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手

遵道贵德,道法自然,健康养生,圆满人生
正文

缅怀张龙志老师

(2010-05-31 15:41:25) 下一个

缅怀张龙志老师

山西农业大学 谢文采、陈榜伟

 

张老师逝世整整十个年头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记念他、怀念他,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教诲和培养。他的渊博学识、坚强的事业心、高尚的品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张老师长期从事教育与科学研究事业。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他紧紧抓住教材建设这一根本环节,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各地区的特点为原则,从五十年代起,他带领学生深入华北、山西广大农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我国劳动人民养猪生产的丰富经验。回忆1958年底,他带领我们班赴我省养猪数量最多,出栏头数名列前茅的晋东南地区进行教学实践,组织我们参加地区养猪工作会议,会上了解当时出席会议的养猪劳模,会后组织学生赴猪场蹲点收集整理他们的养猪生产经验,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班共整理出十几篇养猪论文和养猪谚语近五百例,为教材建设提供丰富和宝贵的资料。当时我国人均粮食不足250公斤,通过教学实践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张老师提出大力推行充分利用青粗饲料为主,合理搭配精料喂猪的养猪方式,在当时农村经济条件下,是合乎当时的国情和省情,对养猪生产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959年和1972年张老师两次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养猪学教材。以总结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为素材,编写了《养猪六关》、《猪的杂交及育种》、《怎样使猪多长瘦肉》等养猪专著和科普读物,并合译了《实用猪营养》和部分《养猪生产》两本书。

在科学研究中,张老师坚持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因地制宜地走我国自己的道路。50年代以来,他在总结多年试验和参考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认为采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猪来改良当地猪种,在当时是不能适应我国的饲养条件,1957年,他第一次把我国南方地方猪种“内江猪”引到了山西,经过17个杂交组合对比试验结果,在中等营养水平下,“内巴本”是最佳组合,提出了南方优种改良和提高北方猪生产性能的观点,打破了只能用外国猪种改良我国猪种的观点。不久,他主持了全国近60个单位的“猪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工作,并将自己研究成果在我省几个国营种猪场推广。由于文化大革命,推广工作间断。70年代初,随着一些政策的落实,他与助手对山西50多个国营、社队猪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利用“内江猪”改良当地猪种在各地开展,约占当地改良猪种90%左右,特别到了大同市种猪场和原平种猪场,看到该场仍在进行“内巴本”和“巴内本”的杂交工作,使张老师欢欣鼓舞、树立信心,于1972年初开始组织人员一起到大同市种猪场和原平种猪场蹲点,进行了“内巴本”横交选育工作,在此期间,张老师每年都要去蹲点12个月,与职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长期不懈的辛勤努力,终于在1983年培育成了既有中国猪优点,又有外国猪长处的“山西黑猪”新品种,该品种不仅在山西得到普遍推广,而且对河北、陕西、内蒙、青海等许多地区改良地方猪的工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作用。

张老师治学严谨、博学多识、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铭记在我们心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968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