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游子

红柳生命力顽强,耐旱,耐盐碱,它的根深深地扎进大地。
正文

MIT求学记 成都行(2)

(2009-04-13 21:18:14) 下一个
                                (二)

  去成都的飞机是西南航空公司的,我的飞机票是头等舱,头等舱的座位比较宽敞,还有额外的饮料供应。我算是生平第一次体会了头等舱的滋味,但这头等舱里其他的乘客却是我想象不到的。他们看起来象是从农村到城市做生意的,大概是属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这几年他们的经济地位看样子上升了,但文明修养好象还没有跟上。在头等舱里跑来跑去,大喊大叫,又是拍照留念,又是拿出些什么吃的东西大嚼大咬。甚至翘起大脚丫子架在前面座椅背上,使人不由地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王胡,还有豆腐西施。我回头看看经济舱,倒是有不少知识分子模样的乖乖地坐在位子上。这对比感觉真是怪怪的。

  飞机到成都晚点了将近一个小时,天已经全黑了,地面有些风。飞机停在机场中,乘客要搭乘机场汽车才能到候机室和取行李处。成都我从未来过,机场汽车开得很快,我对这陌生的环境还没有来得及适应,成都研究所的老陈就认出了我。老陈是这个协作项目的中方牵头人,也是成都这个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我的MIT老板也是那天晚上从北京坐飞机到成都,他们已经在机场等我一段时间了。老陈挺热情,他帮我们把行李装到汽车上,招呼我们上车。老陈告诉我们,我们被安排在他们研究所的招待所住,吃饭就在他们所的食堂,对GPS观测人员的培训就从第二天开始。

  作GPS观测的人员主要是大学毕业分配到这个研究所的大学生以及在这研究所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这些年青人学习的热情挺高,但对卫星定位方面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几乎一点也不懂。我们必须从最基本的讲起,讲到他们懂得如何操作GPS仪器就可以。当然是我的MIT老板主讲,我当翻译兼作进一步解释和辅导的助教。北京研究所负责将来GPS数据处理的老李也赶到成都一起听课学习。课上完了就开始练习实际操作,在研究所大院的草坪上架起五六个三角架,年轻人三个一组五个一群练习使用GPS仪器。我们一边辅导一边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来的还有一个美国UNAVCO机构的技术员Robert,他负责验收,只有通过他验收的年轻人第二天才能作正式GPS观测。这是美国规矩,只有专业技术员签了字的才有资格作正式观测。年青人学得挺快,天黑之前所有人都通过了验收。

  第二天一清早,各观测组带上GPS观测仪器就出发了。我们有了一点空闲时间,我是第一次来成都,趁机到街上转转,看看成都市容。这“天府之国”给我最深的印象却是全民经商。大街小巷到处是商店和摊位,不少机关甚至是部队机构都把沿街面房子改建为商铺。街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毫无顾忌地在马路上窜来窜去。这么混乱的场面人们好象习以为常,竟然不出交通事故,这真是一个奇迹。穿马路对我简直是一个考验,就象在西班牙的斗牛场似的。你必须毫无畏惧地迎着匆匆而过的车辆走过去,那些车辆只有在最后一刹那才会突然减速或转弯给你让道,就象那怒气冲冲的公牛在斗牛士身边摖身而过。在街上我还看到好几家卡拉OK酒吧,91年时卡拉OK在美国还很少听说,我在Boston还从来没有见到过,想不到在成都开眼界了。当时心里痒痒的,真想进去看看是个什么模样。然而我实在不是勇士,最后还是没有胆量走进酒吧探险。要是里面是个色情场所,那我岂不是跳进岷江都洗不清了吗?

  87年我离开中国时,个体经济还处在萌芽状态,给我们的感觉还只是夫妻老婆店的规模。4年一过,情况大不相同。个体经济气势如虹,其数量之多就象漫山遍地的野花令人目不暇接,其规模之大直逼国营企业,大有挤垮当年国企老大的架式。靠近成都火车站有一幢建筑,里面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间间都是个体经济的小店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国内这么大规模的个体市场,赶紧拍张照片留作纪念(见左边)。店里卖的主要是服装,其次是小工艺品。每当我停下来看商品时,摊位旁的人总会主动迎上来介绍。虽然有些拉生意的人的品位不那么高,这种主动的服务态度是过去很难看到的。以前是用政治运动政治教育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在店堂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语牌前一张爱理不理干巴巴的脸。现在是用经济利益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孰高孰低,一比就明。当然,我也听到一些负面的消息,什么偷工减料啦,招摇撞骗啦。我想,这些负面效应可以用法律制度来约束。毕竟,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市场上商品丰富多彩比市场上什么也买不到好。

