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一叶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个人资料
正文

华裔虎妈育儿思索

(2011-01-17 15:24:35) 下一个

当我第一次读了Amy Chau在华盛顿邮报的文章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时 ,让我联想起曾读到过的另一位虎妈,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妈妈,谭恩美少年时期可谓坎坷,连续两年内她的父亲和哥哥分别因脑瘤不治而去世。她的母亲为了脱离悲痛,带上她和弟弟远离美国,搬到瑞士居住, 那一年恩美16岁。到了欧洲的恩美喜欢门前的阿尔比斯山,更让她开心地是,在美国不受男孩子欢迎的她,到了瑞士成了热山芋,她有很多追求者,其中成为她男 朋友的是个吸毒者,恩美母亲命令她与男朋友断绝来往,恩美不听。母亲如以往一样,以死相胁,从小到大,若恩美任性,不愿练习钢琴,不听劝告,母亲会用中文 哭喊,不如我去死好了。这次也不例外,虎妈先是以死相胁,接着道,真希望脑瘤死的是你,不是你哥哥彼得。最后恩美仍然 不听,虎妈索性哭叫道:“I rather kill you! I rather see you die!" (我宁愿杀了你,宁愿看你死。)”边说边锁了门,拿出明晃晃的切肉刀(meat cleaver), 把恩美推至墙角,眼睛闪着野兽般的光,急促地道,"First, I kill you. Then Didi and me, and our whole family destroy!" (我先杀了你,然后弟弟和我,全家一起灭亡。)

   
可以想象,轻舟读到这儿,同样呼吸急促起来,这篇名为“Confessions(忏悔)"的短文是恩美自传"The Opposite of Fate (命运的反面)"的一篇,恩美花了很大的勇气,将这件真实旧事写了下来。虎妈将刀口对着恩美,10分钟,15分钟,大约更长的时间,恩美终于语无伦次道,“I want to live. I want to live. (我要活,我要活。)几十年以来,恩美常想,若那一刻她没有为生命祈求,虎妈会与会就一刀下去,结果了她的生命。到了虎妈晚年,恩美终于忍不住问了她这个问题,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谭母慈祥地回道,没有的事,你小时候很乖啊,连打屁股都没有过,一次也没有。

   
文章结尾让人深思,"How wonderful to hear her say what was never true, yet now would be forever so."(如今听她说这些不真实的话,也将永远不会再有的事,感觉真好呢!)看到这里,轻舟眼睛早已潮湿了。
   
  
同样的,这位名字也叫Amy的美籍华裔妈妈,为了塑造女儿成为她的理想孩子,威胁、逼迫道:如果不弹好钢琴,就把玩具都捐给救世军。。。不准吃午饭,不准吃晚饭,没有圣诞节礼物。。。不准办生日聚会,两年、三年甚至四年。为了培养她心目中的好孩子她决不允许孩子们看电影、出演校园剧,不允许孩子抱怨没有参演校园剧,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孩子不可以选择自己的业余活动,考试成绩没有全A。。。如果孩子得了一个B,也许那永远也不可能发生,那么接下来的就是一场暴风骤雨。震惊的中国妈妈会让孩子来做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练习测验,直到他再次得到A。读到这里,轻舟震惊了,Amy怎么将自己的育儿经验上升到所有中国妈妈的经验,还美名其曰,为什么中国妈妈是一流的?


是的,中国妈妈普遍比美国妈妈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但这样走极端并不多,至少在美国华裔妈妈圈子里不多见。也许在中国,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妈妈不得不让孩子多练习,温故知新,直到取得好成绩。可是美国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孩子可以没有全A,但孩子的综合能力重要的多,这些能力包括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等。。。只拿全A,不参与社会活动的孩子,普遍很害羞,被称为nerd(木讷无趣的书呆子)。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各方面均衡发展,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享受生活趣味。


当然Amy的文章也有可借鉴的地方,比如,无论学习还是弹琴,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到底,养成良好的习惯,良性循环。。。但出发点却不敢苟同,Amy认为中国父母受儒家思想影响,知道什么对孩子最好,所以可以无视孩子们的要求与爱好。。。中国父母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需换位思考,他们可以为孩子放弃一切。。。显然,这种思维对中国人说很熟悉了,中国的孩子必须服从父母,因为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Amy认为即便喊孩子废物,孩子也不以为然,中国孩子都有坚强的心灵。总而言之,中国孩子在儒家家长制的熏陶下,成绩全A,弹奏乐器能力精湛,完全顺从父母。

 

   这种完全服从和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调教出来的孩子,的确是传统的中国好孩子。纵观历史,中国封建社会的管理官吏多数是读书人,换句话说,“书呆子”治国者居多,儒家思想,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命题来源。中国古语有“十年寒窗”,勤学故事有“头悬梁,锥刺股”等层出不穷。儒家科举文化造就了中国学者通过记忆、模仿、苦读书、练习命题作文,考试成绩优异而被选为官吏,所谓“学而优则仕”,而成就“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


而填鸭教育模式下的中国学生缺乏创立自己的思路,或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他们往往是从模仿成功的例子里学习,成绩优秀,但少有创意,音乐方面也不例外,中国有棒打出的音乐演奏天才朗朗,却少有创作乐曲的“莫扎特”。


Amy认为孩子读书好,精通乐器对孩子自信心培养很有益。但真正的自信心源于精神康健,一个在家里没有得到尊重的孩子,也很难在学校或将来社会上,用平等心去尊重别人,也难免过于苛求自己或他人。心灵康健的孩子也许成绩没有全A,但他们有一份内在的安全感,对待他人或困难也多了心平气和,能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看待问题。


也赞成Amy的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做好事情,帮助他们获得某项技能,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自信。精益求精,多做习题,熟能生巧,是学习技能,和基础教育的好办法。但出发点不应该只是盲目地要求孩子服从、恶语相逼,而是和孩子一起设立界限(boundary)。学生自然以学为主,但适当地看些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也有必要,参加学校活动更是重要,有益孩子们社交能力,服务社区的心态和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来自神的天赋,和神赋予的人生目标。但出发点不是让孩子成为家长心目中的骄傲,而是“无论做什么,都应该从心里作,不是为人做,而是为主作”。心灵成长至关重要,因为“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References 参考: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111504576059713528698754.html?KEYWORDS=why+chinese+mother

Tan, Amy. The Opposite of Fate. Penguin Group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http://www.canadameet.com/info/edu/2011/0111/53370.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itsjanexu 回复 悄悄话 I read the book of "The opposite of Fate" a year ago. I agree with your view of the articl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