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人心

职业,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尽在人心
个人资料
正文

愤世嫉俗凶杀,任重道远耕耘

(2010-05-09 18:58:39) 下一个

近来,王医生枪杀案,在北美华人圈激起不小的风浪。一个中国人能够读完医科,到美国留学并开始行医,自然有一段辉煌的成就,也必定战胜过不少困难,似乎应该前景光明。然而,在他就职的医疗中心里,他抱怨其他医生对病人诊疗不当,看不惯医生护士医疗草率,和总住院医师颇有冲突,觉得遭受种族歧视。冲突变成控诉,变成停职,导致生活困难,最后发展成凶杀事件。这种结局令人震惊和惋惜,他的遭遇和处境,对海外华人而言,又熟悉得令人心痛。本文要以王医生事件为鉴,谈谈北美华人如何面对这种遭遇和处境。

这个世界的确问题重重。歧视是存在的,不公平是有的,自私是普遍的,偷懒是常见的,蒙上欺下是真的。我不清楚王医生的情形,只能说中国读书人一般只学到辨别是非的知识,却很少有机会练习周旋抵挡,把非变成是的智慧。一般中国人遇到不合理的事都是忍辱负重,背后发发牢骚,慢慢接受不合理的事。偶尔有吞不下这口气的,可能会愤世嫉俗,不顾一切地豁出去,就造成不幸的悲剧。

也许有点讽刺,但是印度人在这方面却是值得模仿的对象。他们的国父和民族英雄甘地,就领导印度人长期和英国抗争,终于得到独立。印度人从小就学到,重要的不是辨别是非的知识,而是如何发挥影响力造成改变。接受现实不等于接纳现状。愿意接受现实而不断奋斗,才能提高自己的斗志,终于成功地改变现状。中国人往往觉得印度人“难缠”,但是,老中如果有他们改变环境的耐心和韧性,在北美可以有更大的成就。

具体而言,一个人要改变环境,要先认识到自己影响力的范围。Stephen Covey’s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就有一段精彩的讨论。他画两个同心圆,里面的小圈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围(circle of influence),外面的环状区域是一个人关心的范围(circle of concern)。要发挥影响力,就不能把精力浪费在关心的范围,因为这样做会缩小自己影响力的范围。以王医生的例子,他可能真心关心病人,看不惯其他医生护士诊疗不力。然而,这件事不在他影响力的范围内,把精力浪费在这里,他的影响力果然消减,连医生都当不成了。

如果,王医生提到医生护士诊疗不力,是因为瞧不起他的同事,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以美国社会带点宗教色彩的角度,他是把自己提升到正义代言人(神)的地位,批判这个医疗中心的人员和措施。这种judgmental的心态,很容易造成人和人之间优越感的较量,让骄傲彻底地破坏人际关系。可惜在美国社会,这类的话题是家庭和宗教的范畴,在工作的场所不便直言。许多中国人可能在知识和技术上顶尖,在做人处世的精神生活里却一片惨白。

做人的心态是人生重要的智慧。王医生和那印度总住院医生的纠纷,和许多人际关系的问题一样,就需要靠好心态来处理。也许那印度佬真的很邪恶,但有好心态的人会了解到对手的邪恶,其实是每个人都有的私心和傲气。这样想,对手的邪恶就没有那么可恨,起码不会恨到不共戴天。相同地,有好心态的人会了解到自己的苦痛,也是世界上许多人都有的苦痛。这样想,自己遭受的苦痛就没那么可怕,甚至可以勉励自己努力克服困难,以便帮助其他有相同苦难的人。人生的挣扎可能无穷无尽,挣扎的有没有动力和意义,纯粹看自己的心态。

王医生的挣扎,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挣扎。人生可以挣扎得愤世嫉俗,想要一了百了;也可以挣扎得愈战愈勇,在任重道远的使命感中不懈耕耘。这种人生的智慧不是书本上学得到的,而需要在实际生活中慢慢体会,逐渐操练,变成人生的习惯。唯物主义,是非辩证,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之类的实用哲理,都很难为中国人激发正面积极的心态。也许在探讨王医生事件之余,北美华人也可以想想,中国人的文化思想,难道只是鼓励大家活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林卡 回复 悄悄话 我虽然一般对人对事比较宽容、有耐心,但发现内心里还是会有一种倾向——对有些事,特别是牵涉到我个人利益的事,总是先隐忍;隐忍到一定限度会变得义无反顾地决绝——缺少“狡猾”地周旋、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的手段,也不屑于用手段。您说得对,这大概就是中国的“士”文化只赞美刚烈正直,却少有教给我们“如何发挥影响力造成改变”、“把非变成是的智慧”。很想了解印度人在这方面的所思所为。其实也许换一种视角去观察这另一个东方古国的文化,会发现他们在某些方面更有柔韧的智慧;又或者其实他们的智慧,和我们的“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的哲学思想也相辅相成,只是我等还没有修炼到那个地步而已。。。。。。越想越玄了,还是赶紧接着看文章,从您的切身体会中汲取各种智慧:)
Easy.Sp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xingfujiaren的评论:

Habits都是慢慢养成的,会越来越习惯,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快乐,因为越来越自由。祝你成功。
xingfujiar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Easy.Spin的评论:
正看到proactive一节,能做到personal freedom真是不容易,需修炼。谢LZ的诸多好文,很受益。
纤纤新荷 回复 悄悄话 回复Easy.Spin的评论:
说得好对!“难得糊涂”有点太消极,发挥影响力才更积极地面对问题。谢谢点拨。
Easy.Sp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纤纤新荷的评论:

“难得糊涂”是一种减低冲突的办法。甘地精神却是一点也不糊涂,只是有耐心地向目标慢慢前进。也许这也是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差别。
Easy.Sp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xingfujiaren的评论:

"Seven Habits" 一书的原则其实相当平和,真正要刚硬的是对自己的要求,养成好习惯。不过我这里讲的不是避免危险,而是有好心态,使自己能少怒气,多谅解。
纤纤新荷 回复 悄悄话 其实职场上要有点“难得糊涂”的精神,太是非分明,容易得罪人。没有人心,事情反而难做成。
xingfujiaren 回复 悄悄话 LZ的分析角度真sharp。 职场上对于冲突也可用用太极功夫,以柔克刚,正面冲突很危险的。谢谢好文。Stephen Covey’s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俺正在读。
Easy.Sp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aster001的评论:

在职场里,也是日久见人心。同事间本来就可能有利害冲突,加上“狡猾”一点,很容易就大有纠纷。我宁可选择可靠的盟友,彼此讲点义气,和奸诈的人离远一点。
很高兴Carnegie的书有用。
master001 回复 悄悄话 这是我看到的对王医生枪杀案分析的最深入的文章.

文中引用Stephen Covey’s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中的“影响力的范围“,很形象,我要好好地再看一次这本书. ^_^

另外,我在看博主推荐的Carnegie's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文中提到的Principle(such as 1. Don't criticize, condemn or complain. 2. Give honest, sincere appreciation. 3. Arouse in the other person an eager want.)

我完全没问题在工作场合以外应用它们,但在职场里,是不是应该“狡猾”一点?
我在工作场合接触到的南亚裔人士,往往较“狡猾“,有时工作有争执时,会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的感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