  以前在国内学习和工作时,我总是在大食堂吃饭。当我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着买那五分钱一碗的青菜汤时,常常能看到有几个人由食堂管理人员领着,不排队直接插到大食堂后面的小房间吃专门安排的小灶。他们通常是检查工作的领导同志,或者是从外面邀请来的人员。当时我对这些有特权的羡慕得要死,啥时间俺也能体会体会吃小灶的滋味,那一定多神气!
  这次我真的体会到了,可这滋味并没有我当年想象的那么来劲。
  当研究所的食堂管理人员领着我们穿过拥挤的大食堂时,我看到了熟悉的长队。排队的人们有的在点饭票,有的在嘻嘻哈哈聊天,我心底涌出一股冲动,想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那才是我该站的位置。可我现在却被一条无形的沟壑与他们隔开了,当他们回头望着我们几个陌生人时,我觉得自己几乎成了动物园里供人观赏的猩猩,简直无地自容。小房间里的小灶我吃得也不是滋味,心里虚虚的,好象自己是个贼一样。我这才体会到,领导同志不是好当的,咱不得不佩服。
  说起四川菜,就联想到麻辣。“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川菜的辣之所以闻名,全靠辣椒、胡椒、花椒这三椒。可是老美通常很少吃辣,即使吃辣的老美,只要菜里沾一点胡椒就会大叫“hot”(辣),在四川人眼里简直谈不上辣。考虑到这点,研究所食堂专门为我们做不辣的菜,每次只上一道辣菜供体会。不料Robert简直是个“假洋鬼子”,他不但能吃辣,而且吃得比我们还凶。那一道辣菜我只吃了几筷子就得伸舌头喝凉水,可Robert大口大口吃着还直喊不过瘾。
  瞧他那模样,我们忍不住逗趣,“Robert,敢不敢挑战一下四川菜?”
  Robert满不在乎,“来吧!”
  我们问大师傅,“有没有再辣一点的菜?”
  大师傅端上来一小盘。Robert尝了以后一耸肩膀,那不屑一顾的神态表明这点辣远不是他的对手。
  我们怂恿大师傅,“再来点更辣的。”
  大师傅又炒了一小盘,那可是用辣椒籽磨的粉炒的。Robert吃了点点头,说这还差不多,不过要叫他喊辣还早着呢。大师傅这下来劲了,再炒了一小盘,菜上沾着红油,花椒味我们都能闻到。Robert吃着吃着额上就冒出汗珠,最后忍不住要喝凉水。我们问Robert这回如何?Robert呼着气承认,“真的是辣。”这场Robert三战四川菜的好戏把我们肚子都笑疼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highrock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真好!我00年来, 07年才第一次回去。
戈壁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ighage的评论:
欢迎常来。看了你的博客,(绿)卡奴的日子不但艰难,而且提心吊胆。再坚持一下,“面包会有的”(记得是哪场电影的台词吗)。
highage 回复 悄悄话 我是86年大学毕业到成都工作直到99年才来美作F-1。对成都的大街小巷都有亲切感。


Web: www.umsl.edu/~xz5d6/2007-2008photo.htm
Blog: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29311
柳青青 回复 悄悄话 戈壁柳大哥,不用顾及我。其实我很喜欢看你们那些故事,尽管看完心情很沉重,但是没经历过那种年代,所以有兴趣了解多点,而且您写得特真实,文笔也好,文章特别能吸引人。加油哦~
戈壁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丹橘林的评论:
谢谢鼓励。现在把过去的事写下来还来得及,再老一点就难说了。
戈壁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柳青青的评论:
看来青青姑娘的心情好了。下次我再贴沉重的回忆前一定事先打个招呼,我还有更沉重的故事。
戈壁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加州花坊的评论:
加州花坊好!
谢谢你的点评。看过你的博客,你的经历很有故事啊。能给年轻人留一点真实记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你转的王新华的文章我也看了,我和他二十多年前就认识。
欢迎常来。
加州花坊 回复 悄悄话 看了一段戴地生的五代孙戴继宗的讲道说到川菜,笑死人了。就是辣,小辣,中辣,大辣,反正是辣。
丹橘林 回复 悄悄话 戈壁柳:佩服你的记忆力,看来我们真要记日记了,不然到老了时,许多事情如过眼云烟,会忘记的。
你87年出国,91年回去,就看到那么大的变化·,我96年出来,04年回去,分不清东西南北。走到北京,转来转去,好不容易看到天安门,才算是找到一个认识到地方。走到重庆,找来找去,在一群高楼缝里找到了解放碑,才觉得真的到了重庆。国内变化太大了。
柳青青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这头等舱风景很独特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