赏和佩服。

龙志老师平日里生活俭朴,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追求,最大的关心莫过于促进山西及全国的养猪生产了,那年头“猪为六畜之首”他是十分高兴的。就我所知他唯一的不良嗜好就是烟瘾太大,还喜欢喝浓茶。如果那个年代就提倡戒烟,我想他也可能长寿,晚年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时间发挥他的才能,做更多的贡献,现在说这句话只能算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一种良好的祈盼吧。值得人欣慰的是龙志老师的三个孩子都先后继承了父亲的专业,学有所成,今天看龙志老师毕生为之奋斗的我国畜牧事业也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全世瞩目的成绩,我想这些已经足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