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青

拥有健康的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创建美好的生活。
个人资料
晓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你来美国后悔吗?续(37)

(2012-11-14 10:29:39) 下一个

中国人如果打算在美国养老,困难不仅仅在于美国的养老条件并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好,还在于我们跟美国文化融入,包括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等方面的不适应。

在美国我有一家特别要好的朋友,他们来自中国的南方,他们是通过考托福留学过来的,现在也都在大公司工作,对于他们20岁出头的人来美留学,工作,一路走来应当是顺风顺水的,对于美国的认知也是很深,而且一直感觉他们非常喜欢美国,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非常关心,更是积极参与选举总统这样的活动,甚至到现场跟着听选举演讲。说实话,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此关心美国的人确实不多,很多人会投票选举也会通过电视看总统选举的演讲,但真正到现场听的人不会很多,除非原来就是一些组织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虽然还年轻但也在考虑养老的问题了,尤其近些年他们经常回国探亲,每一次回去都会发现国内的变化。所以他们就梦想等自己年纪大了也会选择在国内住的时间长一些,因为不想老来跟那些美国人一起在养老院里养老,其中一条就是还要说英文。说实话,我们之间的年龄差别不是特别大,但他们能这样打算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确实,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给我们这些早年出国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震撼,不少人的海归还有一些人对当初来美国的选择的后悔,都来自于祖国这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尽管很多海归的人不少后来又归海了,一些人年纪大的也曾试图放弃在美国养老回到了中国,可是没有多久就又搬回来了,但祖国的吸引力现在对于海外华人还是越来越大了,至少很多人把回国当成了自己的一条退路。

国内的物质的丰富,传统饮食美味的吸引力是首先吸引多年飘泊在外的这些华人的。还有就是语言,在美国多数华人都要说英语,而且只要工作的人英语应当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的,可是每当想到自己老来要住在老年公寓,跟外国人一起养老都觉得从心里打怵。

人年轻的时候有工作,有孩子,有老人,所以不管说哪种语言都不觉得不适,可是一旦老人不在了,孩子大离开了家了,如果再退休了,尤其是需别人照顾了,要到养老院了,那么面对的问题就来了,语言、吃饭的问题就成了人们顾虑的大问题了。

在美国一些大城市里有中国人多的养老院,据说不少养老院也有中国人照顾,不过跟在中国还是会感觉不一样的,有些老人还是希望能生活在跟孩子在一个城市里的养老院,而孩子们不可能都在那样的大城市或中国人相当多的城市里。我有几个朋友的父母跟随移民过来后都住进来养老院,孩子们每个周末都要接老人出来到家里吃吃饭,带他们买点喜欢和需要的东西再把他们送回去,很多老人来自比较困难的家庭觉得这样挺好的,很多老人原来在国内是专家教授生活在那里就觉得不适应。

我有一个中国朋友的妈妈移民来美国之前在国内是自己做买卖的,说做买卖就是自己租个摊位卖衣服什么的,生活的非常节俭,也吃了很多苦,在移民美国之前,曾经来美国探亲多次,帮着孩子照顾孩子,别的老人都会提前回去,都不喜欢长期呆在美国,而她却不在乎,觉得在这里生活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因为家里都有暖气空调的,房子又大,外边环境也好,每次她都是住到必须回去才走,后来跟孩子移民过来后就去了老年公寓,因为有些城市规定只有住到老年公寓才能享受补助。

老人开始去的时候也不太习惯,因为她不管过去生活的怎么样,对于养老不能在孩子家还是不能接受,加上吃饭也不习惯,那个时候孩子为了让她能适应的快点也给她送一些饭菜,再后来知道那里有中国人的小时工,老人因为原本有关节病,自理困难,所以按规定可以享受免费的每个星期多少小时的小时工服务。

在一些城市,有些中国人来了美国有了身份但不会英文,又想工作的就能够到这样的老年公寓里做这样的小时工,据说如果能做全工的话收入还是不少的,还能给医疗保险。

对于这位老人每三天小时工来给做做饭,洗洗衣服,加上周末孩子再接去住一下,很快老人就比较习惯了住在老年公寓的生活。

跟老人在一个老年公寓的还有一个国内来的教授,原本教授的老伴跟教授一起住在这里,后来老伴去世了,剩下教授一个人就得了抑郁症,她每天都哭,都说这么活着没有意思,朋友的妈认识她以后,每天都开导她,跟她聊天陪她散步,慢慢的她们成了朋友,教授的孩子特别高兴经常给教授送饭的时候多送一些,我朋友知道后,给老人送饭的时候也多送一些,这样两个老人就更高兴了,她们现在生活在那里特别开心,没事儿的时候就一起下棋什么的,教授不再觉得自己孤独和寂寞了,老人在教授这里找到了成就感,一辈子没人听她的话,老来却跟一个教授成了朋友,还让教授成功地摆脱了抑郁症。

现在两个老人的孩子也成了朋友,过年过节的时候两家人都要到一起聚会。老人们高兴了,孩子们也放心了。在美国人多的城市里,这样的公寓就少了,即便有华人多一点的公寓华人的中点工还是不多的,想到要跟说话听不懂的人打交道,别说老人了,年轻人也会不习惯,所以老年公寓即便免费也是老人不喜欢去的地方。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故事,一个朋友父母移民来了美国,到要去老年公寓的时候了,老人先是不想去,后来勉强去了,看了几个老年公寓都觉得条件不好,房子太旧,后来找到一家新盖的不过离孩子家远一些,可是住了一段时间就发现那里全是美国人,实在是不习惯,老人还能说一些英语,可是聊不到一起去,吃饭又都是西餐,所以没有多久就搬回了中国人稍多一些公寓,虽然住房条件差一些,不过有中国人一起做邻居能说话,又有不少活动,所以感觉好了不少,后来甚至周末都不愿意跟孩子回家了,觉得在公寓周末更热闹一些。

当然现在这些老人还都不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很多人就是奔着美国老人看病不要钱,还有补助来的,当然也有一些是父母反复来美国给自己带孩子,等老来的时候国内的儿女就要他们到美国养老,说不能给在美国的孩子做了贡献回国养老,老人即便不喜欢这里的养老条件也只能在这里养老了。

这些老人是赶上了美国的好时候,有了绿卡就能有这些待遇的,而现在的还有将来的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现在美国要求公民才有这些待遇,而从绿卡到有条件申请公民需要五年的时间,这五年不用说住老年公寓了,就是看病都要自己付钱的。(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不回头的走下去' 的评论 : 这是理想的方法,说着容易,做到比较困难。
不回头的走下去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现在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把几个老人都折腾来美国,宁可到时候自己小家庭折腾一下把生活重心放回中国几年,等老人们都不在了,再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地点。在父母都老了需要照顾和陪伴的时候,考虑父母的需要应该要比考虑小孩的发展更多一点。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五弟五哥的评论:
谢谢来访,是这样的,华人还是住在有华人的养老院好。周末愉快!
五弟五哥 回复 悄悄话 老了更要有朋友,在华人的养老院比较现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