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

No one else defines your life. Only you do.
个人资料
正文

小石榴、小鸡啄米、大师风采

(2009-05-21 09:03:35) 下一个




不知是不是气候原因,观赏类小石榴(Punica Granatum “Nana”)在我们这里不太常见,几天前赶巧看到,连忙买了一盆回来,标签上写着原产地是西班牙,开花期是 4到 8月,结果是从 6月开始。

观赏石榴栽培要点:
1,充足的日照
2,夏季每两天浇一次水
3,施肥:春、夏季节每周1次,秋天每月1次,冬天可以不施肥
4,适当修枝

这种石榴开花儿多,可结果并不容易,小时候有个李奶奶照看我,她和李爷爷都很爱养花儿,其中就有几盆观赏石榴,有一次石榴结了果,她告诉了我,于是我就偷偷地挑了一个最大的摘了带学校玩儿去了,放学时李奶奶在门口等着我...:DDD 




栀子花又开了几朵,淡淡的清香,特别好闻。
栀子花喜欢酸性土壤,半荫凉的环境。 观赏石榴、栀子花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摆在卧室里都没事儿。



这是一个好玩儿的玩具,小鸡啄米。用手托起来,小球球在底下悬空,随着手的水平晃动,几只小鸡就会此起彼伏地啄米,发出敲木板的声音。

我第一次看见这类玩具还是在瑞典的朋友家,据说是五十年代风行的儿童玩具。第二次竟是在法国罗浮宫纪念品商店,当时觉得算不得法国特色,就没买。直到前几天在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拿着,又勾起了我的兴趣,随即买了一个,只是没有在朋友家和法国见到的制作精致。



如今的传媒已经令“大师”蒙上了贬义的色彩,不过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大师》令人刮目相看,称之“良心工程”并不过分。昨天读了一篇《大师》开播之后的讲座交流记录,唤起了对丰子恺散文和画册的美好记忆。我尤其喜欢其中的一些内容,比如这一段:

李正强:胡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片子里面讲到他的一个转折,尤其是第二集抗战爆发的时候,最惨烈的在1939年完成的,在那个时候他反而把第二集处理的非常恬静、非常优美、非常充满了生机。您在采访中也说到,这其实已经不是丰子恺的手在画画,他的背后有一只文明与文化的手。您解释一下您为什么会这么说?

胡晓明:我就觉得中国的文明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文明,中国的艺术宗教道德,都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文明,不可战胜的文明。这样一个文明是不可能是被暴力所摧毁的,两千多年中没有被摧毁,在二十世纪空前野蛮残酷的暴力之下,她也一定会充分、曲折、或者说是透过一种别的方式,就是千方百计的表现出文明固有的一种生命的精采。表现出她的力量,她的优美,她的价值,丰子恺所画的画背后有一只柔软、轻盈、美妙的手,像佛手、像莲花,像轻栁,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 传送文明、仁爱、善良,传送富于人心、富于人道的生命气息。还有中国的道家,讲温柔的母性,讲自然,还有中国的佛家讲慈悲,讲善良的,这样一个东西。只要是我想相信中国人还在,中国的文明就一定还在,中国的文明是靠什么?就靠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像丰子恺这样的人,像李叔同这样的中国人,一代一代的中国文明的价值,只要他们还在,中国文明就不会死。我看到丰子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画的最后作品,还是拼死的黄鳝,隐忍的老龟等,我心里很感动。那是护生画集中最具有宗教情怀的作品,画于黑暗深重的时刻,他还是这样表现。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背后是文明真正的力量,非常深厚,压不住的。

完整内容参见: 《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丰子恺为今天画了什么》(点击进入)

今天是我们这里的假日,风和日丽,在这样平和的下午,乐得在记忆中重抹几笔童年的快乐和大师风采,虽然他们不曾遥远...

背景音乐:《送别》,李叔同填词,奥德威曲,杨鸿年改编,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合唱团演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飞扬的青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河中泥鳅的评论:
现在的杭州变化很大,不仅漂亮而且能感受到人文气息,上次回去我去了两次,非常喜欢。

回国我几乎不看电视,商业气氛太浓,各个台充斥着“二把刀”大比拼,除了你说的这两个,还有一个是央视六,古典音乐台值得看。
河中泥鳅 回复 悄悄话 十几年前陪父母游杭州,参观灵隐寺时赫然发现李叔同是我们老乡。家乡出了这等大名人,而我竟然闻所未闻,再问我父亲也是茫然不知。大概弘一法师的籍贯也和我一样,只是冒名一下,从没在那生活过。不然以当今的做派,老家何以没有发掘出个故居或纪念馆之类。
再说国内电视,我回国最难熬的是晚上,如果有人约我出去混混还好,否则就惨了。几十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只有两个频道能让我按下心来看一会儿。一个是中央10台科学教育频道,另一个是上海电视台探索纪实频道。其他省的频道午夜过后简直是
照片整理好了,我回头发给你。
登录后才可评论.